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女子圖鑑》 v.s《台北女子圖鑑》1-4集|如果是原創劇就ok,改編還是算了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本不想看《台北女子圖鑑》,但最近實在太火,不小心點了進去。看著看著充滿了疑惑,接著就像著了魔一樣複習了《東京女子圖鑑》。

記得多年前第一次看《東京女子圖鑑》,覺得這戲充滿了銅臭味、三觀不正,到底好看在哪?如今重看,卻看得津津有味。或許這幾年,我從非黑即白的好惡,變成能容納更多的不完美與真實,也算有了一點點的成長吧?

東京女子圖鑑

東京女子圖鑑

東京女子圖鑑

劇情簡介

主角綾是一個貪心的女人,總想成為「讓人羨慕的女人」。為此,她從家鄉秋田到東京,努力達到「讓人羨慕的女人」的終極目標。為了實現野心,她工作從不偷懶,隨著生活圈從三軒茶屋、惠比壽、銀座,住處從平民區換成高級區,職稱從職員、經理、到名牌總監,可以明顯看到她努力工作得到的回報。

與工作相比,擇偶是另一套標準。依照社會觀感,女性有美滿的歸宿,才算是個好女人。對比工作收入,綾也希望擁有上流階級的婚姻。所以,對象也是越換越有錢。但男人的消失,讓綾發現男人雖然帶她享受奢華生活,但關係僅僅限於交往。他們選擇的妻子,是沒有愛情基礎、沒有自我夢想,但有著東京本地出身、身家豐厚的女人,而非鄉下出身、努力工作的綾。綾才開始體認到,有些事情,再努力也沒有用。

為達到結婚生子的短期目標,她降低標準,屈就了能結婚的對象。但男人要的仍是傳統的家庭主婦,觀念的落差導致了分居、離婚的結果。這年,她40歲。停在不上不下的階段,上層階級的男人看不上她,她也沒錢包養年輕的小白臉。最後,她選擇買房,與認識已久的男性友人同居過日子。

在資本主義、階級文化、性別壓力下的生存之道

東京女子圖鑑,揭露了人們在資本主義下無止盡追逐的現象,也探討了階級文化及性別歧視。綾努力工作,但跨不過的門檻是她的出身背景。綾身為女人,跨不過的門檻是她的生育年齡。卡在資本主義、階級文化、性別壓力下的她,進退兩難,最後背離期待,選擇另一條路。

證明綾實現夢想的,是在她登上雜誌「讓人羨慕的女人」專欄之後。諷刺的是,實現夢想的她,沒有當初預期的幸福,而是空虛與寂寞。如果只熱衷追逐資本主義的物質生活,終究會讓心靈貧瘠。但生活其中的我們,手邊的選項並不多。

綾在失落的時候,也會想起跟初戀男友的小確幸,但重來一次,我相信她還是會做出分手的選擇。性格決定命運,綾的性格一開始就注定了她的結局。或有人認為綾過於貪心,但有野心的男人不會被討厭,那有野心的女人,何錯之有?至少綾在失落的時候,可以在自己的房子裡哭泣,而非被男人趕出家門,努力的女人有這樣的結局,並不是壞事吧?

台北女子圖鑑 1-4集 vs 東京女子圖鑑

台北女子圖鑑

台北女子圖鑑

為免過於偏頗,努力看完4集,最後還是棄劇,理由如下:

主角人設不同

綾從頭到尾就是一個主動、獨立、有野心的女子。因為不想成為「穿了起毛球內褲也無所謂的女人」,她拋棄了初戀。就算被罵虛榮拜金、當小三也沒關係。她清楚自己所在的階級位置,也清楚自己追求的目標,為了實現目的,她可以不擇手段。並努力往前。

林依珊,人設是個被動的傻白甜。工作跟住處靠小阿姨、交男友跟吐苦水靠好友,常常有人罩。工作認真,卻好像沒甚麼慾望。男人喜歡她,她就跟對方交往,不喜歡再甩掉。隨波逐流的林依珊,常常透露出「我是誰?」「我在哪?」從頭到尾都被推著走,她一路都在問號,讓觀眾也忍不住跟著一起問號「我到底看了甚麼?」

