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人需要的是找回信任-淺談我們該先有商業模式還是先有夥伴?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與台灣成功大學交流會後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行動,透過這些優等生與當地不平凡的居民們間的互動,也帶給我很多思考與學習。

plus kaga經營團隊與成功大學的交流會結束了,其中有些不能公開說的精彩橋段,也有發人省思的地方。

「所以依照三島老師所說,我們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找回信任』。」

我翻譯完後三島老師小聲問我「為什麼?台灣人之間沒有信任嗎?」

我聽完也只能苦笑著回答:「不知道欸,我離開台灣太久了。」


沒有信任關係之下,我們傾向於尋找完美的商業模式重於尋找夥伴。大家覺得只要模式不敗,”人“就可以被取代,殊不知現在時代變化太快,可以永遠立於不敗的模式幾乎不存在,只有能與時俱進、靈活應變的團隊才能生存並不斷修正模式。

之前介紹過的日本社區營造學校跟台灣所理解的「學校」可能不太一樣,與其說教什麼東西,不如說透過引導,來讓人認識自己,有點類似心靈成長課程,但是沒那麼洗腦。而重點並不是在每個學員畢業後學會了什麼,而是在透過上課的過程認識別人、也讓別人認識自己,也就是學會同理心、共享價值觀、進而結交新朋友。

raw-image

創過業的人多少都知道,有好的模式,更需要好的夥伴,沒有好夥伴,模式再好也難以發揮。在東京或是在台灣時,當我開始找人做一些事的時候,常常被問到:做這個幹嘛?為什麼要做?能賺錢嗎? 當這樣的問句出現,我通常會回:不覺得大家一起做很好玩嗎? 如果後面回應冷淡,那大概這個人就不是我的夥伴。其實有時候不是一定要做什麼,而是想跟這些朋友一起找點事做罷了。夥伴這種東西,就是透過一起經歷這些看似沒意義的合作而產生的吧?

真的不是一定要做特定某件事,而是想跟朋友們一起做些好玩的事。

也許生活在都市的大家太累,被壓榨到不想做沒有目的性的事,但是想想在家滑手機一整天不是也過一天嗎?想想有些人大概是被逼到沒辦法擁有一起經營興趣的餘裕吧。

先有模式跟想做的事,然後再找夥伴,這是一般想法。但是先有夥伴再透過資源整合來找模式,比較符合我接觸到的日本社區營造模式。當大家透過很強的目的性結合,通常就會因為目的產生分歧而解散,以公司來說大家最常分析的就是盈虧,但是在能賺多少錢之外,還有一層看不到的信賴關係沒辦法用數據來衡量。


台灣人很相信模式。

一個商業模式能複製多少,首先看自己手上擁有的資源,一般人沒那麼多資源,所以需要整合,但是有資源的人們大家素昧生平,到底可以找誰整合? 因此在學習商業模式以前,我覺得大家應該要先有夥伴。

提倡結盟跟夥伴這個理念的不只在社區營造學校,連我另外參加的石川觀光創造塾(官辦課程)第一堂課也講了:目前為止官辦觀光課程失敗原因就在於教大家太多觀念跟專業的東西,其實觀光這產業最大的重點在於異業結盟,怎麼去跟利害關係衝突的人合作還有共存,學會去體諒別的產業,之後大家才能合作往好的方向發展。

不管在哪裡大家都在強調結盟,一個組織想要包山包海的時代已經過了,接下來是合作的時代。

但是我也知道台灣為什麼不太屑這一套的原因,第一個人際關係產生的效益很難化作KPI,成果難以評估。第二個,我覺得台灣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從互相質疑開始的,所以「如果有個課程可以教你認識自己還有結交夥伴」這對台灣人來說吸引力似乎不大。


這種台日溫度差讓我想到當年在東京讀專門學校時的事。學設計的大家都應該知道,在學用軟體之前,一定要先學手繪跟設計觀念再學軟體才對,要是沒有前面的訓練,光是會用軟體,那充其量只是個美工。

這件事我當年有深刻的體會。

當時我在台灣是設計相關科系畢業,但是企劃跟嘴砲技能點太多,也不愛去上課,以至於基本功還有觀念學得不好,軟體方面倒是2D3D都略懂略懂。在東京一進入專門學校第一年都在手繪,各種畫材各種折磨⋯班上小孩們有幾個科班畢業,畫出來的東西跟我比根本天堂跟狗屎,當然也有畫的更爛的那就不提了。

後來升上二年級要開始電繪了,一開始AI基本功能根本難不倒我(ps沒那麼懂,但是勉強可以幹掉初學者),看著班上一堆高中畢業才剛碰電腦的人們,瞬間有種勝利感,但是不出幾個月,變態還是一樣變態,用電腦對他們來說只是換了個工具。

做人、交友還有結盟這件事,也許課程裡面都沒教,但就跟設計教育裡的手繪跟各種設計理論一樣,沒有學會,後面學了再多模式,會用再多工具成果都有限。

擁有了核心思想跟可以應對萬變的夥伴,再來尋找模式我覺得生存率會比較高。不然擁有再好的模式,再棒的資源,也只是枉然。


至於「找回信任」這四個字,要是細細品味,又可以得到更多耐人玩味的結論。原本有信任,但後來沒有了,所以要找回信任;但通常沒有信任就不會一起共事了,為什麼要跟失去信任關係的人「找回信任」呢?

