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DRGS制度對商業醫療保險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健保局從2014年7月1日起實施新制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為什麼要施行新制?那勢必是過去的制度產生了一些問題
過去的健保制度-論量計酬
民眾接受醫院的治療所產生的各項費用,大多可以實報實銷,健保都會給付
優點是讓民眾獲得充分的醫療資源,缺點就是造成資源的浪費
站在醫院的角度來說,既然都能實報實銷了,那就讓病人多做個檢查、多住個幾天院、然後多拿幾天藥吧,不但病人住院品質好,又能多賺錢,但是資源就這樣浪費了
為了改善這樣的問題,所以就衍生出了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制度中文叫做「診斷關聯群」
這個制度為了改善之前的缺點,所以把同一種疾病的健保補助金額統一,稱為「同病同酬」
在這樣的制度下,只要是相同的病名都給付同樣的健保補助款
如果醫生的醫術越好、越能用最少的資源醫治好病人的話,就能在扣除成本後獲得最大的獲利
這樣的制度聽起來很合理,獎勵醫術好的醫生、又能不浪費醫療資源
但是實際上的狀況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DRGs制度將每種疾病做分類,相同的種類就給付相同的補助款,但是卻不會因為實際醫療上的困難度而給予不同的報酬
這樣的分類就有可能產生以下4種狀況
假設以植入性胎盤引發之產後大出血舉例,假設DRGs訂定的給付定額為50萬,另訂定下限30萬、上限70萬
如果醫院實際的花費低於30萬,則實支實付
如果醫院實際花費介於30~70萬之間,則一律給付50萬
如果醫院實際花費超過70萬,超過的部分還要再打8折給付
所以醫院只要收到B2區與C區的病患就會虧錢
這類的病患可能就會淪為所謂的醫療皮球
在相同的病症之下,照顧一個25歲的年輕小伙子跟一個年過半百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
哪個比較好照顧呢?哪個比較需要花資源去照顧呢?
一個商品或是服務,如果難度愈高、愈要花費心力,就應該要給予更高的報酬當作補償
但是在這樣的訂價制度下,治療重症病患反而會讓醫院虧錢
這讓那些擁有高度專業知識與技術的醫生情何以堪?
非常建議可以看看以下報導,了解一下目前的健保制度其實是壓榨許多醫護人員權益才有目前的成果的
在這樣的制度下有什麼優點呢?
1.減少資源浪費
2.減少院內感染的風險
在這樣的制度下"可能"會有什麼影響呢?
1.醫院會篩選病患,拒收有複雜症狀的病患
你在電視劇上看到的,救護車繞來繞去就是沒有醫院要收這個病患,可能都以沒辦法處裡為理由拒絕,大概就是類似這樣的狀況
2.每種疾病都有標準的住院天數,病人住越久醫院賠越多,就算身體還不舒服還是得辦理出院
有住院、照顧病人經驗的應該就很能懂這段,明明身體都還有病痛,但是醫生或是護理師就來明示暗示要趕快辦出院了
3.醫院會建議使用自費的藥品、耗材
健保制度是保障每個人都有基本的就醫權益,但若是要較有效、過程較少痛苦的治療方式,可能就得自費
4.很多手術改為門診手術,避免病患住院天數超過標準
醫療技術進步+健保制度雙重原因,可以減少資源耗損的話就會盡量減少,讓病人可以在門診處理完畢

綜上所述,這樣的健保制度會對我個人的商業保險有什麼影響呢?
1.健保病床占床率過高,需要醫療資源的時候可能並不一定有健保床可使用
健保床占床率-以林口長庚為例
2.自費項目越來越多,而且費用也越來越貴,醫療實支實付保險的實用性大大提升
資料來源 健保局醫材比價網
3.住院天數變短,保費跟實支實付差不多的日額型醫療險,實用度顯得式微
4.門診手術變多,你的實支實付在條款中有明定理賠門診手術嗎?
