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_我討厭過的大人們】有時討厭往往就是,想得不夠清楚的愛

2022/08/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

◎ 張亦絢

#書摘
討厭過的大人教了我的一課就是,有時討厭往往就是,想得不夠清楚的愛。

虛情假意已經不能惹人憐愛,大聲說我就是討厭跟恨,那又如何?

▍恨比愛有趣

王爾德在《格雷的畫像》裡寫:「我厭倦了總是在愛著誰的女人,恨著誰的女人有趣多了。」
張亦絢就是這種有趣的女人,犀利、直白、聰慧,愛恨分明。
在這本《我討厭過的大人們》裡分成兩輯,第一輯是「我討厭過的大人們」,不避諱指名帶姓的討厭;第二輯是「有多恨」,恨事物也恨概念。討厭人而恨概念或事物,在我的經歷則相反,我恨人而討厭事物,也有懷抱像作者一樣的複雜情感,有時是真恨,有時則是愛極而恨,恨那個對愛無能為力的自己,更恨那個讓我失去控制的對象。

▍可愛又可怕的聰慧

張亦絢閱讀十分早熟,國小時就讀張愛玲並喜愛終身,她的文字也帶有張愛玲的慧詰俐落,還有獨特的幽默可愛,不是一般人會直覺喜歡的可愛,而是聰明到有點可怕的但又覺得真不得了啊的那種可愛,是很挑人喜歡的直白筆觸。
這本書竟是集結了她在《幼獅文藝》的專欄文章,在給青少年的刊物中,一個理應長成大人的大人,寫著這個那個大人有多討厭,而且在張亦絢的文字中能感受到真誠的厭惡,不是為了討好青少年而假意靠攏,叛逆少女長大之後也能繼續成為叛逆婦女,想來也能給慘綠少年一點心靈慰藉。

▍步步為營的恨

能被作者點名討厭的人,著作或身平大部分都很值得一讀,西蒙·波娃、希薇亞·普拉斯、葉石濤⋯也有真正可惡至極的,比如那個性騷擾國小女童的老師。「有多恨」裡有恨情敵、恨病痛、恨淫賤⋯她嘴裡說著恨,卻時時為恨的事物辯駁,要徹底的恨就要正面反面都好好理解想過一遍,這樣才能恨得心服口服,有時想想竟不恨了,那也很有可能。

▍給年輕讀者的禮物

張亦絢在後記說她「曾很不好」,保有很不好的記憶成為一個還好的人,經過了許多恐怖的掙扎與難堪的努力,也曾在生命的某刻被某某人提點或醫治,而她想做一些事,回應(或回報)這些時刻。還有《幼獅文藝》這本曾被年輕人在某本書中「輕蔑」的青少年刊物,她想要在這本刊物寫點東西,當作給年輕讀者的禮物,所以我們能看到這本書,藏有如此隱晦又浪漫的因緣。
「我會感覺到遇見的人,在某種表面下,可能隱藏著傷心與失神。有時我也知道,這不是區區話語,就能救援的。從某個角度來說,也許所有的憂慮都是過慮——擔心,只是愛與不知所措的混合體。它很無謂,就像廢話,它卻也很貴重。」
張亦絢在後記《輕蔑也沒有關係喔》這樣寫,愛與不知所措的貴重廢話,叛逆的大人也是會為即將要經歷這一切的少年憂慮的呢。

▍遺憾、怨極,恨。

「恨」字由心與艮組成。《彖》曰:艮,止也。心止就是不抱希望,恨意滋生。《正字通》裡寫:「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所以深深的遺憾變成恨,淺淺的恨則是遺憾,有人說悲傷是無處可去的愛,我想恨應該也是。
◍ 作者|張亦絢
◍ 出版|木馬文化
◍ 歡迎追蹤|默默看書I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7會員
112內容數
雜讀者,不評論書籍,單純紀錄(極私人)閱讀感受,對象有時真實、有時虛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