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是地方創生的萬靈丹?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回來之時,先端詳我們所生活的地方,畢竟教科書上沒有教。
返鄉起手式
收入,大概是所有返鄉青年皆無可迴避的話題,無論你是做文化保存、環境保育還是社區營造,皆無法避開不談「經濟」的問題。只不過在談論之時,往往有許多先入為主的觀念運作著,返鄉的人們往往不假思索地將自身置入特定劇本,你很難想像哪個返鄉者沒有使用產業沒落人口外流的語彙,因此創造就業機會凝聚地方繁榮,彷彿成了每個鄉村的標準課題。然事實是如此嗎?
具體來說,若把日本小鎮因人口外移而近乎滅村的想像帶至我所成長的小鎮,那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要說小鎮的生活一陳不變、發展停滯、缺乏商機大致上都能理解,但顯然不是產業與青年外移的結果,木材、水泥、玻璃等傳統產業固然隨著全球化而外移,但小鎮仍因鄰近全台灣經濟產值最高的產業園區,獲得相對充足的就業機會(儘管單一),蓬勃的房地產也顯示留住移入的人也不少。在人口充足的小鎮,這種缺乏青年的感官問題,比想像中更複雜。
幸好回到鄉村這件事,很容易便落入人類學的專業陷阱,畢竟在知識的專業與積累上,應該沒有一個學科比人類學更在意鄉村的發展脈絡與人情世故。即使返鄉者一開始提出許多衍伸自我內在宇宙的洞見,但很快地便能因其田野調查的姿態,開始掌握脈絡的複雜性,使其再次被詢問地方未來之時,稍作遲疑地回答。
任何在地方生活一段時間的人都會告訴你,關鍵總是出在那些無法明說問題。
觀光優先
某日,在地方創生的場合,我習以為常地聽著期待小鎮觀光化的論述,台上談論著失敗收場的觀光園區,腦海赫然想起一旁仕紳化的住宅區,兩相對比下,驚覺過去習以為常的「觀光—文化—地方創生」論述,在此顯得有些弔詭。
發展觀光固然可以是一個好的方向,例如能夠讓農村被看見、帶來消費、環境文化倡議等等,但是不是每個投入「創生」的地方都能透過觀光解決其問題,那就不一定了,有些地方缺錢、有些地方缺人、有些地方缺的是一些關懷。於此同時,我們總把觀光想的太樂觀了,並非每個地方都能擁有充足的觀光資源,況且觀光也會帶來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租金、大型資本對當地的排擠。我能想像觀光帶來最大的益處,便是在互為主體的狀態下提升地方認同的強度。
確實,對許多農村而言,觀光所帶來的工作機會並創造收入是必要的,對很文化產業來說,觀光是能兼顧文化與收入的方式。但對我所生活的小鎮而言,未必能觸及地方問題的核心。
文化觀光或許無法解決小鎮的問題
至於什麼事情對於我所生活的小鎮至關重要,什麼是小鎮的「問題」,我倒是沒有太深刻的洞見,但是相比於「發展觀光」所能解決的問題,顯然不是同一件事情。
在產業轉移之際,小鎮沒有被遺棄,僅是從傳統產業的中心,成為科技產業的衛星城鎮,工作機會未曾大幅度的消失。縱然有些人至外地發展,但也不少年輕家庭至此置產,倒是沒有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相比於如何吸引外地人,對小鎮居民而言,人們為什麼不願意在小鎮展開生活,反而是更嚴肅的問題。生活,意味著居民願意在居住地消費、讓孩子在居住地受教育、夕陽時分願意在居住地附近走走,而非僅僅是將戶籍落在此,出門便駛上連結城市的高速公路。
我可以說,這倒不是什麼獨特的的問題,而是全球化後,工業衛星城鎮普遍面臨的問題,失業率不高、有龐大的中產階級、人口老化問題也不大。若收入並不是小鎮所面臨最為棘手的問題,透過觀光所招引來的外地資源,或許不至於成為地方創生的主要議題。
相較於近乎滅村的地方,小鎮的問題並不大,至少人還在。
觀光空間還是生活空間
文化內容應作為居民生活的共同背景,未必要是休閒消費的標地,我對於各地努力挖掘觀光「資源」這件事,倒是挺悲觀的。人文風景我們可以說個好故事,但自然風光就有極大的先天限制。
