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鹽憶:戰後臺灣鹽業的多元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從明鄭時代到2002年,臺灣曬了338年的鹽。戰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的鹽業基礎,歷經復原、整理、擴建、機械化、民營化、產業轉型,而逐漸 多元發展 。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這一段戰後臺灣鹽業的白金歲月。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刊頭 臺灣鹽博物館與水鳥案名:臺灣新視界2005檔號:0095/2041/1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刊頭 臺灣鹽博物館與水鳥案名:臺灣新視界2005檔號:0095/2041/1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鹽,是民生必需品,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料,更是人體一日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過去,鹽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食用調味與食物保存,但隨著工業的發展,鹽的用途不斷擴大,使用涵蓋範圍超乎你我所能想像。也因此加速了臺灣鹽田擴張,及曬鹽技術的革新精進,從天日曬鹽法到離子交換膜電析法,從人工到機械化,從分副式鹽田到集中式鹽田,每一個階段都象徵著時代巨浪的衝擊與改變。

臺灣鹽業因二次大戰戰事的影響與破壞,導致戰後初期無法正常生產,甚至荒廢。當時政府僅能就有限的資源與財力,修復既有鹽田,盡 力恢復鹽的正常生產。1950年代,開始進行鹽業整理與調查,直到1953年鹽業整理工作暫告一段落;同年起,配合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鹽業建設發展分為三期進行,除改善各大鹽場場運設備,達成外銷出口目標外,也陸續改造整修各鹽灘,以增加產能、提高食鹽品質;同時,開始擴建副產品工廠,積極投入生產工業相關用鹽與副產品原料(圖1)。

圖1 1953-1964年臺灣鹽業計畫案名:製鹽總廠四年計劃檔號:0056/0165-10/1來源機關:財政部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 1953-1964年臺灣鹽業計畫案名:製鹽總廠四年計劃檔號:0056/0165-10/1來源機關:財政部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62年起,正值臺灣經建四年計畫第三期推行期間,我國工業發展成長快速,工業用鹽需求不斷增長。為配合此發展需要,臺灣製鹽總廠(以下簡稱臺鹽總廠)一方面持續加強擴增生產設備,一方面擴大養鹵措施,期能發揮增產之最大效益。後因鹼氯工業發展迅速,工業用鹽需求大增,但1966-1969年卻遭逢惡劣氣候影響,致使國產工業用鹽不足供應國內生產所需,故自1968年開始進口外國鹽補充。

三期四年計畫除持續更新鹽灘產運設備、開發新鹽灘外,也陸續進行相關機械化輔助設施與副產品工廠的改良擴建;尤其,1977年戰後唯一由國人闢建的七股新鹽灘完成後,除增加鹽產量,也同時增產石膏、苦鹵等副產品。石膏可作為醫用食品添加劑,或建築、醫學、工業等材料使用(圖2);而苦鹵則可從中提取氯化鎂、硫酸鎂、溴化物及碘化物等作為化學工業原料(圖3)。

圖2食用石膏銷售合約案名:製鹽總廠四年計劃檔號:0056/0165-10/1來源機關:財政部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食用石膏銷售合約案名:製鹽總廠四年計劃檔號:0056/0165-10/1來源機關:財政部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3 臺南北門鹽場提鹵區案名:副產品銷售及銷售合約檔號:0077/340/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3 臺南北門鹽場提鹵區案名:副產品銷售及銷售合約檔號:0077/340/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另苗栗通霄精鹽廠於1975年完工啟用,除可年產10萬噸精鹽提供國內食鹽所需,也可供應部分工業用鹽,更成為臺灣唯一不受天候影響生產的精鹽廠,以及製鹽產業轉型多元發展的指標(圖4)。在鹽業發展計畫中,籌建電析苦鹵副產品工廠及氧化鎂熟料工廠,也伴隨通霄廠在1978年研製氯化鉀成功後,即著手興建副產品工廠,以生產氯化鉀、溴化鈉等副產品。1982年電析苦鹵副產品建廠計畫提前完工,通霄廠正式投入溴及溴化鈉的生產,成為我國第一座提溴工廠(圖5)。

圖4 苗栗通霄精鹽廠案名:鹽田及鹽民生活、漁民海上作業、臺北電腦軟體展檔號:0065/S50/1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4 苗栗通霄精鹽廠案名:鹽田及鹽民生活、漁民海上作業、臺北電腦軟體展檔號:0065/S50/1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5 電析苦鹵副產品產製計畫案名:溴及溴化鈉檔號:0072/422-2/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霄精鹽廠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5 電析苦鹵副產品產製計畫案名:溴及溴化鈉檔號:0072/422-2/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霄精鹽廠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溴為高價值精密化學品,用途甚廣,昔日我國所需溴化物,全仰賴進口,通霄精鹽廠開始產製溴化鈉後,便積極拜訪國內主要溴化鈉用戶,並主動提供國產溴化鈉供其試用,希望能開拓國內市場、爭取相關訂單(圖6)。

