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見山海】社會脈絡看地方創生

臺大政治 李浚誼
前兩篇的【重見山海】談論了地方創生的起源,還有他們在台灣的發展脈絡。本文則從較大的分析架構切入,回顧觀光的歷史及其中的政經力量;最後回歸主題,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

前兩篇文章談論了地方創生的起源,與其在台灣的發展脈絡。本篇文章想從較大的分析架構切入,回顧觀光的歷史以及其中的政治經濟力量,最後回歸主題,討論在現今的社會政治現實中,以觀光活動為主的地方創生可能會面臨的困境為何。

觀光在歷史上的脈絡

二戰後世界各國的經濟亟需發展,各國也有大量的外債需要償還。而觀光能為國家帶來外匯收入,以及更好的匯率,剛好符合前面提及的兩項經濟需求,於是它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各國家關鍵或是重要的經濟發展政策之一,觀光也就在世界各地快速風行了起來。

觀光的經濟分配問題

然而觀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真的能讓國家內的每一個人都雨露均霑嗎?這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看。

首先,旅遊的高檔程度,會決定一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能留住多少因觀光所賺取的經濟收入。觀光的檔次越高,觀光地點越會需要進口大量外國貨品,來撐起奢華的旅遊品質,而這就創造了地方對外國資本的需求。而外國資本介入地方觀光的比例越高,就有越多的觀光利潤被外國資本家賺走,地方居民因觀光的獲利也就越少。

台灣近年愈來愈多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觀光業,但背後的利益卻難以衡量(圖源:中時)

台灣近年愈來愈多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觀光業,但背後的利益卻難以衡量(圖源:中時)

而社會中的階級、性別、種族因素,也是決定經濟收益如何分配的關鍵。社會中有資本投資的階級,通常是在觀光活動中獲利最多的一群人;而女性、原住民族、非裔等群體,則因為在社會文化或政治制度上的不平等,導致他們大多只能從事觀光產業中較基層的工作,甚至直接被排除在外。例如美國巴爾的摩市的嘉年華市集,就曾因為吸引了太多非裔年輕人,不斷被開發商縮小規模,最終停辦。

新自由主義與台灣地方創生

新自由主義源自1970年代。當時歐美遭遇停滯性通膨,保守派經濟學家認為停滯性通膨,是經濟大恐慌後廣受採用的凱因斯主義經濟政策,也就是繁重的富人稅和較多的經濟管制造成的。因此,去管制化與自由競爭等思想逐漸成為主流,並在後來雷根與柴契爾執政時達到頂峰。

柴契爾夫人是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圖源:Politico)

柴契爾夫人是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圖源:Politico)

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力並不局限於經濟領域,社會文化層面也深深受到其精神影響。以性別議題為例,有些人會認為性是個人自由,國家不該對性交易行為有任何管制。但若是對性交易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忽略社會中的性別與階級不平等,可能會導致富有男性的性自由無限擴張,壓縮了貧困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新自由主義同樣影響了地方創生,且台灣的地方自治能量相當微弱,更難抵擋商業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威權統治時期,國民黨政府身為外來政權,為了鞏固在台灣的統治,對本土精英進行大規模清洗,再讓新的一批親國民黨的政治新貴填補本土精英離開後留下的空缺,所謂的地方派系也就因此誕生。

(關於在地方的恩庇侍從主義,可以參考夏傳位聚焦山櫻村的研究)

地方派系對地方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派系有共同利益的顧問公司,在派系的庇蔭之下,總是能不斷地提案拿到工程跟標案。地方的聲音、地方的主體性就這樣被隱沒,取而代之的是商業的和派系的利益。而在先天地方自治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國發會所推出的「投資取代補助」政策,有可能讓地方創生變成「都市、資本觀點的地方套用」,而不是地方發揮自己的特色。或許可以從千篇一律的老街、和散布全台,賣著差不多商品的紀念品店看出此問題。

結語

談論到觀光還是地方創生時,都應該把它們放在一個更大的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脈絡下分析。我們看到了,觀光帶來的經濟收益在分配上有不平等的問題,而新自由主義的發展加劇了這情況;我們也發現,在新自由主義去管制化、私有化的浪潮之下,缺乏了自治能量的台灣地方,正面臨地方特色被都市觀點的商業想像淹沒的危機。地方究竟能不能長出自己的能動性,決定自己的前途呢?台大政治系學會媒體部將透過訪談和實地探訪,嘗試為地方創生所面臨的困境找出可能的解方,歡迎大家閱讀我們的報導,和我們一起思考地方創生的下一步。


製作小組:呂芊穎、李浚誼、李宛諭、韓丹文、鄭宜嘉

責任編輯:林廷昱、鄭宇庭

參考文獻:

階級要平等,性 只要自由?陳昭如(2015)。

未出版但影響深遠的博士論文,菜市場政治學(2019)。

從社會脈絡看地方創生:為何鄉村卻不斷被夾娃娃機攻佔?邱星崴(2019)

台灣地方創生的關鍵:打破新自由主義競爭迷思,以地方延續為目標,邱星崴 (2019)。

《縮短貧富差距?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簡史》。Jason Hickel(2012). A Short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And How We Can Fix It)

《觀光人類學》。臺北市:游擊文化。Erve Chambers. (2000). Native Tours: The Anthropology of Travel and Touris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大政治系學生會媒體部的沙龍
13會員
23內容數
這裡是臺大政治系學生會媒體部的沙龍!我們會不定期更新時事新聞和專題報導,旨在透過政治系、學生視角剖析我們關心的事,歡迎大家與我們交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