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隨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外太空的世界感到好奇,我也不例外,小時候看到哈伯太空望遠鏡或是一些衛星影像拍到絢麗繽紛的星際照片都會覺得非常感動。
哈伯望遠鏡拍攝的一些影像可以在這裡看到。
身為繼任者的韋伯望遠鏡在 2021 年聖誕節發射了,經過了約半年的時間調整,終於開始陸陸續續拍攝照片並回傳地球,這些照片實在是太超乎想像了,就想著一定要分享給大家看看。

韋伯望遠鏡的介紹與任務目標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示意圖
韋伯望遠鏡這個計畫從一開始就是打算接續哈伯望遠鏡的太空望遠鏡任務,所以大概在 1990 年代就慢慢開始計畫了,不過過程一波三折,也因為預算不足甚至整個停擺,一直到 2005 年才重新開始計畫,2007 年才正式開始打造,2019 年整個望遠鏡的機械結構完成,比最早原定的 2007 年完成足足晚了 12 年,總花費大約落在 100 億美元左右,大約是 2003 年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 14 倍、2009 年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 18 倍、2018 年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的 50 倍,打造韋伯望遠鏡遠比其他不同目標的望遠鏡貴很多很多。
就算推遲了這麼久,花這麼多時間打造,最終審查時仍發現有 344 個潛在的單點故障,也就是說望遠鏡被發射後,只要這 344 個部分有東西壞掉了,這一百億的望遠鏡就變成廢鐵了。不過在 2021 年的聖誕節發射出去,經過幾個月的展開與鏡面調整,終於在隔年 3 月成功完整佈署,可以開始正常拍攝照片並回傳地球了,也在七月公布首批拍下的星雲天文照片。
天文學家對它的核心目標是能夠探索在大霹靂生成宇宙之後,所形成的第一代星系,除了探索古老星系以外,還希望能夠在太陽系以外探尋一顆表面氣體與地球大氣相近的行星,若能發現就可能表示有其他的生命體存在於此。
韋伯望遠鏡採用紅外光來觀測宇宙,而紅外光又有強大的穿透力減少宇宙中塵埃和氣體的影響,這使得它能夠更輕易觀察宇宙中較暗、較冷的物體。隨著它強大的能力,能夠看得比之前的所有望遠鏡還要更深更遠很多,人們也希望藉由它的力量,去研究模擬星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還有了解恆星形成和行星系統的形成,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更加認識這個宇宙。

發射目的地與任務長度

望遠鏡所在的「位置」很重要,如果是像哈伯望遠鏡在地表大約600公里的低軌道位置上,就算望遠鏡發生故障或想要升級設備,只需要派太空梭找人去修理維護就好了,不過韋伯望遠鏡選擇了更遙遠的 — 地球與太陽之間 (日地系統) 的第二拉格朗日點,大約距離地球 150 萬公里,即使出現故障也不可能派遣修理人員。
所謂的拉格朗日點指的是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夠使小物體穩定的點,一般會有五個點,在這五個點的附近的東西受到太陽與地球這兩大物體的引力牽引,相對於鄰近天體來說可以保持不變的位置,固定維持在太陽與地球間的相對位置進行公轉,好處是不用頻繁地進行位置修正,可以節省非常多不必要的燃料消耗。
而韋伯望遠鏡所在的第二拉格朗日點 (L2) 是在地球另一側背對太陽的位置,由於韋伯望遠鏡是紅外線望遠鏡,也有許多微波設備,需要相對低溫才能減少干擾,將望遠鏡放在這裡的優點除了可以避免大量的太陽光以外,離地球的距離夠遠也比較不容易受到地球本身紅外光的汙染。
由於韋伯望遠鏡仍需要電力補給,所以並不會完全在 L2 的位置,而是會以繞行的方式,讓背面的太陽能板有機會照到太陽光而發電,這就造成它的任務時間是有上限的,當維持軌道繞行所需的燃料耗盡的那天來臨時,就是它壽命完結並結束任務的時候了。
任務時間初步訂為五年,目標是希望可以撐到自身攜帶的推進劑的量,大約是十年左右,期待韋伯望遠鏡可以在接下來的十年間,持續為我們太空迷帶來更多驚奇的照片與新發現!

