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寫作即挖礦,以及 OOXX 即挖礦的個人淺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vocus 開始探索 Web3 創作者經濟後,身邊一些朋友經常會很熱心跟我分享不同的代幣經濟案例。這篇文章,會從談一個半隻腳跨入Web3 的 Web2 平台經營者的角度分享「寫作即挖礦」、「社交即挖礦」這種代幣經濟(Tokenomics,或 Token Economy)到底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要素,不講技術也不談數學,盡可能簡化,只講白話文。

我們直接切入正題吧,發表內容或是社交就可以賺取收入,這件事情合乎邏輯嗎?

先從商業模式來簡單順一下這整件事情:

作者作為一個內容供應商,將內容提供給媒體,而後,媒體再將這些內容潤飾、下標、修稿後提供給閱聽眾,並將聚合的流量和眼球用來換取廣告收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手交貨(作者提供內容),一手交千(媒體提供稿費),銀貨兩訖,這是過去的 PGC (專業生產內容)模式。

有些媒體僅免費轉載,延伸的議題不在本篇文章討論的範疇。

接下來,許多 UGC(使用者生成內容)平台開始出現,例如痞客邦、Dcard、FB、Youtube以及各式各樣的論壇...。這一類的平台,將內容的供應完全開放給使用者,平台本身不做過多審核或干預,平台聚合了流量和眼球後,同樣藉此換取廣告收入。

到這裡也不難理解,因此,廣告模式就是誰聚合最多流量,或最精準有效的流量,就是贏家。

Web3 的概念和技術出現之後,許多人會開始說,使用者們為平台提供了這麼多的內容,結果一杯羹都沒分到,甚至當觸及和能見度變得不好,還得自己買廣告,這樣合理嗎。所以,市場上開始出現這樣的新模式:

A:寫文章就可以賺代幣,太讚了吧!
B:欸欸,看這個啦,只要社交跟互動就有錢可以分,不得了~

raw-image
等等,雖然我不是經濟學家,可是這一切聽起來好像哪裡怪怪的,對吧?

我們先稍微往前倒帶...

若是這些有流量、有收入的平台,把一部分賺取到的廣告收入拿出來,分法幣(台幣)給有貢獻的使用者們,不就好啦?

沒錯。

而實際上, Youtube 跟痞客邦就已經會分潤一部分的廣告收入給創作者,也就是說,你在 Youtube 跟痞客邦這一類的平台發表作品,早就能夠到得到收入了。

這背後的問題是平台與創作者的利潤分配是否公平,以及何謂公平,這是另一個大議題,也不在本文討論。

咦,這麼說,難道這些平台不就已經是「創作即有收入」平台嗎?那麽跟那些說發表作品和社交就會得到虛擬貨幣的差別在哪裡呢?這個虛擬貨幣要拿來幹嘛?因為拿到了之後價格會飛天嗎?

如果這個代幣經濟的系統是無中生有,那麼當然,就容易成為龐氏騙局或發生泡沫。背後得要有一個能夠持續循環的價值體系來支撐——簡單來說,要能夠有正向的金流持續進到池子來分潤給創作者,才會健康。

商業模式回歸商業邏輯,這筆分潤的錢要從哪裡來呢?若以廣告模式來說,當然是廣告,以下,我們就進一步拆解。


流量、廣告與收入的基本架構

我們用基本的廣告邏輯來計算,但為了簡單,以下僅用 CPM (每千次曝光,可獲得的收入)的方式來推算:

  • 聯播網廣告版位價值:CPM 50元
  • 月不重複訪客: 100 萬
  • 文章閱讀頁是流量最大的地方,塞好塞滿 5 個廣告版位,讓你的讀者看爆看到眼花繚亂看到受不了

以此為基準再簡單計算

  • 100萬/1,000(每一千次曝光) =1,000
  • 1,000*50(CPM)=50,000
  • 50,000*5=250,000

一個月大約有 25 萬的廣告收入,但這些可不是淨收入,還要算入人事、伺服器等這些固定的成本和費用,先扣除後,再來拆帳。我的經驗認為這點錢是完全不夠的,但就假設還有剩下 20% 好了,也就是一個月 5 萬元台幣能夠拿來分潤,我們再進一步拆解。