圖6 國內溴化鈉用戶藥廠資料案名:副產品銷售檔號:0072/340/2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6 國內溴化鈉用戶藥廠資料案名:副產品銷售檔號:0072/340/2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70年代開始,臺灣製鹽產業開始轉型,逐步從傳統天日曬鹽轉向機械化產製。臺鹽總廠雖曾多次擴充副產品工廠設備,增加產能,但仍不足供應國內快速發展的工業需求。1976年配合國家六年經濟計畫,臺鹽總廠也提出發展鹽業六年計畫,強化原本四年計畫中的「促進曬鹽生產」、「加強工業製鹽」、「發展苦鹵工業」等多元發展(圖7)。因此,1977年擬定投資發展計畫,積極擴建更新副產品工廠設備,期能完成年產精石膏5,500公噸、氧化鎂4,000公噸之目標。

圖7 發展鹽業六年計畫綱要案名:鹽業六年計劃資料檔號:0065/541/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霄精鹽廠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7 發展鹽業六年計畫綱要案名:鹽業六年計劃資料檔號:0065/541/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霄精鹽廠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80年代,臺鹽總廠為解決曬鹽人力不足、生產成本過高與品質管理等問題,陸續派員赴美、法、澳等國考察,在法國時曾洽請「法國米第公司」就布袋第三工區開闢機械化鹽灘, 提供可行性評估及相關技術顧問服務,後經該公司來臺實地勘查後,確認可行。1983年,鹽灘機械化計畫報經行政院核准後,臺鹽總廠即陸續向米第公司洽訂收鹽機及洗鹽設備,以供機械化鹽灘試驗(圖8)。1984 年,為更進一步瞭解各式收鹽機、洗鹽設備實際操作運用,臺鹽總廠再度派員赴法考察,希望能吸取米第公司機械化製鹽關鍵技術與實務經驗,作為全面加速改造布袋、七股、臺南等鹽場鹽灘機械化作業(圖9)。

圖8 法國收鹽機抵臺案名:鹽灘機械化檔號:0076/588.12/3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股鹽場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8 法國收鹽機抵臺案名:鹽灘機械化檔號:0076/588.12/3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股鹽場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9 赴法國研洽機械化鹽灘業務報告案名:資料檔號:0076/588.12/3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9 赴法國研洽機械化鹽灘業務報告案名:資料檔號:0076/588.12/3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臺鹽總廠,除致力食鹽、工業用鹽及副產品等本業的生產技術研究與改善外,也開始注意產鹽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影響,結合最新科技多角化經營發展,如1982-1986年投入太陽能鹽水池試驗研究;1984-1985年投入豐年蝦水產養殖試驗研究(圖10); 1985-1986年進行龍鬚菜養殖試驗研究(圖11),希望克服外部大環境的改變,開創新的發展機會,同時積極朝海水化學品提煉、生物科技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方向邁進,以迎接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趨勢。

圖10 豐年蝦生產技術合作研究計畫案名:多角化經營檔號:0074/171/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0 豐年蝦生產技術合作研究計畫案名:多角化經營檔號:0074/171/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1 七股鹽場養殖用地一覽表案名:多角化經營檔號:0075/171/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1 七股鹽場養殖用地一覽表案名:多角化經營檔號:0075/171/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89年,臺鹽總廠更進一步推動多角化經營,積極轉型開發新鹽品;1993年,被列入第二波國營企業民營化;1995年正式改制為「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鹽公司),作為民營化公開上市的準備,同時進行分階段減資,土地歸還政府,並解決鹽工離業等問題(圖12)。

圖12 臺鹽公司民營化時程表案名:民營化檔號:0090/202/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2 臺鹽公司民營化時程表案名:民營化檔號:0090/202/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由於,鹽灘機械化成效不佳,臺鹽總廠早在1988年就開始與澳洲「丹皮爾公司」協商合作開發鹽場事宜,經長達7年多的交涉談判,終在1996年由改制後的臺鹽公司與其簽訂合資協議,共同成立「麥克勞湖鹽業公司」,產鹽供應臺灣需求,正式跨足海外投資,降低國內用鹽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圖13)。為增加改制後公司的營收,積極開發高附加價值的新鹽產品,如精緻食用鹽、清潔沐浴產品、海藻產品等,也同時產製畜牧用鹽磚,供應國內畜牧養殖業需求。

