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018 孚遂二座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曰:「焉敢不信!」
曰:「請座主輟講旬日,端然靜坐,收心攝念,善惡諸緣一時放卻。」
孚一依所教,從初夜至五更,聞角聲,忽大悟。
又良遂座主②參麻谷③,谷荷鋤入園,不顧,便歸方丈閉卻門。
次日復求見,又閉卻門,遂乃敲門。谷問是誰?遂方稱名,忽大悟。
此二尊宿,祇緣是虛心下賢,不存我慢故。今人自高,焉得有此?
【注釋】
孚上座:唐朝太原(今屬山西)人。初在揚州光孝寺講《涅槃經》,後遍歷諸方,名聞宇內。嘗遊浙中,登徑山,復至鼓山雪峰義存禪師,師資道契,遂不復他遊。師不任住持,諸方目為太原孚上座,後寂於維揚
良遂座主:唐朝・良遂禪師。曾參謁麻谷山・寶徹禪師,並嗣其法,於壽州(今安徽壽縣北)舉揚禪旨,世稱壽州良遂良遂禪師曾兩度參謁寶徹禪師寶徹禪師荷鋤出門鋤草或閉門不見,使師兩次均遭閉門羹,引發師悟道之因緣,此即馳名叢林「麻谷鋤頭鋤草」之公案。
麻谷:唐朝麻谷山・寶徹禪師。出家後參謁馬祖道一禪師,並嗣其法。後居於蒲州(今山西麻谷山,舉揚禪風。有「麻谷振錫」、「麻谷手巾」、「風性常住」等著名公案流傳於禪林。
【演蓮法師譯文】
太原孚上座,初在揚州孝先寺講解《涅槃經》,講到三因佛性,三德法身,便廣談法身妙理。有一位遊方的禪師聽了不覺失笑。
孚上座講罷,請遊方的禪師喝茶,並誠懇地向禪師請教:「本人素志狹劣,講經只是依文解義,适才蒙禪德見笑,祈望多多教誨。」
禪師說:「我並非笑座主所說的不對,只是剛才座主雖廣談法身妙理,也只不過說得法身量邊事,其實並未真正識得法身在。」
孚上座說:「既然這樣,更請禪德為我開示。」
禪師問:「座主還信得過我嗎?」
孚上座回道:「怎敢不信。」
禪師說:「那就請座主停講十天半月,於室內端身靜坐,收心攝念,把善惡諸緣一時放卻。」
孚上座一一皆依禪師所教。從初夜靜坐至五更,聞鼓角聲,忽然大悟。
又有良遂座主參謁麻谷山寶徹禪師一段公案。
麻谷禪師荷鋤入園鋤草,良遂禪師到鋤草處,寶徹禪師良遂禪師看都不看一眼,即回歸方丈室中,並且把門關閉起來。
第二天良遂禪師又來拜見,麻谷禪師仍閉門不見。良遂禪師立在門外敲門。麻谷禪師問是誰敲門,良遂禪師剛要稱名回答,忽然大悟。
以上所舉這二位尊宿,只因能虛心降格,向高賢請益,不存我慢,所以才能得遇悟道因緣。現今的人往往高傲自大,又如何能遇到這樣殊勝的機緣呢?
良因贊曰:
看到這段文,只有深感慚愧,並深深仰望古德之高風。
為了求法,可以放下一切世俗所謂的「自尊心」,
這豈是容易的事情。
不過見孚上座之公案,不可謂解經無益。
只因為有先前依文解義的基礎,方有之後靜坐,
以教照心的功夫,乃至於大徹大悟。
否則空心靜坐,除了養身之外,又有何益!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7.8.4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溈山和尚①云:「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 溈山此語,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 今稍有省覺,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獨何歟? 【注釋】 ①溈山和尚:唐朝溈仰宗初祖・靈祐禪師。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2017.8.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既老病,眾為擇地作塔,數易之。 予歎曰:「世人極意營圖風水,冀子孫長永富貴耳。爾輩望蔭出紫衣國師耶?古人有言:『棄諸林莽,以飼禽獸。』幸不置我於鴉腸狐腹足矣!餘非道人所知也。」 【演蓮法師譯文】 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時候,諒必來日無多,僧眾預先擇地要為我建
2017.8.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洪州者,馬大師①也。圭峰②敘如來傳法迦葉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澤④為正傳,諸宗皆屬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澤獨得珠體。其說析理極精,而品人不當。 夫馬祖親承南嶽⑤,南嶽親承曹溪,自後百丈⑥、黃檗⑦、臨濟⑧、南泉⑨、趙州⑩,不可勝數諸大尊宿,皆從馬祖而出,
2017.7.3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陳後山①云:「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予亦云:「學禪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故學者不患禪之不成,但患時之不至;不患時之不至,但患學之不勤。 【注釋】 ①陳後山:北宋詩人陳師道。字履常、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佑時因蘇軾等推薦,為徐
2017.7.2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心無可為喻。凡喻心者,不得已而權為彷佛,非真也。 試舉一二:如喻心以鏡,蓋謂鏡能照物,而物未來時,鏡無將迎;物方對時,鏡無憎愛;物既去時,鏡無留滯。 聖人之心,常寂常照,三際空寂,故喻如鏡。 然取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實無知。心果若是之無知乎?則冥然不
2017.8.4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溈山和尚①云:「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 溈山此語,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 今稍有省覺,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獨何歟? 【注釋】 ①溈山和尚:唐朝溈仰宗初祖・靈祐禪師。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2017.8.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既老病,眾為擇地作塔,數易之。 予歎曰:「世人極意營圖風水,冀子孫長永富貴耳。爾輩望蔭出紫衣國師耶?古人有言:『棄諸林莽,以飼禽獸。』幸不置我於鴉腸狐腹足矣!餘非道人所知也。」 【演蓮法師譯文】 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時候,諒必來日無多,僧眾預先擇地要為我建
