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依賴核電,越缺電的法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內容:
(1) 全球核電的發電量佔比逐年降低,中國大力安裝也無濟於事;
(2) 低度仰賴核電的西班牙,批發電價逐漸下降,法國則屢創新高;
(3) 法國營運中的核電容量,呈現持平狀態;
(4) 法國核電的淨發電量正在衰退(since 2005),Why?
(5) 法國夏天的高溫減少核電的發電量,秋冬兩季也有變數;
(6) 法國核電廠的不妥善率(unavailability)達裝置容量的10~30%;
(7) 妥善率很低的法國核電廠,平均停電(Zero Power)時間115.5天(31.64%);
(8) 核電廠老舊(87.5%>31年)+氣候因素造成法國的核電並不可靠,而讓電價大漲;延役使用老舊的核電廠就會遇到法國的窘境;
(9) 風光電力成為法國民眾的新歡。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核電佔全球發電量的佔比逐年下降當中,早於1996年就達到高峰,當年佔比為17.5%,之後開始逐年衰退,到了2020年佔比只剩下10.1%,年度總發電量2,553TWh。核電佔比下降與福島核災無關,主要是因為風光電力崛起,福島核災之後,離岸風電快速成長壓抑了核電的發展。未來壓抑核電成長的可再生能源還包括AGS地熱發電與波浪發電,這兩種新的能源都有機會把發電成本壓低到每度電新台幣1.5元,遠低於核電SMR的3元。核電是非常高科技的能源,但很可惜,被低科技與低成本的再生能源所打敗,核電在技術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商業上是失敗的,希望讀者理解,技術上成功的東西未必商業上會成功,兩者並非等號。
核電支持者常寄望於中國大力發展核電,讓核電復興,但是很可惜,先進國家已經不太願意新建核電廠,其減少的速度遠大於中國新建的速度。所以這幾年核電的總發電量呈現持平的狀態,我的預測是2030年之後,核電的總發電量會呈現崩盤的趨勢。成本高貴的SMR將帶來新的社會問題,並不是能源危機的解藥,在我的分析之後,SMR很可能是能源危機的毒藥。
圖一:全球核電的發電量佔比逐年降低,中國大力安裝也無濟於事
電力結構的不同,會影響批發電價(wholesale electricity prices)。我們以法國與西班牙為例,可以看到因為俄烏戰爭導致的歐洲能源危機,高度仰賴核電的法國,如今更缺電,批發電價直奔EUR$400/MWh(NT$12/kWh),低度仰賴核電的西班牙,批發電價下降至EUR$150/MWh(NT$4.5/kWh)。奇怪了?核電支持者常說核電好棒棒,成本最低廉,怎麼高度仰賴核電的法國電價確是西班牙的2.67倍,這中間是否有什麼誤會呢?
圖二:低度仰賴核電的西班牙,批發電價逐漸下降,法國則屢創新高
我們首先檢驗法國的核電裝置容量,發現呈現持平的現象。核電支持者宣稱,核電的容量因素高且穩定,當裝置容量持平的時候,理論上發電量也會持平,這就是簡單的數學原理。然而,當我們檢驗核電發電量的時候,卻看到下降與崩盤的趨勢。
圖三:法國營運中的核電容量,呈現持平狀態
當我們檢驗法國核電的發電量時,竟然看到高峰出現在2005年的430TWh(十億度電),當年度佔比達78.3%,之後逐年下降,到了2020年,核電的發電量僅剩下335.5TWh,佔比只有67.1%。好棒棒的核電居然在福島核災之前就開始衰退了,發電量與佔比都逐漸衰退,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中一個原因是氣候因素影響了核電廠的發電輸出。
圖四:法國核電的淨發電量正在衰退,Why?
法國的夏季、秋季、冬季均有不利於核電使用的氣候因素。夏季的高溫,導致核電散熱不易,因此只好降載輸出。夏季中斷時間通常很短,但可以同時觸及多座核電廠,而且幾乎肯定會更頻繁地發生。秋季則是河水流速過低,達不到散熱的要求,秋季中斷通常會持續更長的時間,但仍然更加局部化。它們發生在河流無法有效稀釋發電廠排放的熱水的低流量時期,從而更難遵守溫度規定。至於冬季,法國可能有風暴或水災,也會影響核電廠。
氣候因素引響核電廠並不是新聞,法國早在1976年就遇過了。2003年八月,高達10-15GW的核電(裝置容量的16-24%),因為高溫而停止運作。根據法國電網公司RTE的統計,2015-2020年當中,因為高溫導致核電零輸出高達4,000小時;額外還有4,000小時降低功率輸出;累積損失85億度電力;有逐年擴大的趨勢,因為光是2020年就損失30億度電。以上論述可知,所謂的核電容量因素高,所以發電量很穩定的論述並非全然正確。我們可以確定氣候因素也會讓核電廠停止發電或是降載發電,核電並不穩定。
圖五:法國夏天的高溫減少核電的發電量
如果風很大,非常適合離岸風機發電,可是風機卻故障了或受到限制,不能發電,此時容量因素為0,風機故障或受到限制而不能發電的頻率在電力上叫做妥善率(availability),也就是一年8,760小時裡,風機沒有故障可以使用的小時數。相反地,如果一年之內,核電廠有876小時因為故障而無法使用,此時妥善率為90%,不妥善率為10%。我們來檢驗法國核電的不妥佔率,發現高達10~30%,也就是說核電的容量因素(%)X裝置容量(GW)X妥佔率(70~90%)才是真正法國核電的發電量。在2020年這一年裡,打個比方,有十個反應爐在335天都故障,沒有發一度電;20個反應爐則在169天沒有發一度電。最慘的時候有30個反應爐不發電(33GW),最好的時候有6個反應爐不發電(6.7GW)。常常故障或受到安全限制而無法發電的核電廠,就不能稱為穩定的電力了。
圖六:法國核電廠的不妥善率達裝置容量的10~30%
統計上,把每個反應爐的故障天數相加可以得到reactor days,2020年的數據是6,475天。我們再除以總反應爐的數目56個,得到平均每個反應爐故障115.5天。一年也才365天,法國的核電反應爐平均故障115.5天,比例為31.64%。超過三成的時間都在故障的核電廠,在我的認知裡不能稱為穩定的電力。
圖七:妥善率很低的法國核電廠,平均停電(Zero Power)時間115.5天
延役使用老舊的核電廠,就會產生法國今日的窘境,時常故障,導致電價大漲。法國超過31年的核電廠佔比達87.5%。核電支持者常說延役使用核電廠,卻不敢告知法國老舊核電廠時常故障的現實,隱藏了事實的真相。
