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8)-光の館(House of Ligh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這次想來跟大家分享的《光の館-House of Light》,也是一座建築與作品緊密結合的空間。北川先生邀請來的這位國際級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他的作品規模都非常大,同時還必須搭配精準的燈光投射設備;此外,當他答應北川的邀請時,還提出了一個條件:希望可以讓來訪者住在作品之中。為此,在當年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北川先生放棄了原本在這一區打造一片森林小屋或露營區,並結合藝術作品的住宿設施計畫,決定以這一棟國際級大師的作品來定勝負。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一棟大師級的作品吧。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篇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大地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川西地區《光の館-House of Light》/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美國

《光の館-House of Light》/照片來源:光之館官網

《光の館-House of Light》/照片來源:光之館官網

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光之魔術師

光之館這棟作品興建於第一屆大地藝術祭(2000年),是一個可以欣賞藝術品的住宿空間。北川先生邀請到的這位長得有點像聖誕老公公的美國藝術家,叫做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是NANA濕婦非常喜歡的藝術家之一。對於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的朋友,我通常是這麼介紹他的,如果說畫家是以顏料在畫布上創作,那特瑞爾就是以光線作為他的顏料,以空間作為他的畫布,所以畫家的作品是用觀賞的,但特瑞爾的作品得走進他的作品中體驗才行。

而特瑞爾之所以會以「光」作為他的創作媒材,或許與他的阿嬤有關。在他大約5、6歲的時候,身為貴格會(基督教新教中的一個教派)信徒的阿嬤,帶著他去參加教會的聚會。當時,他問阿嬤:「我該做甚麼嗎?」,結果阿嬤說:「你只需要等待,我們就會走進自我並迎接光明。(Just wait, we're going inside to greet the light)」要是我的話,我應該會回答阿嬤:「蛤?」,但「走進」與「迎接光」這兩個詞,卻從此留在了小小的特瑞爾心中。對於貴格會的信徒來說,這裡的光指的是「內在之光(inner light)」,被他們視為是上帝為每個靈魂帶來指導力量之光;不是信徒的我,雖然不懂教義,但透過特瑞爾的作品,的確讓我無論是在物理的空間上或是無形的心靈上,都體會到甚麼叫做「走進」與「迎接光」的感受。

長大後的特瑞爾,大學念的是知覺心理學,研究所期間則是搞藝術的,作品中又常常出現讓人可以靜坐或仰躺的冥想空間;同時,他也善用光線製造出視覺上的錯覺,讓3D的空間壓縮成2D,又讓2D的平面看起來像3D。因此,他的作品可說是綜合了心理學、美學、宗教、物理學與哲學等元素,每個看似感性又奇幻的作品與空間,都得用絕對理性的數學與物理學理論來支撐才得以完成。目前他最有名的作品,大概就是從1977年開始創作的《羅丹火山(Roden Crater)》,他在一座死火山口裡設置了一系列可以眺望天空的、像天文台一樣的作品,製作規模非常龐大,且創作至今仍持續進行中。聽說,有飛行執照的特瑞爾,為了這一系列大規模且長期的藝術計畫,可是來回飛了好多年才找到這一座死火山;有趣的是,特瑞爾為了取得羅丹火山的所有權,必須同時買下附近牧場的土地與經營權才行,所以他也因此協槓了牧場主人的角色,而牧場裡也真的有養安格斯黑牛哩。雖然還沒能有機會去看他的《羅丹火山》,但還好他常在世界各地舉辦特展,也有不少美術館有收藏他的作品,例如在日本金澤的「21世紀美術館」、直島上的「地中美術館」與「南寺」,或是在台灣高雄的金馬賓館中,也都有機會與他的作品相遇。而我們今天要帶大家去的光之館,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住宿過夜體驗的喔。