地方是個江湖,業界是個江湖,每一個職場也都是一個江湖,我想「找回信任」這四個字正好切中台灣各行各業中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9.6K會員
259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台灣2023年出生率僅0.89,低於日本。儘管社會普遍珍惜孩子與孕婦,但教育競爭激烈、照護負擔沉重、家事育兒責任多由女性承擔,加上社會保障制度薄弱,導致年輕人對生育卻步。要解決少子化,台灣需改革教育壓力、建立公共照護體系、改善家庭內性別分工,並強化社會整體對育兒家庭的支持。
2025/04/28
台灣2023年出生率僅0.89,低於日本。儘管社會普遍珍惜孩子與孕婦,但教育競爭激烈、照護負擔沉重、家事育兒責任多由女性承擔,加上社會保障制度薄弱,導致年輕人對生育卻步。要解決少子化,台灣需改革教育壓力、建立公共照護體系、改善家庭內性別分工,並強化社會整體對育兒家庭的支持。
2025/04/28
福井地方法院判決指出,町內會退會者需年繳1萬5000日圓以使用垃圾收集站,首次為地區基礎設施標上價格。隨著居民對隱私、負擔等考量增加,傳統社區組織面臨瓦解,地區服務正從「所有」轉向「付費使用」。此趨勢將重塑都市生活的基礎結構與社區連結方式,引發未來共享型地區運營的新模式。
Thumbnail
2025/04/28
福井地方法院判決指出,町內會退會者需年繳1萬5000日圓以使用垃圾收集站,首次為地區基礎設施標上價格。隨著居民對隱私、負擔等考量增加,傳統社區組織面臨瓦解,地區服務正從「所有」轉向「付費使用」。此趨勢將重塑都市生活的基礎結構與社區連結方式,引發未來共享型地區運營的新模式。
Thumbnail
2025/04/27
近期,因網路上流傳「2025年7月日本將發生大災難」的謠言,香港等地赴日旅遊需求明顯下滑。這個傳聞起源於一部日本漫畫,被YouTuber、風水師廣泛擴散,至今在YouTube和TikTok上的相關影片播放已破億。儘管氣象廳強調無法預測地震時間與地點,但不安情緒仍蔓延,連旅行社都感受到實際影響。
Thumbnail
2025/04/27
近期,因網路上流傳「2025年7月日本將發生大災難」的謠言,香港等地赴日旅遊需求明顯下滑。這個傳聞起源於一部日本漫畫,被YouTuber、風水師廣泛擴散,至今在YouTube和TikTok上的相關影片播放已破億。儘管氣象廳強調無法預測地震時間與地點,但不安情緒仍蔓延,連旅行社都感受到實際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
Thumbnail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
Thumbnail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註1)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日本兩位老師把他們經營的模式交給我代理,我也寫出了一份企劃把大家的東西整理在一起...
Thumbnail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註1)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日本兩位老師把他們經營的模式交給我代理,我也寫出了一份企劃把大家的東西整理在一起...
Thumbnail
2019年在台灣舉辦一場關於教育與地方的交流會。 其中台灣教授提出了耐人尋味的觀點:「我們需要找回信任」 台灣人之間真的沒有信任嗎?台灣人們信奉的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2019年在台灣舉辦一場關於教育與地方的交流會。 其中台灣教授提出了耐人尋味的觀點:「我們需要找回信任」 台灣人之間真的沒有信任嗎?台灣人們信奉的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7/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7/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8/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8/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續前篇) 問題意識 今年夏季發表會尾聲的free talk題目為”plus kaga消失的那一天“,靠政府外包的案子總有結束的一天,當那一天來臨,我們能留下什麼?與談人有四位,分別由各期代表擔任,其中兩名來自東大、一名來自慶應最後一名則來自多摩美術大學。 他們提出了四大議題: 1.經營團隊的能力有
Thumbnail
(續前篇) 問題意識 今年夏季發表會尾聲的free talk題目為”plus kaga消失的那一天“,靠政府外包的案子總有結束的一天,當那一天來臨,我們能留下什麼?與談人有四位,分別由各期代表擔任,其中兩名來自東大、一名來自慶應最後一名則來自多摩美術大學。 他們提出了四大議題: 1.經營團隊的能力有
Thumbnail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3/1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3/1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以下整理我以工作人員身份參與了日本大學生工作坊兩年,跟台灣政大這次工作坊的綜合心得跟各位分享。工作坊的執行方式台灣跟日本風格大有不同,我參加的次數有限,在這篇用個人淺短的經驗整理一下心得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以下整理我以工作人員身份參與了日本大學生工作坊兩年,跟台灣政大這次工作坊的綜合心得跟各位分享。工作坊的執行方式台灣跟日本風格大有不同,我參加的次數有限,在這篇用個人淺短的經驗整理一下心得跟大家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