一些照片

最後這邊就附上一些韋伯望遠鏡回傳地球的一些照片,也可以到 NASA 的官網Instagram 官方帳號 看更多。
距地球約 2600 光年的南環狀星雲(Southern Ring)
距地球約 8500 光年的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
距地球約 3900 萬~ 3.4 億光年的史蒂芬五重星系(Stephan’s Quintet)
距地球約 4.8 億光年的車輪星系(Cartwheel Galaxy)
距地球約 46 億光年的 SMACS 0723星系團

最後,謝謝你在百忙之中願意抽空來花時間來看我的文章,如果還喜歡這些內容的話希望能獲得你的追蹤及小額贊助支持,讓我更有繼續寫下去的動力,EVM 兼容錢包地址為 0xae1dd06d57f582999a9c50b86ba913eecd7155ce。
也歡迎加入 Line 社群Telegram 群組 一起討論相關話題
我們下次見嚕 o((>ω< ))o~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科技隨筆 | 智能合約開發計畫》 智能合約開發計畫會深入淺出,從認識以太坊的協議開始出發,慢慢從最簡單的代幣到發行 NFT ,甚至是開發一些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並做一些簡單的使用者介面讓任何人可以透過瀏覽器開啟 Web3.0 的大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每次市場牛熊循環,總會淘汰一些舊東西,相對的隨著產業持續發展也會誕生一些新的東西,仔細思考了一下我們日常口中所說的 Layer 1、Layer 2,就突然想要回歸根本,探討所謂 L0、L1、L2 的意涵與定義,希望從中能夠更瞭解區塊鏈底層的內容。
音樂月報主題會以每個月一次的形式,把該月聽到的好音樂分享出來!本來想要聚焦在金曲獎的最佳樂團入圍的幾個團,因為自己覺得今年入圍的都相當厲害。不過發現當中有許多團過去曾經介紹過,或是已經蠻紅的了,最後暫時只選了 I Mean Us,其他的或許之後還可以再推薦給大家。剩下的推薦還是照著原本的方式,分享
延續上一篇利用以太坊聊天,這次要講述更多關於區塊鏈上文字訊息種類與用途,包含 IDMs/Non-IDMs 是甚麼,以及 Verified Signatures 的用途,這篇文章讓我非常有啟發,從另一個實用案例探索到區塊鏈另一個角度的應用。
本文會讓大家理解要怎麼用區塊鏈來傳遞文字,也會提到電腦是如何傳遞並識別人類語言的,最後帶大家發送一筆交易,並在交易內塞入一段十六進位的文字做為 Input data 存放到鏈上,讓大家都能看到並嘗試對它進行解碼還原成人類看得懂的語言。
大約花費五分鐘就能利用 Google Sheet 與 GAS 的結合,加上 Cryptofinance 的套件快速打造一套自己的加密幣價追蹤器,有了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再去思考能夠做哪些變化,例如打造一套個人加密資產統計表。
音樂月報主題會以每個月一次的形式,把該月聽到的好音樂分享出來!本月主要聚焦在新專輯以及這個月發現的好歌,開發新音樂總是讓人很興奮呢!
隨著每次市場牛熊循環,總會淘汰一些舊東西,相對的隨著產業持續發展也會誕生一些新的東西,仔細思考了一下我們日常口中所說的 Layer 1、Layer 2,就突然想要回歸根本,探討所謂 L0、L1、L2 的意涵與定義,希望從中能夠更瞭解區塊鏈底層的內容。
音樂月報主題會以每個月一次的形式,把該月聽到的好音樂分享出來!本來想要聚焦在金曲獎的最佳樂團入圍的幾個團,因為自己覺得今年入圍的都相當厲害。不過發現當中有許多團過去曾經介紹過,或是已經蠻紅的了,最後暫時只選了 I Mean Us,其他的或許之後還可以再推薦給大家。剩下的推薦還是照著原本的方式,分享
延續上一篇利用以太坊聊天,這次要講述更多關於區塊鏈上文字訊息種類與用途,包含 IDMs/Non-IDMs 是甚麼,以及 Verified Signatures 的用途,這篇文章讓我非常有啟發,從另一個實用案例探索到區塊鏈另一個角度的應用。
本文會讓大家理解要怎麼用區塊鏈來傳遞文字,也會提到電腦是如何傳遞並識別人類語言的,最後帶大家發送一筆交易,並在交易內塞入一段十六進位的文字做為 Input data 存放到鏈上,讓大家都能看到並嘗試對它進行解碼還原成人類看得懂的語言。
大約花費五分鐘就能利用 Google Sheet 與 GAS 的結合,加上 Cryptofinance 的套件快速打造一套自己的加密幣價追蹤器,有了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再去思考能夠做哪些變化,例如打造一套個人加密資產統計表。
