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記錄—石門山東稜出屏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內容
日期:2022/4/16-17
人數:16人;男女比:12:4;老新比:6:10;天數:2天
D1
0727 石門山登山口出發,登山口在馬路右邊,先緩下後爬升至石門山
0745 石門山休息,360度大展望
0800 出發
0818 出發後有些走歪,箭竹很滑,往上切後接回正軌
0840 森林線休息
0845 進入森林
0940 路左大鐵杉
1004 有方向錯誤的路條,不小心誤跟路條往正南的稜線下切,從好走的碎石坡上切修正回東西向稜線,碎石坡上很多咬人貓
1023 出發
1027 右側崩壁,沿著瘦稜下一段約2米落差後即達崩壁正上方,直接從上方越過,路底穩定好走
1050 2866峰下大岩壁,路徑位於岩壁右側,約一人寬,蚊蟲蠻多,很討厭
1110 新生扎到手,在路邊包扎休息
1120 出發
1131 回到稜上
1136 新生頭痛、頭暈不適,決定而寬稜處午餐
1222 新生休息後未改善,投完丹木斯後約10分鐘嘔吐,攤裝備後繼續下切,用登山杖把兩顆大背疊在一起後交給Eating背
1250 新生仍不舒服,於路上休息
1300 給半顆丹木斯後再度嘔吐,決定不再喝水、給藥,繼續下降高度
1302 出發
1320 平緩空地
1349 2530營地
1428 平緩處休息
1444 出發
1518 門神樹休息,在門神樹之前是一段瘦稜,好走且無暴露感。門神樹在一個蠻大的空曠平台末端,是兩顆多主幹的樹直挺挺立在左右兩側,空地約4t*4。接下來的正路在左側,有路條且路徑明顯,但我們在此跟錯稜線,誤往正前方轉右的寬稜下切,最終接到下切舊路的航跡附近
1528 出發
1558 發現偏離正軌且下溪谷的路線並不清楚,我、Eating、Yofu、Carol往前探路,一心覺得應該很快就可以切到溪床,但其實已當下的時間來說,回頭上門神樹或直接開始找營地紮營應該是較好的選擇,未來應更冷靜判斷時間、路況、人員等因素
1630 往下至2300的大空地紮營,凱鈞的狀況至此隨著高度下降改善了很多,已經有體力背大背了。營地超大,原先打算再次探路,但評估時間不足且溪床狀況不明,決定分取水隊伍前往取水。當時評估半個多小時應該就會到水源,就沒有取完整單攻裝備,我、Carol、Leo只拿了雨衣褲和頭燈打火機,Eating帶了保暖外套和救難毯,事後看來很明顯是失算了
1645 出發取水,為了避免找不到回頭路,沿路綁路條,但帶得不太夠,只好綁開一點,但最後也沒走到回頭路就是了(?
1713 腰繞西切後過崩壁,下切的路蠻陡,還在路上撿到三叉的超大鹿角,好爽
1718 遇涓涓細流,但感覺礦物質超豐富,溪底石頭都是黃綠色的,一路流到最下方的大崩壁,發現應該是航跡上的舊路在崩壁邊緣,下切查看
1725 靠近崩壁,看到溪床但下切風險太高,且舊路已經崩塌,回頭上切找正路
1733 翻過稜線後看到應該是新航跡的路條
1747 找到正路下切處,整段路好走多了,也有路條,但仍然蠻陡
1751 找錯了,再找發現正路,好走。正路在一處溪床落差的平台右側尾端,左側橘色布條處無法下,走到右側後有好走的路可以爬下溪床
1755 到匯流口溪床,Eating發現他忘了帶水罐,全員傻眼,還好其他人有多帶水罐,還夠取水
1820 回程,天色漸暗,評估折返的路況不好走,摸黑風險略高,決定沿著新路上切回門神樹再下切,但時候證明抹黑走不確定的路完完全全是太樂觀了
1832 接上緩稜
1855 新舊航跡岔,但左側看起來有落差不好過,此時天早已全黑難以看清遠方,決定繼續上切
1938 終於找到門神樹,由於夜間視線不佳,加上急於找到下切寬稜,提前於上切到門神樹前橫切,而錯過了平台,繼續上切至瘦稜後發現不對勁,再下切回橫切後經過的大平台,才發現原來就是門神樹。 接下來開始整段鬼打牆,因為天黑的關係,其實在平台上看不到我們上切而來的正路,誤將通往營地的寬稜認作來時路,不斷往更南邊的斷稜下切,但發現路況極差且偏離目標方位,最終以無線電詢問營地當天下切的方位,決定往偏北、以為是來時路的稜線下切。