說句實在地,我是有點厭倦觀光背後所乘載的「人進來、發大財」簡單邏輯,我無意將所有邀請人自異地來到鄉村的行程都歸類在觀光,但諸多實踐指涉的對象,往往是以外地人為主。在這地方期待自身被看見的渴望中,觀光消費的邏輯大量的被植入各種價值實踐,也許是以極為吃力的方式,召喚城市的人們來此踏點,真正創造的連結並不多。在我居住的小鎮,更常見的是觀光成為地方的問題,氾濫的露營地、失敗的觀光園區。更直接的例子,便是那些社區總體營造所生產出的特色老街,內灣北埔老街如每逢假日人山人海,但有多少地在地人真正參與了觀光經濟,而為什麼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仍是在煩惱「創生」的議題。顯然,人近來發大財,並未能觸及議題的核心。
小鎮需要觀光嗎?我想有比休閒、比外地人更需要聚焦的對象與場域。如果要我提出議程,我想讓這座小鎮適宜人居應該比適宜觀光更為重要吧。擁有龐大的中產階級的小鎮,或許最該做的事或許是邀請他們建立鄰里生活,找到喜歡散步的地點、喜歡吃飯的餐廳、找到孩童安全成長的場所。
應該沒有人喜歡生活在觀光區吧!?
重新診斷這座小鎮,作為不斷有新人口移入的城市,原居民與移居新興住宅區居民的隔閡成為問題,彼此在文化傳統、社會連結、消費生活甚至是孩子教育,無一疊合,彼此彷彿不生活在一起。天天造訪傳統市場的原居民與在超市吹冷氣的新移民;騎摩托車在路上閒晃的原居民與出門便史上快速路的新移民;貪戀傳統美食的原居民與追求摘星的新移民。
說得太多了,彼此之間的差異或許沒有如此涇渭分明。
只是想提醒,對觀光的癡戀,導致我們將訴求的對象聚焦在「趁假日來此休閒的外來者」,一不小心便忽略了「在地方生活的本地人」,畢竟假日休閒/本地生活、外來者/本地人的「需求」並不一致,觀光與生活也不是同一件事。
深層的發現
從社區總體營造到地方創生時期(容我將此過程簡化為兩個概念),我們總是善於透過他方的經驗想像自身所處的地方,急於移植他人成功的實作方法(滿地的藝術季),而鮮少細緻的整理地方獨特的條件,將其內化實踐。當然是因日本的人口經濟發展早了我們數十年,擁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該效仿其形式(在人人買張機票便道日本的時代,粗糙的模仿顯得有點可笑),而應該參考其精神與經驗,轉化致我們所身處的脈絡重新伸張。
在我成長的小鎮,人口的組成是不斷變化的,有拓墾而至的客家人、有向城市謀職的原住民、遠嫁而來的新移民、更有買屋置產的新興中產,當中族群、階級的關係是複雜的。如此複雜的人與文化要如何在同一空間中生活,需要被好好的認識與理解與納入。在此,良好的教育體制、設計良好的公園、適合散步的步道比吸引觀光客來消費的設施都為來的迫切。
後話
幸好,只要細心品味,正如我,返鄉者仍會在方法移植的過程中,促成對於地方更深入的認識,不過就顯得有些拐彎抹角了。
    8會員
    11內容數
    從觀光客、朝聖者、旅行者、觀光工作者不同位置間轉換,想著這當中人與人的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0240530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台灣總統直接權責是兩岸及外交,觀光是兩岸溫度計~學投資要有基礎的政治觀察能力總統的專屬職權在於國防、外交、兩岸,詳見於中央政府組織 如果兩岸觀光已經屬於政治溫度計,那麼毫無爭議是總統說了算,真的留一半、賭一半吧 ■要在投資專欄中談政治,首先是與投資主題相關,其次要有基本的政治觀察能力,不然貽笑大方 □訊息太多無助於解釋問題,各方不過想表達立場及爭取話語權,卻常被當成結論
    Thumbnail
    avatar
    井底之蛙
    2024-05-29
    曠野活泉|作光作鹽,是光是鹽圖片中是《馬太福音》比較有名的兩段話語,就算不是基督徒也聽過,但我們要如何去領會其涵義呢?且讓我細説分明。
    Thumbnail
    avatar