圖13 臺鹽公司轉投資澳洲書面說明案名:轉投資計畫(丹皮爾)檔號:0085/215.1/3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3 臺鹽公司轉投資澳洲書面說明案名:轉投資計畫(丹皮爾)檔號:0085/215.1/3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此之,真正使臺鹽朝向多角化經營的關鍵,在於1980年代開始朝向生物科技發展,以及之後因應轉型民營化加入的休閒觀光產業。1990年代以「海洋生物」作為生技產業之起點,隨後配合政府生技產業政策,臺鹽公司決定投入「生醫材料」與「微生物製劑」產業,並籌建生技廠,生產膠原蛋白及可供農業、環保清潔、食品飼料添加等相關產品,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添加膠原蛋白化妝品「綠迷雅」。

另一項多角化經營事業就是有機光導體科技廠,是由臺鹽公司與工研院材料所簽訂技術移轉合作,為國內第一家能整合鋁基材、陽極處理及有機光導體塗布等三個製程的工廠(圖14)。

圖14 有機光導體可行性評估計畫案案名:研究發展檔號:0087/820/4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4 有機光導體可行性評估計畫案案名:研究發展檔號:0087/820/4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再者,面對2002 年臺鹽公司正式結束曬鹽,並關閉全臺鹽場,以及轉型民營化的課題,臺鹽公司提出一個大規模的開發計畫, 期能結合七股鹽山與不沉之海,擴大成為「鹽業文化園區」(圖15), 最終,現為 國人耳熟能詳的臺南知名觀光地標「七股鹽山」及「臺灣鹽博物館」(圖16)。

圖15 「鹽業文化園區」開立專戶案名:鹽業博物館籌建委員檔號:0087/956/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5 「鹽業文化園區」開立專戶案名:鹽業博物館籌建委員檔號:0087/956/1來源機關: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6 七股鹽山資料來源:作者拍攝(2021)

圖16 七股鹽山資料來源:作者拍攝(2021)

戰後,臺灣鹽業的發展從接收日人基礎開始,歷經復原、更新與擴建,從原本以食用鹽為主,到因應工業的快速發展,工業用鹽及相關副產品的研製開發,再到因應全球化浪潮,國營轉型民營,以增加國際競爭力,臺灣鹽業朝向多元化與多角化的經營模式邁進,從鹽業跨足工業原料、水產養殖、科技產業、生技產業,乃至休閒觀光教育產業,每一階段的轉變都是臺灣鹽業多元發展的歷程軌跡。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許多臺灣鹽業發展的豐富資料,歡迎 各界前往國家檔案資訊網檢索、查詢。此外,111年10月19日起檔案管理局將在1樓展廳舉辦「白金鹽憶—臺灣鹽業檔案特展」,誠摯 邀請大家蒞臨參觀,一起來瞭解臺灣鹽業發展的歷史與鹽民生活的記憶。

#國家檔案資訊網https://aa.archives.gov.tw/

註釋:

