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柬埔寨人口販運到數位中介法,國定殺戮日究竟屠戮了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相信大家都看過「國定殺戮日」這部電影,後來票房也不錯出了蠻多系列。其故事背景為2014年開始,美國進入「新時代」政府面臨經濟逐漸崩潰、失業率上升、犯罪率失控的情況下,「美國新建國元勳」(New Founding Fathers of America,NFFA)作為新執政黨統治美國,聯合創辦出「國定殺戮日」(The Purge):一年一度的無政府節日。節日當天的夜晚十二小時中(晚上七點到早上七點),准許所有的犯罪活動:殺人、搶劫、放火……。節日授權人們自由使用任何武器,而四級以上武器(爆炸物)則禁止使用。夜晚期間,醫院、警察局與消防隊等等救援服務則全部停止,直到早間殺戮日結束後才會正常恢復供應,因此所有人必須靠自己的努力來生存、度過十二小時。

其實就政治而言,一旦民生經濟、治安以及國內情勢開始出現問題、動蕩不安,政府便會開始做些「轉移焦點」的事情,例如:從共軍擾台到執政黨在施政了無新意下只能不斷的「抗中保台」,以及近期所推出的「數位中介法」,都無不是「轉移注意」、「模糊焦點」,並藉此行其「中央集權」之實。當然,權利是春藥,也使人腐化,這也無關藍綠,只要執政久了為了保全其能有萬世江山,歷史也會一再的印證他們不斷的在走前人的老路。

「數位中介法」可說是先前「打假訊息」的高配進階版,這裡截錄呂秋遠律師其提出以下10點具有爭議的質疑:

1.行政機關如果認為網路資訊有「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為避免或減輕公共利益危害」,就可以向法院聲請「資訊限制令」。

2.在法院審理這項限制令是不是合法之前,主管機關如果認為是「謠言」、「不實訊息」,可以暫時加註警示的標誌,網路平台要配合。加註的警告,最多可以30天。

3.法院要盡快審理,審理如果認為有道理,就發布裁定,移除資訊,網路平台也要配合。

4.如果假訊息嚴重,「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公共利益會有難以回復的損害」,主管機關還可以聲請「緊急資訊限制令」,48小時內,法院要做成決定。

5.如果網路使用者,反覆提供明顯的違法內容,線上平台要給予警告,如不改善,可以直接暫停使用者的服務。

6.如果網路平台使用者,超過230萬人,主管機關可以指定這個平台是「指定線上平台服務提供者」,升級以後,義務加重,主管機關甚至可以直接要求他們辦理稽核作業,提出相關證明。

7.政府要捐25億,成立專責機構,往後督促這些網路平台,要提供更好的網路環境,保障使用者權益,對網路平台做行政指導。

8.這個機關的董事會,全部由政府指定,一任3年。

9.第46條到55條,統統都是罰鍰,如果不配合政府法令規定,從5萬以上,到500萬以下,都有相關規定。

10.如果不配合法院的加註警告、資訊限制令,不保存使用者資料,平台拒絕改善,主管機關認為情況嚴重,可以直接斷絕網路服務。

我們都明白假訊息、不實謠言對國家、社會的危害,人人也必需對於自己在網路上發佈的言論負責,但要如何審、怎麼審?主管機關是否超然中立,還有甩鍋給平台端,這些都是具有可能違憲的爭議的。基本上若是從網路留言實名制做起,就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假訊息問題,但小編認為,這跟打房一樣最後也只能淪為半虛假議題,頂多打量不打價。這裡就試問兩個問題就好~~~

1.中華民國所有官員平均每人持有房地產數量與市值有多少?
2.不論任何一個政黨,你認為是否有網軍的存在? (如果有,你搞實名那他們還玩個毛)

再回頭呼應「國定殺戮日」與「柬埔寨人口販運」議題,從目前新聞媒體的資訊可得知,早在前幾個月還沒全面引爆時,政府對這塊可能是抱著明知卻不作為的態度,而被「詐」去當「薯條」任人宰割的,似乎也有很大比例是社會弱勢、底層,甚至是從事八大行業或罪犯,其中也有不少是明知是詐騙,就偏要去做詐騙的,這裡小編也不探討這些可能的同犯、共犯該不該救、值不值得救~~這裡我們潛在會看到的現象是~~

1.會過去柬埔寨「掏金」的人即使是少數,但試問「留在台灣營運」的詐騙產業結構鏈究竟還有多少人? 這點我想可能會是1:5甚至1:10的黑數跑不掉。

只要你上過班或開過公司都知道,一個事業體要能獲利除了需要「第一線的業務」以外,背後也必需配置許多「行政」與「行銷」等後勤人員來服務你的業務與客戶,這點我們單就臉書社團、LINE群組以及交友軟體每天一堆亂七八糟的殺豬盤、飆股、投資訊息就可嗅出端霓,難道這些訊息的發源都來自東南亞?我想也未必然~

2.再呼應「國定殺戮日」這部電影以「肅清」為主要重點,反觀政府單位在先前的消極與不作為,也何嘗不是如此,這些人的存在就算待在台灣,可能也是做類似的事情,確實是有機會增加國內失業、犯罪率以及治安問題的,所以當然就「吼哩企」嚕!

