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冥想要領09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用錯方法便重新來過,視為稀鬆平常之事
完全靜止,輕柔鬆軟,內在有潔淨法喜的感覺,
不會擔心憂慮,執著外在或其他的事物,將自行進入更深層的定中,
每一個階段的練習都感覺法喜,便是做對方法了。
但若越練習越感覺狹隘,沒有喜悅感,便是做錯了。
身體的感覺會告訴我們,是否有強力壓迫要有內在畫面,
若做錯方法了,便不要捨不得現有的靜止狀態,要重新來過,
要有隨時都可以重新開始的準備。
用错方法便重新来过,视为稀松平常之事
完全静止,轻柔松软,内在有洁净法喜的感觉,
不会担心忧虑,执着外在或其他的事物,将自行进入更深层的定中,
每一个阶段的练习都感觉法喜,便是做对方法了。
但若越练习越感觉狭隘,没有喜悦感,便是做错了。
身体的感觉会告诉我们,是否有强力压迫要有内在画面,
若做错方法了,便不要舍不得现有的静止状态,要重新来过,
要有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的准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19內容數
泰國法身寺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 而法身寺的導師法勝大師是一位修行有成的長老, 他在知名佛教有線電視節目"夢中夢幼兒園''中自稱是不大老師, 而這個專題便是將法勝大師的禪修開示語錄翻譯成中文, 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 翻譯來源取自於泰語書籍แด่นักรบกล้าแห่งกองทัพธรรม 第26-50的禪修開示卡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kman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置心於歡喜滿意的位置即可 如果還不習慣將心放置在身體中心點,放在身體其他定心點也可以。 又或許放在任何一處,只要能感覺歡喜滿意、輕鬆舒服的位置即可。 觀想自己所坐的身體中心點擴張大到整個房間,或是大至天際也行。 然後靜靜地坐著,輕鬆舒服地靜止下來, 心會自行回到一處感覺歡喜滿意的位置,
逐漸細膩,而非急速細膩起來 不要著急,維持心的透明清澈,慢慢練習心的靜止,累積定力, 心將由粗躁逐漸轉為細膩,而非急遽快速地細膩起來。 先由粗躁轉為稍微細膩,再由稍微細膩轉為非常細膩, 一直到感覺空曠寬廣、輕鬆舒服,身體消失, 見到內在的光亮、法球等等,循序漸進。 因此,不要去尋求什麼捷徑,
將心靜止於身體中心點,便是繫念於法 所謂「繫念於法」 便是將心輕輕鬆鬆地放在身體中心點。 並非將心強行壓制在該處, 而是讓心在身體中心點靜止下來。 完全靜止, 如如不動, 持續將心繫念在法。 将心静止于身体中心点,便是系念于法 所谓“系念于法” 便是将心轻轻松松地放在身体中心点。
以心的靜止為目標,內在畫面為附帶贈禮 當靜心時用對方法了,會對修行感到很法喜, 而內在畫面將自然地隨之而來,是修行的附帶贈禮。 內在畫面本就得見,只要心靜止下來了,光亮自會產生。 而之所以能夠靜止下來,就是因為用對方法了。 看似緩慢,無法如我們所願,事實上卻是快速有成的方法。
能靜止,內在畫面將隨之而來 靜止很重要,要輕輕鬆鬆地靜止下來,如如不動。 如果心能夠全然地靜止下來,心將自行靜止在正確的位置上, 內在畫面將自行出現,自然清晰、透明、光亮起來,而非人力使然, 同時伴隨著輕鬆舒適、開朗舒暢的感覺。 這很重要⋯⋯內在修行畫面是隨著心的靜止自然湧現的。
別懷疑,像幼兒般有什麼就看著什麼 有什麼就看著什麼,輕輕鬆鬆地看著,什麼都不必想,像個幼兒園的孩童般。 若去分析研究判斷,那已經在做進階班的事了,等到心夠細膩了,怎樣都行, 但目前還在練習心的靜止,有內在畫面出現,代表心已經靜止到某一個程度。 心自會恪守善行,斷除惡業惡行,清淨純潔起來了。
置心於歡喜滿意的位置即可 如果還不習慣將心放置在身體中心點,放在身體其他定心點也可以。 又或許放在任何一處,只要能感覺歡喜滿意、輕鬆舒服的位置即可。 觀想自己所坐的身體中心點擴張大到整個房間,或是大至天際也行。 然後靜靜地坐著,輕鬆舒服地靜止下來, 心會自行回到一處感覺歡喜滿意的位置,
逐漸細膩,而非急速細膩起來 不要著急,維持心的透明清澈,慢慢練習心的靜止,累積定力, 心將由粗躁逐漸轉為細膩,而非急遽快速地細膩起來。 先由粗躁轉為稍微細膩,再由稍微細膩轉為非常細膩, 一直到感覺空曠寬廣、輕鬆舒服,身體消失, 見到內在的光亮、法球等等,循序漸進。 因此,不要去尋求什麼捷徑,
將心靜止於身體中心點,便是繫念於法 所謂「繫念於法」 便是將心輕輕鬆鬆地放在身體中心點。 並非將心強行壓制在該處, 而是讓心在身體中心點靜止下來。 完全靜止, 如如不動, 持續將心繫念在法。 将心静止于身体中心点,便是系念于法 所谓“系念于法” 便是将心轻轻松松地放在身体中心点。
以心的靜止為目標,內在畫面為附帶贈禮 當靜心時用對方法了,會對修行感到很法喜, 而內在畫面將自然地隨之而來,是修行的附帶贈禮。 內在畫面本就得見,只要心靜止下來了,光亮自會產生。 而之所以能夠靜止下來,就是因為用對方法了。 看似緩慢,無法如我們所願,事實上卻是快速有成的方法。
