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類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這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

不過在人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從狩獵時代與野獸博鬥掙扎著活下來,一直發展到今日高度複雜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曾經這麼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經歷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

我非常喜歡這段描述,的確,野蠻與文明的分野,來自於對自然美好的感受與讚嘆,換句話說,當我們已經不必整天為了活下來而耗盡心神,開始有餘裕欣賞周遭的世界時,文明才得以發展。

這種對美好的感受與生存的實用價值是不同的,因此,哲學家康德這麼定義:「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提醒我們,若是所做所為都考量到「實用目的」的時候,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

不過在這個變化迅速焦慮憂鬱的時代裏,自然荒野有更不可或缺的價值,因為可以接觸到比我們這個短暫人生,以及周邊瞬息被取代的物質器物,更為長久的事物,因此可以安定我們浮躁的心情。

而且,隨著人類文明演進,人類習慣於以主宰者的勢態操控這個世界,逐漸忘掉了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一旦發現即便科技再進步,我們的肉體還是會變老、衰敗,因此就產生了惶惑不安的情緒。

這是人類與自然生命疏離才會有的恐懼,從古至今,與荒野大地始終保持接觸的原住民部落,與自然共處中會發現,個別的生命雖然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但生命永遠不會消失,大自然除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之外,還有一種韻律,那就是春夏秋冬、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的循環,這種體會可以使我們安心的面對死亡。

現代人因為工作與生活便利性的關係,逐漸集中到城市裏來,地球上所有城市的面積加起來,佔不到百分之三,但卻聚集了過半數以上的人口,當房子愈蓋愈高之下,人們離土地與自然也就愈來愈遙遠了。而且因為空間規劃失當,我們無法悠閒地停留,於是整天在街道上來來回回地奔走。同時為了鼓勵消費,不斷地蓋大賣場、百貨公司,一棟棟建築物將自然生命趕出了我們的視野。心靈一旦被慾望塞滿,也就失去了柔軟的情感。

從生態經濟學的分析可以得知,一塊原始的大自然,對人類、對萬物長遠上的價值是最高的,可是一旦經過人為開發,即使短期內可以獲得經濟或物質上的利益,但一年一年過去,它的價值就會遞減,終究比不上保留完整的自然野地。

其實自然荒野與物質文明應該可以取得平衡的。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主題就是「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每一屆的世博會都會選擇一個與人類未來相關的共同主題,世界各國在此展現科技創意與文化的進步之外,同時也在展示館的建築上充分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力,除此之外,這一屆特別徵選出八十個城市最佳實踐區,除了探索城市的未來之外,綠建築,建材低碳化,設計數位化,以及潔淨能源的大規模應用,無不出現在各個展覽館的每個角落,甚至整個世博園區就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未來城市科技實驗區。

其實不管是在城市館,或者國家館,乃至於企業館,不管走到那裏,在影片中或展示看板中總是不斷看到可持續性發展(台灣翻譯成永續發展)以及低碳城市潔淨能源這些名詞。

看來低碳城市是當前國際大都市致力追求的目標,除了是防止全球暖化,節約能源之外,也能降低環境污染,增進生活品質。低碳城市除了要提倡綠建築之外,最重要的是整個城市的規劃設計觀念的改變,比如將從車子為主的城市街道還給人,馬路應該除了交通,還可以用來逛街、遊戲、吃飯、喝咖啡,也就是營造出一個可以散步的城市。當然,鼓勵自行車當作通勤的交通工具,用大眾運輸系統取代每個人開著自己的小轎車,這些都是建立低碳城市最基本的條件,但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不只建築綠起來,整個城市也要綠起來,相信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讓城市不只是適合人住的地方,也能夠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棲息地。

俄羅斯以十二座不規則形狀的塔樓構成非常大的一個展示館,其中絕大部份的空間卻打造成夢幻花園,在悅耳的天籟聲中,繞行著這個花比人大的不可思議花園,想起美國館播放的一部沒有任何語言對話的4D效果電影,敘述一名小女孩如何將廢棄空地變成茂密的花園。看來,當人們生活在已經過度人工化水泥化的都市中,對大自然的渴望反而愈加強烈。

因此,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寧波中庭裏,圍繞滿水密桃和草莓的中央,居然是一畝綠油油的水田,也令人想起前些年民間團體種在凱達格蘭大道,總統府前那些水稻了!

看了各國對未來城市的想像之後,不免回過頭想,我們想要怎麼樣的城市?

若你問我,我的願望很簡單,我希望我居住的那個城市可以散步,可以沈思,可以使我安心坐下來讀書或曬太陽。我可以在都市公園的小小池畔,看著野鳥兒覓食。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絕不會因為市中心多了一座佔據公園綠地的大運場而名揚國際,反而會因為生活空間中的綠蔭使得人願意住下來。

『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我們的確有能力改變環境,塑造出城市景觀,但是一旦我們住在裏面,久而久之,環境就會回過來改變我們的個性與視野。

