有故事的地方才有靈魂-店長小萬
與日月潭老茶廠同屬台灣農林公司的大溪老茶廠,外觀取經印度大吉嶺紅茶工廠斜屋頂、廠內骨架築基於日式檜木結構與台式磨石子地板,集英、日、台式風格之大成。原為日東紅茶生產基地,舊名角板山工廠,鐵皮屋遭逢祝融後,原址重建大溪老茶廠矗立至今。隨著台灣邦交斷交抽單、人力及土地等費用高漲及匯差造成貿易交易量式微,2010年後重啟計畫以多角化經營模式,成為有自然農法故事的博物館。
門市展售區
踏入工業風建築內,店內流淌大溪藍基調的沉謐氣息,牆上深藍色的油漆定調該區的氛圍,縈繞沉穩而大器的質感,褪去水泥牆洗鍊的味道,封緘蘊藏文青的風格。
導覽放映區
從影片出發,以分鐘為單位,概覽茶廠的前世今生。黑白照片到現今水泥建築,片片茶葉堆疊的歷程與來去的痕跡,解說重頭當時黃金年代的故事,雖榮景不再,卻一步一腳印走向現今精緻化。
老檜藍窗櫺
由場外窺探可以想像盛況當年,骨董級工法之窗框90度旋開加速引進氣流,在廠區內藉由自然風與設備的設計,在溫熱潮濕的氣候與師傅經驗下自然萎凋,製成一批批茶葉的半成品再送往製茶區,與蔗糖、樟腦並列,支持著台灣的經濟,享譽國際。
老檜木造衍架
步上茶廠2樓,跟著店長的腳步,隨著制高點改變視野也開拓起來。眼前運用力學的木架伴隨著廠區屹立不搖多年,一旁第一代拉拉山檜木萎凋架、後綠色濾網式至今演變到第三代,也藉由店長之手重現當年製茶的想像。
天井
加強於檜木萎凋架之上,為使茶葉味道一致均勻如同鍋底的油需平均受熱的概念,萎凋槽外另建置四座風扇對流乾燥茶菁,利用天井熱氣上旋原理,搭配百葉窗調節片依狀況調整溫度,將建築物盡其用,完善的設計將茶廠一條龍流程與建築本體合而為一。
製茶區
茶葉經採摘、發酵後萎凋蒸發多餘水分增加柔韌度,再進入揉捻程序,製茶區內有日治時期引進英國人發明的揉捻機,機會難得,也現場觀看祖字輩的機器啟動空轉,亦奠定條形紅茶葉的經典地位。
揉捻投茶孔
為避免搬運來回的麻煩,每個投茶孔可對應到各台機器,亦是建築精巧設計的一環,當投茶孔無法往下推動茶袋時,立即了解樓下製茶區茶葉量到極限,同時可以管控相關投茶的量。
終曲,想以懷舊相片背後歷史的一頁作結,穿越古今,保存先前的過往,緬懷風華,多了點惆悵也保留現今仍喝得到台灣好茶的幸福感。這段導覽的旅程無心插柳柳成蔭,順道而行勾選行程口袋名單,在今年居家生活下,讓我得以一杯有機蜜香紅茶,妝點生活風格、營造日常中的儀式感,與茶香相伴。
大溪老茶廠
2021.06.07首發於台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