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宜對佳人、醉月宜對韻人、映雪宜對高人』,這是出自才子書幽夢影中的一段隨筆。那麼,又是怎樣的人才算是美麗善用”合適科技”的人呢?諸如盲目地追求年年新款iPhone的人,除了貢獻蘋果獲利之外,就是奉獻那些不缺錢的企業高層賺取更多的財富。當然,這種你情我願式的消費方式,也是人家的自由,我們絲毫沒有批評的餘地,只是這類道友百分百絕對不會是我欣賞的族群。
<<< 這是Sony盤古開天的藍芽喇叭還有早期的平板產品,此類產品如今只是像擠牙膏般逐步在緩進化罷了。>>>
若單看今日科技領域表面的層次,科技技術似乎依然在往前方奔跑。比如說,介面王USB即將來到了80Gbps的高速傳輸頻寬(官方組織卻又給出了另一個令人搞混的名稱USB 4 2.0),無線網路更急速的WiFi 7也會來到。藍芽隨著因應行動游牧時代的生活或是工作型態,也是進化到今日的境地;再走下去的新規格,也可能是可有可無。而且,嶄新先進技術的背後也有數位落穴以及數位迷思的存在。
為了迎合行動數據5G甚至6G的高頻寬,WiFi也勢必要跟的上才能配合,這是邏輯性合理的進化。但是像80Gbps的USB,這已經是超越一般傳輸線的能力,也超越了一般人所必要的需求。您若要享用這種不可思議的超快速度,付出的代價就是要掏錢買一條”主動式傳輸線”,也就是內建IC控制的線材;這種線材的價格是不可能便宜的,狠心的商人更會賣出天價。再說,一般消費者使用80Gbps的傳送速度,我實在看不出有甚麼意義與價值,即使是降格到40Gbps這個數字也是一樣無甚意義。我相信還有很多人使用480Mbps的USB 2.0還是用的爽呼呼的,當然,升級到USB 3.x是很合乎理性的選擇;用漂亮的價格買到每一分錢的價值。
使用者數量的曲線也往往是呈現出機率正規分布的,也就是說平均數最多的該是落在合理的技術數字上。我們就拿Sony PS5(Playstation 5)為例,要發揮色彩空間的電視的必備規格就是HDMI 2.1。然而,HDMI 2.1早在2017年就出現,頻寬(48Gbps)也超越4K、8K解析度的能力,依然也需要使用有能力應付高速HDMI的傳輸線材行;還好,當前的技術能力使用被動式連接線還是能夠應付。不過,若是就影視光碟來說,愛看電影的朋友都少清楚,BD固然片源算是不少,DVD依然才是大宗,至於4K藍光就少多了,想看極高清昔日好片簡直緣木求魚。而8K,我實在想不出一般家庭消費者使用的意義。音頻也一樣,固然高解析度串流很好,依然在聆聽CD的人為數不少。畢竟,一切都要回歸本質與初衷:
“ 音樂好聽、影片好看才是重點;技術規格再高,少了好聽好看,沒啥意義 。”
注:歐盟可能因耗電量而禁止8K電視,繼續看下去。而強制USB-C介面的統一是正面的措施,Apple說此舉妨害創新,那是大笑話。
多多數眾生真正所需的是”帶來生活更美好、生命更有意義的技術”,而非高不可攀的尖端科技。谷歌說量子電腦200秒可以做的事情,古典電腦要花一萬年。實在好笑,在座的每一位閣下,究竟哪一個消費者會需要量子電腦呢。當然,若是站在科研的立場觀點,不停地探索是必要的;科技需要往前奔跑,猶如星際爭霸戰的使命探索人類未知的領域。
經濟學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於2011年出版了一本書 – 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書中指出經濟成長是有極限的,認為美國從17世紀以來,好料都撈光了(這些好料基本上是指廣闊的土地、大量的移民、威力驚人的新科技),如今早已站在光禿禿的科技高原上,科技不再大躍進;若是拿掉了電腦拔掉了網路,經濟還剩下甚麼呢?
