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選擇用「疫情」為起始點,體現一對母女的親情故事,是很適當的切入點,也給電影一定程度的寫實與共感度。疫情確實讓人們悶透了,許多人工作不保,或跟主角羅品文(賈靜雯飾演)一樣面臨收入銳減的壓力,加上人與人之間的隔離疏遠,在在都讓心理情緒不穩定的人們病情加劇。
羅品文的生命進程勾勒清晰,每個階段的狀態、困境,透過各個切面,同事的描述、女兒口中的父母關係等,很明確的拼湊起她身為職場女性、單親媽媽、失婚婦女的多重身份,以及這幾年間逐步沈屙的完整脈絡。看完電影有後座力,觀眾會為羅品文的人生境遇嘆息,她很平凡,她遇到的事是這社會的常態,都是社會新聞上常見的家常便飯,她所壓抑的情緒,所承受的挫敗,你一定聽過、看過、甚至自己親身體驗過。
從夫妻失和、離婚,對前夫留戀不捨,到獨自撫養女兒的經濟壓力,再到工作受疫情影響等等,我想換作任何人都會焦慮跟失落,無論再堅強的人,只要一個不注意就會失控下墜,這要有很強的同理心才能寫出這樣的女性形象。鍾孟宏導演過往的作品,從《第四張畫》《失魂》到《陽光普照》,本片是女性樣貌最立體的一部,令人驚喜。
在賈靜雯跟王淨的演繹下,品文與小靜這對母女燦然生輝,女兒堅強的接住墜落中的母親,情感甚是動人。有的演員有外型魅力吸引人,但演技不行;有的演員演技在線,但魅力不足,這兩位演員兼具演技與氣質魅力,撐起這部其實看著看著很可能會流於無聊沈悶的電影。
既然上述感覺都很不錯,那我為什麼說這部片在通俗與藝術間進退失據呢?
電影前1/3都陷在羅品文的個人視角,她看出去的世界都帶有敵意,一如她的客廳那樣沈鬱冷藍,導演不斷營造懸疑驚悚氛圍,品文覺察女兒敵視反抗甚至變個人似的,後來揭曉,這都是品文的視角,導演想讓觀眾共感品文患思覺失調後眼中的世界。這樣的設計很好,但可惜的是,事態沒有真的往崩壞撕裂走去,所以顯得過度故弄玄虛,而且實在冗長。建築物外拉皮施工中的藍色帆布,坦白說,我看到的第一秒就在想,靠,最後一定會拆掉,象徵主角心境雨過天晴陽光灑落之類(結果還真的這樣演…),這真的是個非常土味老藝術片的手法,大概20年前的歐洲片就在做了。
電影故事通俗好懂,但拍法卻滿滿的藝術片包袱,以寫作做個譬喻,就是個小品文,卻用駢文那種華而不實的文字去堆砌一個簡單的概念。那種華麗跟質感,其實是言過其實的包裝。
電影有許多僵硬而不生活化的雅緻台詞,有的朋友看得相當火大,覺得做作到不行,但我覺得這是導演風格,是他想構築的疏離世界樣貌,而且演員調性一致,倒沒有觀影不適的問題。問題是鏡頭色調跟配樂,已經盡量幫這個通俗簡單的故事營造質感氛圍,但仍不時感覺像在看公視的電視電影,一個很簡單的概念,花了一部電影的時間來訴說,而且說的老生常談無新意。
除了上述的前1/3故弄玄虛卻又沒有設計真實崩壞事件,結尾的溪流暴雨虛晃一招死裡逃生,從這裡似乎可以看出導演的選擇跟審美,似乎從過往的冷冽轉為溫暖,也許是改編自真實事件,他不忍心下太重太狠的戲劇張力,以至於品文獲得了救贖,卻讓電影不輕不重,不通俗又不藝術,頗為尷尬。
朋友問我電影何以命名為「瀑布」,每個人有不同解讀,我認為是,情緒平時如涓涓細流,當生活的打擊與挫折飛來紛至如暴雨來襲,卻又試圖壓抑,於是流水暴漲滾滾匯流,流到了懸崖絕境,下墜成了瀑布,傾瀉成災,氾濫失控。所以品文老是聽到那陣陣轟隆聲,是她內心情緒的洪流。
這是一部優點跟缺點都特別明顯的電影。如果你喜歡思覺失調等心理議題,喜歡母女親情主題,喜歡王淨跟賈靜雯,喜歡鍾孟宏的調調,這部可能會適合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