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羅貫中《三國演義》開卷詞)
Web3.0觀念:牛津區塊鏈技術架構(OBSF)
什麼時候需要區塊鏈?牛津區塊鏈技術架構,便是用以評估、篩選,某項商業問題,是否適合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檢測標準:
1. 自動化:可自動化;若經常性需要人工干預,不適合。
2. 可重複的流程:流程經常、持續運作;EX總統四年一選,不適合。
3. 多個利害關係人:區塊鏈For多人、無信任基礎;雙邊活動,不適合。
4. 數據核對:數據量大&重視數據;若數據核對的成本低,不適合(貴)。
5. 價值移轉:數據(Data)有價,有數據保存、移轉需求。有,適合。
6. 不可篡改:數據一旦被記錄,無法修改,這是你要的嗎?是,適合。
重整
簡言之,OBSF,是一套便於我們判讀若採用區塊鏈技術,其「CP值高不高」的檢測標準。換言之,如果欲將區塊鏈做「商業化應用」,主事者是否具備OBSF的觀念,很重要!(並非任何事都適合區塊鏈技術,會賠到死><)
以Visa為例,VisaNet電子支付網絡每秒可以處理超過20,000筆交易,但比特幣(BTC)的主鏈每秒無法處理超過7筆交易。
如高頻交易(HFT),注重速度,高頻交易的計算單位是皮秒(兆分之一秒),是某些金融公司的燒錢業務,但若採用區塊鍊技術,因目前的計算速度遠遠不及HFT,無疑是一種自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