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小旅】臺北大縱走半日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臺北大縱走

臺北大縱走(The Taipei Grand Trail)為北市府和健行筆記串接八條路線形成之山徑。其中包括五大山系(大屯山、七星山、五指山、南港山、二格山)可坐擁臺北盆地、遠眺天際視野美景,山徑總長92公里,北起捷運關渡站,南至貓空後山,河濱自行車道總長38公里、海拔高低差1120公尺。每段路徑起訖搭乘捷運或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等可達登山口,十分親民,準備輕便裝備即可出發。

raw-image



raw-image


南港山縱走親山步道

這次選擇第六段由中華科技大學出發,沿途為石階,行經四獸山步道、九五峰、拇指山,至象山自然步道,約四小時完成半日健行旅程,如有自備簡餐亦可走完全程11公里,終點為捷運麟光站。 腳下階梯亦富有意義,圖為台灣本土特有種五色鳥,沿路可見大冠鷲、五節芒、螢火蟲、雀榕、筆筒樹、山櫻花、相思樹等花崗岩石階刻印,饒富趣味。蔚藍天空環繞101景色與樹蔭交織,能見度極高,遙望觀音山,目不暇給。


raw-image



九五峰

行經一個半小時後,到達375M稜線最高點,亦為此段及南港山三角制高點,坐落信義、南港、大安區交界。相傳前人95歲高齡之姿登頂,故為此命名。山頂風大些許冷意,稍加歇息補給披上外套,準備再出發。







raw-image


秘徑步道

經歷石階上上下下較為平緩親山步道,山友提議行經拇指山山頂可以順道看看。500公尺看似極短,這段攀岩段為陡坡,需拉繩費盡些許力氣,手腳併用、重心壓低,一鼓作氣直爬而上,才能一探頂峰美景。

raw-image


拇指山頂峰稜徑

山峰形狀似拇指擎天因而為名的拇指山,視野較九五峰更為遼闊,無遮蔽360度環繞山上美景,單面山峭壁回望,上坡容易下坡難,倒退拉繩索小心腳步安全下庄。








raw-image


路線圖

沿著木頭立牌指標,比對一旁地圖上,清晰可見第六段進度條走至中段50%,每一條小路都值得細細探索,邂逅機遇,隨時節日夜變換的山景。









raw-image


羅盤標示

親山步道立牌外,交叉點以立體空間感明確指明各路口路線,非常用心也簡潔易懂,隨時岔路需要補給或休息,都莫急莫慌莫害怕~

raw-image


行山徑

偶有泥土林徑抄小路比石階更為平緩好走,留意腳下樹根,晴朗天氣與林蔭營造舒適涼爽的爬山氛圍,笑笑鬧鬧聊著天悠閒前進。



raw-image


象山自然步道

四獸山(獅山、豹山、虎山)之一的象山,源自綿長山形如象鼻之山丘,沒入台北盆地故名。亦可見一旁鐵欄巧思,鏤空停留小小象與山客同行。經過六巨岩也是遊客打卡地標,年末亦是觀新年煙火聚集地。





挪威探險家厄凌.卡格:「健行可能是一輩子的事。你可以往一個方向走,最後結束在起點。」

自疫情以降,百岳、小百岳、百名山、百步道等各式大小郊山,登山活動益發蓬勃發展。每個人都可以依據當天體況、心情、出遊路線選擇步道,徒步享受與大自然的對話,不僅限於單攻登頂,而是細細品味當前一刻,光影交錯,微風徐徐。日間繁重而停滯的情緒攤陳在陽光下,撣拭塵埃,淨化成清爽的自己。健行是一生的路,以身體的感受為主,心靈的沉澱為輔,在時間長河滑行,眼前景色會褪去,烙下矗立不搖的真跡。

