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人需要的是找回信任-淺談我們該先有商業模式還是先有夥伴?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與台灣成功大學交流會後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行動,透過這些優等生與當地不平凡的居民們間的互動,也帶給我很多思考與學習。
plus kaga經營團隊與成功大學的交流會結束了,其中有些不能公開說的精彩橋段,也有發人省思的地方。
「所以依照三島老師所說,我們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找回信任』。」
我翻譯完後三島老師小聲問我「為什麼?台灣人之間沒有信任嗎?」
我聽完也只能苦笑著回答:「不知道欸,我離開台灣太久了。」

沒有信任關係之下,我們傾向於尋找完美的商業模式重於尋找夥伴。大家覺得只要模式不敗,”人“就可以被取代,殊不知現在時代變化太快,可以永遠立於不敗的模式幾乎不存在,只有能與時俱進、靈活應變的團隊才能生存並不斷修正模式。
之前介紹過的日本社區營造學校跟台灣所理解的「學校」可能不太一樣,與其說教什麼東西,不如說透過引導,來讓人認識自己,有點類似心靈成長課程,但是沒那麼洗腦。而重點並不是在每個學員畢業後學會了什麼,而是在透過上課的過程認識別人、也讓別人認識自己,也就是學會同理心、共享價值觀、進而結交新朋友。
看看照片覺得我又胖了
創過業的人多少都知道,有好的模式,更需要好的夥伴,沒有好夥伴,模式再好也難以發揮。在東京或是在台灣時,當我開始找人做一些事的時候,常常被問到:做這個幹嘛?為什麼要做?能賺錢嗎? 當這樣的問句出現,我通常會回:不覺得大家一起做很好玩嗎? 如果後面回應冷淡,那大概這個人就不是我的夥伴。其實有時候不是一定要做什麼,而是想跟這些朋友一起找點事做罷了。夥伴這種東西,就是透過一起經歷這些看似沒意義的合作而產生的吧?
真的不是一定要做特定某件事,而是想跟朋友們一起做些好玩的事。
也許生活在都市的大家太累,被壓榨到不想做沒有目的性的事,但是想想在家滑手機一整天不是也過一天嗎?想想有些人大概是被逼到沒辦法擁有一起經營興趣的餘裕吧。
先有模式跟想做的事,然後再找夥伴,這是一般想法。但是先有夥伴再透過資源整合來找模式,比較符合我接觸到的日本社區營造模式。當大家透過很強的目的性結合,通常就會因為目的產生分歧而解散,以公司來說大家最常分析的就是盈虧,但是在能賺多少錢之外,還有一層看不到的信賴關係沒辦法用數據來衡量。

台灣人很相信模式。
一個商業模式能複製多少,首先看自己手上擁有的資源,一般人沒那麼多資源,所以需要整合,但是有資源的人們大家素昧生平,到底可以找誰整合? 因此在學習商業模式以前,我覺得大家應該要先有夥伴。
提倡結盟跟夥伴這個理念的不只在社區營造學校,連我另外參加的石川觀光創造塾(官辦課程)第一堂課也講了:目前為止官辦觀光課程失敗原因就在於教大家太多觀念跟專業的東西,其實觀光這產業最大的重點在於異業結盟,怎麼去跟利害關係衝突的人合作還有共存,學會去體諒別的產業,之後大家才能合作往好的方向發展。
不管在哪裡大家都在強調結盟,一個組織想要包山包海的時代已經過了,接下來是合作的時代。
但是我也知道台灣為什麼不太屑這一套的原因,第一個人際關係產生的效益很難化作KPI,成果難以評估。第二個,我覺得台灣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從互相質疑開始的,所以「如果有個課程可以教你認識自己還有結交夥伴」這對台灣人來說吸引力似乎不大。

