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記錄—石門山東稜出屏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內容
日期:2022/4/16-17
人數:16人;男女比:12:4;老新比:6:10;天數:2天
D1

0727 石門山登山口出發,登山口在馬路右邊,先緩下後爬升至石門山

0745 石門山休息,360度大展望

0800 出發

0818 出發後有些走歪,箭竹很滑,往上切後接回正軌

0840 森林線休息

0845 進入森林

0940 路左大鐵杉

1004 有方向錯誤的路條,不小心誤跟路條往正南的稜線下切,從好走的碎石坡上切修正回東西向稜線,碎石坡上很多咬人貓

1023 出發

1027 右側崩壁,沿著瘦稜下一段約2米落差後即達崩壁正上方,直接從上方越過,路底穩定好走

1050 2866峰下大岩壁,路徑位於岩壁右側,約一人寬,蚊蟲蠻多,很討厭

1110 新生扎到手,在路邊包扎休息

1120 出發

1131 回到稜上

1136 新生頭痛、頭暈不適,決定而寬稜處午餐

1222 新生休息後未改善,投完丹木斯後約10分鐘嘔吐,攤裝備後繼續下切,用登山杖把兩顆大背疊在一起後交給Eating背

1250 新生仍不舒服,於路上休息

1300 給半顆丹木斯後再度嘔吐,決定不再喝水、給藥,繼續下降高度

1302 出發

1320 平緩空地

1349 2530營地

1428 平緩處休息

1444 出發

1518 門神樹休息,在門神樹之前是一段瘦稜,好走且無暴露感。門神樹在一個蠻大的空曠平台末端,是兩顆多主幹的樹直挺挺立在左右兩側,空地約4t*4。接下來的正路在左側,有路條且路徑明顯,但我們在此跟錯稜線,誤往正前方轉右的寬稜下切,最終接到下切舊路的航跡附近

1528 出發

1558 發現偏離正軌且下溪谷的路線並不清楚,我、Eating、Yofu、Carol往前探路,一心覺得應該很快就可以切到溪床,但其實已當下的時間來說,回頭上門神樹或直接開始找營地紮營應該是較好的選擇,未來應更冷靜判斷時間、路況、人員等因素

1630 往下至2300的大空地紮營,凱鈞的狀況至此隨著高度下降改善了很多,已經有體力背大背了。營地超大,原先打算再次探路,但評估時間不足且溪床狀況不明,決定分取水隊伍前往取水。當時評估半個多小時應該就會到水源,就沒有取完整單攻裝備,我、Carol、Leo只拿了雨衣褲和頭燈打火機,Eating帶了保暖外套和救難毯,事後看來很明顯是失算了

1645 出發取水,為了避免找不到回頭路,沿路綁路條,但帶得不太夠,只好綁開一點,但最後也沒走到回頭路就是了(?

