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最有智慧的人 ( 原文作者: Thomas Gilovich, Lee Ross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的前言先定義了關於「智慧」一詞在《韋氏字典》裡的分類 : 1、知識。2、洞見。3、判斷力。知識可由人的智力去汲取累積,而洞見和判斷力則需要智慧的培養,是屬於社會心理學的認知模型,是社會科學統計計量;與用教條式的格言或情境式的寓言來敘述智慧一詞相較,社會心理學式的邏輯思考能夠更清楚明白行為模式或處事態度的起心動念。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充分說明視野的重要性。頁80和頁165分別提到狹隘視野通常源於基本歸因謬誤與意識形態。我們有時候把一個人的舉動過度歸諸他的內在特質,低估外在情境的影響,尤其當他成功或失敗的時候,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式的結果論就很容易歸因善與惡。舉例王力宏事件,一個一般社會大眾所認知的好男人好先生的形象,是因為長相好,有音樂才華,又是菁英家庭。然而事實並不然,事件內容得知其個人品行不足取的同時也反映出其演出事業因此重挫,但我們也不能說這樣的人就是十惡不赦的人,充其量「 非普世道德認同之流 」形容便是。
另外意識型態上所造成的盲目,本質上容易先入為主,即便想拉大視野,所獲取的資訊也總是受限。之所以受限是因為我們的雙眼位於頭部的前方,雖然周圍有360度,卻只能看到約180度(不轉動頭的情形下),而且注意力只放在其中的30分之一;能閱讀文字的範圍,只有6度而已。其次,注意力的容量大約是同時只能想到5-9個獨立資訊。因而我們意識形態下的產物幾乎僅僅只是我們所看到的區塊。
世界不見得總是一目瞭然,有些資訊顯眼醒目,有些資訊隱而未現,也因此我們最容易取得的往往只是一小部分資訊,而且通常失之偏頗。增加知識能提升認知,也就能洞悉未來,更能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思考框架的原型應該是人類的認知能力,而認知能力則來自情感上的生命經驗以及理智上的科學知識
小說的年代編排呈現等比級數的增加後又對比級數的收回,作者窩藏心思的數字遊戲,有著筆下莫斯科紳士的俏皮(1922、1923、1924、1926、1930、1938、1946、1950、1952、1953、1954 );( 時間截距分別是1、1、2、4、8年;8、4、2、1、1年 )
思考框架的原型應該是人類的認知能力,而認知能力則來自情感上的生命經驗以及理智上的科學知識
小說的年代編排呈現等比級數的增加後又對比級數的收回,作者窩藏心思的數字遊戲,有著筆下莫斯科紳士的俏皮(1922、1923、1924、1926、1930、1938、1946、1950、1952、1953、1954 );( 時間截距分別是1、1、2、4、8年;8、4、2、1、1年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一個聰明的人,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聰明。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多半會被認為很聰明,但倘若做人處事不夠圓融,在人際關係上處處碰壁或與人結怨,還會被認為是聰明嗎? 其實,以時間線拉長來看,「聰明」不只是求學取得好成績,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都是在職場或在社會上與人互動及相處,所以日本全民教育家齋藤孝便在《什麼是真正的聰明?》這本書中提到能否適應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1.清晰的頭腦 2.自己的主見 3.明辨力 4.深度思考力 5.擁有開闊的心胸 我認為,擁有以上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擁有「清晰的頭腦」,才能讓我們盡可能的做最正確的判斷,在一個精神差、狀態不好的情況下,會讓我們很可能判斷錯誤。 其次,是擁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人云亦云、聽到別
這本書是在談思維練習,我覺得選一些來練習,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啟發,讓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像是「歸納3大重點」或是「批判性思維」,這幾個概念在作者的3本書中都有提到。 本書提到以下幾點: A.聰明人具備的能力 作者提到聰明人是能正確地「輸入」與「輸出」的人。亦即擁有能正確理解、重整結構並清楚
談到智慧,那麼你是如何看待智慧的呢? 是聰明嗎?還是懂得很多道理。 每個人都有他的專長與興趣, 對於自己擅長、熟悉的領域就會讓人覺得聰明,懂很多事。 這樣就是有智慧嗎? 但是當你問他不專精且沒興趣的領域,顯然他知道相關的知識就不多了。 而評價對方智慧者本身,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去察覺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什麼是元智慧? 許多人都理解,知識是什麼,它可以是IQ測出來的智商分數,可以是數學能力很強,也可能是反應很快,能夠舉一反三,又或者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最後還有可能是邏輯能力非常好的人,但這些都僅僅局限於知識,而通常我們說的一個人有智慧,最常用的可能是長者,說他們有生活的智慧,但是我現在覺得這有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一個聰明的人,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聰明。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多半會被認為很聰明,但倘若做人處事不夠圓融,在人際關係上處處碰壁或與人結怨,還會被認為是聰明嗎? 其實,以時間線拉長來看,「聰明」不只是求學取得好成績,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都是在職場或在社會上與人互動及相處,所以日本全民教育家齋藤孝便在《什麼是真正的聰明?》這本書中提到能否適應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1.清晰的頭腦 2.自己的主見 3.明辨力 4.深度思考力 5.擁有開闊的心胸 我認為,擁有以上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擁有「清晰的頭腦」,才能讓我們盡可能的做最正確的判斷,在一個精神差、狀態不好的情況下,會讓我們很可能判斷錯誤。 其次,是擁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人云亦云、聽到別
這本書是在談思維練習,我覺得選一些來練習,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啟發,讓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像是「歸納3大重點」或是「批判性思維」,這幾個概念在作者的3本書中都有提到。 本書提到以下幾點: A.聰明人具備的能力 作者提到聰明人是能正確地「輸入」與「輸出」的人。亦即擁有能正確理解、重整結構並清楚
談到智慧,那麼你是如何看待智慧的呢? 是聰明嗎?還是懂得很多道理。 每個人都有他的專長與興趣, 對於自己擅長、熟悉的領域就會讓人覺得聰明,懂很多事。 這樣就是有智慧嗎? 但是當你問他不專精且沒興趣的領域,顯然他知道相關的知識就不多了。 而評價對方智慧者本身,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去察覺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什麼是元智慧? 許多人都理解,知識是什麼,它可以是IQ測出來的智商分數,可以是數學能力很強,也可能是反應很快,能夠舉一反三,又或者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最後還有可能是邏輯能力非常好的人,但這些都僅僅局限於知識,而通常我們說的一個人有智慧,最常用的可能是長者,說他們有生活的智慧,但是我現在覺得這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