1 個月 100 萬不重複訪客的網站或平台,假設每篇文章平均貢獻 1,000 瀏覽,一個月大約需要有 1,000 篇文章(不考量長尾效益),若分擔給 250 個創作者貢獻,每人一週寫一篇,平均一個人一個月拿 200 台幣的廣告分潤。

一個百萬訪客的網站,在不考慮自有業務團隊賣廣告和廣編、業配的情況下,以一個最粗略又最樂觀的方式來估算,差不多是這樣的程度。可以此類推 500 萬、1,000 萬、5,000 萬...等(當然,均分的創作者也可能越多)。

Google AdSense 也有簡單的推估,預期收入比我假設的公式還低上不少

Google AdSense 也有簡單的推估,預期收入比我假設的公式還低上不少

也就是說,假設今天一個主打寫內容或社交就能賺到虛擬代幣,而你拿到的虛擬代幣兌換台幣的價格遠超過合理的數字,那麼顯然,要嘛你是骨骼精奇、萬中選一的創作者,否則背後還有其他要考量的 東方神秘力量 因素,例如:

  1. 這些平台從別的地方拿錢來補貼 (募資來的、銀行借來的、爸爸給的)
  2. 其他沒有考量到的業務有賺錢(跟上面差不多意思)
  3. 拿到虛擬貨幣的人,大多還沒兌換 (一堆人同時換價格就崩了)
  4. 這個平台或網站超厲害


代幣經濟的基本邏輯

講完基本的廣告模式概念,我們談談代幣經濟。

代幣經濟非常複雜,但其中一個核心是供給需求,如果有人一直想賣出,當然就要有有足夠的需求來承接,否則就會崩盤;反之,如果每個人都一直想持有,沒有人想要賣出,因為稀缺,所以價格上揚。

也就是說,這個代幣如果只是因為發表了內容,或是透過社交和互動後就可以得到,還必須有其他的實質用途(否則你幹嘛不用台幣分就好呢?),讓人能夠持續使用或繼續持有,若沒有,通常得到的當下,或是湊足一定金額後就會轉手就賣出,但持有者還是一直拿著,那結果顯而易見——期待未來會持續上漲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如果這個代幣並沒有太多實際的用途,但所有人都在期待未來來會續上漲,而價格看起來也的確是持續在上漲的,可是如果該公司的本業,核心的商業模式和收益流沒有辦法轉起來,那麼創造的價值與代幣的價格彼此之間的脫鉤就會越來越大,最後怎麼辦呢?

  1. 這些平台繼續從別的地方拿錢來補貼 (募資來的、銀行借來的、爸爸給的)
  2. 其他沒有考量到的業務還是繼續賺錢(跟上面差不多意思)
  3. 拿到虛擬貨幣的人,繼續相信而不兌換(一部分人發現好像不太妙,一邊慢慢出貨,一邊找更多新的人加入,同時也請 3 繼續相信相信這一切)


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後會有兩種情況:

  1. 這個網站或平台的基本面和業務慢慢轉起來了,因此分潤池越來越大,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俗話說「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最後發展成一個成功的代幣經濟。(實際上有不少新創的確是以這樣的方式成長,但前提是基本面和關鍵業務有持續成長)
  2. 某天泡沫直接破裂


能夠做到1是非常強的創業家,但根本不關注基本業務和關鍵指標一定就是2,橫豎我都驚呆了

能夠做到1是非常強的創業家,但根本不關注基本業務和關鍵指標一定就是2,橫豎我都驚呆了

既然是代幣「經濟」,就需要重視基本面

上面的道理,大多數人都明白,但換上套上虛擬貨幣、代幣經濟,似乎就有一股魔力,許多人不明覺厲(不明白為什麼但覺得很厲害),一窩蜂跟著加入。

以 LikeCoin 為例, 我自己非常喜歡 LikeCoin 的理念,但你有沒有想過拍手為什麼會賺到錢?難道因為是一個新的技術,一個看不懂的新系統,所以錢就會無中生有嗎?

LikeCoin 背後要分潤的錢,當然會從別的地方來,可能從付費讚賞公民(也就是整個讚賞公民的初衷)或其他業務的收入而來。

在持續透過 LikeCoin 獲得收入時,你自己是否有成為付費的讚賞公民?是否有思考過自己也必須參與其中,才有辦法讓這樣的循環和願景建立起來?

