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腦有點Blue》憂鬱不是你的錯,而是大腦版本沒更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有時會想,星座(或稱之占星學)對人們之所以有療癒的效果,也許是因為我們可以透過星象資訊,對現狀的困境與低潮找到歸因。
󠀠
「啊,原來是XX逆行啊」
「所以這種無力感,是大家都會有的啊」
讓我們放過自己,少一點對自己的自責。由無盡的痛苦迴圈中,轉為比較能正視、接受並處理當前的情緒。
󠀠
而讀完《你的大腦有點Blue》一書,竟然也產生了相同的療癒效果。
󠀠
啊別誤會,這絕對不是本神祕學或哲學書,而是用非常科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在這個充滿安全又物資充裕的時代,我們依然會產生憂鬱和焦慮的情緒(絕對不是因為你「不知足」!)
󠀠

󠀠
如果你也看過《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我覺得這裡有個和本書非常呼應的橋段––魯路修對朱雀使用的Geass,其指令是「活下去」。
󠀠
這幾乎就是《你的大腦有點Blue》整本書的核心。
我們之所以會有那麼不舒服的負面情緒,都是因為大腦這個器官的設計,生來就是要執行單一任務:你必須活下去。
󠀠
在超超超久遠以前的採集狩獵時代,人們時時需要擔心喪命或是下一餐沒著落。而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活下來,一點點風吹草動人們都要擔心是不是有野獸正在逼近,時時為災難做好準備。如果感到情況越來越不妙,生存壓力大到甚至會想飛快地逃離現場。
󠀠
而在現代,我們給予這樣不自覺時時警惕的反應叫「焦慮」。而因為生存壓力想要逃離的反應,現代稱之「恐慌發作」。
󠀠
如果你曾經為了這些情緒困擾過,那是因為,你的大腦從這麼久以前就為了生存而設定了這些機制。
󠀠
即使我們已經不用擔心出門會遇到獅子老虎熊,走到巷口就有24小時超商可以填飽肚子......BUT!我們的大腦並沒有隨著時代更新,它依舊是察覺任何可能危及到我們生命的小狀況時,馬上發出訊號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敏感傢伙。
󠀠

󠀠
在這本書中,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憂鬱與焦慮不是你的問題,你沒做錯什麼,也沒有不正常。一切都只是因為大腦的版本,從遠古時期就一直沒更新啊!
󠀠
這就跟我每到水逆都要去聽國師直播,或是人們遇到解不開的結會想去尋求諮商,是一樣的。理解其情緒成因,不要責備、厭棄自己。
󠀠
我們知道星象會轉換,於是我們會感到安心一些。而既然我們知道大腦的設定後,我們當然也有機會用一些小手段影響它。
󠀠
季節轉換之際,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正為了情緒不受控地起起伏伏與無力感而苦惱,希望這本書也能幫助到你。這絕對不是心靈雞湯,是科學。
󠀠󠀠
󠀠󠀠
#你的大腦有點Blue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關各種觀影心得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開始使用電子閱讀器的時候,偶爾還是難免會抱著和一般平板比較的心態,一不小心就忘記,這是兩樣完全不同訴求的使用工具。 󠀠 有一次,我說,我覺得電子閱讀器的處理速度與靈敏度,比平板慢得好多。 󠀠 A編工事中 說,他覺得這樣的速度是一種產品的區隔與特色,反而讓自己更能專注於用這個載體來閱讀。不求快,
「無論有多多的善良, 我們還是救不回一個受傷的靈魂。 無論多善解人意, 面對他們,再多的理解也都只是一個旁觀者。」 󠀠 這是在讀《你羨慕我的溫暖,但我手很冰》時,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話。除了因為這段話現實得殘忍之外,也顯示出了這本書的風格。 󠀠󠀠 原來,書中內容不如封面那樣明亮,也不是一碗心靈雞
我其實很不喜歡讀旅遊散文。 󠀠 對我來說,旅遊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尤其是一個人的旅行,當感知完全張開,所有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細節。也因為那些細節過於個人、瑣碎,無法複製,難以共鳴,且大多數作品經常把「個人」放得太大,「旅行」變得只是附加,所以我不愛讀旅遊類的文學作品。 󠀠 (白話文:你在旅行中的個
開始實行重新讀金庸的計畫。​ 一開始想說撿個字少一點的作品看,《#白馬嘯西風》和《#連城訣》這兩部是我的前三名,會定期複習,已經看過好幾遍,先跳過。最後,選了已經差不多忘記情節的《#雪山飛狐》。​ --------------​ 《雪山飛狐》不認真讀後感:​ 1. ​ ???????????​ ​