在性別平權的風氣下,傳統的傻白甜早已落伍。有主見而獨立,有腦袋有心機的女人才是王道。在迪士尼都開拍《時尚惡女:庫伊拉》的年代,林依珊的好友許慧如,敢衝敢愛敢恨,或許才是女主角該有的人設。

與地域無關,尷尬的橋段

第一集在短短11分鐘,出現了33次「台北」讓我印象之深。「台北」兩字的瘋狂轟炸,像是怕第一次看到「台北」的觀眾,會忘記這兩個字長甚麼樣子。或許這劇的TA不是台灣人,作為台灣人觀眾的我,只是自作多情。

許多橋段又尬又無關地域,讓人滿頭問號。林依珊第一次面試畫的美容乙級證照妝容,只能歸咎於她缺乏化妝經驗,但屈臣氏跟康是美的開架彩妝不是全台都有?林依珊追問小阿姨為何當小三,表姊憤而罵出「台北人不會管別人家的事」。外遇不分年齡、不分城鄉,有些事就是不能搬上檯面,林依珊被罵純粹是白目。

以上橋段,到底關台北甚麼事?

細節,才能展現區域特色

綾從三軒茶屋、惠比壽、銀座、豐洲、代代木上原的遷徙過程,除了象徵她個人階級的流動,區域也透過餐廳、女性服飾等細節帶出地方特色。例如三軒茶屋是平民區兼容並蓄、惠比壽是20代女性聯誼的好場所、銀座是成功女性居住的地方、豐洲有育兒家庭氣息、代代木是時髦女性自由生活的場所。

與日本相比,台灣除非是偏遠山區,否則城鄉差距沒有想像的大。台北跟其他縣市相較,大約是捷運公車、單行道、房價、物價、居住空間、女性打扮等差異較大。劇情裡,讓人有感的是第二集初戀男友為物價、房價所苦的感受,頗符合年輕北漂人的心情,可惜著墨不多。

台北市共12個行政區,依家戶所得、房價及歷史文化,排序資本主義的偏好並不難。萬華、大同、東區、內湖、天母、信義,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劇裡看不到。例如東區粉圓很有名,但東區最大的特色是粉圓嗎?應該是流行商圈吧?東區的sogo、明曜百貨、誠品更讓人有記憶點。輕描淡寫,讓區域不只失去特色,連可預期宣傳觀光的效果,也打了折扣。