同樣的,今天你在任何一個主打「Social-to-Earn」、「創作/寫作即挖礦」的網站和平台發表作品,看到各種「OOXX To the Moon!」、「OOXX 代幣漲到歷史新高,你還不加入嗎?」「週薪數十萬!」這些文案的時候,或許也可以稍微冷靜思考一下,這些分潤的錢是從哪裡來的(我是覺得這種文案和溝通情境跟柬埔寨詐騙差不多...),以及該源頭的核心本質是否持續向上成長,要找到這樣的資訊並不難,Similarweb 看得到一個網站跟平台的相對量體,鏈上的資訊也都是公開透明的,用 Etherscan 這樣的服務,也能看到鏈上持有的地址數量,這兩者都是免費就可使用的工具。

建立一個新的價值系統是很困難的,這篇文章並不是在說所有「創作/寫作/OOXX 即挖礦」的平台都是詐騙,也不是一竿子把代幣經濟全部打翻,有不少優秀的團隊和服務持續在發展中,但至於哪些是帶有龐氏騙局的成分,哪些是短期補貼,哪些是認真做事的,可以用此篇文章分享的概念,未來遇到不同的案例時,自行評斷。

Web3 是一種新的框架,不等於區塊鏈技術(只是區塊鏈技術跟 Web3很相容),而虛擬貨幣和代幣經濟也不等於區塊鏈技術的全部。而無論框架、技術或價值系統如何迭代,很多事情的核心本質還是不會改變的—至少,不是用愛發電就行的通。