《羅丹火山(Roden Crater)》/照片來源:James Turrell官網

《羅丹火山(Roden Crater)》/照片來源:James Turrell官網

光之館-House of Light:用一棟光之館取代一整片森林小屋的藝術計畫

北川先生當初邀請特瑞爾來到越後妻有的時候,遞給了他一本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並告訴他,希望可以為當地創作一個「冥想空間」,並提醒他,由於這裡屬於豪雪地帶,所以地板的高度必須抬高至少2.7公尺才行。之前我們曾經在聊到江之浦測候所時提到過《陰翳禮讚》這本書,它幾乎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美學聖經,而特瑞爾也從這本書中了解了東方世界對於陰翳之美的陶醉,並得到了許多靈感,再柔和了他自己的西方背景與創作方式,打造出《光之館-House of Light》這個可以住宿的作品空間。

延伸閱讀:#84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江之浦測候所(1)-杉本博司

建築:新建而非空屋利用

光之館位於川西地區的一個小山坡上,據說選址的前一晚,特瑞爾跟著大家開心地喝茫了,隔天宿醉起床後便一時興起想玩個小遊戲:「我們來試試看,等等看宿醉的我可以走到哪裡,我們就把光之館設在哪裡!」,最後沿著坡往上走,就走到了現在的位置XD。這個說法真的挺幽默的,不過我猜開玩笑的成分還是居多,因為特瑞爾說過:「裝置的精準度,決定了作品的成敗。」。他在進行作品創作時,對於整體光源裝置的亮度與設置的角度、空間的大小與形狀...等等,都必須經過非常的嚴謹且精密地計算,甚至到了比日本人的龜毛還龜毛的程度。所以,在光之館中,無論是在天花板上挖個正方形空洞,或是在牆上切割的線條狀光源,這些看似隨興地設計,卻都是透過精心的安排才得以實現。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必須「新建」一棟光之館來展示他的作品,而非以當地既有的空屋(無法精準地設置各種器材)來進行創作的原因之一吧。

選定了位置之後,特瑞爾想到北川先生提到當地的豪雪氣候對於建築形式的影響,因此在光之館的建築部分,便參考附近的一棟豪農(兼豪商)之家「星名家住宅」為原型來設計(註1)。建築的入口被設置在二樓,所以我們必須爬上樓梯才能進入室內的空間;進去之後,如果要前往一樓的房間與泡湯的空間時,則必須再往下走。雖然為了乘載冬天的雪重,一樓的結構不得不以混凝土建造,但混凝土表面還是特別用了木板壓紋,製造出木造房屋的視覺效果;一樓的走廊則設有活動式的木製擋雪板,夏天拆除可以開放整個戶外視野、冬天裝上則形成一條半戶外的走廊空間。對於以上建築的設計與空間配置,特瑞爾似乎沒有特別的意見,一切尊重當地人長久以來的生存智慧,總不會錯的。然而,對於光之館室內的光線處理,就與他的作品創作非常有關係了。

《Outside In》:日本與西洋文化的衝擊與融合

「日本的屋頂就像是一把傘。我們所居住的房屋,就像在大地之中撐起一把遮陽避雨的傘,而我們在就在傘底下的陰翳之處,創建起我們的家園。」 ~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
「天空似乎總是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而我想把它帶下來,與我們親近,如此,你就能感覺到自己仿佛置身其中。」 ~James Turrell

由此可知,有別於日本人沉醉於那種若隱若現的陰翳之美;特瑞爾卻想把光拉近,把人帶進光線裡,於是,特瑞爾就做了一把可以自由開闔的傘,將這兩個乍看之下好像非常衝突的想法合而為一。他在屋頂上開了一個方形的天窗,上頭再多做了一層滑動式屋頂,如此一來,想要跟天空相處的時候,只要把屋頂打開,想要陰翳的時候,關上就好,這個聰明的作品被稱為《Outside In》,是特瑞爾的《Skyspace》系列作品之一。當然,特瑞爾不僅是讓戶外的自然光線直接、豪邁地灑進室內,而是經過精密地計算過後,在天窗的四周精準地以各種細膩的人工光線搭配演出。只要天候狀況允許,這個作品會在每天的早上與傍晚打開,而住宿在此的旅客,就可以躺在塌塌米上望著天空每一刻的變化,然後在這場由自然光與人工光線交織而成的光影秀中,慢慢地進入冥想的狀態。

