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MTV】搖滾不死:Netflix動畫《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

【電影MTV】搖滾不死:Netflix動畫《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Netflix動畫《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2022年

Netflix動畫《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2022年

正當大家為由同名賽博龐克(Cyberpunk)風格遊戲衍生,Netflix新近話題之作《電馭叛客:邊緣行者》所著迷,陷入激烈討論時。我和穎爸卻無意間翻到這部《史德吉爾·辛普森鉅獻:聲音與憤怒》,見獵心喜的我們立即點入觀賞。

史德吉爾·辛普森是誰呀?聲音與憤怒又是什麼些玩意呢?習慣觀影前先上油管觀看「五分鐘看懂XXX電影」,求問無所不知的估狗大神的穎爸,這次總算願意耐著性子,Follow His Heart。隨著前奏旋律「Ronin」響起,一輛極具美國慓悍精神的靚麗Muscle車在荒野公路上奔馳。我們瞬間明白,這妥妥是部公路電影呀!

行前警告:嚴守電影分級制度,請確認觀影者生理與心理年齡均已達標,再一同加入這一路狂飆的公路之旅唷!

上路啦!Rock N Roll!

然後鏡頭一轉,帶我們飛往神秘的東方國度,「Remember To Breathe」悠揚的笛聲,不知為何讓我想到三船敏郎(1920-1997年)主演的《宮本武藏》裡,八千草薰(1931-2019年)飾演的阿通,用笛聲(和淚水),感化了桀傲不遜的武藏。再搭配激昂的爵士鼓聲,塑造了鑄劍工匠們的陽剛氣息。這首揉合了東西方不同風情的音樂,揭開了故事上半部重要的復仇三部曲。這也是我一聽便喜愛上的曲子。

史德吉爾·辛普森是誰呀?

史德吉爾·辛普森(Sturgill Simpson),美國鄉村音樂創作型歌手

史德吉爾·辛普森(Sturgill Simpson),美國鄉村音樂創作型歌手

史德吉爾·辛普森(Sturgill Simpson),美國鄉村音樂創作型歌手,標榜為獨立音樂,曾多次獲得葛萊美獎,風格也受到了批評,並經常被拿來與非法國家(估狗線上翻譯,原文:Outlaw Country,美國鄉村音樂其中一支流派,譯為『法外鄉村樂』是否更為貼切呢?)進行比較。出生於肯塔基州,大四時加入海軍,服役了三年,期間在日本待過一段時間。只能推測他在此接觸了日本文化,衍生了他2019年將同名專輯《Sound &Fury》,與《忍者蝙蝠俠》(Batman Ninja)和《爆炸頭武士》(AFRO SAMURAI,連MDFK教主山繆傑克森也獻聲演出)日本漫畫家岡崎能士合作動畫的開端。畫風極具一格,頗有歌舞伎華麗誇張之感。

《忍者蝙蝠俠》(Batman Ninja),2017年

《忍者蝙蝠俠》(Batman Ninja),2017年

《爆炸頭武士》(AFRO SAMURAI),2007年

《爆炸頭武士》(AFRO SAMURAI),2007年

聲音與憤怒又是什麼些玩意呢?

「生活就像傻子講的故事,滿是喧嘩與騷動,卻毫無任何意義。」 ——《馬克白》,莎士比亞

美國小說家威廉·福克納(1897—1962年,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也以此為靈感,寫出《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在此引用博客來的內容摘要:「這些聲音就如同現代派交響樂中的那種樂句,如低吟和嘶吼,傾訴着人在凝滯的時間中的窒息和苦熬,此起彼伏地充滿整部小說的每一頁,但沒有一句是和諧和有意義的。」

這妥妥的就是發源於美國50年代,70年代大紅大紫,抒發了年輕一輩壓抑鬱悶而衍生出的搖滾樂核心宗旨呀!

華麗直覺式的末日景象

繼續說回MTV本身,繼「Remember To Breathe」,結尾鑄劍匠將壯烈犧牲的兩位生死之交的英魂煉入武士刀中(哇嗚~頗有《伊賀忍法帖》之感),就此開啟了故事上半部的復仇三部曲:「Sing Along」,身穿武士盔甲,開著Muscle車,在末日荒原裡尋找仇人,身為大BOSS的反派則高坐在造型誇張的慶典花車上,沿用了《忍者蝙蝠俠》的對戰風格;而「A Good Look」,終於手刃仇人,主角率眾一同排排站群舞,頗有北野武《盲劍客》的舞台劇現代風格。(有別於過去的勝新太郎(1931-1997年)的座頭市,事後我才知道北野武居然是踢踏舞高手)。並穿插了色彩強烈的普普藝術廣告風格,不斷地大量複製貼上,令人眼花撩亂之際,也顧不得去尋劇情裡的BUG啦!哈哈~

而「Make Art Not Friends」,為中場的緩衝休息時間,在末日荒沒的家園裡遊蕩,執著收集了許多紀錄過往美好歲月的小物,是種心情上的自溺,也是種對未來尚存希望的小小火苗。

Best Clockmaker On Mars」,敘述了復仇三部曲的隱藏劇情:鑄劍工匠解救被俘的女兒,以及後來女兒繼承亡父意志繼續尋仇的過程。

Last Man Standing」則是一篇反諷的小品:流落街頭的退伍老兵,在城市遭受空襲的前五分鐘,四處求助無門,最後只能帶著被遺忘的小貓咪,躲回身處窄巷內臨時搭建的簡陋住處,在高溫業火中一同毀滅。

這部動畫電影短片片長僅41分鐘(一般來說,25-40分鐘的電影稱為短片,好萊塢電影大概90-120分鐘左右,近年來甚至還有越演越長的史詩電影傾向說)。也不由得讓我想起之前看的一部片長僅52分鐘,從頭到尾只有男主一人獨挑大樑演出的低成本恐怖電影《獵頭武士》(The Head Hunter),氣氛塑造得非常好,推薦給喜歡看非主流電影的人一看。

BELT UP!準備好狂飆了嗎?