圖八:核電廠老舊+氣候因素造成法國的核電並不可靠,而讓電價大漲
法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以一份2020年的民意調查顯示,風光電力已經成為法國民眾的新歡,核電與石油敬陪末座。
圖九:風光電力成為法國民眾的新歡
本文透過數據分析,以法國為實證,來檢驗核電支持者慣用的說法。我們發現:(1) 核電並未復興,而是逐年衰退(發電量與佔比率都衰退);(2) 核電並不穩定,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因素影響;(3) 老舊核電廠不可以延役,因為超過31年的核電廠就常常故障;(4) SMR這個遠水救不了法國的近火,法國這十年之內要仰賴風光電力,來穩定電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6會員
98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用來出版我的前瞻產業分析,目標讀者為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證券投資人,以及關心產業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朋友們。我的產業分析已經不受產業別限制了,只要是我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會在這個專欄出版。具體來說,包括能源、電力、循環經濟、電動車、生物製藥、醫療器材、ESG、半導體、電子、電機、電力、分子免疫、AI。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本文內容: (1) 2020年中國雷射工具機運動控制系統市佔率; (2) 智慧切割頭構造圖; (3) 智慧切割頭之單價與規格(以柏楚電子為例); (4) 2020~2025年中國雷射智慧切割頭需求量預測; (5) 2020~2025年中國雷射智慧切割頭市場規模預測。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本文內容: (1) 雷射切割技術之優勢; (2) 雷射切割設備(工具機); (3) 雷射切割需要與CAD/CAM/NC等技術互相配合; (4) 透過即時回饋功能,達到精準控制; (5) 雷射加工產業毛利率之比較與設備之成本結構; (6) 2017~2020年中國光纖雷射發射器之主要製造商市佔率。
寫完上一篇文章之後,我覺得文章品質還有進步的空間,所以這一次整理更詳細的數據來仔細看亞太地區離岸風電市場未來的發展。 在本文所定義的亞太地區裡面,總共有14個國家,技術上的容量達14,779GW。 附錄 亞太地區各國的離岸風電技術潛力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本文內容: (1) 2020年中國雷射工具機運動控制系統市佔率; (2) 智慧切割頭構造圖; (3) 智慧切割頭之單價與規格(以柏楚電子為例); (4) 2020~2025年中國雷射智慧切割頭需求量預測; (5) 2020~2025年中國雷射智慧切割頭市場規模預測。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本文內容: (1) 雷射切割技術之優勢; (2) 雷射切割設備(工具機); (3) 雷射切割需要與CAD/CAM/NC等技術互相配合; (4) 透過即時回饋功能,達到精準控制; (5) 雷射加工產業毛利率之比較與設備之成本結構; (6) 2017~2020年中國光纖雷射發射器之主要製造商市佔率。
寫完上一篇文章之後,我覺得文章品質還有進步的空間,所以這一次整理更詳細的數據來仔細看亞太地區離岸風電市場未來的發展。 在本文所定義的亞太地區裡面,總共有14個國家,技術上的容量達14,779GW。 附錄 亞太地區各國的離岸風電技術潛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未來,評價蔡政府的電源政策,大概會說風力光電我們努力做了,答案是:各種能源的佔比必須具可行性的均衡。 台灣若廢核,要如何供應足夠穩定的綠電?什麼是綠電?什麼是乾淨能源? 作為蔡政府的經濟部長,在卸任前委婉的說「能源多元化或許是必要的」。
Thumbnail
根據新聞,美國新增了大量再生能源,但電網限制導致只有少部分電力可吸收。建議應更有彈性的法規、短期間儲能及住宅搭配儲能可能是解決方案。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太陽能發電市場在全球持續擴大,2022年的年度安裝容量以直流(DC)基礎計算達到240GW。全球各國都積極導入太陽能發電,然而,在日本的安裝容量卻有下降現象。未來太陽能發電的安裝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預計將持續。本文探討了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解決日本市場下滑問題的對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未來,評價蔡政府的電源政策,大概會說風力光電我們努力做了,答案是:各種能源的佔比必須具可行性的均衡。 台灣若廢核,要如何供應足夠穩定的綠電?什麼是綠電?什麼是乾淨能源? 作為蔡政府的經濟部長,在卸任前委婉的說「能源多元化或許是必要的」。
Thumbnail
根據新聞,美國新增了大量再生能源,但電網限制導致只有少部分電力可吸收。建議應更有彈性的法規、短期間儲能及住宅搭配儲能可能是解決方案。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太陽能發電市場在全球持續擴大,2022年的年度安裝容量以直流(DC)基礎計算達到240GW。全球各國都積極導入太陽能發電,然而,在日本的安裝容量卻有下降現象。未來太陽能發電的安裝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預計將持續。本文探討了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解決日本市場下滑問題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