當然,此書內容的不少敘述是有很大的議論空間,提出擺脫困局的因應方案也未必能夠信服人。不過,當科技不再大躍進的新常態,學習與低成長好好相處,卻是很明確的事實。
注:看看Apple自從庫克接手之後的每年宣揚國威大會,除了如同擠牙膏般年年的iPhone或iPad數字遞增之外,有甚麼可以論及創新呢。不過,能夠繼續讓公司與高階經理人繼續賺錢永擁高薪,確實能夠維持一段時日。且說一段離題的心中話,腹型人的本事就是守成能力非常好,在既有產品線上會越做越好,也會形成國王人馬圈,扼殺了創新;Apple總有踏向沒落的一天,至於甚麼時候,很簡單的經驗法則就是”產品說故事”,當未來其產品問題不斷或是故障率逐漸爬高之時,也就是時候到了。
或許有人心中不服,會指出諸如區塊鏈、量子技術、人工智慧、元宇宙(Metaverse)等不是發展得如火如荼嗎?請閣下看清一個事實,近年來的創新,只讓少數人享受到好處罷了。誠如泰勒.柯文認為世界大停滯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
眼前的創新,對於私有財貢獻大,對於公共財貢獻小。
當今,所有的創新,動機幾乎都是為了牟利。
我學會了一件事,任何人間世的人間事,一定要納入”人性考量”這個權重極高的因素。比如說,原本看好的區塊鏈技術,幾乎所有應用全落在數位的虛擬資產上;這種玩意使得少數聰明者大撈一筆,不少人就是被割韭菜的命運;這是一場人性的貪婪數位遊戲,充滿投機、洗錢、剽竊與欺詐。
即使當前正夯的NFT(Non-fungible token) - 非同質化代幣,依然還是一種投機性賭注;因此,NFT收藏藝術品說穿了還是投機資產。任何的投機性工具都是拿著科技創新當作賣點,使人興奮投資的。新遊戲,往往是早鳥吃,後進者的命運實在不看好。
算我愚昧,我真的看不出量子技術對於民生能夠帶來怎樣的劇變與好處;量子霸權,就我看來是與政治宣言國威有同樣的意味。當然,站在科學研究探索未來的立場,不斷研究量子技術還是應該的。
而人工智慧的研究,古早就開始了;拜於運算力以及演算式的快速提升,還有記憶體元件的高度儲存力,在特定領域上的機器學習,的確令人誇目相看,也可以擊敗人類。不過,請勿忘了,再怎麼說,借用美據西方極樂園的台詞,它不過是代碼(程式碼),是人類創造出來。學工程的人,往往有一大敗筆,那就是人文素養往往很爛。有本領做,就要有本領收。那位伊隆·馬斯克先生說谷歌可能製造出邪惡的東西,AI追殺人類。
唉,要創造能力超越想像的東西,也要有點常識暨知識要埋入保護性的代碼;再怎麼厲害的機器人,依然是靠電力來運作呀。
有一種東西悄悄的控制著人類,而人類往往卻不知道,那就是潛意識;機器人可以透過人為來造出集體意識,那請問潛意識要怎麼來呢?科學家對於人體宇宙能夠百分之百了解嗎?我懷疑。連個人類睡眠機制甚至耳鳴,根本沒半個人徹底解明呀。
至於元宇宙(Metaverse)這個熱門話題,先持保留態度。人若沉迷存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是好是壞,讓時間老人未來告訴你答案。
個人年紀大了,也體會了人類內心中物質滿足曲線的真實性,當物質生活不在匱乏時,再買任何重複性的東西,並不會帶來快樂,往往還出現消費疲勞症後群的現象呢。
再說,邁入老年之際,更相信使用適當的技術與老人該有剛剛好的優雅,才是一門好學問。
再見! 科技高原,可以說是我個人對於眾多人眼目中新科技的態度;3C產品的過度使用,對眼睛實在有傷害。個人殘餘生命的重心緩慢轉移到瑜珈、游泳走路公路車以及藝術欣賞的另一個層次上。我深知內心的寧靜,才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是至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