能靜止,內在畫面將隨之而來 靜止很重要,要輕輕鬆鬆地靜止下來,如如不動。 如果心能夠全然地靜止下來,心將自行靜止在正確的位置上, 內在畫面將自行出現,自然清晰、透明、光亮起來,而非人力使然, 同時伴隨著輕鬆舒適、開朗舒暢的感覺。 這很重要⋯⋯內在修行畫面是隨著心的靜止自然湧現的。
別懷疑,像幼兒般有什麼就看著什麼 有什麼就看著什麼,輕輕鬆鬆地看著,什麼都不必想,像個幼兒園的孩童般。 若去分析研究判斷,那已經在做進階班的事了,等到心夠細膩了,怎樣都行, 但目前還在練習心的靜止,有內在畫面出現,代表心已經靜止到某一個程度。 心自會恪守善行,斷除惡業惡行,清淨純潔起來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最近幾天因為宇宙能量比較沒有像之前那麼強烈,所以我又開始了新地球能量校準的練習,這個練習主要是校準中軸,接著做例行靜心練習。 靜心練習的過程中,一開始難免會有一些思緒飄來飄去的,之前的作法是不理會它們,讓它們自由來去,今天一開始我也這麼做,但後來,突然間有一個知曉進入心中:包容這些思緒,像宇宙黑洞
Thumbnail
在第十三週,作者分享了靜心的心得。作者認識到,靜心不僅是專注呼吸,而是擴展到觀察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初步練習從身體感受開始,探索背後隱藏的情緒。 靜心時不要評判思緒,而是觀察感受。作者意識到,過度正向樂觀反而忽略真實自我。面對自我並不容易,但要有勇氣去感受,透過學習發現並陪伴情緒。
做能做的,別在乎不能做的。 慢慢地,將心思收回,專注於日常的規律,逐漸重拾合宜的節奏,即使再瑣碎、再無趣,沒有關係,沈浸於做事就好。別太去在乎外在的變化,不管多麽驟然,多麽不堪。 即便烏雲籠罩天空,請邁開步伐,走出自己的姿態,放鬆如昔。 這種專注於當下的態度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2/20-七天冥想入門 冥想從這裡開始 經過豐富的寒假,再次回到學校,距離上次做正念冥想練習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這次練習以呼吸觀察開始,透過專注在呼吸,練習自己的專注力,或許因為太久沒做正念,我不斷分心在外在的聲音及內在的念頭想法。 終於比較回到專注,卻因為剛進行完體育課,全身都還在緊繃的
《七天冥想入門》 2/20 (冥想,從這裡開始) 好久沒有做正念了,今天在正念的時候,一開始會感覺到很熱、悶,因為是運動過後,還有會想到下一堂課要上的內容,但後來有比較專注的在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呼吸還有周圍的環境上,感覺比較安心、放鬆,結束後也很舒服。
Thumbnail
「新機會」這件事也很有意思,很多時候我們想獲得新機會,往往第一步會先向外到處探尋機會、人脈,但這應該是第二步。想要開創新局,第一步應該先靜下心來,向內求──當你的心足夠沉靜,答案自會浮現。 唯有蛻去舊我,才能迎來新生,否則就只是現世輪迴罷了。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最近幾天因為宇宙能量比較沒有像之前那麼強烈,所以我又開始了新地球能量校準的練習,這個練習主要是校準中軸,接著做例行靜心練習。 靜心練習的過程中,一開始難免會有一些思緒飄來飄去的,之前的作法是不理會它們,讓它們自由來去,今天一開始我也這麼做,但後來,突然間有一個知曉進入心中:包容這些思緒,像宇宙黑洞
Thumbnail
在第十三週,作者分享了靜心的心得。作者認識到,靜心不僅是專注呼吸,而是擴展到觀察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初步練習從身體感受開始,探索背後隱藏的情緒。 靜心時不要評判思緒,而是觀察感受。作者意識到,過度正向樂觀反而忽略真實自我。面對自我並不容易,但要有勇氣去感受,透過學習發現並陪伴情緒。
做能做的,別在乎不能做的。 慢慢地,將心思收回,專注於日常的規律,逐漸重拾合宜的節奏,即使再瑣碎、再無趣,沒有關係,沈浸於做事就好。別太去在乎外在的變化,不管多麽驟然,多麽不堪。 即便烏雲籠罩天空,請邁開步伐,走出自己的姿態,放鬆如昔。 這種專注於當下的態度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2/20-七天冥想入門 冥想從這裡開始 經過豐富的寒假,再次回到學校,距離上次做正念冥想練習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這次練習以呼吸觀察開始,透過專注在呼吸,練習自己的專注力,或許因為太久沒做正念,我不斷分心在外在的聲音及內在的念頭想法。 終於比較回到專注,卻因為剛進行完體育課,全身都還在緊繃的
《七天冥想入門》 2/20 (冥想,從這裡開始) 好久沒有做正念了,今天在正念的時候,一開始會感覺到很熱、悶,因為是運動過後,還有會想到下一堂課要上的內容,但後來有比較專注的在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呼吸還有周圍的環境上,感覺比較安心、放鬆,結束後也很舒服。
Thumbnail
「新機會」這件事也很有意思,很多時候我們想獲得新機會,往往第一步會先向外到處探尋機會、人脈,但這應該是第二步。想要開創新局,第一步應該先靜下心來,向內求──當你的心足夠沉靜,答案自會浮現。 唯有蛻去舊我,才能迎來新生,否則就只是現世輪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