改編不如原創

目前為止,這兩劇的共同點只有新鮮人到大都市。如果《台北女子圖鑑》改成《小資女闖台北》的原創劇,而不是改編自《東京女子圖鑑》,那它完全可以做自己,做出像《艾蜜莉在巴黎》的風格也無所謂,負評也會少一點。但如果追求的是話題性,就當我沒說,一切盡在不言中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二宮hikaru-avatar-img
2022/12/09
我在信義區長大,所以看到台北一棟棟大樓蓋起來,商圈也從統領轉移到現在的威秀,不過我想即使在這裡,信義區仍保留了大部份跟全台灣人一樣的生活,有傳統市場,眷村都更後改建的大型國宅,但因為年輕人口外移,這裡的人情味也比20年前少很多了
淺咖啡-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09
謝謝正港台北女子的分享☺️
只能說這一部台北女子圖鑑本來就不是給台灣人看的,海內外中國人或許看得很高興…
淺咖啡-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0/11
原來TA真的不是台灣人,台灣人又何苦糾結呢?哈哈
王韻雅-avatar-img
2022/10/11
這兩部都是口袋名單!
淺咖啡-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0/11
歡迎一起來看戲!
avatar-img
淺咖啡的沙龍
65會員
51內容數
天生愛看故事的人。 如果追劇看小說是浪費時間,那就讓這些浪費的時間活出它的意義吧!
淺咖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0
《玫瑰的故事》改編自亦舒1981年的同名小說,由劉亦菲、佟大為、彭冠英、林更新、霍建華、林一演出一女四男的感情故事。 經過編劇苦心改寫,劇版跟小說可謂天差地遠。小說裡,玫瑰最後嫁給了60歲的有錢人。不過,唯一不變的是黃亦玫(玫瑰)攝人心魂的美貌與殷實的家底。實話說,現代版的玫瑰比小說的討喜多了。​
Thumbnail
2024/07/10
《玫瑰的故事》改編自亦舒1981年的同名小說,由劉亦菲、佟大為、彭冠英、林更新、霍建華、林一演出一女四男的感情故事。 經過編劇苦心改寫,劇版跟小說可謂天差地遠。小說裡,玫瑰最後嫁給了60歲的有錢人。不過,唯一不變的是黃亦玫(玫瑰)攝人心魂的美貌與殷實的家底。實話說,現代版的玫瑰比小說的討喜多了。​
Thumbnail
2024/04/29
《與鳳行》是趙麗穎與林更新二搭合作的爆劇,熱度居首。都說CP是玄學,但這兩人CP感太強烈了!《與鳳行》二搭,唯一不變的是林更新通紅的耳朵 。沒看過這場吻戲,千萬別說你看過《與鳳行》!!
Thumbnail
2024/04/29
《與鳳行》是趙麗穎與林更新二搭合作的爆劇,熱度居首。都說CP是玄學,但這兩人CP感太強烈了!《與鳳行》二搭,唯一不變的是林更新通紅的耳朵 。沒看過這場吻戲,千萬別說你看過《與鳳行》!!
Thumbnail
2023/04/07
在韓國,只要能擠進2%錄取率的名牌SKY大學(首爾大學(Seoul) 、高麗大學(Korea)、延世大學(Yonsei) ),就是人生勝利組。為此,許多父母捨棄金錢、時間、事業、人際關係,甚至道德操守,只為讓孩子擠進那道窄門。但,這些努力與犧牲,真的能換來心中所想的幸福嗎?
Thumbnail
2023/04/07
在韓國,只要能擠進2%錄取率的名牌SKY大學(首爾大學(Seoul) 、高麗大學(Korea)、延世大學(Yonsei) ),就是人生勝利組。為此,許多父母捨棄金錢、時間、事業、人際關係,甚至道德操守,只為讓孩子擠進那道窄門。但,這些努力與犧牲,真的能換來心中所想的幸福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看完引領熱潮的《東京女子圖鑑》,只能說是相見恨晚!有趣又富有哲思意味的劇情與台詞,每一集都輕薄短小,卻都能引發深刻思考,十分推薦給還沒看過的大家……
Thumbnail
看完引領熱潮的《東京女子圖鑑》,只能說是相見恨晚!有趣又富有哲思意味的劇情與台詞,每一集都輕薄短小,卻都能引發深刻思考,十分推薦給還沒看過的大家……
Thumbnail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雖花了一堆篇幅描述一位時尚女性在職場好像遇到很多挑戰,還有與男子圖鑑們交手,但不知為何看完我只記得三個畫面:倒麵、石之舌、歐文的哭臉。原本有另一篇在收集劇中金句,但記了11集只記得桂綸鎂某句台詞:「他床上功夫超~~好」。 林怡姍就是人生總會遇到的那種:「看起來很美好,但人生觀很自私」的型態。
Thumbnail
雖花了一堆篇幅描述一位時尚女性在職場好像遇到很多挑戰,還有與男子圖鑑們交手,但不知為何看完我只記得三個畫面:倒麵、石之舌、歐文的哭臉。原本有另一篇在收集劇中金句,但記了11集只記得桂綸鎂某句台詞:「他床上功夫超~~好」。 林怡姍就是人生總會遇到的那種:「看起來很美好,但人生觀很自私」的型態。