1713 腰繞西切後過崩壁,下切的路蠻陡,還在路上撿到三叉的超大鹿角,好爽

1718 遇涓涓細流,但感覺礦物質超豐富,溪底石頭都是黃綠色的,一路流到最下方的大崩壁,發現應該是航跡上的舊路在崩壁邊緣,下切查看

1725 靠近崩壁,看到溪床但下切風險太高,且舊路已經崩塌,回頭上切找正路

1733 翻過稜線後看到應該是新航跡的路條

1747 找到正路下切處,整段路好走多了,也有路條,但仍然蠻陡

1751 找錯了,再找發現正路,好走。正路在一處溪床落差的平台右側尾端,左側橘色布條處無法下,走到右側後有好走的路可以爬下溪床

1755 到匯流口溪床,Eating發現他忘了帶水罐,全員傻眼,還好其他人有多帶水罐,還夠取水

1820 回程,天色漸暗,評估折返的路況不好走,摸黑風險略高,決定沿著新路上切回門神樹再下切,但時候證明抹黑走不確定的路完完全全是太樂觀了

1832 接上緩稜

1855 新舊航跡岔,但左側看起來有落差不好過,此時天早已全黑難以看清遠方,決定繼續上切

1938 終於找到門神樹,由於夜間視線不佳,加上急於找到下切寬稜,提前於上切到門神樹前橫切,而錯過了平台,繼續上切至瘦稜後發現不對勁,再下切回橫切後經過的大平台,才發現原來就是門神樹。 接下來開始整段鬼打牆,因為天黑的關係,其實在平台上看不到我們上切而來的正路,誤將通往營地的寬稜認作來時路,不斷往更南邊的斷稜下切,但發現路況極差且偏離目標方位,最終以無線電詢問營地當天下切的方位,決定往偏北、以為是來時路的稜線下切。

1958 發現切錯路,以無線電聯繫營地確認方位後,回到門神樹再次下切。本來打算就算走來時路,了不起硬砍橫切回目標寬稜,在下切後對航跡才發現誤打誤撞切上了目標稜線,超開心,火速下切。路上看到遠遠的有火光,鬼叫狂奔而下。

