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抗!嗯,不干德國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11月4日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國,並帶了德國12家企業巨頭的豪華商業代表團一同訪中。包括化工巨頭巴斯夫、瓦克化學集團,汽車領域的大眾、寶馬,醫藥生物領域的默克集團、拜恩泰科(BioNtech),金融領域的德意志銀行,製造領域的西門子,能源企業Geo Clima Design,食品企業喜寶集團以及運動品牌addidas。據媒體報導,有100多家德國企業申請隨行,最終只有前述這12家獲批。

來訪期間,德國國內部分媒體也認為他們這個行程是在舔中。而這是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第一個訪中的G7領導人。在美中對抗不斷升級的環境下,德國總理卻做出反向的帶隊訪中這樣對中國示好的行為,這讓我們深深思考背後意味著什麼?

raw-image

歐洲去工業化

由於俄烏衝突引發能源危機,除了歐洲經濟受到重創外,也引發歐洲去工業化的問題。歐洲的能源成本高漲,讓許多製造業變得不具競爭力,譬如歐洲天然氣價格是美國好幾倍,那歐洲化工廠根本不能跟美國化工廠競爭。而且不只貴,還不是花錢就一定可以買得到。這樣的結果是,許多高耗能產業面臨關閉,整個產業加速遷離歐洲。但失去製造業是非常糟糕的,除了立刻可以看到的工人失業之外,所有的經濟發展良好的國家,製造業都是發達的,經驗上沒有製造業不發達的經濟發達國家。無法好好留住製造業的歐洲,長遠下來必然尚失經濟活力,而逐步衰弱

德國面臨的是過快去核能所引發的問題。2011年默克爾政府決定分階段關閉17座核電廠,目前剩下3座。而最後的3座核電廠也將於今年底關閉。新聞上常看到的北溪1號、北溪2號天然氣管路是原定去核能之後,為了採取天然氣發電所建。10年前是和平的,所以計畫使用天然氣來取代核能。但這個在和平前提下所訂定的能源計畫,在俄烏衝突之後已經完全失敗。

綠能將是未來幾年絕佳的投資機會

能源問題對於歐洲來說已經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因此利用再生能源這種不用依靠進口的能源必然是重點發展的方向。今年5月歐盟公布的「REPowerEU」計畫,對於太陽能跟風能的投資金額就高達860億歐元。除了政府明確的投資計畫外,隨著技術進步,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逐步降低,近期已經低於傳統石化能源的發電成本。以往在談太陽能的投資機會,都先看政府的補助計畫,然後評估成長的空間。但現在這有本質上的改變,因為太陽能已經逐漸成為更有效率、更便宜的發電方式,不靠補助就有需求。再加上歐洲明確的投資計畫,太陽能產業將迎來篷勃發產的黃金時期。

raw-image

中德不對抗

德國在面臨原能以及衰退的問題下,採取的措施是轉身與中國合作,希望透過貿易更加緊密與雙向投資,來提振德國的經濟。德國的行為讓我們了解一件事

美中對抗不干德國的事

美國是現在最強大的國家,而中國是快速崛起並能挑戰美國地位的國家。無論表面上、在道德上是什麼原因,骨子裡美國不希望中國強大,因此打擊中國是美國既定的政策方向。也有了貿易戰、科技戰、半導體戰。美中對抗基本上是不會結束,只會升級的一場對抗。

但對德國來說,打擊或制裁中國對他自己有什麼好處?一個獨大的美國兩強相互制衡的情境,說不定兩強相互制衡對德國來說才是最有利的。所以雖然我們習慣性的認為,跟中國對抗是理所當然的。但德國的行為是否在暗示,配合美國打擊中國的國家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多

raw-image

和平是最美好的事

德國原先的能源計畫,是建立在歐洲和平的基礎上。現在俄烏開戰,原本所設定的和平,或與俄國關係友好,短期是看不到了。這所衍生的能源大漲、物價上漲、經濟衰退,所有後續的發生,都把整個歐洲都往下拉。原本和平的情境,無論是對俄羅斯、烏克蘭、或德國都是比現在好的。

和平比較好、和平共處也比較好,這也很適用在現在台灣的處境。台海風險上升,全球都覺得台灣是半導體生產重鎮是風險很高的事情既然風險高,當然要想辦法分散風險

所以未來投資的時候,就不要再投資在臺灣了吧!
未來有新技術,也不要只放在台灣上吧!
資源要平衡的分散到其他地區吧!

