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點~出發囉!
抓蟲約10點,外頭不是很熱嗎?再一下子就要烈日當頭豔陽高照,熱到連甲蟲 (beetle) 都會躲起來避暑!別誤會,這個10點不是“套中島” (台語),而是晚上10點,是外頭黑漆漆的10點鐘。
這麼晚才要去抓蟲是有原因的,而且約在10月 (October),眾多蟲友熱愛的鍬形蟲 (stag beetle) 成蟲發生季節早已結束 (註1),10月之後僅有一些圓翅屬 (Neolucanus) 鍬形蟲,像是紅圓翅鍬形蟲 (Neolucanus swinhoei)、泥圓翅鍬形蟲 (Neolucanus doro doro),還有機會在10月份,白天逛逛產業道路,發現正在路上爬行的個體,其他種類鍬形蟲大概都得等明年4月 (April) 鍬形蟲季節開始之後陸續出現,才會有蟲友瘋狂上山抓蟲。

observe_10月也能發現趨光的鍬形蟲,只是種類和數量比夏天時的少很多。圖:台灣肥角鍬形蟲 Aegus laevicollis formosae。
天蠶蛾有一個特別的習性,成蟲大多都會在晚上10點之後才會出現,這個沒有正式文獻記錄的有趣現象,是許多蟲友交換點燈經驗得來的論點,點燈採集 (light trap) 通常都在傍晚天色漸暗時亮燈,燈亮之後,陸續有昆蟲趨光靠近,聚集在燈光下、燈具附近。
說也奇怪,6:30-7:00之間亮燈,但天蠶蛾總是要等到10點前後才會出現,雖然也是有特例情況,8、9點也會有天蠶蛾趨光飛來,但10點前天蠶蛾出現的情況很零散,於是我們以天蠶蛾多是在10點前後開始有活動高峰的現象,作為時間分隔點 (time point),甚至是一直亮燈到下半夜 (過12點),天蠶蛾還會持續出現,在光亮之處聚集。

observe_帶支手電筒,找找看路燈附近被燈光吸引來的昆蟲。
10月份,10點之後才上山,一路上都沒有遇到蟲友,這時候抓蟲真的很愜意,打開手電筒,在路燈下仔細查看,希望能照到天蠶蛾,「喔耶!路燈電箱旁邊有一隻天蠶蛾耶!」趕緊將昆蟲竿伸長,取下第一隻天蠶蛾,台灣長尾水青蛾 Actias heterogyna subaurea 雄蟲。

observe_有一隻天蠶蛾停在電箱旁邊的電線上。
民宿走廊上的照明也是很好的光源,果然也有一隻天蠶蛾停在燈罩上,用昆蟲網套住燈罩,讓天蠶蛾掉進網中,「是今天的目標,雙黑目天蠶蛾耶!」觸角 (antenna) 造型是分辨天蠶蛾性別的辨識特徵,雄天蠶蛾觸角像羽毛,雌蟲觸角則是細長的梳齒造型。

observe_不打擾其他人的原則下,輕輕的,小心將燈罩上的天蠶蛾抓下來。

observe_翅膀橘色,後翅上一對黑色眼紋是今天目標雙黑目天蠶蛾的特徵。

observe_將天蠶蛾放入三角紙袋中,不但能避免蛾拍動翅膀造成破翅,雌蛾也有可能直接將卵產在紙袋裡。
我們發現的是雌蟲,確定天蠶蛾的性別之後,接著輕輕的將天蠶蛾翅膀合上,夾在三角紙袋中,如此便能避免天蠶蛾拍打翅膀而破翅、鱗粉脫落,也希望這隻母的天蠶蛾會把卵產在紙袋裡。
雙黑目天蠶蛾翅展寬約100-110mm (前翅兩端距離),一對後翅各有一個黑色眼紋,今天很幸運,找到一隻雙黑目天蠶蛾 (其實還有發現一隻被路殺的雙黑目天蠶蛾),這隻雙黑目天蠶蛾的翅膀完整沒有破損,非常值得蒐藏 (野生鱗翅目昆蟲翅膀常有破損、殘缺),加上雌蟲可能會產卵,希望這隻雙黑目天蠶蛾會產卵,孵出幼蟲 (larvae)。

observe_對~下車就看得到了!只是下車看到的是路上已經被壓死的遺憾。
台灣有16種天蠶蛾 (天蠶蛾科Saturniidae),每一種天蠶蛾的發生期都不一樣,就連冬天都有天蠶蛾的採集記錄,12月 (December) 也有天蠶蛾唷,再等兩個月,期待能拍到冬季限定的天蠶蛾!

observe_天也快亮了,夜採考驗的是我們的體力 🤣。
註1:發生季節也稱發生期,通常是指昆蟲成蟲 (adult)在野外活動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