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之月》│宛如溺水的體驗

2022/10/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流浪之月》又是很早便看了優先場,不過真心not my cup of tea,所以拖到現在才寫一寫lol
《流》的原著小說是日本本屋大賞No.1,加上個人覺得導演李相日幾年前的作品《怒》挺不錯(當然我本身也很喜歡《怒》的原著小說),但導演今次處理文本的手法令我失望了……

無家可歸的女孩更紗在公園遇見孤獨的大學生文。「要來我家嗎?」一個如甘霖般的邀請將更紗從窒息的世界裡拯救。兩個月的共同生活自由快樂,世人卻以「女童誘拐事件」一言蔽之。文因誘拐罪遭拘捕,在夏天結束之際,相依相靠的日子隨即分崩離析,二人被蓋上「誘拐犯」和「受害女童」的烙印從此分道揚鑣。十五年後二人重逢,無法控制地靠近彼此,昔日事件卻如影隨形。大眾先入為主的偏見,旁人窮追不捨的關懷,捉錯用神的善意將二人推入深淵。
1. 《流浪之月》專誠請了《上流寄生族》、《哭聲》的攝影師洪坰杓掌鏡,整體攝影真的很漂亮,但畫面靚是不足以拯救劇情的(喂)
其中一個重點是,電影本身說服不到我男女主角何來如此深刻的牽絆

2.
電影在描寫角色方面其實很不錯,演員也真的用心演繹,觀眾一定會投入他們的演技
基本上,出場角色均有缺陷的身世和性格,譬如依賴男人的單親媽媽、被母親拋棄陰影籠罩的控制狂家暴男,寥寥數筆也印象鮮明,當中以女主角更紗的描繪最為立體及仔細:一開頭勉強接下同事的香煙,已點出更紗習慣逆來順受,自小寄人籬下,被侵犯也只能啞忍,結果養成甚麽事都唯唯諾諾;面對人們對自己過去有意無意的騷擾,亦習慣以我覺得很噁心(稱讚的意味)的假笑應付;唯一真正關心自己、能讓她肆無忌憚地展現自我的只有「戀童犯」 男主角文,因此更紗意外跟他重遇後,猶如找到救命稻草,拖拖拉拉不願再放手
不同於女主角,15年前後的男主角文均是同一位演員,而且還是差不多的造型,也許是導演想呈現他「身心從未長大」的效果,但個人認為男主角的少年感不足,實際上15年前他只是個未成年的大學生(以當時日本法定年齡計算),15年後依舊「未成熟」,但現時演繹得比較像一位身心自卑、因而喜歡跟小女孩相處的孤癖青年lol(雖然說得像戀童癖,但因著文的身心問題,當中其實沒有性慾的意味)

3.
角色描寫深入,但描繪男女主角的關係便相形見絀,至少我難以感受到他們相認後的情感互動
文的性格孤僻內斂,導演描繪其感情世界的手法同樣內斂,我看到最後還是搞不清他對更紗是愛情、依戀、抱團取暖的同伴,還是靈魂伴侶;即使是百般滋味在心頭,但劇情脈絡可以像塑造角色一樣更細膩一點,例如15年前文與小更紗的互動並無欣賞之情,之後無端端叫小更紗堅持做自己、不要屬於任何人是發生甚7事呢?而明知自己有前科、個人資料已開始在網上流傳,還留在小女孩身邊惹人誤會……我真的無法理解Orz

4.
總括而言,我深明《流》的主旨是希望跳出加害者/受害者、年齡、性慾、社會規範等框框,感受兩個被社會遺棄、孤單寂寞的人相濡以沫,可惜冗長的節奏卻模糊不清的情感描寫,難以讓觀眾產生共情
而與其說男女主角的關係有違倫理,現實的我更覺得以兩人的經歷和性格,長此下去只會累鬥累,不如趕快分開尋找新出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會員
194內容數
🇭🇰閒來無事,偶爾留下自我流的電影小嘮蘇 歡迎DM聊電影或其他合作~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