在都市裡留下一片原始森林荒野公園,讓人類重新審視人與大自然間的互動關係,重新見到上蒼賦予萬物生命的意旨,這是我們給自己,也是給後代子孫最好的禮物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
Thumbnail
提問:談談未來城市。 親愛的,這是個好題目,也是你心之所向。 未來城市扮演的重要性,絕對更甚於今天你們所見所想,城市作為地球上絕大多數人居住的空間,如何在城市裡越來越趨近、模擬如同在大自然般的生活,就會成為未來城市的重點。 在大自然裡有潔淨的空氣、土地和水,生物體系統彼此串聯,無需言語溝通便能傳達訊
Thumbnail
提問:談談未來城市。 親愛的,這是個好題目,也是你心之所向。 未來城市扮演的重要性,絕對更甚於今天你們所見所想,城市作為地球上絕大多數人居住的空間,如何在城市裡越來越趨近、模擬如同在大自然般的生活,就會成為未來城市的重點。 在大自然裡有潔淨的空氣、土地和水,生物體系統彼此串聯,無需言語溝通便能傳達訊
Thumbnail
都市化是人類文明必然趨勢,手機 電腦 電視 汽車 大樓 鞋子 循人類制度的規則,一切人造萬物,讓人成為動物中,最遠離自然的生物,而人類演化至今,真的準備好這一切嗎 適當的斷開人造科技,當個短暫的現代原始人,遠離都市,放開手機與虛擬聯繫,赤腳走在土壤,呼吸森林空氣,親近最單純的平靜快樂
Thumbnail
都市化是人類文明必然趨勢,手機 電腦 電視 汽車 大樓 鞋子 循人類制度的規則,一切人造萬物,讓人成為動物中,最遠離自然的生物,而人類演化至今,真的準備好這一切嗎 適當的斷開人造科技,當個短暫的現代原始人,遠離都市,放開手機與虛擬聯繫,赤腳走在土壤,呼吸森林空氣,親近最單純的平靜快樂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
Thumbnail
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類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這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 我非常喜歡這段描述,的確,野蠻與文明的分野,來自於對自然美好的感受與讚嘆,換句話說,當我們已經不必整天為了活下來而耗盡心神,開始有餘裕欣賞周遭的世界時,文明才得以發展。
Thumbnail
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類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這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 我非常喜歡這段描述,的確,野蠻與文明的分野,來自於對自然美好的感受與讚嘆,換句話說,當我們已經不必整天為了活下來而耗盡心神,開始有餘裕欣賞周遭的世界時,文明才得以發展。
Thumbnail
現在的人被教育著為了生存而種植作物生產食物,沒有人懷疑這是錯誤的,森林裡充滿著各種的植物動物,可以食用的植物俯拾即是,只是人類缺乏對於各種可以食用植物的認識,住在原始森林部落裡的人們,可以應用著祖先所留下來的智慧生存,辨識著各種可以食用的植物或者藥草,因此就算沒有耕作或者醫生他們還是能夠本能的生存.
Thumbnail
現在的人被教育著為了生存而種植作物生產食物,沒有人懷疑這是錯誤的,森林裡充滿著各種的植物動物,可以食用的植物俯拾即是,只是人類缺乏對於各種可以食用植物的認識,住在原始森林部落裡的人們,可以應用著祖先所留下來的智慧生存,辨識著各種可以食用的植物或者藥草,因此就算沒有耕作或者醫生他們還是能夠本能的生存.
Thumbnail
過去數千年的文明沒有為地球帶來大量的汙染以及問題,兩百年的科技發展卻將地球毀壞的滿目瘡痍,事實擺在眼前,人類科技文明發展是條錯誤的道路,人類明白錯誤還要走到底就是愚蠢,人類所以為的美好生活是透過科技發展?人類所以為的美善制度叫作民主,卻是資本主義包裝的產物。
Thumbnail
過去數千年的文明沒有為地球帶來大量的汙染以及問題,兩百年的科技發展卻將地球毀壞的滿目瘡痍,事實擺在眼前,人類科技文明發展是條錯誤的道路,人類明白錯誤還要走到底就是愚蠢,人類所以為的美好生活是透過科技發展?人類所以為的美善制度叫作民主,卻是資本主義包裝的產物。
Thumbnail
地球的環境在近兩百年來破壞,滿目瘡痍,人類過去數千年來從未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的文明真的是進步了嗎﹖相信這個答案在你們的心中會是如何呢?留待諸位去思考。我不是要控訴人類的罪行,而是我們真的要思考要如何彌補這一切,讓人類的文明得以存續。
Thumbnail
地球的環境在近兩百年來破壞,滿目瘡痍,人類過去數千年來從未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的文明真的是進步了嗎﹖相信這個答案在你們的心中會是如何呢?留待諸位去思考。我不是要控訴人類的罪行,而是我們真的要思考要如何彌補這一切,讓人類的文明得以存續。
Thumbnail
前言        人類從捕獵,遊牧四海為家,到農耕時代人類開始定居,漸漸出現了固定的都市 。都市不同面向的發展反映出不同時期人類不同的生活模式以及文化 。21世紀的科技發展背後都帶著去中心化的趨勢,這股趨勢勢必改變我們都市的樣貌。
Thumbnail
前言        人類從捕獵,遊牧四海為家,到農耕時代人類開始定居,漸漸出現了固定的都市 。都市不同面向的發展反映出不同時期人類不同的生活模式以及文化 。21世紀的科技發展背後都帶著去中心化的趨勢,這股趨勢勢必改變我們都市的樣貌。
Thumbnail
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類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這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   不過在人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從狩獵時代與野獸博鬥掙扎著活下來,一直發展到今日高度複雜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曾經這麼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經歷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
Thumbnail
隨著人類追求更舒適更便利的文明生活,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類所到之處,自然荒野就遭到破壞甚至滅絕,這兩者似乎是相對立的價值選擇。   不過在人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從狩獵時代與野獸博鬥掙扎著活下來,一直發展到今日高度複雜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曾經這麼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經歷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