2020 回到營地

D2

0700 分隊出發,我和兩位學第共三人出發回收布條

0731 無線電通聯,主隊到門神樹

0735 接回正路的白色路條處

0750 到溪谷下切點

0755 到溪谷,休息吃爽糧

0815 主隊抵達

0850 出發過支流,往上游走一點點的地方水很淺,穿拖鞋就可以輕鬆渡過

0906 過主流,水深約到大腿,水流不算急,我和Eating在中間確保大家過溪

0920 全員渡溪

0940 出發,從旁邊的邊坡往樹林裡面切

0946 古關原,林地間的一塊空地,往東南探遺跡

1015 沒找到東西,回到古關原,接下來的路跡不太清楚,路條也比較分散,需要不斷判位,看起來有很多條路都可以走,抓大方向走就對了

1018 出發

1055 右側石壁水源,整片約15米高、30米寬的岩壁不斷有水流下

1104 過岩壁大倒木

1115 上切緩稜

1138 獵寮,此此時已接回傳統路但沒發現,誤跟著路條往屏風山上切

1146 發現切錯邊,回到獵寮再度下切

1150 鐵線橋旁遇多位山友,在此等待會車

1201 出發

1203 空地午餐

1245 出發

1302 到溪床,踩石頭過溪,相當好走

1500 屏風登山口登出,上切的路普通陡,但新生都累了,班底狀況也沒有很好,有點爆掉,我、Eating背兩顆大背硬上,走到最後自己也差點爆掉,兩顆大背果然還是有點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11路公車│The 11th Bus
60會員
83內容數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2024/04/23
南起庫哈諾辛、北至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脈南一段,因水源與植被的關係而被山友視為一段難纏的路線,這次我們從南橫的進涇橋登山口起登,至小關山後直接下切神池,中途離場,走了南半段的南一段,也因此把路線定名為小南一段。此為較詳實的文字行程紀錄,供需要的山友取用。
Thumbnail
2024/04/23
南起庫哈諾辛、北至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脈南一段,因水源與植被的關係而被山友視為一段難纏的路線,這次我們從南橫的進涇橋登山口起登,至小關山後直接下切神池,中途離場,走了南半段的南一段,也因此把路線定名為小南一段。此為較詳實的文字行程紀錄,供需要的山友取用。
Thumbnail
2024/03/07
中橫四辣之一的畢祿山,因有著絕美的稜線和展望而聞名,這次我們選擇途經同樣頗負盛名的小完美谷,由卯木山路線上畢祿山,若有足夠的體能與經驗,是一條滿足程度遠超過傳統路線的選擇。巧遇了來自斯洛伐克的健行者,我們在這條美麗的山徑上譜寫了一段難忘的故事,也提供相關紀錄供山友參考。
Thumbnail
2024/03/07
中橫四辣之一的畢祿山,因有著絕美的稜線和展望而聞名,這次我們選擇途經同樣頗負盛名的小完美谷,由卯木山路線上畢祿山,若有足夠的體能與經驗,是一條滿足程度遠超過傳統路線的選擇。巧遇了來自斯洛伐克的健行者,我們在這條美麗的山徑上譜寫了一段難忘的故事,也提供相關紀錄供山友參考。
Thumbnail
2024/02/05
2023年春季,我初次以獨攀的方式進入山林,目的是造訪八仙山林場遺跡所在的東八仙山一帶。正常一天的行程刻意被我拆分成兩天,以重裝的方式緩慢推進、細細品味山林給予的一切。本文為詳細的文字記錄,或許有其他山友某日也想嘗試重裝登東八仙山,本文大致能提供一些行進速度上的參考。
Thumbnail
2024/02/05
2023年春季,我初次以獨攀的方式進入山林,目的是造訪八仙山林場遺跡所在的東八仙山一帶。正常一天的行程刻意被我拆分成兩天,以重裝的方式緩慢推進、細細品味山林給予的一切。本文為詳細的文字記錄,或許有其他山友某日也想嘗試重裝登東八仙山,本文大致能提供一些行進速度上的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次的爬山行程算是臨時安排的,在行程前一天我剛騎了一趟印象深度的187K長程單車行,這兩天也算是用不同方式造訪石門水庫,昨天是騎單車,今天是健行。
Thumbnail
這次的爬山行程算是臨時安排的,在行程前一天我剛騎了一趟印象深度的187K長程單車行,這兩天也算是用不同方式造訪石門水庫,昨天是騎單車,今天是健行。
Thumbnail
日期:2023年4月4日 路線:鹿林前山、鹿林山、玉山登山口、麟趾山 ●距離:10.50公里 ●計時:7時42分37秒 ●落差:337公尺 (海拔2524m~2861m) ●上坡:858公尺 ●下坡:854公尺
Thumbnail
日期:2023年4月4日 路線:鹿林前山、鹿林山、玉山登山口、麟趾山 ●距離:10.50公里 ●計時:7時42分37秒 ●落差:337公尺 (海拔2524m~2861m) ●上坡:858公尺 ●下坡:854公尺
Thumbnail
  不知多久前看到了一個神人的紀錄,基九八縱走一天19.5小時內完成(連結),讓我突然對此路線產生了興趣,不過我知道的我的能力不足以應付這種單攻玩法,所以決定採取重裝過夜的走法。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基隆山西北稜的路線有一段如果幾近攀岩,如果重裝上的風險似乎大了些,正在猶豫不決時,看到地圖上有一條通往黎
Thumbnail
  不知多久前看到了一個神人的紀錄,基九八縱走一天19.5小時內完成(連結),讓我突然對此路線產生了興趣,不過我知道的我的能力不足以應付這種單攻玩法,所以決定採取重裝過夜的走法。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基隆山西北稜的路線有一段如果幾近攀岩,如果重裝上的風險似乎大了些,正在猶豫不決時,看到地圖上有一條通往黎