這種台日溫度差讓我想到當年在東京讀專門學校時的事。學設計的大家都應該知道,在學用軟體之前,一定要先學手繪跟設計觀念再學軟體才對,要是沒有前面的訓練,光是會用軟體,那充其量只是個美工。
這件事我當年有深刻的體會。
當時我在台灣是設計相關科系畢業,但是企劃跟嘴砲技能點太多,也不愛去上課,以至於基本功還有觀念學得不好,軟體方面倒是2D3D都略懂略懂。在東京一進入專門學校第一年都在手繪,各種畫材各種折磨⋯班上小孩們有幾個科班畢業,畫出來的東西跟我比根本天堂跟狗屎,當然也有畫的更爛的那就不提了。
後來升上二年級要開始電繪了,一開始AI基本功能根本難不倒我(ps沒那麼懂,但是勉強可以幹掉初學者),看著班上一堆高中畢業才剛碰電腦的人們,瞬間有種勝利感,但是不出幾個月,變態還是一樣變態,用電腦對他們來說只是換了個工具。
做人、交友還有結盟這件事,也許課程裡面都沒教,但就跟設計教育裡的手繪跟各種設計理論一樣,沒有學會,後面學了再多模式,會用再多工具成果都有限。
擁有了核心思想跟可以應對萬變的夥伴,再來尋找模式我覺得生存率會比較高。不然擁有再好的模式,再棒的資源,也只是枉然。

至於「找回信任」這四個字,要是細細品味,又可以得到更多耐人玩味的結論。原本有信任,但後來沒有了,所以要找回信任;但通常沒有信任就不會一起共事了,為什麼要跟失去信任關係的人「找回信任」呢?
地方是個江湖,業界是個江湖,每一個職場也都是一個江湖,我想「找回信任」這四個字正好切中台灣各行各業中的問題。
avatar-img
26.0K會員
222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個批判者很容易,但批判者自己跳進業界這個坑可就不簡單了。這篇跟大家聊聊批判者作為台灣日本兩邊橋樑時所遇到的困境跟思考。
當初寫過一篇探討相關問題,最後到了結尾,我寫道「追求正確答案」跟「開放式討論」各有利弊,結果馬上有人留言說「所以你還是沒說追求正確答案是好是壞啊?」我認為自己沒有在那個當下提出什麼意見,就是想留下一個開放式結論供大家思考,不是只提供個人看法跟結論而已。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7/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8/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2/2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10/20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作為一個批判者很容易,但批判者自己跳進業界這個坑可就不簡單了。這篇跟大家聊聊批判者作為台灣日本兩邊橋樑時所遇到的困境跟思考。
當初寫過一篇探討相關問題,最後到了結尾,我寫道「追求正確答案」跟「開放式討論」各有利弊,結果馬上有人留言說「所以你還是沒說追求正確答案是好是壞啊?」我認為自己沒有在那個當下提出什麼意見,就是想留下一個開放式結論供大家思考,不是只提供個人看法跟結論而已。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7/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8/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2/2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10/20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作為國立臺灣大學聯盟的學生,跨校選課是大學生活中的重要一環。本篇分享了臺科大的《創業與行銷》課程的學習心得以及課程內容總結,內容涉及創業心態、成功企業支柱、知行合一、故事包裝、創業關鍵要素等,並結合華特.迪士尼的經典語錄,啟發讀者勇於追尋夢想、勇於創業。
雖說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會受到大陸人的排擠與挑戰,可是就我所見,大陸人之間的合作關係,有時更難以配合,還有更多的猜忌。 而如何運用大陸人間的猜忌,是台幹必學的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作為國立臺灣大學聯盟的學生,跨校選課是大學生活中的重要一環。本篇分享了臺科大的《創業與行銷》課程的學習心得以及課程內容總結,內容涉及創業心態、成功企業支柱、知行合一、故事包裝、創業關鍵要素等,並結合華特.迪士尼的經典語錄,啟發讀者勇於追尋夢想、勇於創業。
雖說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會受到大陸人的排擠與挑戰,可是就我所見,大陸人之間的合作關係,有時更難以配合,還有更多的猜忌。 而如何運用大陸人間的猜忌,是台幹必學的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