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045 家

更新於 2024/09/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需要心中的「家」,縱然聖人不與萬法為伴侶,
也是悠遊於空性的智慧中,沒有透過訓練的心,
自然的便以五欲為家,就像渴鹿追求陽焰,
至死不休,這樣的心,永遠像流浪漢一樣,
經歷一次次地努力追求五欲,又一次次的心靈空虛、幻滅。
阿姜查說:
「見不到真理,那麼我們依舊像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
這句話很值得我們佛教徒省思的。
多迴光返照,觀察自己學佛那麼久了,
到底真的安定了?還是仍舊不斷地向外追逐呢?
不管追逐的是世間名利還是佛法。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覺的境界在干擾我們的修行, 殊不知相由心生;紛亂的境界, 是我們紛亂的心的影像。 當心的投影,現種種紛亂相時, 我們接著在攀緣它,起種種貪,瞋,癡,愛 因此的惡性循環, 使得我們作繭自縛,越陷越深。 唯有了解一切不過是心的幻影, 釜底抽薪,將心與此境分離, 才有解脫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 「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 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 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心中為何常常煩惱不斷, 就是缺乏「法」的光明所致。 因為我們往往最常想到的就是「我」,最愛的也是「我」, 縱然我們貌似愛別人,實際上愛的也是心中所愛的影像。 因為全體我執,所以我們痛苦、流轉。 怎麼解脫呢? 經云: 「發菩提心,破諸魔障。」 只有拓展自己的心量,學習地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發心學佛,就應該思惟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因為希求了生脫死。 透過上文我們了解,三寶是世間的光明, 所以我們發心歸依三寶,決定不疑! 怎樣才能使我們專心緣此呢? 我們對於希求了生脫死的心,要至誠懇切。 也就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使希求的心能夠強烈的生起。 所謂智慧的觀察: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要護持我們清淨的戒行, 有「止持」與「作持」兩門。 「止持」便是消極地不造惡業,也就是持好每一條所受之戒。 「作持」是積極地護持這念「菩提心」的正念, 也就是護持我們的戒體, 上述《華嚴經・淨行品》的偈,便是「止持」。 老修行人善護自己的念頭,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僅消極地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覺的境界在干擾我們的修行, 殊不知相由心生;紛亂的境界, 是我們紛亂的心的影像。 當心的投影,現種種紛亂相時, 我們接著在攀緣它,起種種貪,瞋,癡,愛 因此的惡性循環, 使得我們作繭自縛,越陷越深。 唯有了解一切不過是心的幻影, 釜底抽薪,將心與此境分離, 才有解脫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 「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 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 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心中為何常常煩惱不斷, 就是缺乏「法」的光明所致。 因為我們往往最常想到的就是「我」,最愛的也是「我」, 縱然我們貌似愛別人,實際上愛的也是心中所愛的影像。 因為全體我執,所以我們痛苦、流轉。 怎麼解脫呢? 經云: 「發菩提心,破諸魔障。」 只有拓展自己的心量,學習地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發心學佛,就應該思惟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因為希求了生脫死。 透過上文我們了解,三寶是世間的光明, 所以我們發心歸依三寶,決定不疑! 怎樣才能使我們專心緣此呢? 我們對於希求了生脫死的心,要至誠懇切。 也就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使希求的心能夠強烈的生起。 所謂智慧的觀察: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要護持我們清淨的戒行, 有「止持」與「作持」兩門。 「止持」便是消極地不造惡業,也就是持好每一條所受之戒。 「作持」是積極地護持這念「菩提心」的正念, 也就是護持我們的戒體, 上述《華嚴經・淨行品》的偈,便是「止持」。 老修行人善護自己的念頭,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僅消極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不懂佛法的人,總以為覺修者或出家人,和棄世躺平的失敗者,沒有兩樣。 儘管表面上看來差不多,但覺修者或出家人,絕對不是躺平族或放棄人生的逃避者。 十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讀者來信問, 做人實在太苦,太多煩惱和壓力,乾脆放棄人生,什麼事都不做,即使淪為流浪的街友也無妨,這樣不可以嗎
Thumbnail
我們都要結佛緣求生到永恆的淨土,不是跟鬼神結緣將來落在鬼神的境界。所以,一時有(神通)感應,不值得高興。沒有學佛、沒有善知識的教導或沒有正法,你不會判斷。一有(神通)感通就陷進去,就好像一個宅男非常渴望有女孩子喜歡他,隨便一個女生,他就談戀愛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 #作者:赫曼赫塞 本書敘述悉達多佛祖求道悟得真理、證得涅槃的心路歷程。塵世間,苦樂得失,幻滅我執,生生不息的循環,五味雜陳的情緒,字裡行間流動,多少會觸動讀者,那曾經的人生經歷。 悉達多,婆羅門之子。他幾乎吸收了所有的學識菁華,英俊、聰慧,深受眾人喜愛。看似一切都很完美的人生卻無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不懂佛法的人,總以為覺修者或出家人,和棄世躺平的失敗者,沒有兩樣。 儘管表面上看來差不多,但覺修者或出家人,絕對不是躺平族或放棄人生的逃避者。 十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讀者來信問, 做人實在太苦,太多煩惱和壓力,乾脆放棄人生,什麼事都不做,即使淪為流浪的街友也無妨,這樣不可以嗎
Thumbnail
我們都要結佛緣求生到永恆的淨土,不是跟鬼神結緣將來落在鬼神的境界。所以,一時有(神通)感應,不值得高興。沒有學佛、沒有善知識的教導或沒有正法,你不會判斷。一有(神通)感通就陷進去,就好像一個宅男非常渴望有女孩子喜歡他,隨便一個女生,他就談戀愛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 #作者:赫曼赫塞 本書敘述悉達多佛祖求道悟得真理、證得涅槃的心路歷程。塵世間,苦樂得失,幻滅我執,生生不息的循環,五味雜陳的情緒,字裡行間流動,多少會觸動讀者,那曾經的人生經歷。 悉達多,婆羅門之子。他幾乎吸收了所有的學識菁華,英俊、聰慧,深受眾人喜愛。看似一切都很完美的人生卻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