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要珍惜資源節能減碳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得還沒有多久以前的從前,父母下班小孩放學後,都還會在住家附近乘涼聊天玩耍,可是現在孩子回到家,就躲在屋內開著冷氣,因為討厭流汗而不願意出門。
的確,城市裏愈來愈熱了,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口往都市集中,住宅愈蓋愈密,阻隔了風的流動,另一方面,汽車的廢氣,冷氣機排出的熱氣,也鬱積在水泥建築之間,所以城裏比空曠有植物的鄉下溫度高攝氏三到五度。
透過這種感同身受的炎熱,我們可以趁機和孩子討論整個地球愈來愈熱,已經形成所謂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而且對人類的影響不只是熱一點而已,暖化會造成海洋與大氣的循環改變,稱為全球氣候變遷,這也是這幾年常常很多天都是大太陽沒有下雨,可是一旦下起雨來,卻又非常大,甚至會淹水。過去夏天才會有颱風,現在連春天秋天也都可能會有颱風,而且雨和風都非常強。這種情形不只是在台灣發生,全世界都變成這個樣子。原來是因為地球發燒了。
因為我們人類在這幾十年裏面,用了太多的電以及汽油,因為不管是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從生產製造到運送,都會用到石油,產生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會留在空氣中,像罩子一樣,把太陽照在地球上產生的熱氣留下來,排不出去,時間久了,地球就發燒了。
同時,因為温度高,南極的大冰層也開始融化,會造成海平面上升,住在海邊的房子將來會被淹沒;而且温度一高,蒼蠅蚊子也會愈來愈多,傳染病也會影響到世界各個地區。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的報告,預測未來全球將增高溫度攝氏二到六度,這將會造成二十億人缺水以及百分之三十的物種滅絕,因此報告中要求世界各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將氣溫增加的幅度控制在攝氏二度以內,避免暖化帶來全球災難性的環境變遷。
這幾年,全世界都注意到這個問題,也想了許多方法來讓地球發燒的情況能降下來,幾年前一百多個國家在日本京都簽定的規定稱為『京都議定書』,就是希望各個國家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不要再增加了,不過,這個規定必須要每個人都一起努力才有機會達成。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他可以做什麼呢?
在吃的方面,儘量不要喝冰涼的罐裝飲料,因為這樣的飲料從製造、運輸、保存、降温,到最後的廢棄物處理,都會產生非常多的二氧化碳,讓地球更熱。我們最好自己準備隨身的水壺,不要吃遠方運來的食物,而且吃多少準備多少,不要剩下食物。
在穿的方面,就儘量珍惜物品,不會常穿的就不要買,而且舊衣服除了丟掉之外,還可以有許多利用的方法,也許你不需要的東西,可能會是別人很好用的寶貝。
在住的方面,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儘量不要吹冷氣,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家裏的插座改成可以開關的,因為有很多電器用品在待機狀態也會消耗掉許多電力。而且除了關掉電源之外,拔掉插頭還可以省下大約10%的待機運轉的電力(若不方便將插頭拔來拔去的話,建議可以買附有開關的延長線,那麼只要將電源延長線的開關關掉就可以了)
在行的方面,多多走路或騎單車,這不但可以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要去較遠的地方,儘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以前我們在推動環境保護運動時,所採取的是「為後代子孫著想」的道德訴求,想不到這二、三十年全世界人口大量成長及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的結合造成對自然資源過度耗損之後,如今的危機已不是「後代子孫」般遙遠的未來,而是我們及孩子們這現存的一代就會遭遇得到。
因為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利用石化燃料的動力製造許多機器,進而透過大量生產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是也由於這些進步的科技以及在通訊、運輸協助之下的全球化競爭,人類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這些年各國的領導人也警覺到,因為自然資源的限制以及全球環境變遷的影響,人類的文明已經面臨無法永續下去的危機。
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不可再生的,另一是可以再生及反覆使用的。石化燃料是最典型的不可再生資源,用掉一滴就是少一滴,空氣與水基本上是可以循環反覆使用的生存必需品。
可是即使像似乎取之不竭的水,最近聯合國指出,到了2025年,全球將有27億人嚴重缺水,而目前就有12億人飲用不乾淨的水,約有25億人缺乏適當的廁所或下水道,霍亂、痢疾等和水相關的疾病,每年拿走超過500萬人的生命。
台灣的降雨量非常豐沛,可是卻經常得面對缺水的窘境,因此,台灣的水不是不夠,而是管理不當,如何使每一滴水發揮最大的效能,是政府與民眾必須共同努力的。其實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價格高低會影響我們使用的節約行動的意願,台灣的水費很便宜,日本大約比我們貴三到四倍,連國民所得遠低於台灣的中國大陸,水價也比我們貴將近一半。因此,台灣每人平均用水量比德國多一倍。
我們要更宏觀的瞭解環境問題,也要儘量學習具體可行的方法。不過,對於迫在眉睫的危機,其實懂多少並不重要,做多少才重要。
