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節慶】煙火、甜點、藍果麗,南亞歡慶排燈節

2022/10/2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天(10月24日)是印度教重要的節慶排燈節(Diwali,也稱「光明節」、「屠妖節」),這是個長達五到六日的節慶,象徵「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知識戰勝無知」的靈性勝利,印度教(Hinduism)、耆那教(Jainism)與錫克教(Sikhism)信徒或點油燈或點蠟燭,或放鞭炮或放煙火,來慶祝光明、驅走黑暗。
排燈節(Diwali)是印度教的重要節慶
印度各地對排燈節的典故有不同說法,一個常見的講法出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就是「羅摩的歷險經歷」),排燈節是羅摩擊敗代表邪惡的羅波那(Ravana),回到聖城阿約提亞(Ayodhya)的日子。這個節慶在印度、尼泊爾、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斐濟等許多國家更是法定假日;在美國,這自然是南亞裔美國人的重要節慶,傳統上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往往是在家私人慶祝,較少公開的節慶活動,但近來已經有所改變,CNN的文化撰述Harmeet Kaur就指出,排燈節最近已經成為主流節慶之一,更進入商業行銷領域,能見度大幅提高。

藍果麗

排燈節一個慶祝裝飾是藍果麗(rangoli),是印度一種傳統地飾,來自梵語,意思就是「顏色」
排燈節一個慶祝裝飾是藍果麗rangoli),是印度一種傳統地飾,來自梵語,意思就是「顏色」。雖然印度家庭平常就會繪製藍果麗,但色彩繽紛的藍果麗比較費工,通常要在排燈節這種重要節慶時才會看到。《紐約時報》2021 年 11 月 4 日的報導就介紹了這種節慶裝飾藝術,時尚記者 Anna P. Kambhampaty 在〈藍果麗的藝術與儀式〉(The Art and Ritual of Rangoli)這麼介紹:
These geometric patterns, religious symbols and floral designs are drawn on the floor of one’s home, often using chalk and colorful powders, as a way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and welcome the good faith of gods and goddesses. The word "rangoli" is derived from the Sanskrit word "rangavalli" and roughly translates to "rows of colors," a fitting image for Diwali’s message of light conquering darkness.

這些幾何圖案、宗教符號和花卉設計繪製在家中的地板上,通常使用粉筆和彩色粉末,用來抵禦惡靈和歡迎神靈的善意。「藍果麗」這個詞來源於梵語「rangavalli」,大致翻譯為「一排排的顏色」,這是表達排燈節光明征服黑暗訊息的合適形象。

煙火、鞭炮、仙女棒

煙火是慶祝光明戰勝黑暗的不可或缺事物
當印度各地歡慶排燈節時,象徵光明的煙火patakhe,fireworks)自然不可少,除了煙火之外,鞭炮(firecracker)和仙女棒(sparkler)也是常見的慶祝方式。但是因為大量煙火慶祝活動,西方媒體常會指出印度的 PM2.5 會在排燈節後大增。《經濟學人》網站上的每日圖表(Daily Chart)也談過這個題目,但指出雖然慶典是讓 PM2.5 飆高,但印度空氣汙染的真正元凶應該另有其人
Why is India’s air so polluted? Diwali celebrations may cause pollution to spike but there are bigger culprits that contaminate the air, especially during winter.

印度空汙為何如此嚴重?排燈節的慶典或許造成汙染飆高,但有汙染空氣更大兇手,特別在冬天。
不過因為各邦、各地因為地理和人文因素有不同成因,讓處理印度空汙問題相形困難;這週《經濟學人》的一大報導重心,就放在印度近來對於綠能科技的投資上,期許印度再造「綠色革命」。

甜食:It's not Diwali without Mithai

當然地飾與煙火之外,排燈節的最重點,或許就是傳統節慶時的點心 mithai(一譯為「米泰」),這個詞彙其實是個傘式術語,指的就是「甜食」,可以有各式各樣不同形式。《紐約時報》今年10月17日的一篇〈沒有米泰就不是排燈節〉(It's Not Diwali Without Mithai)中,飲食記者 Priya Krishna 介紹了南亞甜點店中五顏六色、形形色色的各式甜點,繽紛華麗的甜點照片堪稱《紐時》版「飯テロ」,讀者一邊可以感受南亞裔美國人歡慶節慶的熱鬧,一邊自己的食欲也熱鬧了起來:
Visiting a South Asian sweet shop during Diwali is a joyous and chaotic experience. Lines trail out the door. Employees furiously pack ornate boxes containing laddoos enriched with ghee, spongy rasgula and all manner of colorful sweets, often made with dairy, sugar and nuts and sometimes topped with a layer of edible silver foil. Friends and relatives meet around the display cases by happenstance, exchanging good wishes. Diwali, which will be celebrated within South Asia and among its diaspora on Oct. 24 this year, commemorates the triumph of light over darkness. Central to that celebration is mithai, or sweets. Mass-produced mithai are readily available online, but these five independent shops make their sweets by hand every day, offering their local South Asian communities a taste of the familiar. Diwali is their prime time.

在排燈節期間來到南亞甜品店是一種歡樂而混亂的體驗。隊伍排出門外,員工瘋狂地包裝華麗的盒子,裡面裝滿了富含酥油的「萊杜球」、海綿般印度奶湯圓和五顏六色的各式甜點,這些甜點通常是用乳製品、糖和堅果製成,有時還鋪上一層可食用的銀箔。在甜點櫃旁不期而遇的親朋好友互相祝福。今年南亞地區及其僑民將在10月24日慶祝排燈節,以紀念光明戰勝黑暗。慶祝活動的核心是「米泰」,也就是甜點。大量生產的米泰很容易在網上買到,但這五家獨立商店每天都手工製作糖果,為他們當地的南亞社區提供熟悉的味道,而排燈節就是他們的黃金時間。
至於看到甜食想要自己來做,或是煩惱團聚歡慶時吃些什麼,《紐約時報》也蒐集了排燈節食譜,可以讓讀者有更多選擇。
* 本篇貼文出自 2022 年 10 月 26 日的「CURRENT 時代思潮」單元,改編自「Hachiman 八幡」新聞通訊章節「Celebrating Light 慶祝光明」(WorldNotes 編號 2022-59)

相關參考資料:
WorldNotes-解讀屬於我們的時代
WorldNotes-解讀屬於我們的時代
「WorldNotes Premier: 解讀屬於我們的時代」是時事與文化資訊分享站台,聚焦英文報章雜誌/網路媒體,諸如《時代雜誌》、《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客》、《外交事務》、《Monocle》、《Vulture》等線上/下媒體,旨在交流世界局勢、文化動態與英文相關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