然而,想要看著個作品,除了要手快(網路上預定住宿)之外,還得看人品,雖然早晨與傍晚的光線是最美的,但如果遇到氣候不佳,天窗是無法打開的,不過,光是靠著特瑞爾所設計的室內光線變化,也能體會那種進入冥想的感覺喔。此外,如果搶不到住宿也沒關係,這個空間在白天也是有開放讓一般訪客入內參觀的,但是這裡必須顧及到住宿客人的入住與退房時間,所以相較於其他設施,《光之館》的開放時段會比較短一點,如果想體驗這個作品的話,記得抓好時間前往喔。

《Light Bath》:讓全身都亮起來的神奇浴池

跟上面的作品《Outside In》不同,在光之館的一樓,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大浴池,就真的是必須住在這裡才能體驗到的作品了。在這個空間裡,唯一的光源來自於浴場入口以及浴池邊邊上條狀光纖,除此之外是完全沒有燈的;但神奇的是,走進浴池之後,在特瑞爾特別設計的光線下,人的身體就會變成白色的,有點像是我們穿著用含有螢光劑的衣服走進黑暗中,會有點微亮的感覺,但不同的是...這裡發亮的是我們的裸體(媽呀~好害羞)。特瑞爾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個經驗,感受到「光」雖然是無形的,但它也是無處不在,而且還可以觸碰到你的。如果你真的太害羞,或是怕一片黑之中泡泡洗不乾淨的話,也可以選擇白天來泡,只要把一旁的落地拉門打開,外頭的一片綠色與自然光線灑入,就會有種在泡露天風呂的感覺。

其他作品:鑲在傳統日式家屋裡的各種光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比較大的作品之外,特瑞爾在《光之館》的各個角落中也藏有不少小型的照明設計創作,例如原本在日式房屋裡「床之間」,他就以作品來取代原本的書畫掛軸與花飾;或是他刻意在一樓走廊或房間裡使用鵝黃色的燈光,如此一來,當光線照在印有木紋的清水混凝土壁面上時,就會有一種《陰翳禮讚》中所形容的燭光閃爍的氛圍。

床之間的作品/照片來源:NANA濕婦

床之間的作品/照片來源:NANA濕婦

作品觀後感想與後記:探索屬於你自己的特瑞爾

只要是時間允許,特瑞爾在日本與台灣的不同系列作品,NANA濕婦都會盡可能前往欣賞,我常在想,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他的作品呢?我回想到最初第一次遇見他的作品,應該是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BLUE PLANET SKY》,這跟光之館中的《Outside In》一樣,也是屬於《Skyspace》的系列作品之一。但因為當時我還不認識這個藝術家,所以進到那個頭頂上開個洞,但裡頭甚麼都沒有的空間時,直覺反應居然是「嗯?作品在哪?」,然後就轉身走掉了XD。

後來,在慢慢認識這個藝術家之後,我才開始被他所設計的光影變化給迷住的,這跟進到安藤忠雄的建築空間裡所做的直覺反應非常像,總之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各種映照在空間裡光影就對了。所以,在特瑞爾的作品中,通常除了持續不斷變動的自然光線與人工光線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的東西,所以對於準備要來「欣賞」作品的觀眾來說,會很自然地就會開始搜尋作品(也就是「光」)在哪裡。

最後(年紀大了以後...),我才慢慢體會到,原來無論是自然光或是人工光線,其實都只是特瑞爾創作時所使用的「顏料」而已,他真正的作品,其實是用那些光線所營造出的「不真實的空間」。所以,後來再跟團員們預告說明時,我開始不太使用「欣賞」,而改用「體會」或是「感受」這兩個動詞來形容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雖然,特瑞爾說他從來不會預設自己的作品,要給來訪者甚麼啟發,或特別傳某些達特定的想法與意念,就是很單純地讓每個人依照自己不同的生長背景、當下的感受來欣賞與探索即可。但為了避免有人跟我第一次遇見他的作品時一樣,傻傻地就轉身出來XD,NANA濕婦覺得還是得稍微提醒大家,一定要留足夠的時間給特瑞爾先生的作品,因為他的作品是無形的,唯有安靜下來、緩慢下來,你才有機會探索出屬於自己的作品體驗。