臺北大縱走 Taipei Grand Trail

raw-image

原文2021.12.7首發於台灣通

https://ethnolab.tw/2021/12/taipei-grand-trai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ANNE'S SALON
58會員
101內容數
紀錄日常微光,凝聚濃縮念想。
JEANNE'S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01/11
不同以往,旅行之於兩年前的我,是一張通往自由的門票,專注在當下的自己。 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是尋找自我的解答。
Thumbnail
2025/01/11
不同以往,旅行之於兩年前的我,是一張通往自由的門票,專注在當下的自己。 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是尋找自我的解答。
Thumbnail
2024/07/24
東京繞一圈市集打開我的旅行的買物開關。從農產品到手工藝,澀谷至池袋,逛街地圖沿山手線線迴圈,翩然品味東京。人對了,旅行調性調和成最適合的顏色。
Thumbnail
2024/07/24
東京繞一圈市集打開我的旅行的買物開關。從農產品到手工藝,澀谷至池袋,逛街地圖沿山手線線迴圈,翩然品味東京。人對了,旅行調性調和成最適合的顏色。
Thumbnail
2024/06/21
朋友談到紐約太多選擇,也許這樣人文薈萃的大蘋果舞台,文化大熔爐之下迸出奔放地炙熱火花,燃燒著發光發亮✨
Thumbnail
2024/06/21
朋友談到紐約太多選擇,也許這樣人文薈萃的大蘋果舞台,文化大熔爐之下迸出奔放地炙熱火花,燃燒著發光發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北大縱走 若按地理位置來說,從關渡開始,一路向東邊延續到文山政大附近。 從地勢來說,變化會從淡水河岸的水色到空氣逐漸清新的台北第一高峰–七星山 通常是習慣搭上假日的第一班捷運或公車,設定到該段的端點,開始每一段的嘗試。 不是速度型的選手,只有確實且緩慢地踏出每一小步。 以下簡單紀錄各段的
Thumbnail
台北大縱走 若按地理位置來說,從關渡開始,一路向東邊延續到文山政大附近。 從地勢來說,變化會從淡水河岸的水色到空氣逐漸清新的台北第一高峰–七星山 通常是習慣搭上假日的第一班捷運或公車,設定到該段的端點,開始每一段的嘗試。 不是速度型的選手,只有確實且緩慢地踏出每一小步。 以下簡單紀錄各段的
Thumbnail
南二段為岳界非常著名的縱走路線,因為沿途均有山屋,且一次山行可以攀登八通關山等10座百岳,為山友公認的初級縱走路線,其規劃路線有順走(向陽進 / 東埔出)及逆走(反向)二種方式,本次山行規劃以逆走方式完成,欣賞縱列在荖濃溪與秀姑巒溪的分水嶺上呈現雙S型走向的中央山脈主脊以及10座蜿蜒駐立天壤的百岳。
Thumbnail
南二段為岳界非常著名的縱走路線,因為沿途均有山屋,且一次山行可以攀登八通關山等10座百岳,為山友公認的初級縱走路線,其規劃路線有順走(向陽進 / 東埔出)及逆走(反向)二種方式,本次山行規劃以逆走方式完成,欣賞縱列在荖濃溪與秀姑巒溪的分水嶺上呈現雙S型走向的中央山脈主脊以及10座蜿蜒駐立天壤的百岳。
Thumbnail
南港山位在台北盆地東郊,與四獸山等支稜相連,算是一條很親民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南港山親山步道是一條親民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從中華科技大學開始,連接九五峰、拇指山、馬蹄型觀景臺、妙高臺、糶米古道,最終到德興煤礦坑,附近都是人口稠密的區域,交通非常的便利,也算是附近居民活動的天然公園。
Thumbnail
南港山位在台北盆地東郊,與四獸山等支稜相連,算是一條很親民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南港山親山步道是一條親民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從中華科技大學開始,連接九五峰、拇指山、馬蹄型觀景臺、妙高臺、糶米古道,最終到德興煤礦坑,附近都是人口稠密的區域,交通非常的便利,也算是附近居民活動的天然公園。
Thumbnail
之前聽說九五峰可以看到很美的景色,一直想著有天要來去看看,就是今天了!
Thumbnail
之前聽說九五峰可以看到很美的景色,一直想著有天要來去看看,就是今天了!
Thumbnail
炎夏半日輕鬆行,偷懶的搭公車上到內寮站開始走,從內寮古道走往內雙溪古道過坪林坑溪,走五指山水路上到北五指山大草原,草原上陽光直曬很燦爛,風大沒有想像中熱,360度的環景視野加送好久沒看到的牛牛,還有一隻小牛耶~從高頂山經高頂山西南峰接內雙溪古道出去。西南峰有牛蠅,叮人很痛,樹林內常有風,夏天不悶熱
Thumbnail
炎夏半日輕鬆行,偷懶的搭公車上到內寮站開始走,從內寮古道走往內雙溪古道過坪林坑溪,走五指山水路上到北五指山大草原,草原上陽光直曬很燦爛,風大沒有想像中熱,360度的環景視野加送好久沒看到的牛牛,還有一隻小牛耶~從高頂山經高頂山西南峰接內雙溪古道出去。西南峰有牛蠅,叮人很痛,樹林內常有風,夏天不悶熱
Thumbnail
說到在台北爬山 大家第一個想到就是 #象山 了吧 它的地理位置鄰近台北市區、搭捷運就可抵達,交通非常方便。 象山海拔約183m,位於台北市信義區 高度不高但視野很好能看到台北盆地以及地標代表101 。 除了視野良好以外、也是適合登山初學者練體力與腳力的一座山哦。 (青蛙夫婦的第一座山也是從這座開始的
Thumbnail
說到在台北爬山 大家第一個想到就是 #象山 了吧 它的地理位置鄰近台北市區、搭捷運就可抵達,交通非常方便。 象山海拔約183m,位於台北市信義區 高度不高但視野很好能看到台北盆地以及地標代表101 。 除了視野良好以外、也是適合登山初學者練體力與腳力的一座山哦。 (青蛙夫婦的第一座山也是從這座開始的
Thumbnail
挪威探險家厄凌.卡格:「健行可能是一輩子的事。你可以往一個方向走,最後結束在起點。」
Thumbnail
挪威探險家厄凌.卡格:「健行可能是一輩子的事。你可以往一個方向走,最後結束在起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