5.多數的重症在治療過後就必須得出院居家療養,一次給付的重大傷病險、癌症險額度夠嗎?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點個喜歡
如果有問題想要討論的話,可以訊息臉書或是LINE討論看看哦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定期險後期保費很貴,老了沒有工作了繳不起怎麼辦?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在行銷上最常遇見的問題 我們受的教育很自然而然的都會叫我們用選擇題做抉擇,而不是訓練我們一個獨立思考的模式,分析哪個方法比較好/比較差,進而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 在規劃保險也是,例如: 買終身險vs買定期險
保險中的保險,是很多人會用來形容豁免附約這個商品的用詞,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這個說詞就是了 這險種的複雜度其實超出很多人心中所想,連許多從業人員都不一定可以把這個商品講得很清楚,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了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了40年的冠軍,所以這也是國人在個人商業保險規畫上常常重視的項目之一,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教大家如何規劃癌症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產險公司也有賣意外險,覺得應該只有賣火險、汽機車保險、住宅地震險 一樣都是意外險,產險公司跟壽險公司賣的會有什麼差別呢? 可以從保障、費率、續保穩定度這三大面向去做討論
今年(2022年)疫情大爆發,很多人都買了防疫保單,有些觀念好的保戶則是去年就買了,但是今年要到期的時候,保險公司卻不給續保了,這樣合理嗎?
昨天(111/06/24)藝人小禎在自己的臉書上PO了一篇文 說自己的保險業務員領完獎金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連沒做保險、要離職了,也都是從別人的口中聽來的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保險業每分每秒都在發生 業務員離職了該怎麼辦? 我的保單權益會不會受到影響?
定期險後期保費很貴,老了沒有工作了繳不起怎麼辦?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在行銷上最常遇見的問題 我們受的教育很自然而然的都會叫我們用選擇題做抉擇,而不是訓練我們一個獨立思考的模式,分析哪個方法比較好/比較差,進而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 在規劃保險也是,例如: 買終身險vs買定期險
保險中的保險,是很多人會用來形容豁免附約這個商品的用詞,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這個說詞就是了 這險種的複雜度其實超出很多人心中所想,連許多從業人員都不一定可以把這個商品講得很清楚,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了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了40年的冠軍,所以這也是國人在個人商業保險規畫上常常重視的項目之一,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教大家如何規劃癌症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產險公司也有賣意外險,覺得應該只有賣火險、汽機車保險、住宅地震險 一樣都是意外險,產險公司跟壽險公司賣的會有什麼差別呢? 可以從保障、費率、續保穩定度這三大面向去做討論
今年(2022年)疫情大爆發,很多人都買了防疫保單,有些觀念好的保戶則是去年就買了,但是今年要到期的時候,保險公司卻不給續保了,這樣合理嗎?
昨天(111/06/24)藝人小禎在自己的臉書上PO了一篇文 說自己的保險業務員領完獎金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連沒做保險、要離職了,也都是從別人的口中聽來的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保險業每分每秒都在發生 業務員離職了該怎麼辦? 我的保單權益會不會受到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小編早上看見臉友轉發昨晚的亞東醫院急診事件,文中提到現行醫護困境🤨 來跟大家聊聊裡頭的經濟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麼政府管制醫療產業? ✅政府為了避免醫療成本佔用太多(總)預算,排擠其他項目與功能,所以會實施價格管制。 醫療產業壓低預算的好處很明顯,但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壞處是
Thumbnail
本文將探討學生保險中的理賠爭議,包括就醫優惠身分的補助部分是否在保單承保範圍內以及補助的部分是否屬於「非社會保險」給付。透過對應範圍的討論,解析保險理賠的合理性以及問題所在。商業保險與學生保險約定的不同也將被討論。最後,作者分享了對於學生保險條款的個人見解。
Thumbnail