我認為 Web3 的發展對創作者來說是非常有潛力的,這也是方格子為什麼開始探索的核心原因,未來也會逐步再談更多個人的想法和觀點,如果你有感興趣的題目和內容,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備註:虛擬貨幣的價格也會因為不同的模型設計而有不同的情況,例如總供給量(Total Supply)鎖死增發,分4年持續分配,隨著參與的人越多,但供給量不變,代幣變得稀缺,那麼價格當然會持續上漲;而實務上也有不少炒作幣價的手法。我這篇文章不爭論價格是否上漲,只回歸談基本商業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新手,剛加入不到一星期,從前寫了很多文章,只有少數在報社投稿發表過,其他的隨手之作都放在電腦和臉書裡,想藉平台慢慢整理,也是對自己的回顧。我現在每天持續更新,可是我必須實話實說,今年已近五十七歲,但在資訊這一塊一直在學習,而我真的看不懂這些虛擬的設定,連怎麼把拍手放在自己的文章後面都有困難,也不知道虛擬錢包怎麼設定?還有,我本身沒有收入,就算有心,也沒有錢加入。所以,我想是不是先發表文章,慢慢了解平台?或是有專人可以問,可以解說更清楚。終究,我是感受強烈而邏輯性弱的人,程式語言學過就忘。不知道我的問題是不是有點誇張,大家會上平台,應該都是在這方面的操作有基礎的吧?
原來如此,也有注意到很多格友過去Potato media同步經營,強調社交獲利,只是不了解背後的分潤機制來源,這樣就比較清楚了。
凱特想太多-avatar-img
2022/08/21
讀了您這篇後,思考了很久, 雖然完全不熟悉挖礦的機制,但對於在今年六月中才開始同步於方格子和Potato Media發文的我,整理出下列心得和您分享。 因想單純的透過文字抒發情感或對事物的看法,也未對任何親友公開,完全從零開始。 Potato Media中有相當比例的人是期待透過「寫作即挖礦」、「社交即挖礦」來獲取得額外收入,重視發文數量和按讚及留言;也有像我一樣的人,單純嘗試不同的發文平台,重發文的質而不以數量取勝。 方格子的創作者,普遍發文的質大幅優於Potato Media,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同樣的內容,同步發表在二個平台時,會發現有著很不同的結果。 應是方格子的高手太多,文章被瀏覽頻率和按讚及留言互動數較低。 就算有登上編輯嚴選或即時精選仍是。 反觀在Potato Media,所得到的按讚數和留言數往往高出數十倍(這其中必然有2/3的人是單純按讚賺積分)。也因發文風格調性,漸吸引固定的族群閱讀和互動,不乏許多有深度的以文會友,單純就文章內容進行交流。 也意外發現好幾位有來進行留言互動者,原來都有在方格子平台發文,才開始在方格子追蹤他們。 謝謝您的分析,十分清楚明白。 尤其是提到最後會有兩種情況:發展成成功的代幣經濟或是泡沫直接破裂,深有同感。 如果沒有了「寫作即挖礦」、「社交即挖礦」的獎勵機制,究竟還會有多少人願意在其平台進行創作發文呢?
翁子騏 David-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8/23
方格子的確有在規劃推出自己的平台代幣,也是希望讓創作者如何更有感,且能夠得到收入,不過在沒有更全盤的思考和規劃完畢前,不會隨意就推出,也歡迎期待一下!
MaxJames-avatar-img
2022/08/21
說得真好。重點還是要有可以支撐商業模式分。道理大家都懂,但綁上區塊鏈好像就什麼都無所謂了😂
翁子騏 David-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8/22
實際上當然會因為代幣的其餘附加價值和用途而讓價格上漲的,但如果最基本的商業模式怎麼算都轉不起來,卻一直對外跟使用者說「價格只會越來越貴」、「越早加入越好」,這就跟詐騙有87%相似嘛(攤手)
avatar-img
剝洋蔥
19.7K會員
138內容數
這裡主要會用來分享和紀錄不正經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關於內容產業的觀點(我的觀察啦)、工作的心得,不過,說不定大多時候都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和雜談。總之,不正經跟業餘的就在「下班剝洋蔥」,正經的東西會在「上班剝洋蔥」,歡迎付費支持。
剝洋蔥的其他內容
2024/04/05
一早起床後,搭車到五條附近的「烤魚早餐 LORIMER KYOTO LORIMER KYOTO」準備吃早餐,想不到店家說只接受預約,改訂明早後,Google 了一下,走到附近的やよい軒簡單吃頓早餐,搭京阪本線前往伏見稻荷。伏見稻荷大社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遊客的景點,大多都是為了千本鳥居的網美照而來⋯⋯
Thumbnail
2024/04/05
一早起床後,搭車到五條附近的「烤魚早餐 LORIMER KYOTO LORIMER KYOTO」準備吃早餐,想不到店家說只接受預約,改訂明早後,Google 了一下,走到附近的やよい軒簡單吃頓早餐,搭京阪本線前往伏見稻荷。伏見稻荷大社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遊客的景點,大多都是為了千本鳥居的網美照而來⋯⋯
Thumbnail
2024/03/28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2024/03/28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2023/09/29
今年 8 月中跟 9 月底, Google 分別調整了核心演算法跟權重,導致 vocus 也遇上亂流,搜尋流量在今年第一次出現衰退,雖然以長期趨勢來看仍然是高點,不過今年持續爆炸成長的數字稍微劃下了句號。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反思的角度:創作者害怕被科技巨頭綁架,其實平台也害怕...
Thumbnail
2023/09/29