註1:這棟星名家住宅興建於江戶時期(1842年),主人星名氏是當時一個田僑仔(豪農)兼賣酒、賣米還開了當鋪,所以也算是商人。因此,這棟豪宅與一般的農家建築風格不同,裡頭不僅有書齋、茶室,還有超級多的倉庫,用以存放他的貨品與寶貝們。而且為了因應冬季的豪雪,除了梁柱選用了特別粗的木材之外,房屋四周也有雁木構造(延伸至馬路上的屋簷,以形成用來遮雨、遮雪的騎樓空間);同時,最厲害的是還有一個用石頭砌成的超級大雪穴(面積36平方公尺、高3公尺),冬天時可以把雪儲存起來,夏天時這個雪穴就能變身成一個超大冷凍庫。這棟特殊的豪宅,在2002年被指定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A濕婦的沙龍
263會員
199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NANA濕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延續上一回,我在古民家跟兩位假人相安無事地度過一夜之後 (放心,他們整晚都沒有站起來跟我聊天),早上起床時,竟然就已經開始習慣假人的存在了。用完早餐、跟西岡夫妻道別後,這才繼續踏上了秘境祖谷的探險之旅。這次就來介紹一下,那兩天我在祖谷地區的探險地,或許可以提供大家未來來這裡試膽(?)時,做為參考嘍。
Thumbnail
2025/04/19
延續上一回,我在古民家跟兩位假人相安無事地度過一夜之後 (放心,他們整晚都沒有站起來跟我聊天),早上起床時,竟然就已經開始習慣假人的存在了。用完早餐、跟西岡夫妻道別後,這才繼續踏上了秘境祖谷的探險之旅。這次就來介紹一下,那兩天我在祖谷地區的探險地,或許可以提供大家未來來這裡試膽(?)時,做為參考嘍。
Thumbnail
2025/04/05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位於四國德島縣三好市的深山林內、正常人應該不太會想去,但讓我印象很深刻(所以還是任性想分享)的小村落-祖谷。
Thumbnail
2025/04/05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位於四國德島縣三好市的深山林內、正常人應該不太會想去,但讓我印象很深刻(所以還是任性想分享)的小村落-祖谷。
Thumbnail
2024/05/18
來到禮文島下船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再加上其實我對島上的大賣點-各式各樣的花,以及可以賞花的各種健行路線-沒有特別的執著,所幸就請桃岩莊的工作人員來接我,想說只要在旅宿附近可以看到海的地方走走就好。殊不知,桃岩莊的瘋狂剋藥氛圍,從我一上車就開始啟動了。
Thumbnail
2024/05/18
來到禮文島下船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再加上其實我對島上的大賣點-各式各樣的花,以及可以賞花的各種健行路線-沒有特別的執著,所幸就請桃岩莊的工作人員來接我,想說只要在旅宿附近可以看到海的地方走走就好。殊不知,桃岩莊的瘋狂剋藥氛圍,從我一上車就開始啟動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什麼是家?門後的那一盞燈,透過極其隱微的絲線,連著內心深處。而朦朧的月光,或許無法讓人看清城市的影像,卻恰恰能照見那原本怎也不可能被看見的牽繫。
Thumbnail
什麼是家?門後的那一盞燈,透過極其隱微的絲線,連著內心深處。而朦朧的月光,或許無法讓人看清城市的影像,卻恰恰能照見那原本怎也不可能被看見的牽繫。
Thumbnail
阿拉斯加,陽光普照的地方,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山頭,漂留旋影,幻象也影像,立一根拐仗在水煙中,留連忘返,硫理鶯溫泉屋。某個男子坐在屋子的角落裡,聽見電視那頭播報著新聞:「哪個州?哪個州?即將出現離台龍捲風。」「哪裡?哪裡?會有地震!」某個男人泡在溫泉裡,看著電視邊說邊笑著回應。磨菇流間屋,上氣往上流,人
Thumbnail