而現在救人與不救人,「怎麼救」、「救幾個」,好像也成為藍綠角力與撕殺的戰場,會有人關心這些事件背後潛在的經濟與治安問題嗎?看起來似乎也沒有~從最近的新聞小編看到大概也就只有以下這些~
#防疫一級棒

#新南向大成功

#學術單位太八股給你迎頭痛擊

#對岸軍演應變得宜又快速

#中介法守護台灣

當局者不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倘若眼前只有選舉、只有權力,那麼先被屠戮的恐怕不是對手陣營,而是苦不堪言的小老百姓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瑞克的沙龍
16會員
74內容數
Cha Voyage 福葉茶,嚴選台灣在地茶葉電商品牌,沖泡時看的到100%台灣原葉,不含香精添加物,落實農藥殘留檢驗,讓您安心喝好茶,是伴手禮的最佳選擇! 未來我們將透過【ChaVoyage福葉茶 好茶誌】出版專題,為您提供更多茶葉相關專業知識及生活相關資訊,邀請您一同參與這品茗盛宴!
艾瑞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在台灣,愈來愈多40歲以上的職場人,面對企業精簡、轉型、或突如其來的裁員,選擇走向創業這條路。但現實卻是——這不是從頭開始,而是從谷底起跳。中年創業,不僅資源有限、成本高壓,更因錯誤的認知與自我評估,常陷入一場看似翻身、實則沉沒的迷霧中。 一、中年創業的「誤以為」:你擁有的,其實不等於能用的 許
Thumbnail
2025/04/25
在台灣,愈來愈多40歲以上的職場人,面對企業精簡、轉型、或突如其來的裁員,選擇走向創業這條路。但現實卻是——這不是從頭開始,而是從谷底起跳。中年創業,不僅資源有限、成本高壓,更因錯誤的認知與自我評估,常陷入一場看似翻身、實則沉沒的迷霧中。 一、中年創業的「誤以為」:你擁有的,其實不等於能用的 許
Thumbnail
2025/04/05
「川普又來亂了」——當他宣布對台灣課徵高達32%的鋼鋁關稅,國內輿論譁然。但這一次,台灣社會不能只是情緒化地喊冤或抱怨「美國怎麼這樣對我們」,而是應該認真看清楚,這場政治戲碼背後所映照的現實:在國際政治這盤棋局裡,沒有人會為你的道德感買單,只有利益才是永遠的通關密碼。
Thumbnail
2025/04/05
「川普又來亂了」——當他宣布對台灣課徵高達32%的鋼鋁關稅,國內輿論譁然。但這一次,台灣社會不能只是情緒化地喊冤或抱怨「美國怎麼這樣對我們」,而是應該認真看清楚,這場政治戲碼背後所映照的現實:在國際政治這盤棋局裡,沒有人會為你的道德感買單,只有利益才是永遠的通關密碼。
Thumbnail
2025/04/03
當前台灣科技產業與製造業的業者繃緊神經。尤其是以B2B模式為主的新創公司、中小企業(SMEs),更是如坐針氈。這不僅是關稅問題,而是一場產業鏈再洗牌、區域政經博弈、出口依賴重構的總體挑戰。本文將從以下幾個層面切入,協助台灣新創與中小企業釐清局勢,掌握應對方向
Thumbnail
2025/04/03
當前台灣科技產業與製造業的業者繃緊神經。尤其是以B2B模式為主的新創公司、中小企業(SMEs),更是如坐針氈。這不僅是關稅問題,而是一場產業鏈再洗牌、區域政經博弈、出口依賴重構的總體挑戰。本文將從以下幾個層面切入,協助台灣新創與中小企業釐清局勢,掌握應對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計畫〉—後感 人權影展的開幕式播放了三部紀錄片,分別是《告別死刑—蒙古國廢死踏查》、《當我們冤在一起》,以及《砍掉不重練-伊利諾州廢死經驗》。而這分別讓我們去看到的是冤案、死囚以及國家的死刑。 談到死刑歷來我都認為我們該問的問題究竟是:死刑是否應該廢除?或者,死刑是否應該
Thumbnail
〈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計畫〉—後感 人權影展的開幕式播放了三部紀錄片,分別是《告別死刑—蒙古國廢死踏查》、《當我們冤在一起》,以及《砍掉不重練-伊利諾州廢死經驗》。而這分別讓我們去看到的是冤案、死囚以及國家的死刑。 談到死刑歷來我都認為我們該問的問題究竟是:死刑是否應該廢除?或者,死刑是否應該
Thumbnail
其實就政治而言,一旦民生經濟、治安以及國內情勢開始出現問題、動蕩不安,政府便會開始做些「轉移焦點」的事情,例如:從共軍擾台到執政黨在施政了無新意下只能不斷的「抗中保台」,以及近期所推出的「數位中介法」,都無不是「轉移注意」、「模糊焦點」,並藉此行其「中央集權」之實。
Thumbnail
