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聊聊短線交易 VS 長線交易,
為何從價差交易轉換到長期價值存股?並非沒有做過價值存股,並非沒有做過價差交易,只是在價差交易上,並未取得成功,因此走回頭路,回到長期價投的流派。
長期價投的報酬率,以及大盤指數的長期報酬,含股利,含帳上的未實現損益,可以推估年化5~15%。
因此,短線交易的目標,初期是要打敗年化15%,
100萬的本金,過1年,變成115萬;
115萬的本金,過1年,變成132萬;
132萬的本金,過1年,變成151萬;
以此類推。
無論任何商品、任何交易方法,只要走價差交易的流派,就要有報酬率的評估,或說是期望值的評估,以及實際績效的檢視。
短線交易,在「投資理財系統化課程(二)」中,
已有詳細分析,重覆敘述一下:
一、 極短線:1天內交易5次以上。
二、 短線:買進後持有1至5天。
三、 中線:買進後持有1週至1季。
四、 長線:買進後持有1季至3年。
五、 超長線(價值投資):買進後持有3年以上。
那麼,短線如何打敗長線呢?
經過研究,提出幾個理論如下,之前在平臺發的文,也有提過了:
一、 多空操作:指數從12000漲到18000,賺6000點;然後反手放空,假設順利下跌至14000,賺4000點;再反手作多,假設漲到16000,賺2000點,3個多空轉折都抓到,共賺12000點。若只做長期投資,抱上抱下,從12000→18000→14000→16000,只賺4000點,短線就贏長線。
二、 區間操作:指數從12000抱到18000出場,然後跌到14000再進場,然後漲到16000再出場,做2波,合計賺8000點,勝過長期持有的4000點。
三、 轉換標的:每年至少找到一檔年化15%以上的標的,不管是什麼,不管是個股、期權、權證、可轉債什麼的,在獲利出脫一檔後,成功轉換下一檔,如此反覆循環,就能贏過長期價投。
以上,是短線如何贏過長線的基礎理論分析。
那麼,短線如何輸給長線呢?再細部說明一下:
一、 多空抓轉折失敗:指數從12000抱到16000就出場,然後放空,結果被軋到18000停損出場,然後在18000反手作多,又被殺多到16000,停損2000點,做了3波轉折,1勝2敗,總獲利是4000-2000-2000=0,徒勞無功,輸給長期持有。
二、 區間操作失敗:指數從12000抱到16000出場,想抓一個回檔再上,結果一路攻到17000,不想沒參與到這波行情,在17000追高,然後在18000出場,2次交易總獲利5000點,中間少賺1000點,輸給長期持有的6000點。
三、 轉換標的失敗:假設本金10萬,選了一檔股,獲利20%出場,短線上贏了大盤,第2檔賠5%,第3檔賺-7%,第4檔賠10%,第5檔賺12%,直到交易10次,過了一年,來來去去,總獲利模擬如下:
假設本金10萬元,1年交易10次,
獲利5次,虧損5次,勝率5成,
總獲利6544元,來來去去,只賺了6.5%,
輸給長期價投的平均8%。
以上簡稱「頻繁交易輸給長期價投」
以上就是短線交易 VS 長期價投。
要從事短線價差交易,不是不行,
可以做,但是,
要做以下的評估,是否能夠打敗長期價投:
一、 年化報酬率是否在8%以上。
二、 應該要在15%以上,因為還有包含付出的時間心力,如果付出了時間心力,年化只有8%,那還是輸給長期價投。
三、 因為長期價投的人,不用天天研究指標或盯盤交易,在人生的各種影響層面上,仍然是贏過短線交易。
四、 短線交易人投入大把時間心力金錢,失去陪伴家人、運動、從事休閒興趣、旅遊等時間,或捨棄升遷、轉職、人脈交際等人生其他面向,得到的報酬率卻不高的話,其實並不划算。
五、就算贏過價投,年化報酬率10%,付出了這麼多,只贏價投不到5%,失去的卻更多。
六、 每季、每年都要做總績效檢視,看是否贏過大盤或長期價投,若第1季贏,第2季輸,或年度總結下來是輸,也是白忙。
七、 將自己的短線績效與指數及長期優績股比較,例如中租、崇越等。
因此,如果短線交易做不到上述績效,
就會輸給長線,或是贏得太少,不值得,
只好乖乖做長期價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