Thumbnail
  本獅最近在追一部很夯的台劇,那就是<台北女子圖鑑>,預計從本週開始到接下來幾週都會寫系列劇評,每篇劇評我會書寫約三四個劇集的劇情摘要與評論,希望有追劇或對這齣劇好奇的你可以來看看這系列文章,看完後歡迎留言,說說你對這齣劇中女主角林怡姍的看法,我也很好奇大家怎麼看每一集怡姍的成長。
Thumbnail
  本獅最近在追一部很夯的台劇,那就是<台北女子圖鑑>,預計從本週開始到接下來幾週都會寫系列劇評,每篇劇評我會書寫約三四個劇集的劇情摘要與評論,希望有追劇或對這齣劇好奇的你可以來看看這系列文章,看完後歡迎留言,說說你對這齣劇中女主角林怡姍的看法,我也很好奇大家怎麼看每一集怡姍的成長。
Thumbnail
被大家議論的台北女子圖鑑,卻讓我逐漸在看的過程中不自覺得想看完,雖然這部劇每次的設計就是和一個男人戀愛然後分手。 但在每次看完一集台北女子圖鑑後,我都可以看見林怡珊一次次的成長。 就像劇中怡珊對自己所說的不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學會了怎麼去避開自己不想要的,而追尋自己
Thumbnail
被大家議論的台北女子圖鑑,卻讓我逐漸在看的過程中不自覺得想看完,雖然這部劇每次的設計就是和一個男人戀愛然後分手。 但在每次看完一集台北女子圖鑑後,我都可以看見林怡珊一次次的成長。 就像劇中怡珊對自己所說的不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學會了怎麼去避開自己不想要的,而追尋自己
Thumbnail
Watch on #Disneyplus 填補《小女子》結局後既空虛,便碰上了這套改編自人氣日劇《東京女子圖鑑》的台劇,單是看桂綸鎂由台南上流至台北,每一集都換至少1–2個男友(敲碗等11月2日播放的第8集T_T/總共有12集),什麼風格都給她試過了,劇情節奏明快,也總有一段感情會令你有共鳴。只是,
Thumbnail
Watch on #Disneyplus 填補《小女子》結局後既空虛,便碰上了這套改編自人氣日劇《東京女子圖鑑》的台劇,單是看桂綸鎂由台南上流至台北,每一集都換至少1–2個男友(敲碗等11月2日播放的第8集T_T/總共有12集),什麼風格都給她試過了,劇情節奏明快,也總有一段感情會令你有共鳴。只是,
Thumbnail
最近網路上引發高度討論的「女子圖鑑」系列電視劇,除了正在上演的「台北女子圖鑑」外,我已經將其它三部看完了。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最近網路上引發高度討論的「女子圖鑑」系列電視劇,除了正在上演的「台北女子圖鑑」外,我已經將其它三部看完了。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這禮拜看到第五集,我可以說我是喜歡這部劇的。撇除掉是否失真、帶有偏見,這裡我想引用老高講過的一段話:「我覺得不需要太去介意影片本身是真是假,關鍵在於內容本身是否能帶來啟發性。」作為一個從有記憶以來就沒離開過台北的女子,我在《台北女子圖鑑》中,看到了我作為一個台北女子成長至今經歷過的各種面貌⋯⋯
Thumbnail
這禮拜看到第五集,我可以說我是喜歡這部劇的。撇除掉是否失真、帶有偏見,這裡我想引用老高講過的一段話:「我覺得不需要太去介意影片本身是真是假,關鍵在於內容本身是否能帶來啟發性。」作為一個從有記憶以來就沒離開過台北的女子,我在《台北女子圖鑑》中,看到了我作為一個台北女子成長至今經歷過的各種面貌⋯⋯
Thumbnail
記得多年前第一次看《東京女子圖鑑》,覺得這戲充滿了銅臭味、三觀不正,到底好看在哪?如今重看,卻看得津津有味。或許這幾年,我從非黑即白的好惡,變成能容納更多的不完美與真實。
Thumbnail
記得多年前第一次看《東京女子圖鑑》,覺得這戲充滿了銅臭味、三觀不正,到底好看在哪?如今重看,卻看得津津有味。或許這幾年,我從非黑即白的好惡,變成能容納更多的不完美與真實。
Thumbnail
《台北女子圖鑑》這陣子真的是狠狠的賺了一波流量,讓我忍不住在看完後,去翻了原著來了解到底為何整部作品會與質感兩個字相差甚遠。我才了解,有些東西,真的是《台北女子圖鑑》學不來的。 1.城鄉差距 2. 強調地區特色 3. 推翻刻板印象 4.不刻意凸顯鄉下人的自卑 5.孤獨感 6.合理的尊重性
Thumbnail
《台北女子圖鑑》這陣子真的是狠狠的賺了一波流量,讓我忍不住在看完後,去翻了原著來了解到底為何整部作品會與質感兩個字相差甚遠。我才了解,有些東西,真的是《台北女子圖鑑》學不來的。 1.城鄉差距 2. 強調地區特色 3. 推翻刻板印象 4.不刻意凸顯鄉下人的自卑 5.孤獨感 6.合理的尊重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