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例子,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很多旅遊內容,這些旅遊內容可能都是編輯到處去編譯、截取的二手資訊,例如「到宜蘭必訪的 20 個景點與餐廳」,結果寫的是台北人。甚之,英文版變成一個紐約時報的編輯告訴歐美人「造訪台灣必吃的 10 大美食」,結果裡頭都是台灣人會很意外的推薦。如果今天語言允許,而 AI 剷平了中間的資訊落差,在第一時間,我會更傾向看義大利奶奶的義大利麵食譜(因為可以即時翻譯)。
這件事情有可能帶來什麼改變呢?以食譜為例,我今天在撰寫食譜的時候,可能會想要調整我的策略,變成教全世界的人怎麼做臺菜,因為這樣我在全球才有定位跟競爭力,如果我寫的是義大利食譜,我的 TA ,只會是台灣想要學義大利料理的人,而這樣的人未來會直接因為 AI 翻譯而跟義大利老奶奶學。(當然,這中間會有一些個人經驗無法被取代的部分,例如我知道台灣買不到哪些食材、經常會犯什麼錯誤...等)。但當我選擇前者,透過 AI 瞄準全世界的時候,我的在地就形成了獨特的國際賣點,越在地、反而越國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