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現1──受藝術之神眷顧的台灣
為何沒有一開展就去看「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呢?難得的展、難得的在台北、難得的對路痴友善的展點啊。行前的功課與觀後反思,發現似乎就是不再能簡單接受:介紹台灣藝術家就要賣悲情,就要省吃儉用、就要努力出人頭地。政治迫害戰爭離散國家認同,這些敏感的金絲雀們,不只是受苦,仍然受到藝術的祝福,能夠表達能夠創作,能夠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化為藝術,讓瞬間拉長拉長拉長到幾乎不朽。
當時有那麼多的人資助他們的藝術學習、保存作品,乃至一百年之後,有個人有家族有事業單位有研究人員有修護師多方努力,與如神助的巧合,將作品和背後的故事帶到公開展場、帶到今日的台灣人面前。我希望我能多留意多看到身為台灣人的幸福與受到的眷顧。
再發現2──藝術的在地與國際觀
島國島民受時代宰制藝術家受命運擺布,遙望歐洲美洲的藝術家也少不了考驗,比慘是比不完的,發現我對歐美藝術家的作品與故事的熟悉度,真的比台灣藝術家多很多,這個差異才是我覺得應該多些平衡的部分。需要的是平衡,並不是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再發現3──不只是技巧與物質
「歲月的憶念」這個子題展出許多靜物畫,在現場導覽老師的解說中,重新發現了為何我一直無法欣然觀賞的靜物畫種類。這個類別總是被我認為是習作、是練筆、是模仿的過程,除了一些盆花或特殊光影的作品,很少為室內靜物畫駐足。經過導覽老師的故事提點,才能好好端詳面前的靜物。不禁聯想到有個比喻,即使是固定格式的商業文書,也會透漏許多關於寫作人的內在與風格。終於能靜下來看到描繪有形物質時留下的深深的憶念。
那一個我們會用手機拍下的餐點,並不只是擺盤或食物本身,也許是為了一起吃飯的人,為我們料理的人,或是為了旅程上的種種。即使手機隨手拍與畫家創作的心力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但我終於能在此看到物質與人的牽動,沒有心沒有感動,物體總只是物體,但沒有那一碗熱湯,我們的心意也無從傳達。
再發現4──完售的畫冊
非常開心精美用心的畫冊完售。只是我自己的小小感覺,發現似乎真正好的藝術品,拍照或複製品即使可以很細緻很好的傳達出特色與美了,但真正看到真品,真正在現場仍有看頭仍有許多新的細節。但如果是一般般的藝術品,照片中的可能更美更吸引人。雖然不能斷言虛擬實境的技術會有多少提升,也相信虛擬實境對不能親近實物的人或情況有很大助益,但心裡總覺得:真品實物自有力量,即使這樣的說法真是抽象/虛幻。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場。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黃宏錡攝影
至於充滿感動與讚嘆的「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觀展心得,最大的感觸真的是感謝感謝和感謝。
感謝的人太多就謝天吧!感謝宇宙感謝看顧台灣的神〔也許是複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