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咖啡日復一日滴落的日常

如咖啡日復一日滴落的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不是只有東京跟大阪才有很棒的喫茶店。」
純喫茶有時會被視為是一去不復返的昭和時代遺物,是讓人在追憶的同時用來感嘆「還是過去好」的對象。然而本書不僅僅是沉浸於過往、進行追憶而已,而是希望透過純喫茶來勾勒出現代、展望未來。這本書所爬梳的是每間純喫茶的誕生以及其開業幕背後的來龍去脈,藉此勾勒出存活於現代的純喫茶樣貌。
與其執著於過往的光輝事蹟與捉摸不定的未來,我更想過好的是當下的每一天。
那麼接著就請享受這一一○個故事吧。

── 《#日本純喫茶物語:120間昭和老派咖啡店的紀錄與記憶》山之內遼


把東京、大阪代換成台北或其他大都市好像也不違和,你知道連鎖咖啡店是這兩年才進駐苗栗的嗎?(該說他們看出苗栗人消費的潛力嗎?生意的確是極好)。在這之前苗栗就已經有多間特色咖啡店默默經營許久了,本地鄉親和外地朋友有機會可以一一去探索。

幾本和咖啡相關的書

先來特別介紹《#人情咖啡店

作者Hally Chen用溫暖的圖文帶我們走訪16家台灣開業於上世紀的老咖啡店,不僅看到老咖啡店老闆和客人充滿人情的互動,還可以看出台灣咖啡市場的演變史,非常值得收藏,我也按圖索驥造訪過其中幾間。

#咖啡人生:開咖啡店教會我的事》

兩位資深咖啡人的對話錄非常好看。「大坊咖啡店」大坊勝次 VS. 「咖啡美美」森光宗男。聊咖啡、聊經營、聊美學⋯⋯其實都在聊人生。

所謂「咖啡人生」,不是指專事於煮好咖啡的職人,而是過著與咖啡相伍一生、攜手生活的人生形態。

開咖啡店之前,我重視的是咖啡技術;

開咖啡店之後,我更關心成就這個場域的客人們。

#大坊珈琲店手記 把在這裡的時間,變成重要的時間》

前一本的大坊珈琲店讓讓村上春樹、向田邦子、小澤征爾、糸井重里、平松洋子等人都流連忘返。

11篇關於咖啡、生活、藝術的個性隨筆+20幅精美寫真

#咖啡家族:京都六曜社傳承三代的人情滋味故事》

誕生於日本戰後的一間小小的喫茶店,他們代代以家族成員應援,在時代巨浪的不斷推擠下,每日堅持竭誠親獻上自家烘焙的美味咖啡為家族使命,他們是「六曜社咖啡店」。

#京都喫茶記事:從明治到令和,專屬於這個城市的咖啡魅力與文化故事》

作者田中慶一已花費超過兩年時間訪談,梳理出咖啡在京都的崛起、發展及轉折年代記,也帶你進入平時難以窺知、屬於咖啡店櫃檯後側的故事。


田中曾經問過京都某家老字號喫茶店的老闆:「什麼是喫茶店裡最重要的事?」老闆回答:「最重要的,就是店東一天到晚、日復一日地站在店裡。」

看到這句不禁莞爾,對很多小書店來說也是如此吧(其實是請不起店員)。我也很珍視「每一個人,都把在這裡的時間,變成重要的時間。」(大坊勝次)那種感覺,看喫茶店(咖啡店)的故事也像在看書店的故事,所有零售小店都是依靠著客人們的善意而存活下來的,而我們也時刻珍惜著每一位客人的善意,每天都在思考該如何回應而努力著。

avatar-img
書店與非書店的日常的沙龍
27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經營社區書店就和「明知前路不同,卻仍執意前行」沒兩樣,應該如何經營這種事業,任何人都無法信誓旦旦的給予建言。所以社區書店的老闆都說自己過的是「活在今日的人生」,對於預測未來語帶保留的。往後社區書店會面臨什麼樣的光景,無人知曉。 英珠心想,或許在我國的文化中,「書店要佔有一席質地」本身就近乎天方夜譚,
「而且成果並不一定會呈現在自己身上,有可能會呈現在自己身邊重要的人,或是下一個世代身上,於是有些人就因為自己付出了努力或是奮鬥,沒有立刻在自己身上發生好事,就嚷嚷著自己『運氣不好』、『努力無法獲得回報』,這未免太執著於『現在馬上、只有自己』了,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只是綿延不絕的生命故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這些矽谷天才們自信滿滿可以讓世界變好,但聰明絕頂如他們也無法控制「人性複雜」這項變因,甚至從他們手中創造出來的東西也漸漸失控超出原先預想,技術、創意層面之外的商業、政治因素,也逼得他們不得不尋求改變。
經營社區書店就和「明知前路不同,卻仍執意前行」沒兩樣,應該如何經營這種事業,任何人都無法信誓旦旦的給予建言。所以社區書店的老闆都說自己過的是「活在今日的人生」,對於預測未來語帶保留的。往後社區書店會面臨什麼樣的光景,無人知曉。 英珠心想,或許在我國的文化中,「書店要佔有一席質地」本身就近乎天方夜譚,
「而且成果並不一定會呈現在自己身上,有可能會呈現在自己身邊重要的人,或是下一個世代身上,於是有些人就因為自己付出了努力或是奮鬥,沒有立刻在自己身上發生好事,就嚷嚷著自己『運氣不好』、『努力無法獲得回報』,這未免太執著於『現在馬上、只有自己』了,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只是綿延不絕的生命故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這些矽谷天才們自信滿滿可以讓世界變好,但聰明絕頂如他們也無法控制「人性複雜」這項變因,甚至從他們手中創造出來的東西也漸漸失控超出原先預想,技術、創意層面之外的商業、政治因素,也逼得他們不得不尋求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