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020 出家父母反拜

《竹窗隨筆》020 出家父母反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raw-image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垂成正覺否?」僧又謝不敢。

予謂曰:「既不敢,且待汝垂成正覺,更端坐十劫,實受大通如來位,納父母拜未晚。汝今是僧,未是佛也。佛為僧立法,不為佛立法也。且世人謗佛無父無君,吾為此懼,正其訛謬,息世譏嫌,冀正法久住。汝何為不畏口業,甘心乎師子蟲②也?」

悲夫!

【注釋】

大通智勝如來:出現於過去三千塵點劫以前演說《法華經》之佛。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彌,從佛聞《法華經》。佛入定後,十六沙彌各升法座,為大眾復講《法華經》。其第九沙彌,今已成佛,為阿彌陀。第十六沙彌成佛,即今之釋迦如來

師子蟲:《蓮花面經》云:「佛告阿難,譬如師子命終,若空、若地、若水、若陸,所有眾生不噉食彼師子身肉。唯師子身自生諸虫,還自食師子之肉。阿難!我之佛法,非餘能壞,是我法中諸惡比丘,破我三大阿僧祇劫積行勤苦所集佛法。」

raw-image

【演蓮法師譯文】

我在所著的《正訛集》中,曾解釋父母反拜的「反」字是「還」的意思。當出家的兒子拜父母時,在家父母不敢受出家的兒子禮拜,而還兒子的禮,並不是父母反拜出家的兒子。

有一位僧人看到我這樣解釋,心裡很不滿,對我質問說:「《法華經》上記載,大通智勝如來成佛之後,他的父親輪王便向大通智勝如來頂禮,這明明是反拜其子,可見這是佛的明訓,因而刻在經末。」

我合掌問道:「請問你號什麼如來?」這位僧人謙稱不敢。

我又問:「你既不是如來,將成正覺否?」這位僧人又謙稱不敢。

我就對他說:「既不敢,且等你將來成正覺後,更端坐十劫,實受大通如來位,那時再接納你的父母禮拜未晚。你現在只是一個僧人,並不是佛。要知道佛為僧立法,不是為佛立法呀。

況且世人每每譭謗出家人無父無君,我正為此事擔憂,所以寫《正訛集》,意在糾正種種訛謬,以消除世人的誤解譏嫌,希冀正法久住。你何苦不畏口業,甘心充當佛門中的師子蟲呢?」

真是可悲呀!

raw-image

良因贊曰:

民國初年高僧印光大師,號「常慚愧僧」;

弘一大師自號「二一老人」,

意謂「一事無成人漸老,一文不名何消說。」

蕅益大師說: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

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一味癡呆,深自慚愧。」

高僧大德之所以更謙卑,只因修行越深入,越趨入法性,

於無我中更顯謙卑。

反之,若是認為「我能」,粗見佛法之標月指,

即錯認親見真月,而傲然於世者,未足與議大道矣。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2017.8.4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溈山和尚①云:「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 溈山此語,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 今稍有省覺,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獨何歟? 【注釋】 ①溈山和尚:唐朝溈仰宗初祖・靈祐禪師。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2017.8.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既老病,眾為擇地作塔,數易之。 予歎曰:「世人極意營圖風水,冀子孫長永富貴耳。爾輩望蔭出紫衣國師耶?古人有言:『棄諸林莽,以飼禽獸。』幸不置我於鴉腸狐腹足矣!餘非道人所知也。」 【演蓮法師譯文】 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時候,諒必來日無多,僧眾預先擇地要為我建
2017.8.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洪州者,馬大師①也。圭峰②敘如來傳法迦葉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澤④為正傳,諸宗皆屬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澤獨得珠體。其說析理極精,而品人不當。 夫馬祖親承南嶽⑤,南嶽親承曹溪,自後百丈⑥、黃檗⑦、臨濟⑧、南泉⑨、趙州⑩,不可勝數諸大尊宿,皆從馬祖而出,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2017.8.4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溈山和尚①云:「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 溈山此語,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 今稍有省覺,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獨何歟? 【注釋】 ①溈山和尚:唐朝溈仰宗初祖・靈祐禪師。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2017.8.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既老病,眾為擇地作塔,數易之。 予歎曰:「世人極意營圖風水,冀子孫長永富貴耳。爾輩望蔭出紫衣國師耶?古人有言:『棄諸林莽,以飼禽獸。』幸不置我於鴉腸狐腹足矣!餘非道人所知也。」 【演蓮法師譯文】 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時候,諒必來日無多,僧眾預先擇地要為我建
2017.8.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洪州者,馬大師①也。圭峰②敘如來傳法迦葉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澤④為正傳,諸宗皆屬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澤獨得珠體。其說析理極精,而品人不當。 夫馬祖親承南嶽⑤,南嶽親承曹溪,自後百丈⑥、黃檗⑦、臨濟⑧、南泉⑨、趙州⑩,不可勝數諸大尊宿,皆從馬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