其實就政治而言,一旦民生經濟、治安以及國內情勢開始出現問題、動蕩不安,政府便會開始做些「轉移焦點」的事情,例如:從共軍擾台到執政黨在施政了無新意下只能不斷的「抗中保台」,以及近期所推出的「數位中介法」,都無不是「轉移注意」、「模糊焦點」,並藉此行其「中央集權」之實。
Thumbnail
選舉越近,怪事越多。 來看看20220818鄉民們都在討論些什麼吧。
Thumbnail
選舉越近,怪事越多。 來看看20220818鄉民們都在討論些什麼吧。
Thumbnail
指揮中心研擬七月起不再報告確診人數
Thumbnail
指揮中心研擬七月起不再報告確診人數
Thumbnail
為了因應目前資訊時代的爆發,作為執掌機關的NCC終於提出了「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下稱通傳法)的法案草案,並將於後續召開公開的說明會及公聽會,讓社會大眾、業者等回饋相關意見,而預計在明年的6、7月才會送交行政院審議,審議後才會進入立法院。
Thumbnail
為了因應目前資訊時代的爆發,作為執掌機關的NCC終於提出了「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下稱通傳法)的法案草案,並將於後續召開公開的說明會及公聽會,讓社會大眾、業者等回饋相關意見,而預計在明年的6、7月才會送交行政院審議,審議後才會進入立法院。
Thumbnail
蘇啟誠是網路私刑不正義的犧牲者。在爆料文化改變了台灣的媒體生態,和毀掉了媒體原本的功能和操守後。整個台灣的環境變得更加利於被顛覆手段操弄。台灣的媒體在大量中國化之後,「第四權」的角色從原本的廣傳真相,成了流言擴大機。於是在台灣會看到各種光怪陸離的新聞...
Thumbnail
蘇啟誠是網路私刑不正義的犧牲者。在爆料文化改變了台灣的媒體生態,和毀掉了媒體原本的功能和操守後。整個台灣的環境變得更加利於被顛覆手段操弄。台灣的媒體在大量中國化之後,「第四權」的角色從原本的廣傳真相,成了流言擴大機。於是在台灣會看到各種光怪陸離的新聞...
Thumbnail
日本也有1450欸,而且看起來是菁英等級的,穩超過1450。
Thumbnail
日本也有1450欸,而且看起來是菁英等級的,穩超過1450。
Thumbnail
【🇺🇸參議院聽證: 中方須信守承諾 落實自治與民主 國際社會與港人攜手監察 制裁侵犯人權者官員🇭🇰】 在美國時間26號早上,我繼於5月就香港狀況在國會聽證後,今日再次受邀出席。這是連續兩個星期國會有關於香港的聽證會,其關注度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即使《香港人權民主法案》貌似聲勢浩大,距離
Thumbnail
【🇺🇸參議院聽證: 中方須信守承諾 落實自治與民主 國際社會與港人攜手監察 制裁侵犯人權者官員🇭🇰】 在美國時間26號早上,我繼於5月就香港狀況在國會聽證後,今日再次受邀出席。這是連續兩個星期國會有關於香港的聽證會,其關注度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即使《香港人權民主法案》貌似聲勢浩大,距離
Thumbnail
當大家見識到警方無視法律、濫捕、濫用暴力,完全保障不了市民安全,政府架構裡牽制和修正力量幾乎是零的真相後。你覺得還有甚麼散水(解散抗爭)的空間嗎?你們所懷念的,那幾年前和平的過去,是建立在欺騙和心存僥倖上。那時候,公安條例存在,警權已過大,只是大家沒試探就當不是問題。
Thumbnail
當大家見識到警方無視法律、濫捕、濫用暴力,完全保障不了市民安全,政府架構裡牽制和修正力量幾乎是零的真相後。你覺得還有甚麼散水(解散抗爭)的空間嗎?你們所懷念的,那幾年前和平的過去,是建立在欺騙和心存僥倖上。那時候,公安條例存在,警權已過大,只是大家沒試探就當不是問題。
Thumbnail
導演 Ava DuVernay 改編「中央公園五罪犯」(The Central Park Five)事件的 Netflix 迷你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明天上線,今天先來介紹這部由她導演、同樣為 Netflix 發行的 2016 年紀錄片。
Thumbnail
導演 Ava DuVernay 改編「中央公園五罪犯」(The Central Park Five)事件的 Netflix 迷你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明天上線,今天先來介紹這部由她導演、同樣為 Netflix 發行的 2016 年紀錄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