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人沈佺期與宋之問並稱「沈宋」,都在武則天執政時入朝爲官,詩史的地位很高,是近體詩(尤其是律詩)形式的完成者。
他們在官埸上也因依附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得以快速發展,在武則天執政期間非常風光,到了武則天失勢,他們的官場生涯也同步崩壞。以宋之問來說,大約唐高宗神龍初年(705年),就曾被貶為瀧州參軍,流放嶺外,却逃亡回來。
文學史上記載一首宋之問的五言絶句《渡漢江》,便是他逃亡渡過漢水時寫成的。全詩如下。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我們且以此詩爲例,談談逃亡者的心態。所謂的「近鄉情怯」究竟是怎樣的心理?這首簡單的五絶究竟傳達怎樣的信息,展現怎樣的詩歌風情?
開篇這個「嶺外」,泛指五嶺以南,就是今天廣東一帶。次句「音書斷」,指沒有任何家人的訊息。「音書斷」這三個字雖然說得不著力,却有深刻的意涵。因為處在孤絕的環境,不僅度日如年,而且在精神上非常痛苦難忍,雖然宋之問流貶嶺南不過幾個月而已。唯每個人面對精神壓力的承受力並不相同,最後他選擇逃亡。
我們從第三、第四句看到:宋之問一方面掛念家人的狀況,一方面又擔心家人的命運,生怕自己這樣的行動,會牽累他們。所以「音書斷」的日子越長,心中的懸念的就越深,形成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理。而正是這樣的心理,形成「近鄉情吏怯,不敢詢問來人」的憂懼狀態。
其實宋之問渡過的漢水在今天的湖北省,距離他的家鄉河南靈寶縣還相當遙遠;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我們朗朗上口的名句,最感動讀者的地方就在「殷切的盼望」跟「自我的壓抑」構成高度的「張力」,於是形成一種富於情致的感染力量,對於唐代流貶官員的心理狀態,可謂傳神寫真、刻畫入微啦。
唐詩短講 | 從《渡漢江》談流貶心態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8.9K會員
1.1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九) 李賀這首短詩猶如一枚時光膠囊,將「歷史記憶」、「當下體驗」及「未來想像」壓縮在短短28個字之中。從表面的文字來看,詩人似在表達一種隱逸情懷,但細讀之下,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更為複雜的時光辯證。

2025/04/05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九) 李賀這首短詩猶如一枚時光膠囊,將「歷史記憶」、「當下體驗」及「未來想像」壓縮在短短28個字之中。從表面的文字來看,詩人似在表達一種隱逸情懷,但細讀之下,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更為複雜的時光辯證。

2025/02/22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夏,杜甫來到成都,已經兩年多。承成都尹嚴武的資助,生活逐漸穩定。和村野父老往來,承鄰里村民見贈一籠櫻桃,杜甫非常開心,作了《野人送朱櫻》一首抒發他的欣喜及飄泊西南的複雜感受,此為杜甫七律的精品。

2025/02/22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夏,杜甫來到成都,已經兩年多。承成都尹嚴武的資助,生活逐漸穩定。和村野父老往來,承鄰里村民見贈一籠櫻桃,杜甫非常開心,作了《野人送朱櫻》一首抒發他的欣喜及飄泊西南的複雜感受,此為杜甫七律的精品。

2025/02/11
最近因討論台灣中華郵政《麗人行》郵票,溯源至台北故宮博物院宋代畫家李公麟的《畫麗人行卷》,進而追本至詩聖杜甫的新樂府詩《麗人行》,這樣的巧合,無疑是經典的奇妙聚會。

2025/02/11
最近因討論台灣中華郵政《麗人行》郵票,溯源至台北故宮博物院宋代畫家李公麟的《畫麗人行卷》,進而追本至詩聖杜甫的新樂府詩《麗人行》,這樣的巧合,無疑是經典的奇妙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