    李建崑.Paulos
    2024-03-03
    「如何能擁有異性」的問題。我怎麼就變成「反賊」了呢!「老師,你光是小熊維尼,就會被抓去關了!」上週,和來研究室上討論課的同學,拍了期末合照。 本來以為,重點是我戴的「佛頭帽」,就是跟釋迦佛頭一樣的毛帽。 沒想到,照片貼出來之後, 「新少婦」×汘說: 「老師,因為這張合照,阿共打來的時候,我們都會被抓了啦!」 為什麼?原來是背景拍到了我掛在牆上的「雪山獅子旗」。 這是圖博,
    avatar
    rubo
    2023-12-28
    美光是台灣最大的外商,迎接AI革命來到,台灣很具關鍵。美光科技是一家創新記憶體和儲存解決方案業界的領導者,透過實現更快、更高效地存取資料,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自動駕駛車輛等技術進步提供支持。 梅羅特拉表示,美光在台投資累計超過3百億美元,是台灣最大的外商,迎接AI革命來到,台灣很具關鍵。 美光科技在台灣的投資計劃非常龐大,並且持續擴大。
    Thumbnail
    avatar
    沈重宗
    2023-11-06
    Notion日期相關公式_工作日計算用Notion的公式計算工作天數。
    Thumbnail
    avatar
    Chloe
    2023-10-04
    總是把手機當成孩子吵鬧時的萬靈丹?小心小孩對現實生活不再感興趣如果身為家長的您發現,自己都是用3C產品與孩子共處,面對孩子螢幕時間逐漸增加時,應該及早教育孩子如何節制,可以採取以下作法:
    Thumbnail
    avatar
    矮袋鼠律師
    2022-08-28
    “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你也是完美主義患者嗎?不完美真的不是絕症,因為,那才是光,得以照進來的地方。
    Thumbnail
    avatar
    艾莎解結-跨界生涯顧問
    2022-05-02
    【觀展心得(下)】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靈魂是什麼?死後的我將前往何方? 疫情嚴峻,讓人深感焦慮與恐懼的莫非染疫之後,身體要付出的病痛、龐大醫療成本等代價。其中,最令人恐懼也最無法挽回的代價,正是確診後,自己可能會重度染病而導致死亡的結局。 如何面對死亡恐懼?讓我們透過塩田千春的藝術展演,一邊閱讀文章,一邊來思考這個嚴肅的議題吧!
    Thumbnail
    avatar
    §詹惠文§ 諮商獅
    2021-06-01
    《點子總是來自不相干的地方》-日本廣告創意鬼才分享如何找靈感的技巧《點子總是來自不相干的地方》作者嶋浩一郎是資深的廣告人,1993年加入日本規模第二大的廣告公司博報堂至今。另外,他在2004年創辦「本屋大賞」,以及經營「B&B」(Book & Beer)書店,是一位跨領域創意人。《點子總是來自不相干的地方》用隨筆的方式記下自己搜集點子的27個做法,本文分享我覺得對我有啟發的部分。‘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20-09-18
    機械複製下的靈光消逝:地方,也跟著消逝了?這是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一週的課堂筆記,關於著名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aura)、古典藝術與機械複製。關於班雅明,網路上與書籍都有很多資料,本章想要將其對於古典藝術遭受機械複製的衝擊,應用於地方(尤其是觀光景點)的探討。
    Thumbnail
    avatar
    曾令懷/懷仔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