看到動畫這裡,我早就欲辯已忘言啦!哈哈~但自認故事重點都有Get 到。大家準備好在這趟末日慶典中超速狂飆了嗎?

BELT UP!

油門給它催下去啦!!!



avatar-img
子穎的沙龍
205會員
103內容數
「電影沒有好壞的區別,只有導演才有好壞的區別。」─ 楚浮(Francois Truffaut),1932 -1986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有時我們寧可挑選好導演的壞電影看,也不看壞導演所製作表面上看起來是好的電影;而且,只有好導演才可能產生好電影。本系列將淺談我個人覺得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導演們。敬請追蹤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真的,在影集版上市前,我是屬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獵魔士》原著小說和遊戲的人,尤其在得知《超人:鋼鐵英雄》亨利.卡維爾即將飾演遊戲中的『白狼』傑洛特一角時,我和穎爸便引頸而盼,期待能看到令人視野一新的冒險故事。 早在白狼傳說之前.... 忘恩負義的人類,成為這塊大陸上沒有過去,孤苦無依的孤兒。
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天再來推薦三首不錯的電影插曲。 第一首是1971年的英國小品電影《兩小無猜》,由音樂劇《孤雛淚》馬克·萊斯特主演,其中Bee Gees演唱的"First of May",同時期類似題材的電影還有《情定日落橋》和《第一次接觸》,初戀的滋味份外令人難忘。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三首歌詞取材自市井小民生活,旋律令人朗朗上口的曲子,第一首是1992年艾爾帕西諾《女人香》裡的插曲 "Por Una Cabez"(一步之遙,又名一頭之差),歌詞主要敘述一個賭徒在賭馬慘輸後,歷經了一番嗚呼哀哉,隔天繼續進入賽馬場裡下注的賭性堅強人生,是探戈名曲之一。
「美之夜,哦,愛之夜,讓人微笑的醉意。 夜晚比白晝更多情,哦,美麗的愛之夜! 時光逸逝不復返,還帶走我們的柔情! 遠離這幸福的場所,時光逸逝不復返。 熱戀的微風,請傾注愛撫, 熱戀的微風,請傾注親吻, 妳的親吻,妳的親吻。啊! 美之夜,哦,愛之夜,讓人微笑讓人微笑的醉意。」
「他是一個殺手,一個掠食者;孤獨無依地,僅靠著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只有強者才得以存活的絕境裡生存。」 ── 《野性的呼喚》
「小麻雀」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專輯封面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兩位法國香頌天后級人物,第一位是法國1930至60年代最著名的女歌手「小麻雀」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1915 - 1963年)。另一位較不為亞洲聽眾熟悉的女歌手,便是1954年贏得了埃及小姐選美比賽的Dalida
說真的,在影集版上市前,我是屬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獵魔士》原著小說和遊戲的人,尤其在得知《超人:鋼鐵英雄》亨利.卡維爾即將飾演遊戲中的『白狼』傑洛特一角時,我和穎爸便引頸而盼,期待能看到令人視野一新的冒險故事。 早在白狼傳說之前.... 忘恩負義的人類,成為這塊大陸上沒有過去,孤苦無依的孤兒。
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天再來推薦三首不錯的電影插曲。 第一首是1971年的英國小品電影《兩小無猜》,由音樂劇《孤雛淚》馬克·萊斯特主演,其中Bee Gees演唱的"First of May",同時期類似題材的電影還有《情定日落橋》和《第一次接觸》,初戀的滋味份外令人難忘。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三首歌詞取材自市井小民生活,旋律令人朗朗上口的曲子,第一首是1992年艾爾帕西諾《女人香》裡的插曲 "Por Una Cabez"(一步之遙,又名一頭之差),歌詞主要敘述一個賭徒在賭馬慘輸後,歷經了一番嗚呼哀哉,隔天繼續進入賽馬場裡下注的賭性堅強人生,是探戈名曲之一。
「美之夜,哦,愛之夜,讓人微笑的醉意。 夜晚比白晝更多情,哦,美麗的愛之夜! 時光逸逝不復返,還帶走我們的柔情! 遠離這幸福的場所,時光逸逝不復返。 熱戀的微風,請傾注愛撫, 熱戀的微風,請傾注親吻, 妳的親吻,妳的親吻。啊! 美之夜,哦,愛之夜,讓人微笑讓人微笑的醉意。」
「他是一個殺手,一個掠食者;孤獨無依地,僅靠著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只有強者才得以存活的絕境裡生存。」 ── 《野性的呼喚》
「小麻雀」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專輯封面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兩位法國香頌天后級人物,第一位是法國1930至60年代最著名的女歌手「小麻雀」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1915 - 1963年)。另一位較不為亞洲聽眾熟悉的女歌手,便是1954年贏得了埃及小姐選美比賽的Dal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