2017.8.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洪州者,馬大師①也。圭峰②敘如來傳法迦葉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澤④為正傳,諸宗皆屬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澤獨得珠體。其說析理極精,而品人不當。 夫馬祖親承南嶽⑤,南嶽親承曹溪,自後百丈⑥、黃檗⑦、臨濟⑧、南泉⑨、趙州⑩,不可勝數諸大尊宿,皆從馬祖而出,
2017.7.3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陳後山①云:「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予亦云:「學禪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故學者不患禪之不成,但患時之不至;不患時之不至,但患學之不勤。 【注釋】 ①陳後山:北宋詩人陳師道。字履常、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佑時因蘇軾等推薦,為徐
2017.7.2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心無可為喻。凡喻心者,不得已而權為彷佛,非真也。 試舉一二:如喻心以鏡,蓋謂鏡能照物,而物未來時,鏡無將迎;物方對時,鏡無憎愛;物既去時,鏡無留滯。 聖人之心,常寂常照,三際空寂,故喻如鏡。 然取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實無知。心果若是之無知乎?則冥然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Thumbnail
有個賣豆腐的,常常會賣豆腐到禪寺的大寮給典座師父煮菜! (佛門用語:大寮=廚房,典座=主廚) 賣久了之後,就很好奇,禪寺的出家人,都說在禪堂裏打坐,是有福報的事。 於是他跟典座師父說,他也能到禪堂打坐嗎? 典座師父說:他向禪堂首座安排一下。 (首座=最高主管) 過了兩天,賣豆腐的又送豆腐進寺
Thumbnail
嗅梅 -唐-無盡藏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無盡藏比丘尼,俗姓劉,為廣東韶州曹侯村人。 根據<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處得傳法衣缽後,為逃避不滿他獲得衣缽的人,一路逃到韶州曹侯村,受到當地儒士劉志略居士的收留。
一、野狐禪 百丈懷海禪師是馬祖道一禪師的嗣人,「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可見百丈禪師對禪門的貢獻。一日,百丈禪師說法圓滿,大眾皆已退去,獨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禪師問道: 「前面站立的是什麼人?」 老者答道:「我並不是人,實在是一隻野狐,當迦葉在世說法的時候,曾在此百丈山修行,有
Thumbnail
今天上午佛陀召開會議,邀請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幾位尊者,籌備靈鷲山上即將舉辦的法華大會,阿難負責會議記錄。因此,原來上午舍利弗尊者教授的「成佛之道」,調整為自修。自修課安排做什麼好呢?打坐?思惟?還是複誦?窗外陽光明媚,我決定到祇園的蓮花池畔打坐。   祇園的蓮花池是由尼提尊者照顧,白色、粉色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大悲法藏)的具恩德祖師—阿貝仁波切,住世的時候對佛法的教法的通達,戒律精嚴,可說是無人出其右。許多偉大上師的上師、傳承宗教領袖法王,都在阿貝仁波切的座前受過殊勝的教法。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Thumbnail
有個賣豆腐的,常常會賣豆腐到禪寺的大寮給典座師父煮菜! (佛門用語:大寮=廚房,典座=主廚) 賣久了之後,就很好奇,禪寺的出家人,都說在禪堂裏打坐,是有福報的事。 於是他跟典座師父說,他也能到禪堂打坐嗎? 典座師父說:他向禪堂首座安排一下。 (首座=最高主管) 過了兩天,賣豆腐的又送豆腐進寺
Thumbnail
嗅梅 -唐-無盡藏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無盡藏比丘尼,俗姓劉,為廣東韶州曹侯村人。 根據<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處得傳法衣缽後,為逃避不滿他獲得衣缽的人,一路逃到韶州曹侯村,受到當地儒士劉志略居士的收留。
一、野狐禪 百丈懷海禪師是馬祖道一禪師的嗣人,「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可見百丈禪師對禪門的貢獻。一日,百丈禪師說法圓滿,大眾皆已退去,獨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禪師問道: 「前面站立的是什麼人?」 老者答道:「我並不是人,實在是一隻野狐,當迦葉在世說法的時候,曾在此百丈山修行,有
Thumbnail
今天上午佛陀召開會議,邀請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幾位尊者,籌備靈鷲山上即將舉辦的法華大會,阿難負責會議記錄。因此,原來上午舍利弗尊者教授的「成佛之道」,調整為自修。自修課安排做什麼好呢?打坐?思惟?還是複誦?窗外陽光明媚,我決定到祇園的蓮花池畔打坐。   祇園的蓮花池是由尼提尊者照顧,白色、粉色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大悲法藏)的具恩德祖師—阿貝仁波切,住世的時候對佛法的教法的通達,戒律精嚴,可說是無人出其右。許多偉大上師的上師、傳承宗教領袖法王,都在阿貝仁波切的座前受過殊勝的教法。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