不過,除了要孩子要珍惜資源節能減碳之外,也要讓他們尊重所有生命,能以同情與愛心來看護所有生命,因此,能夠帶孩子到戶外,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美好,甚至想辦法讓他們被大自然的生命所感動,才是最重要與根本的辦法。
孩子在成長中,會有一段對自然環境特特別敏感的銘印期,這也就是一個人「故鄉」情感的來源,這時期跟土地環境的接觸,就像個人生命的根紮在土地上,形成一生認同的故鄉,一生情感依戀之處,也會是個人生命意義與自然生命相連結的機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永續發展與零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該如何舉辦電影讀書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營造家庭的魔幻時刻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藝術欣賞到自然體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讓孩子從動手做與犯錯中學習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好書推薦|要讓孩子贏過誰 - 重視溝通,真正聽到孩子的聲音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Thumbnail
avatar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2024-05-28
要讓孩子贏過誰?❦ 專訪主角:張祐嘉 (英文補習班名師 /「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 專訪主題:《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 專訪內容:飛碟聯播網 / 飛碟早餐 唐湘龍時間 / 週四教育單元 /2024.05.16 ❦ 好聽分享: Q1:現代「英語能力」幾乎是一個人的"標配
Thumbnail
avatar
❦ 莊小昕
2024-05-22
要讓孩子做 亞斯 鑑定嗎?∣菜b導日記∣倒數745天當孩子被懷疑有亞斯特質時,家長是否願意讓孩子做亞斯鑑定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鑑定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涉及的負面影響和偏見。除了討論了鑑定前後的差別之外,還提出了現代社會對亞斯兒的理解和包容度逐漸提升的看法。
Thumbnail
avatar
❦ 莊小昕
2024-05-18
Podcast療燃於心------讓孩子成為有軸心的陀螺,要排什麼課都行!【療燃於心------讓孩子成為有軸心的陀螺,要排什麼課都行!】 有家長問: 孩子的語言課要上健保的團課,還是要上一對一自費課好呢?   要考量的除了兩種課程的差異性帶給孩子的需求與獲益之外, 另外要藉機觀察的是,孩子的軸心長出來了沒… 孩子是不是一個有軸心的陀螺呢?   快來聽這一集的聊燃於心吧~
Thumbnail
avatar
語言治療邱邱老師
2024-02-10
我的寶貝孩子要讓他去托育?還是自己帶呢?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我相信,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是希望能將最好的提供給自己的寶貝孩子們,不過,在這大環境變遷下,很多所願所望不一定都能實現,必須常常在選擇的十字路上徘徊、糾結,唯有時時調整心態,告訴自己: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投資的概念 托育跟自己帶孩子這個議題,我想答案可以說是很主
Thumbnail
avatar
老臣與晶兒|LuYiLife 綠藝生活
2023-11-19
心靈隨筆|從孩子身上學到珍惜昨晨,我還未六點就起床運動一個小時,回到家後從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參加了關於「自我調節與情緒含納」的線上工作坊,結束之後還去逛了UNIQLO購買新衣,淘汰一些已經「殘破不堪」的衣褲(笑)。 真是一對貼心的父女,家庭生活中滿溢著幸福。 找個時間,和身體多多聊天吧! 從孩子身上學習到「珍惜擁有」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2-08-11
珍惜家人歡慶過年時刻 別讓聽不見造成談天話家常的挫折 元健助聽器幫你特別日子輕鬆聆聽開開心心過春節 愛就是讓你聽的見年節團聚的時候,阿公阿嬤最期待見到兒孫回家相聚時刻,平常很少有有跟阿公阿嬤聊天喇賽,阿公阿嬤的年齡越越越大,聽力逐漸退化溝通時常會講很大聲,同樣一句話需說好幾次,這樣的談話會很挫折,也容易造成情緒的改變,對家庭年節過年情緒造成的影響。
Thumbnail
avatar
元健助聽器-高雄五甲店
2022-02-03
多元課輔|珍惜與孩子們的閱讀時光課輔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的來到學期末,水尾國小的小朋友們都已習慣與我們的閱讀時間。這次劉芃老師帶來的繪本叫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這是一本教導情緒管理的書。教學中帶入了絨毛手偶做為媒介,孩子們也更加投入在繪本裡,大家都靜靜地聽小猴子貝蒂說故事。
Thumbnail
avatar
德內儿國際兒童助學會
2022-01-15
臉書又要讓你的數位勞動與注意力成為它的資產了嗎? 當閱聽人的數位足跡已經必然成為商品,其中的流動狀態可能就成了某種結構,例如在Youtube上觀看的推薦,背後就有許多原因,可能是因為一樣看了這支影片的人看了什麼,或是一樣年齡層的人看了什麼(有登錄帳號,且資訊正確的前提),又可能是我們曾在Google上搜尋過的什麼,都很有可能。
Thumbnail
avatar
Ni砸惑舖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