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where Only We know- Amy Winehouse

2022/08/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Love is a losing game
Amy Winehouse
Back to black (2006)
終於看了盼望許久的紀錄電影<Amy Winehouse>,一如預期的,看完之後,心情沉重不少。但也更了解Amy一路從默默無名,到成為全球巨星,而後快速殞落的過程。
是在2006年接觸她的第二張專輯<Back to black>,除了被她不相襯其年紀的歌聲所吸引之外,<Rehab>這首歌的歌詞對我來說是有趣的,而這樣也可以唱成一首歌,加上那年瘋迷Mark Ronson,Amy與Mark合作的<Valerie>成了當年我在辦公室(是的,當廣告AE一進公司開電腦之後就是先開音樂了)熱播第一名之外,Amy的專輯也是個人熱播前5名。
女歌手有著那種憤怒、不羈、瘋癲形象的,通常會打到我,艾拉妮絲莫莉賽特當年是如此,瑪丹娜沉淪世界演唱會對歌迷喊著MotherFxxk之後是如此,而Amy也是。除了滿身刺青,神龍教主般的髮型,特別上飛的眼影,隨著音樂擺動不慎協調,對我而言甚至是有點尷尬的舞步,搭配上她的歌聲,是如此令人著迷。
2006年第二張專輯<Back to Black>在第50屆葛萊美獎上贏得了5個獎項,打平了當時女藝人在一個晚上最多獲獎個數的記錄,也使她成為了取得該成就的首位英國女性。她獲得的5個獎項包括「四大獎」中的三項:最佳新人、年度唱片和年度歌曲。
不看電影不知道,Amy的創作都來自於她真實生活的體驗,在英國樂壇現在有Adele & Sam Smith以同樣路數在音樂產業上獲得極大的成功,但當年在聽Amy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些歌曲原來如此私密。她誠實將自己攤開於世人面前,換來了各種掌聲、名氣與噓聲,她自己卻不知道,必須要付出的代價除了全天候的狗仔搜擾、媒體惡意攻擊之外,還包括她自己的生命。
她只是徹底地活出自己,投入在自己的人生。在這過程中所產出令世界為之震驚譽為天才爵士女歌手的音樂,以及各種獎項,都只是她人生路上稍縱即逝的風景。我臆測,她沒有很在乎這些。
電影最後,東尼班奈特講了一句話,說早知道他會要她放慢腳步,只因為她不知道她自己有多重要(在爵士樂壇上)。但我想她的朋友們,唱片公司同事,整個爵士樂壇、甚至全球世人們,都不知道,她必須依照自己的方式活著,這件事有多重要。
今年身為同鄉歌手Sam Smith也翻唱了這首<Love is losing game>並收在他的改版專輯中,個人很喜歡Sam Smith的嗓音,但這首歌個人還是偏愛Amy的原版。
201512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吉
大吉
嘿,我跟你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