音樂月報主題會以每個月一次的形式,把該月聽到的好音樂分享出來!本月主要聚焦在新專輯以及這個月發現的好歌,開發新音樂總是讓人很興奮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以下是《Pillars of Creation》Richard Panek 一書中 Part I: Vision and Mission 第一章: Vision 本章主要探索了天文學和科學發展中「視野(Vision)」的意義,以及從伽利略時代到現代的望遠鏡技術如何逐步拓展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從去年10月開始,我開始嘗試用肉眼觀察行星,於是開始了行星蒐集計劃,打算用手機幫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拍個照;其實早在去年就已經趁著金木土三顆星正好處在較佳的觀測時機時就已經拍下它們了,水星去年12月大距時捕捉失敗後就開始進入擺爛模式,錯過了很多次的大距…..目前打算等到7月份大距時再看看,至於火星去年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在美娜多島上的旅行中,我體會到了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短暫。克卜勒超新星的出現和消逝,以及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的發現,讓我深刻反思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在無數巧合中,我找到了與他人的聯繫和共鳴,證明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並不孤單。這次旅行讓我意識到,要珍惜當下,用情感和啟示去體驗生命的美好。
Thumbnail
踏入老鏡世界,才發現不一樣的拍攝樂趣;不僅僅只是因為老鏡的成像特性,更因為使用老鏡拍攝下的限制性,卻多了不一樣的玩味時光,在此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抬頭看看這宇宙,至少是我們能夠看到的這片天空,我們能夠看到什麼?對多數人而言,幾乎不曾抬起頭,除了天文學家、物理理論學者,還有我,以及部分人之外,我們幾乎不曾真正抬頭「收藏」這片僅有的天空。多數人的視野多半隻有前方,下方,以及你的基本視角,除了這個,就沒了。
Thumbnail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星星好像是鑲嵌在同一個碗蓋,蓋在地面上。這是因為星星都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人類雙眼的視覺立體感在此無用武之地。那麼,天文學家又是如何測量星星的距離呢?這一期的天文展品導覽來帶大家看看古早時代的天文學家用的尺是什麼。
以下是《Pillars of Creation》Richard Panek 一書中 Part I: Vision and Mission 第一章: Vision 本章主要探索了天文學和科學發展中「視野(Vision)」的意義,以及從伽利略時代到現代的望遠鏡技術如何逐步拓展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從去年10月開始,我開始嘗試用肉眼觀察行星,於是開始了行星蒐集計劃,打算用手機幫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拍個照;其實早在去年就已經趁著金木土三顆星正好處在較佳的觀測時機時就已經拍下它們了,水星去年12月大距時捕捉失敗後就開始進入擺爛模式,錯過了很多次的大距…..目前打算等到7月份大距時再看看,至於火星去年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在美娜多島上的旅行中,我體會到了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短暫。克卜勒超新星的出現和消逝,以及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的發現,讓我深刻反思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在無數巧合中,我找到了與他人的聯繫和共鳴,證明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並不孤單。這次旅行讓我意識到,要珍惜當下,用情感和啟示去體驗生命的美好。
Thumbnail
踏入老鏡世界,才發現不一樣的拍攝樂趣;不僅僅只是因為老鏡的成像特性,更因為使用老鏡拍攝下的限制性,卻多了不一樣的玩味時光,在此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抬頭看看這宇宙,至少是我們能夠看到的這片天空,我們能夠看到什麼?對多數人而言,幾乎不曾抬起頭,除了天文學家、物理理論學者,還有我,以及部分人之外,我們幾乎不曾真正抬頭「收藏」這片僅有的天空。多數人的視野多半隻有前方,下方,以及你的基本視角,除了這個,就沒了。
Thumbnail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星星好像是鑲嵌在同一個碗蓋,蓋在地面上。這是因為星星都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人類雙眼的視覺立體感在此無用武之地。那麼,天文學家又是如何測量星星的距離呢?這一期的天文展品導覽來帶大家看看古早時代的天文學家用的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