吸引高額的投資能帶來產業升級、收入提升、產業活絡、經濟成長。但在目前的國際情勢下,無論是他國政府或國內外企業,傾向降低對台灣投資的可能性都更高一點。雖然有點悲觀,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在兩個大強國中間更為中立一點,也許對台灣是更好的也說不定。總之,和平是最美好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rrior投資筆記的沙龍
32會員
30內容數
分享對於金融市場的觀察與心得。包含:市場趨勢、總體經濟、個股研究、產業研究與基金的投資。對於市場的解讀,一般會從三個角度切入:趨勢、資金面、基本面。其中,基本面包含企業是否獲利?成長還是衰退?以及估值高低。期望藉由不同的角度,看到市場更完整的樣貌。
2024/08/19
機器人是未來的趨勢,Microsoft、OpenAI創業基金、NVIDIA和Jeff Bezos等科技巨頭都進入這個會改變世界的產業。 但在投資上,這是一個投了,一輩子就翻身的投資機會嗎?我們將帶你從投資角度思考前沿科技。
Thumbnail
2024/08/19
機器人是未來的趨勢,Microsoft、OpenAI創業基金、NVIDIA和Jeff Bezos等科技巨頭都進入這個會改變世界的產業。 但在投資上,這是一個投了,一輩子就翻身的投資機會嗎?我們將帶你從投資角度思考前沿科技。
Thumbnail
2024/08/16
在投資上,我們會想要知道市場會怎麼發展,接下來股市要漲還是跌?所以解讀現況就非常重要,知道現在發生了什麼?什麼力量在主導目前的趨勢,才能更準確地進行預測。 本文回顧市場主導的力量,並看這幾個力量未來的變化。
Thumbnail
2024/08/16
在投資上,我們會想要知道市場會怎麼發展,接下來股市要漲還是跌?所以解讀現況就非常重要,知道現在發生了什麼?什麼力量在主導目前的趨勢,才能更準確地進行預測。 本文回顧市場主導的力量,並看這幾個力量未來的變化。
Thumbnail
2024/08/12
如果想投資比特幣,如何讓績效更好呢? 本文提供一個簡單可行的方式,讓累積報酬率更高、跌幅更小、更早創新高。
Thumbnail
2024/08/12
如果想投資比特幣,如何讓績效更好呢? 本文提供一個簡單可行的方式,讓累積報酬率更高、跌幅更小、更早創新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11月4日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國,並帶了德國12家企業巨頭的豪華商業代表團一同訪中。 在美中對抗不斷升級的環境下,德國總理卻做出反向的帶隊訪中這樣對中國示好的行為,這讓我們深深思考背後意味著什麼? 歐洲面臨去工業化的風險!同時伴隨一個投資機會!而這跟台灣又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11月4日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國,並帶了德國12家企業巨頭的豪華商業代表團一同訪中。 在美中對抗不斷升級的環境下,德國總理卻做出反向的帶隊訪中這樣對中國示好的行為,這讓我們深深思考背後意味著什麼? 歐洲面臨去工業化的風險!同時伴隨一個投資機會!而這跟台灣又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進一步放大了德國與美國的處處不同調。作爲美國最重要的歐洲盟友之一,德國爲什麽與美國離心離德呢?
Thumbnail
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進一步放大了德國與美國的處處不同調。作爲美國最重要的歐洲盟友之一,德國爲什麽與美國離心離德呢?
Thumbnail
據BBC報導,德國總理肖爾茨,周五抵達中國進行一天的閃電訪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他成為新冠疫情發生後首個訪問中國的G7國家領導人。 習近平的蠻橫專政眾所周知,然德國至今仍未汲取俄烏之教訓,試圖進行「政經分離」,重走昔日老路,政客短視可得知。德國總理此行是為了與中國建立經貿緊密合作關係,並作為歐