Thumbnail
「山或許會包容你,但絕不會放縱。」我想,這大概可以算是對本次行程與意外的最佳註腳。這並非將事件歸咎給山,而是在平安回來後,珍心感受到山這位老師扎扎實實給我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刻,或者,更像是一次當頭棒喝。石門東稜的那個夜晚,依仗著頭燈的光輝,我們來回奔波了近3小時,險些迷失在寒風四起的晦暗林間...
Thumbnail
「山或許會包容你,但絕不會放縱。」我想,這大概可以算是對本次行程與意外的最佳註腳。這並非將事件歸咎給山,而是在平安回來後,珍心感受到山這位老師扎扎實實給我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刻,或者,更像是一次當頭棒喝。石門東稜的那個夜晚,依仗著頭燈的光輝,我們來回奔波了近3小時,險些迷失在寒風四起的晦暗林間...
Thumbnail
石門山東稜,一條日治時期討伐太魯閣族的古老路線,自石門山登山口啟登,再沿著自石門山東側延伸的稜脈一路下切塔次基里溪谷,探訪那鮮為人知的古關原,腳步最終來到屏風山山徑,爬上近700米的落差後,自屏風新登山口「下山」。而今知道這條路線的人不多,來訪需具備基本的探勘能力,卻也因此增添了一分神秘。
Thumbnail
石門山東稜,一條日治時期討伐太魯閣族的古老路線,自石門山登山口啟登,再沿著自石門山東側延伸的稜脈一路下切塔次基里溪谷,探訪那鮮為人知的古關原,腳步最終來到屏風山山徑,爬上近700米的落差後,自屏風新登山口「下山」。而今知道這條路線的人不多,來訪需具備基本的探勘能力,卻也因此增添了一分神秘。
Thumbnail
2022/4/16-17,石門山東稜出屏風完整記錄;人數16人;男女比12:4;老新比6:10 這是一條相當冷門的路線,卻也是百餘年前日軍侵略太魯閣族的討伐路線,登頂石門山後沿著東側稜線直下塔次基里溪谷,經過古關原後由屏風山傳統路下山,是一條具有些許挑戰性,卻也因此相當靜謐、有趣的路線。
Thumbnail
2022/4/16-17,石門山東稜出屏風完整記錄;人數16人;男女比12:4;老新比6:10 這是一條相當冷門的路線,卻也是百餘年前日軍侵略太魯閣族的討伐路線,登頂石門山後沿著東側稜線直下塔次基里溪谷,經過古關原後由屏風山傳統路下山,是一條具有些許挑戰性,卻也因此相當靜謐、有趣的路線。
Thumbnail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此行原定由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但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轉而成為了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形成。此為純文字的詳細行程記錄,供山友直接取用,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Thumbnail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此行原定由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但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轉而成為了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形成。此為純文字的詳細行程記錄,供山友直接取用,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Thumbnail
石門山- 離卡爾小鎮就三十幾分鐘路程。 雖屬百岳之一,但從步道入口到登頂約只需30分鐘(我們倒是走了大約一小時),全長750公尺,是最容易攻頂的百岳之一。 聽說路線多為平緩上坡,便不以為意,以為就像是市郊那種供上班族假日運動的悠閒步道,但看來我想的還是太少了啊! 抵達山頂後,稍作休息,拍拍合照。
Thumbnail
石門山- 離卡爾小鎮就三十幾分鐘路程。 雖屬百岳之一,但從步道入口到登頂約只需30分鐘(我們倒是走了大約一小時),全長750公尺,是最容易攻頂的百岳之一。 聽說路線多為平緩上坡,便不以為意,以為就像是市郊那種供上班族假日運動的悠閒步道,但看來我想的還是太少了啊! 抵達山頂後,稍作休息,拍拍合照。
Thumbnail
步道紀錄 ●來回距離:2.63公里 ●總時間:2時2分8秒 (122分鐘) ●落差:320公尺 (72~392) ●上坡:359公尺 ●下坡:356公尺
Thumbnail
步道紀錄 ●來回距離:2.63公里 ●總時間:2時2分8秒 (122分鐘) ●落差:320公尺 (72~392) ●上坡:359公尺 ●下坡:356公尺
Thumbnail
地點(按照登頂順序):鈴鳴山(百岳排名 #63)、閂山(百岳排名 #80) 時間:2019 年 10 月 10 日到 10 月 12 日 心得: (1) 第一天有很多水源,建議在最後水源時要裝水! (2) 連假登山最好早點出發,否則要抱著往下走尋找營地的決心
Thumbnail
地點(按照登頂順序):鈴鳴山(百岳排名 #63)、閂山(百岳排名 #80) 時間:2019 年 10 月 10 日到 10 月 12 日 心得: (1) 第一天有很多水源,建議在最後水源時要裝水! (2) 連假登山最好早點出發,否則要抱著往下走尋找營地的決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