1958 發現切錯路,以無線電聯繫營地確認方位後,回到門神樹再次下切。本來打算就算走來時路,了不起硬砍橫切回目標寬稜,在下切後對航跡才發現誤打誤撞切上了目標稜線,超開心,火速下切。路上看到遠遠的有火光,鬼叫狂奔而下。
2020 回到營地
D2
0700 分隊出發,我和兩位學第共三人出發回收布條
0731 無線電通聯,主隊到門神樹
0735 接回正路的白色路條處
0750 到溪谷下切點
0755 到溪谷,休息吃爽糧
0815 主隊抵達
0850 出發過支流,往上游走一點點的地方水很淺,穿拖鞋就可以輕鬆渡過
0906 過主流,水深約到大腿,水流不算急,我和Eating在中間確保大家過溪
0920 全員渡溪
0940 出發,從旁邊的邊坡往樹林裡面切
0946 古關原,林地間的一塊空地,往東南探遺跡
1015 沒找到東西,回到古關原,接下來的路跡不太清楚,路條也比較分散,需要不斷判位,看起來有很多條路都可以走,抓大方向走就對了
1018 出發
1055 右側石壁水源,整片約15米高、30米寬的岩壁不斷有水流下
1104 過岩壁大倒木
1115 上切緩稜
1138 獵寮,此此時已接回傳統路但沒發現,誤跟著路條往屏風山上切
1146 發現切錯邊,回到獵寮再度下切
1150 鐵線橋旁遇多位山友,在此等待會車
1201 出發
1203 空地午餐
1245 出發
1302 到溪床,踩石頭過溪,相當好走
1500 屏風登山口登出,上切的路普通陡,但新生都累了,班底狀況也沒有很好,有點爆掉,我、Eating背兩顆大背硬上,走到最後自己也差點爆掉,兩顆大背果然還是有點硬…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此行原定由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但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轉而成為了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形成。此為純文字的詳細行程記錄,供山友直接取用,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致,全都被壓縮在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羅馬縱走路線中。 此為純文字記錄,供山友取用參考。
八唐縱走可以說是谷關七雄路線中最經典、也最困難的一條,自七雄之首的八仙山沿著稜線下至七雄老么的唐麻丹山,僅約15公里的路程就迅速累積了直逼2000公尺的總爬升與下降。此次在林務局計畫的需求下,刻意走成2天1夜的行程,在此提供八唐縱走的重裝行程記錄,以供些覺得生活還不夠困難的山友參考XD
自屏風鐵線橋下溪,沿著塔次基里溪上溯至黑水塘支流後,上切奇萊黑水塘山屋,全程海拔都在2千以上,極寒的高山溪水與巍峨聳立的深幽峽谷,使得這趟行程在遍覽逛括景致之餘,也變得困難重重。此為詳細時間軸與各點描述,方便各位山友規劃行程時作為參考。
三光溪傳統段由北橫公路54.6k處下切,上溯約4公里後抵達熱氣蒸騰的四稜溫泉,最後則於北橫58.4k處上切,途經立壁千仞的曲折峽谷與碧藍清澈的深潭,是三光溪溯行的經典路線,也是體驗溪谷絕美的首選之一。此為詳細時間軸與各點描述,方便各位山友規劃行程時作為參考。
七彩湖東進西出紀錄:深埋於中央山脈的七彩湖,是台第二大的壯麗高山湖泊,一旁坐擁金黃草原的六順山,則是台灣最後被納入的百岳。此行自東側萬榮林道出發,穿過林田山遺跡後經六順山抵達七彩湖。回程改走西側丹大林道,一覽東西送電的歷史。此為詳細時間軸與各點描述,方便各位山友規畫行程時作為參考。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此行原定由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但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轉而成為了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形成。此為純文字的詳細行程記錄,供山友直接取用,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致,全都被壓縮在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羅馬縱走路線中。 此為純文字記錄,供山友取用參考。