修法後,最多僅能領回實際醫療支出 2023/12/27實支實付的調整新聞上了保險版面,起因於保險局副局長指出,「實際醫療費用的支出,應該是對應到他當時有效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由這些有效的醫療保單做損失分攤,原則上是不能夠超過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白話文講,就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未來調整的方向,是保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醫療險中定額給付和實支實付兩種類型的區別,比較了兩者在不同情況下的理賠情況及優劣。同時提醒讀者在購買醫療險時需注意不同類型的理賠差異,建議補強雙實支,如有預算可再用定額醫療加強。
Thumbnail
幾乎所有買保險的人都會規劃醫療險,醫療險不外乎理賠病房、手術、雜費等,保單上額度都寫得很漂亮,但實際理賠真的是這樣嗎? 看懂條款!到底雜費是什麼?   「住院醫療費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雜費,在一般認知中,醫療雜費就是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像是藥物、耗材或是手術特殊材料,但是有些我們認為應該要賠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本文針對私人診所、醫療院所醫生的薪資所得(50),所相關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包括高額獎金、兼職薪資等,提出相關的扣費計算方式及繳費義務,透過明確釐清給付所得的性質,以正確方式扣取二代健保,依法完成繳納與申報的程序。
Thumbnail
Q:部分保險公司之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理賠文件需要醫療費用收據「正本」是否合理? A: 一、甲說:合理。 二、乙說:不合理。 三、預防之方法。
Thumbnail
金管會發布新聞稿指出實支實付將變革且朝損害補償原則方向傾斜後,目前所有提供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商品紛紛停售或改版,其內容也紛紛向建保局手術表列「2-2-7」、「2-2-6」及「3-1-2」條款靠攏;且在健保局放寛醫療院所可對病患開立需自行負擔部份費用由3萬元上限提升至8萬元上限後,台灣自費醫療趨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小編早上看見臉友轉發昨晚的亞東醫院急診事件,文中提到現行醫護困境🤨 來跟大家聊聊裡頭的經濟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麼政府管制醫療產業? ✅政府為了避免醫療成本佔用太多(總)預算,排擠其他項目與功能,所以會實施價格管制。 醫療產業壓低預算的好處很明顯,但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壞處是
Thumbnail
本文將探討學生保險中的理賠爭議,包括就醫優惠身分的補助部分是否在保單承保範圍內以及補助的部分是否屬於「非社會保險」給付。透過對應範圍的討論,解析保險理賠的合理性以及問題所在。商業保險與學生保險約定的不同也將被討論。最後,作者分享了對於學生保險條款的個人見解。
Thumbnail
修法後,最多僅能領回實際醫療支出 2023/12/27實支實付的調整新聞上了保險版面,起因於保險局副局長指出,「實際醫療費用的支出,應該是對應到他當時有效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由這些有效的醫療保單做損失分攤,原則上是不能夠超過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白話文講,就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未來調整的方向,是保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醫療險中定額給付和實支實付兩種類型的區別,比較了兩者在不同情況下的理賠情況及優劣。同時提醒讀者在購買醫療險時需注意不同類型的理賠差異,建議補強雙實支,如有預算可再用定額醫療加強。
Thumbnail
幾乎所有買保險的人都會規劃醫療險,醫療險不外乎理賠病房、手術、雜費等,保單上額度都寫得很漂亮,但實際理賠真的是這樣嗎? 看懂條款!到底雜費是什麼?   「住院醫療費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雜費,在一般認知中,醫療雜費就是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像是藥物、耗材或是手術特殊材料,但是有些我們認為應該要賠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本文針對私人診所、醫療院所醫生的薪資所得(50),所相關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包括高額獎金、兼職薪資等,提出相關的扣費計算方式及繳費義務,透過明確釐清給付所得的性質,以正確方式扣取二代健保,依法完成繳納與申報的程序。
Thumbnail
Q:部分保險公司之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理賠文件需要醫療費用收據「正本」是否合理? A: 一、甲說:合理。 二、乙說:不合理。 三、預防之方法。
Thumbnail
金管會發布新聞稿指出實支實付將變革且朝損害補償原則方向傾斜後,目前所有提供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商品紛紛停售或改版,其內容也紛紛向建保局手術表列「2-2-7」、「2-2-6」及「3-1-2」條款靠攏;且在健保局放寛醫療院所可對病患開立需自行負擔部份費用由3萬元上限提升至8萬元上限後,台灣自費醫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