阿拉斯加,陽光普照的地方,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山頭,漂留旋影,幻象也影像,立一根拐仗在水煙中,留連忘返,硫理鶯溫泉屋。某個男子坐在屋子的角落裡,聽見電視那頭播報著新聞:「哪個州?哪個州?即將出現離台龍捲風。」「哪裡?哪裡?會有地震!」某個男人泡在溫泉裡,看著電視邊說邊笑著回應。磨菇流間屋,上氣往上流,人
Thumbnail
形影型金,摸得著看不到的是形,立立方方實實在在的是型。「上樓!下樓!轉個圈我看一下。」媽媽露西說!媽媽露西對著妹妹麥西瞧了一眼。這是「8」,立向走8部,這是箭頭。這是棟白色的建築物有花式窗台,盤式建築,我們的家建築在這裡,「這裡」是一個地方,為們遊山玩水會來住的房子。「哲學家,山不理空,空不理道,請
Thumbnail
形影型金,摸得著看不到的是形,立立方方實實在在的是型。「上樓!下樓!轉個圈我看一下。」媽媽露西說!媽媽露西對著妹妹麥西瞧了一眼。這是「8」,立向走8部,這是箭頭。這是棟白色的建築物有花式窗台,盤式建築,我們的家建築在這裡,「這裡」是一個地方,為們遊山玩水會來住的房子。「哲學家,山不理空,空不理道,請
Thumbnail
「我雖然看不見,但我會帶你看見。」老人拍了拍腰間的礦燈,放開了瑪格斯攙扶的臂膀,隨著吊梯門的開啟跨了一步。 久違的光從門縫射入,但瑪格斯不覺得溫暖,反而像掉了層皮一樣毛骨悚然。
Thumbnail
「我雖然看不見,但我會帶你看見。」老人拍了拍腰間的礦燈,放開了瑪格斯攙扶的臂膀,隨著吊梯門的開啟跨了一步。 久違的光從門縫射入,但瑪格斯不覺得溫暖,反而像掉了層皮一樣毛骨悚然。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預告了這個美術館是由建築師三分一博志、藝術家柳幸典以及逝去的三島由紀夫一同打造出來,一個以建築、藝術、文學以及警惕世人的魔幻空間。因此,如果你對三島由紀夫非常了解,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NANA濕婦會建議你暫時先跳過這一篇,用自己的觀感走過一次之後,再回來閱讀與分享喔~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預告了這個美術館是由建築師三分一博志、藝術家柳幸典以及逝去的三島由紀夫一同打造出來,一個以建築、藝術、文學以及警惕世人的魔幻空間。因此,如果你對三島由紀夫非常了解,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NANA濕婦會建議你暫時先跳過這一篇,用自己的觀感走過一次之後,再回來閱讀與分享喔~
Thumbnail
歡迎各位回到Life Architect.我是Wilson.這是整合多個人類圖門派和占星理論,非官方的人類圖頻道.我們今天來談談人類圖的源頭Ra Uru Hu名字的由來. 各位在看過自己的人類圖或剛接觸人類圖時,都可能會因為它很貼切描述自身的經驗或為它所提出的生命關卡的指引而感到有興趣.接着在弄懂了
Thumbnail
歡迎各位回到Life Architect.我是Wilson.這是整合多個人類圖門派和占星理論,非官方的人類圖頻道.我們今天來談談人類圖的源頭Ra Uru Hu名字的由來. 各位在看過自己的人類圖或剛接觸人類圖時,都可能會因為它很貼切描述自身的經驗或為它所提出的生命關卡的指引而感到有興趣.接着在弄懂了
Thumbnail
《光の館-House of Light》是一座建築與作品緊密結合的住宿空間,北川先生請到國際級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來越後妻有進行創作,並為了這個作品而捨棄了原本在這一區打造一片森林小屋或露營區,並結合藝術作品的住宿設施計畫。這次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一棟大師級的作品吧。
Thumbnail
《光の館-House of Light》是一座建築與作品緊密結合的住宿空間,北川先生請到國際級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來越後妻有進行創作,並為了這個作品而捨棄了原本在這一區打造一片森林小屋或露營區,並結合藝術作品的住宿設施計畫。這次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一棟大師級的作品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