Thumbnail
據BBC報導,德國總理肖爾茨,周五抵達中國進行一天的閃電訪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他成為新冠疫情發生後首個訪問中國的G7國家領導人。 習近平的蠻橫專政眾所周知,然德國至今仍未汲取俄烏之教訓,試圖進行「政經分離」,重走昔日老路,政客短視可得知。德國總理此行是為了與中國建立經貿緊密合作關係,並作為歐
Thumbnail
去中國化,這個詞,一般是指以前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文化上的去中國化,希望在經貿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政治上遠離中國的權威,但筆者認為,基本上我國經貿想要中國化的機率不高,但意識形態上,中美之間的"新冷戰"已發生,就怕惡化成"熱戰",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不是好事,需要中美雙方拿出智慧與勇氣共同解決
Thumbnail
去中國化,這個詞,一般是指以前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文化上的去中國化,希望在經貿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政治上遠離中國的權威,但筆者認為,基本上我國經貿想要中國化的機率不高,但意識形態上,中美之間的"新冷戰"已發生,就怕惡化成"熱戰",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不是好事,需要中美雙方拿出智慧與勇氣共同解決
Thumbnail
現正上演的美中新冷戰,歐盟則作壁上觀不願捲入美中紛爭當中。然而歐洲有可能在這波選邊站遊戲當中,能夠獨善其身嗎? 本文作者尼可拉斯·里戈(Nicolas Regaud)是巴黎戰略研究院國際發展部主任,就指出歐盟如果不能對涉中議題展現團結的態度,反而可能在中美紛爭中失去話語權而且終將被美國施壓做出選擇
Thumbnail
現正上演的美中新冷戰,歐盟則作壁上觀不願捲入美中紛爭當中。然而歐洲有可能在這波選邊站遊戲當中,能夠獨善其身嗎? 本文作者尼可拉斯·里戈(Nicolas Regaud)是巴黎戰略研究院國際發展部主任,就指出歐盟如果不能對涉中議題展現團結的態度,反而可能在中美紛爭中失去話語權而且終將被美國施壓做出選擇
Thumbnail
是說德國目前的親中態度,讓許多人很意外,不過這其實是有跡可循,因為過去的日本,也曾選擇一樣的策略與路線,只是地緣問題,讓兩國最後走向不同的方向。或許精確一點來說,德國距離中國比較遠,因此德國比較晚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問題。德國現在就像二十年前的日本,認為與中國加強關係將有助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Thumbnail
是說德國目前的親中態度,讓許多人很意外,不過這其實是有跡可循,因為過去的日本,也曾選擇一樣的策略與路線,只是地緣問題,讓兩國最後走向不同的方向。或許精確一點來說,德國距離中國比較遠,因此德國比較晚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問題。德國現在就像二十年前的日本,認為與中國加強關係將有助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Thumbnail
梅克爾政府辯駁高聲批評於事無補,但是她們對於批評比中國更為的強大美國,可從來都是高調進行,唯獨對中國唯唯諾諾。 以經貿改變中國的「交往」政策,是德國一直以來的主張,即使在德國最核心的企業之一Kuka被中國併購後也仍未改變。
Thumbnail
梅克爾政府辯駁高聲批評於事無補,但是她們對於批評比中國更為的強大美國,可從來都是高調進行,唯獨對中國唯唯諾諾。 以經貿改變中國的「交往」政策,是德國一直以來的主張,即使在德國最核心的企業之一Kuka被中國併購後也仍未改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