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心得】2022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22/10/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ART TAIPEI 展覽會場入口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神層次上的共鳴,於是觀念藝術與後現代主義藝術由此產生,法國19世紀藝評家特奧菲爾·戈蒂耶 (Théophile Gautier)曾提到了:「為藝術而藝術」,由此拓寬及衍生出了現今當代藝術的多元性,無論是印象派之後出現的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亦或是二戰後消費主義興起時所誕生出具時代代表性的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等人,皆為當代藝術的拓展奠下了基石。
時間線拉回現在,當我們每看到一場當代藝術展覽,無論新秀藝術家的崛起,又或是一同展出具有時代意義的前人藝術家的作品,都如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而對藝術品的評判標準也逐漸多面化,藝術家所運用的媒材,在各種得以創作的元素上進行加工混合,就像繁衍出各種特色的星球,每個行星皆有屬於自己的屬性,這也是藝術最迷人的魅力所在,也證明了藝術的無限可能,使之有更多的包容力。
在這次藝博會皆能充分感受及接觸到各種類型的媒材藝術,它們富有哲學、宗教以及帶有歷史性或地緣性的信息存在,而在這樣數量龐大的當代藝術作品中也呼應了黑格爾美人中的「藝術終結論」,清代王國維在《宋元戲劇考》曾言:「凡一代有一代文學」,論藝術創作亦同如此,黑格爾所提出的藝術終結以王國維的觀點套用進去,「凡一代有一代藝術」,當代藝術綜合了古往今來所奠定出來的基礎,進而反映出其價值的所在,因此藝術並非消亡,而是以各種不同的樣貌並附有頑強的生命力及繁衍力存在於芸芸眾生之中。
玉分昭光 Akimitsu Tamawake /技法:銅板印刷Copper Plate Print
邱懷萱《切開後的閱讀-數的輪廓,2022》
梵・雷/b.1984 German

臺灣當代藝術今後走向

台北藝博會這次舉辦了台北藝術產經論壇,主題為「未來的記憶:新與舊的碰撞,臺灣美術界生成的機制與現代歷程,分別邀請了南畫廊董事長黃于玲、誠品畫廊總監趙琍以及獨立策展人胡永芬,三位與談人進行座談會。三位嘉賓皆為自己在經營藝廊與策展執行過程進行精彩的分享,在聽了南畫廊董事長黃于玲對於南畫廊的創辦,深刻了解到臺灣在藝文啟蒙方面相較於其他重視藝文領域的國家起步較慢,但即便如此也想盡辦法努力將台灣藝術家的作品推廣至國際舞台之上,提高台灣藝術領域的能見度。
誠品畫廊總監趙琍在座談會上說道:「我們永遠不要忽略底層的收藏家與底層的創作者,因為只有他們的基礎我們才能往上推廣。」的確,無論台灣藝術領域或是本土藝術家在藝術市場的能見度仍待成長,藝術創作的成本估量也不容小覷,而台灣各大藝廊或是美術館在這方面也只能盡量爭取國際參展或是帶著藝術家參加相關藝術競賽等,當然也有許多優秀突出的藝術家誕生,但對整體藝文界而言,這終歸是有局限性的。
雖然現在各界對藝文領域皆有逐步重視的趨向,軟實力的發展有利於臺灣藝文領域的行銷推廣,畢竟先有厚實的積累才能為其所用,在這一方面不單單只透過藝術家個人的努力,各大藝廊或是有關單位能為藝術家爭取到多少資源亦是決定成敗的因素與關鍵,這也是臺灣藝文領域仍須深入探討及加強的部分。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場
雨霖鈴
雨霖鈴
出生於新北,2015赴日本留學,2020年畢業於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專攻藝術史及策展經營理論,興趣是創作圖文、旅行以及跑片各大藝術展覽,以圖文或照片加文的方式進行,分享看過的展覽及旅行過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