看完書已十餘天,我才有辦法好好整理過於複雜且沉重的心情。這本幾乎可以躍升到我心目中的東野圭吾作品第二名(第一名是 #白夜行),寫得之殘忍細膩啊!​ 大概在前半段,我內心的價值觀不斷搖擺。尤其是青少年刑罰會從輕、是否支持死刑和肉體刑罰這幾件事,我的立場完全被動搖。​ ​ ​ ​ ​ ​
也是志祺七七團隊致力在做的事情。 #歡迎來到志祺七七 ​ 志祺七七 圖文不符 天下文化 粉絲團 粗劣的厭世香菜
剛開始使用電子閱讀器的時候,偶爾還是難免會抱著和一般平板比較的心態,一不小心就忘記,這是兩樣完全不同訴求的使用工具。 󠀠 有一次,我說,我覺得電子閱讀器的處理速度與靈敏度,比平板慢得好多。 󠀠 A編工事中 說,他覺得這樣的速度是一種產品的區隔與特色,反而讓自己更能專注於用這個載體來閱讀。不求快,
「無論有多多的善良, 我們還是救不回一個受傷的靈魂。 無論多善解人意, 面對他們,再多的理解也都只是一個旁觀者。」 󠀠 這是在讀《你羨慕我的溫暖,但我手很冰》時,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話。除了因為這段話現實得殘忍之外,也顯示出了這本書的風格。 󠀠󠀠 原來,書中內容不如封面那樣明亮,也不是一碗心靈雞
我其實很不喜歡讀旅遊散文。 󠀠 對我來說,旅遊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尤其是一個人的旅行,當感知完全張開,所有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細節。也因為那些細節過於個人、瑣碎,無法複製,難以共鳴,且大多數作品經常把「個人」放得太大,「旅行」變得只是附加,所以我不愛讀旅遊類的文學作品。 󠀠 (白話文:你在旅行中的個
開始實行重新讀金庸的計畫。​ 一開始想說撿個字少一點的作品看,《#白馬嘯西風》和《#連城訣》這兩部是我的前三名,會定期複習,已經看過好幾遍,先跳過。最後,選了已經差不多忘記情節的《#雪山飛狐》。​ --------------​ 《雪山飛狐》不認真讀後感:​ 1. ​ ???????????​ ​
看完書已十餘天,我才有辦法好好整理過於複雜且沉重的心情。這本幾乎可以躍升到我心目中的東野圭吾作品第二名(第一名是 #白夜行),寫得之殘忍細膩啊!​ 大概在前半段,我內心的價值觀不斷搖擺。尤其是青少年刑罰會從輕、是否支持死刑和肉體刑罰這幾件事,我的立場完全被動搖。​ ​ ​ ​ ​ ​
也是志祺七七團隊致力在做的事情。 #歡迎來到志祺七七 ​ 志祺七七 圖文不符 天下文化 粉絲團 粗劣的厭世香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血清素跟我們的快樂和穩定心情有很大的關係,壓力和皮質醇則會對它有不好的影響。想要調整心情、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可以試試這五個方法:多運動,像是散步或慢跑;吃得均衡,多補充蔬菜水果和健康蛋白質;睡得好;學點減壓技巧;還有多跟親友聊聊。知道血清素的作用,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面對壓力,讓生活更快樂!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人生不如意,大腦內分泌】   自從幾年前稍微研究飲食與腦科學後,發覺很多事情的原因都歸結於大腦中的神經處理。   比如無意義感,來自長期沒有好的回饋、長期重複同樣一件事情、沒有生活掌控感等原因,導致自己大腦某些區域的處理上產生抗拒,進而導致自己做什麼事情都無力感。   又或者睡眠不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血清素跟我們的快樂和穩定心情有很大的關係,壓力和皮質醇則會對它有不好的影響。想要調整心情、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可以試試這五個方法:多運動,像是散步或慢跑;吃得均衡,多補充蔬菜水果和健康蛋白質;睡得好;學點減壓技巧;還有多跟親友聊聊。知道血清素的作用,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面對壓力,讓生活更快樂!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人生不如意,大腦內分泌】   自從幾年前稍微研究飲食與腦科學後,發覺很多事情的原因都歸結於大腦中的神經處理。   比如無意義感,來自長期沒有好的回饋、長期重複同樣一件事情、沒有生活掌控感等原因,導致自己大腦某些區域的處理上產生抗拒,進而導致自己做什麼事情都無力感。   又或者睡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