財團法人鹽光文教基金會編輯,《臺灣鹽業實錄》,(臺南市:臺鹽事業,2004),頁110、120、252-25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檔案局:典藏國家記憶的沙龍
66會員
43內容數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為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典藏豐富多元之國家檔案,每月 16 日(遇假日順延)定期發行「檔案樂活情報電子報」(Archives LOHAS),向社會大眾宣傳國家檔案內涵價值、檔案管理專業知識與經驗交流、各項服務及活動,以及國內外檔案館、博物館及圖書館相關資訊報導等。
2025/04/17
玉山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陸域面積及海拔跨度均極為廣大,從而交織出多樣生態環境,孕育豐富動植物資源。政府曾計劃開闢新中橫公路,但為避免破壞生態環境,便停止開發玉山至玉里段。另外,玉山國家公園東部瓦拉米地區蘊藏豐富大理石礦產,經過評估與討論後劃為生態保護區,以維護國土生態永續發展。
Thumbnail
2025/04/17
玉山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陸域面積及海拔跨度均極為廣大,從而交織出多樣生態環境,孕育豐富動植物資源。政府曾計劃開闢新中橫公路,但為避免破壞生態環境,便停止開發玉山至玉里段。另外,玉山國家公園東部瓦拉米地區蘊藏豐富大理石礦產,經過評估與討論後劃為生態保護區,以維護國土生態永續發展。
Thumbnail
2025/03/18
國立故宮博物院當年隨政府遷臺,暫時將典藏的瑰寶文物存放臺中糖廠倉庫,後來移往霧峰北溝,1957年設置陳列室公開展示,引起國內外關注。受限空間規模,遷址臺北外雙溪擴建新館,1965年新館落成,對外開放迄今,不僅是國內知名觀光景點,更是全球研究中華文化的重鎮。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約用
Thumbnail
2025/03/18
國立故宮博物院當年隨政府遷臺,暫時將典藏的瑰寶文物存放臺中糖廠倉庫,後來移往霧峰北溝,1957年設置陳列室公開展示,引起國內外關注。受限空間規模,遷址臺北外雙溪擴建新館,1965年新館落成,對外開放迄今,不僅是國內知名觀光景點,更是全球研究中華文化的重鎮。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約用
Thumbnail
2025/03/05
佇立在高雄市同盟路愛河旁邊的中都唐榮磚窯廠,發展至今已逾 125 年歷史,是日治時期高雄成立的第一家磚窯廠。二戰後,磚窯廠從生產紅磚,跨足工業耐火磚供應鏈,見證時代變遷與企業轉型。今日,磚窯廠成為國定古蹟,持續綻放光彩,展現歷史價值與文化底蘊。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Thumbnail
2025/03/05
佇立在高雄市同盟路愛河旁邊的中都唐榮磚窯廠,發展至今已逾 125 年歷史,是日治時期高雄成立的第一家磚窯廠。二戰後,磚窯廠從生產紅磚,跨足工業耐火磚供應鏈,見證時代變遷與企業轉型。今日,磚窯廠成為國定古蹟,持續綻放光彩,展現歷史價值與文化底蘊。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九五九年,臺灣製鹽總廠為慶祝五一勞動節,假台南市議會舉行鹽業及副業展覽會,現場展示了其時臺鹽所屬鹽灘、鹽品運輸概況、臺鹽發展重心及各項業務統計圖表,展示了鹽灘、送鹽機、太子宮轉運站、高雄碼頭倉庫及機械運鹽、輪運等模型,檯鹽、再製鹽等各產品,以及鹽工眷屬製作的縫紉、編織、竹器各項手工藝品。
Thumbnail
一九五九年,臺灣製鹽總廠為慶祝五一勞動節,假台南市議會舉行鹽業及副業展覽會,現場展示了其時臺鹽所屬鹽灘、鹽品運輸概況、臺鹽發展重心及各項業務統計圖表,展示了鹽灘、送鹽機、太子宮轉運站、高雄碼頭倉庫及機械運鹽、輪運等模型,檯鹽、再製鹽等各產品,以及鹽工眷屬製作的縫紉、編織、竹器各項手工藝品。
Thumbnail
曾有一段時期,台灣所產之鹽不僅能供給所需,尚有餘裕出口供應國際市場,本文記錄1954、55年間曬鹽從臺鹽鹽場到高雄港出口的過程,藉此回顧當年的鹽業風貌。
Thumbnail
曾有一段時期,台灣所產之鹽不僅能供給所需,尚有餘裕出口供應國際市場,本文記錄1954、55年間曬鹽從臺鹽鹽場到高雄港出口的過程,藉此回顧當年的鹽業風貌。
Thumbnail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
Thumbnail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
Thumbnail
以下業配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文化古都之名升格的大臺南市,擁有巷弄老街的古樸及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故事,造就豐碩的文化資產與充滿在地生活價值的生命力。
Thumbnail
以下業配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以文化古都之名升格的大臺南市,擁有巷弄老街的古樸及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老故事,造就豐碩的文化資產與充滿在地生活價值的生命力。
Thumbnail
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近百年開發,形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今日,金瓜石採礦繁華不再,仍留下許多礦業文化與地理景觀,如大小礦坑長度加總超過600公里,可環繞臺灣一圈,令人驚嘆!
Thumbnail
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近百年開發,形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今日,金瓜石採礦繁華不再,仍留下許多礦業文化與地理景觀,如大小礦坑長度加總超過600公里,可環繞臺灣一圈,令人驚嘆!
Thumbnail
2003年希臘電影《香料共和國》提到「地球上有生命,生命需要食物,而鹽能讓食物更美味。食物和生命都要加鹽才會更有滋味。」鹽用對了地方,人生才有滋味。1818年開設的《井仔脚瓦盤鹽田》默默為我們提供畫龍點睛的味道,如同電影裡經營香料店的外公瓦西里,讓我們獲得「在生命裡加油添醋的啟發」。
Thumbnail
2003年希臘電影《香料共和國》提到「地球上有生命,生命需要食物,而鹽能讓食物更美味。食物和生命都要加鹽才會更有滋味。」鹽用對了地方,人生才有滋味。1818年開設的《井仔脚瓦盤鹽田》默默為我們提供畫龍點睛的味道,如同電影裡經營香料店的外公瓦西里,讓我們獲得「在生命裡加油添醋的啟發」。
Thumbnail
從明鄭時代到2002年,臺灣曬了338年的鹽。戰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的鹽業基礎,歷經復原、整理、擴建、機械化、民營化、產業轉型,而逐漸 多元發展 。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這一段戰後臺灣鹽業的白金歲月。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鹽,是民生必需品,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Thumbnail
從明鄭時代到2002年,臺灣曬了338年的鹽。戰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的鹽業基礎,歷經復原、整理、擴建、機械化、民營化、產業轉型,而逐漸 多元發展 。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這一段戰後臺灣鹽業的白金歲月。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鹽,是民生必需品,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