八唐縱走可以說是谷關七雄路線中最經典、也最困難的一條,自七雄之首的八仙山沿著稜線下至七雄老么的唐麻丹山,僅約15公里的路程就迅速累積了直逼2000公尺的總爬升與下降。此次在林務局計畫的需求下,刻意走成2天1夜的行程,在此提供八唐縱走的重裝行程記錄,以供些覺得生活還不夠困難的山友參考XD
自屏風鐵線橋下溪,沿著塔次基里溪上溯至黑水塘支流後,上切奇萊黑水塘山屋,全程海拔都在2千以上,極寒的高山溪水與巍峨聳立的深幽峽谷,使得這趟行程在遍覽逛括景致之餘,也變得困難重重。此為詳細時間軸與各點描述,方便各位山友規劃行程時作為參考。
三光溪傳統段由北橫公路54.6k處下切,上溯約4公里後抵達熱氣蒸騰的四稜溫泉,最後則於北橫58.4k處上切,途經立壁千仞的曲折峽谷與碧藍清澈的深潭,是三光溪溯行的經典路線,也是體驗溪谷絕美的首選之一。此為詳細時間軸與各點描述,方便各位山友規劃行程時作為參考。
七彩湖東進西出紀錄:深埋於中央山脈的七彩湖,是台第二大的壯麗高山湖泊,一旁坐擁金黃草原的六順山,則是台灣最後被納入的百岳。此行自東側萬榮林道出發,穿過林田山遺跡後經六順山抵達七彩湖。回程改走西側丹大林道,一覽東西送電的歷史。此為詳細時間軸與各點描述,方便各位山友規畫行程時作為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境開放,後疫情時代 國旅進入戰國時期 人都飛出國了,前幾年幾乎要被踏平的每條山徑 也成了這副模樣 這是第二次的卯木山 其實,我還挺喜歡的 先爬升陡上(我走大禹嶺車站旁進入),接著陡升陡降拉繩都來 然後會進入一段平坦好步行的松針步道 前有挑戰、後有愜意,歷經辛苦後會有大景 但這次前往 可能因
Thumbnail
來到石門山南端入口步道,眼前是平緩路面,沒多久就出現一連串的抖上坡道,在經歷多重坡度挑戰後,小百岳隨即登頂。
Thumbnail
雪山西稜顧名思義是雪山主峰西分的支稜,稜頗長,分支山頭也不少,一般多由武陵農場登山口進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來,此處在朋友邀約下,則是從大雪山林道走到雪山下武陵農場的雪山西稜逆走,本以為妥當的4月天,遇到雪山殘雪大雪山下冰雹,走一趟下來覺得HP和MP都快要歸零了Q_Q(幻想的雪劍行程直接從名單上劃掉)
02/03/2021 石筍尖 最近很久沒登山了。 旅行團雖然走在山徑上,但那畢竟和登山不同。 而且,太平順的山路走多了。 真會忘了山路的崎嶇。   平溪三尖,還有薯榔尖和石筍尖沒走過。 利用近日的好天氣去走走。 海拔520公尺的石筍尖,有著三百六十度的好風景。 居高臨下之際,看著
07/05/2010 登神山   早上八點鐘,我們離開了民宿,向著神山公園出發。 到了公園,一連串的繳費,一間一間的。 先確認了住宿,拿到餐卷,再付了車費。 因為上山時,我們不走一般人走的步道。 要由Mesilau步道上,再由Timpohon下。   Mesilau步道的距離要比傳
 12/20/2009 短短的1.7公里的步道 走起來有點在玉山由登山口到排雲步道的味道 當然林相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 路旁的溪谷,冰冷的空氣. 走在步道上不禁有了這樣的感覺.   走到石磐瀑布旁 我們在這停了比較久 深深的享受著 芬多精及陰離子 看著後面走來的遊客 不是公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從福隆山登山步道出發,經過鷹仔尖、潮音洞,最後到達尖山觀景平臺的行程。提供了路線、距離、爬升高度、花費時間和建議時間,並分享了一些注意事項和個人感受。