今年 8 月中跟 9 月底, Google 分別調整了核心演算法跟權重,導致 vocus 也遇上亂流,搜尋流量在今年第一次出現衰退,雖然以長期趨勢來看仍然是高點,不過今年持續爆炸成長的數字稍微劃下了句號。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反思的角度:創作者害怕被科技巨頭綁架,其實平台也害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近期幾個網路平台的現況|方格子、PotatoMedia、臉書、股市爆料同學會、股感、Matters 和痞客邦
Thumbnail
我近期幾個網路平台的現況|方格子、PotatoMedia、臉書、股市爆料同學會、股感、Matters 和痞客邦
Thumbnail
vocus 開始探索 Web3 創作者經濟後,身邊一些朋友經常會很熱心跟我分享不同的代幣經濟案例。這篇文章,會從談一個半隻腳跨入Web3 的 Web2 平台經營者的角度分享,所謂的代幣經濟(Tokenomics,或 Token Economy)到底是什麼,盡可能簡化,只講白話文。
Thumbnail
vocus 開始探索 Web3 創作者經濟後,身邊一些朋友經常會很熱心跟我分享不同的代幣經濟案例。這篇文章,會從談一個半隻腳跨入Web3 的 Web2 平台經營者的角度分享,所謂的代幣經濟(Tokenomics,或 Token Economy)到底是什麼,盡可能簡化,只講白話文。
Thumbnail
今天花了一點時間,做了幾件事情。 花了大概十幾分鐘觀察痞客邦,讓我滿驚奇的是,痞客邦可以置入Likecoin以外,還有GA可以置入,也就是說,如果以後我要自己看報表也可以。
Thumbnail
今天花了一點時間,做了幾件事情。 花了大概十幾分鐘觀察痞客邦,讓我滿驚奇的是,痞客邦可以置入Likecoin以外,還有GA可以置入,也就是說,如果以後我要自己看報表也可以。
Thumbnail
文章撰寫的過程,創作者們可以一起相互勉勵、成長 會點進來這篇文章的好朋友們, 想必是希望透過經營部落格這個興趣, 在空閒時間賺取一些被動收入, 因此本篇文章會著重在分析不同平台的盈利方式, 並帶大家看一看不同平台撰寫文章的後台。 目前網站的優缺與想法為zoe個人體驗後的感覺,
Thumbnail
文章撰寫的過程,創作者們可以一起相互勉勵、成長 會點進來這篇文章的好朋友們, 想必是希望透過經營部落格這個興趣, 在空閒時間賺取一些被動收入, 因此本篇文章會著重在分析不同平台的盈利方式, 並帶大家看一看不同平台撰寫文章的後台。 目前網站的優缺與想法為zoe個人體驗後的感覺,
Thumbnail
Potato Media 其實是以文字創作為主的內容挖礦平台,他們還在測試階段時本熊就已經開始使用。碰巧今天在「鬼才買幣DAO」群組中,看見 Potato Media 所發行的加密貨幣 $CFO 開始升價,於是回到網站一看,才發現網站已經變了個樣,創作制度和閱讀制度也完善了很多。
Thumbnail
Potato Media 其實是以文字創作為主的內容挖礦平台,他們還在測試階段時本熊就已經開始使用。碰巧今天在「鬼才買幣DAO」群組中,看見 Potato Media 所發行的加密貨幣 $CFO 開始升價,於是回到網站一看,才發現網站已經變了個樣,創作制度和閱讀制度也完善了很多。
Thumbnail
如果你有在寫部落格,你應該會知道讚賞 LikeCoin,說不定你也有加入它。 讚賞 LikeCoin 不僅是目前唯一跨平台的寫作讚助平台,大叔也沒想過原來寫作也可以賺取虛擬貨幣,只是它也要一直的挖,挖出你頭腦的好點子。  大叔將分享我的 LikeCoin 收入和如何提昇 LikeCoin 的方法。
Thumbnail
如果你有在寫部落格,你應該會知道讚賞 LikeCoin,說不定你也有加入它。 讚賞 LikeCoin 不僅是目前唯一跨平台的寫作讚助平台,大叔也沒想過原來寫作也可以賺取虛擬貨幣,只是它也要一直的挖,挖出你頭腦的好點子。  大叔將分享我的 LikeCoin 收入和如何提昇 LikeCoin 的方法。
Thumbnail
知道”讚賞LikeCoin”的存在,是因為最近在尋找網路架站平台、伺服器空間的過程中,無意間在一個部落客的連結文章裡看到介紹。  後來又再爬了一些文,了解了一下成立LikeCoin基金會的公司背景,以及一些操作理念。就目前的理解感覺,如果LikeCoin之後能夠真的成功形成足夠龐大的參與量,對於很
Thumbnail
知道”讚賞LikeCoin”的存在,是因為最近在尋找網路架站平台、伺服器空間的過程中,無意間在一個部落客的連結文章裡看到介紹。  後來又再爬了一些文,了解了一下成立LikeCoin基金會的公司背景,以及一些操作理念。就目前的理解感覺,如果LikeCoin之後能夠真的成功形成足夠龐大的參與量,對於很
Thumbnail
Medium、Matter、方格子和Patreon,都是現今華語圈最流行的寫文章賺錢平台,各有不同的收費模式。如果你也想邊寫文邊賺錢,卻不知從何入手,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哪個平台最為合適。
Thumbnail
Medium、Matter、方格子和Patreon,都是現今華語圈最流行的寫文章賺錢平台,各有不同的收費模式。如果你也想邊寫文邊賺錢,卻不知從何入手,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哪個平台最為合適。
Thumbnail
對於商業收入來說,有形的商品收入較為簡單,盈餘相對也較少,能夠取得較大收入的,基本上都是無形商品,因為難以比較。創造無形商品所需要的創意成份更多,如果能多了解不同領域的技術與市場,就能更快發想賺錢商品---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Thumbnail
對於商業收入來說,有形的商品收入較為簡單,盈餘相對也較少,能夠取得較大收入的,基本上都是無形商品,因為難以比較。創造無形商品所需要的創意成份更多,如果能多了解不同領域的技術與市場,就能更快發想賺錢商品---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