Thumbnail
這次溪頭之旅沒設目標、時間 走完神木區跟銀杏區之後 原本打算隨意走走打發一天 好心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去走「天文台」 可以登高望遠,又能運動練身體 單趟5.7公里,來回11.4公里 我們對公里數沒什麼概念 心想、好啊,反正累了就往回走就好啦 於是就出發登山去 一路上都是水泥路,不難走
Thumbnail
在領隊緊急申請下,又得以進入大武山保留區,搭著吉普車搖搖晃晃進入金崙溪,來到近黃野溪溫泉區域探訪瀑布深潭及崑崙坳古道東段。聽居民述說深山裡遺留的斷續古道、早期排灣族和卑南族間部落征戰的防衛石牆,被八八風災強力沙土沖毀的橋墩、殘留的吊橋鐵線、仰望看著遙不可及的金崙三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境開放,後疫情時代 國旅進入戰國時期 人都飛出國了,前幾年幾乎要被踏平的每條山徑 也成了這副模樣 這是第二次的卯木山 其實,我還挺喜歡的 先爬升陡上(我走大禹嶺車站旁進入),接著陡升陡降拉繩都來 然後會進入一段平坦好步行的松針步道 前有挑戰、後有愜意,歷經辛苦後會有大景 但這次前往 可能因
Thumbnail
來到石門山南端入口步道,眼前是平緩路面,沒多久就出現一連串的抖上坡道,在經歷多重坡度挑戰後,小百岳隨即登頂。
Thumbnail
雪山西稜顧名思義是雪山主峰西分的支稜,稜頗長,分支山頭也不少,一般多由武陵農場登山口進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來,此處在朋友邀約下,則是從大雪山林道走到雪山下武陵農場的雪山西稜逆走,本以為妥當的4月天,遇到雪山殘雪大雪山下冰雹,走一趟下來覺得HP和MP都快要歸零了Q_Q(幻想的雪劍行程直接從名單上劃掉)
02/03/2021 石筍尖 最近很久沒登山了。 旅行團雖然走在山徑上,但那畢竟和登山不同。 而且,太平順的山路走多了。 真會忘了山路的崎嶇。   平溪三尖,還有薯榔尖和石筍尖沒走過。 利用近日的好天氣去走走。 海拔520公尺的石筍尖,有著三百六十度的好風景。 居高臨下之際,看著
07/05/2010 登神山   早上八點鐘,我們離開了民宿,向著神山公園出發。 到了公園,一連串的繳費,一間一間的。 先確認了住宿,拿到餐卷,再付了車費。 因為上山時,我們不走一般人走的步道。 要由Mesilau步道上,再由Timpohon下。   Mesilau步道的距離要比傳
 12/20/2009 短短的1.7公里的步道 走起來有點在玉山由登山口到排雲步道的味道 當然林相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 路旁的溪谷,冰冷的空氣. 走在步道上不禁有了這樣的感覺.   走到石磐瀑布旁 我們在這停了比較久 深深的享受著 芬多精及陰離子 看著後面走來的遊客 不是公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從福隆山登山步道出發,經過鷹仔尖、潮音洞,最後到達尖山觀景平臺的行程。提供了路線、距離、爬升高度、花費時間和建議時間,並分享了一些注意事項和個人感受。
Thumbnail
這次溪頭之旅沒設目標、時間 走完神木區跟銀杏區之後 原本打算隨意走走打發一天 好心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去走「天文台」 可以登高望遠,又能運動練身體 單趟5.7公里,來回11.4公里 我們對公里數沒什麼概念 心想、好啊,反正累了就往回走就好啦 於是就出發登山去 一路上都是水泥路,不難走
Thumbnail
在領隊緊急申請下,又得以進入大武山保留區,搭著吉普車搖搖晃晃進入金崙溪,來到近黃野溪溫泉區域探訪瀑布深潭及崑崙坳古道東段。聽居民述說深山裡遺留的斷續古道、早期排灣族和卑南族間部落征戰的防衛石牆,被八八風災強力沙土沖毀的橋墩、殘留的吊橋鐵線、仰望看著遙不可及的金崙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