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了,人自然就改變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文章附圖來自日本的笠松紫浪(1898~1991)
家裡長輩現在聊起疫情,都很淡定,輕鬆的口吻說著:「那個誰誰誰也得過了阿,還有那個誰誰誰還二次感染了呢,也都好了!沒事。」
󠀠
想起前一陣子,親友們聊起疫情時,都還是有些戒慎恐懼的呢,畢竟omicron病毒對人類來講還是很陌生,沒人知道後面會發展成什麼樣。而大家現在能自在地說出:「跟這個病毒齁,就是要和平共處啦!」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做到的。
󠀠
因為病毒一開始的致命性真的比較強,是隨著多次變異後才逐漸減弱,而這樣的現象要能被人們所普遍認知,是因為點點滴滴許多人事物的佐證,例如看到新聞報導,發現很多人得了真的就像重感冒一樣,是不太舒服沒有錯,但大部分也都慢慢好起來了;以及自己身邊許多親人同事都一一中獎,甚至是自己也來上一回,眾多切身經驗,才讓原本焦慮恐懼的幻象,不自覺開始一點一滴消融掉了。
󠀠
原來一個人要被徹底改變信念,且較沒有反作用力的方式,就是讓環境去催化他,就像是水果被催熟一樣,人不知道自己是從哪一刻開始被「催熟」的,但那個過程就是一直持續在進行中。
󠀠
前陣子跟南京的A友人談話,他說:「這真的只是大型感冒沒那麼可怕嗎?那為什麼我們這裡都要當洪水猛獸去對付?真的放開了,會不會失控?會不會很危險?」A友人算是社會意義上的中產階級,有不錯的工作收入與學識涵養,他的聰穎程度一定不比我家裡的長輩低,但因為他沒有翻牆的習慣,所以他所處的環境回饋給他的訊息,在經過長時間積累後,就形成了「omicron是很可怕的,一定要靠清零才能hold住,一旦放開會很慘」這樣堅固的信念。
󠀠
這個現象其實也告訴了我們一件事。
󠀠
我們常常會說身邊的誰誰誰很固執,臭脾氣很難改,很保守,很退縮,然後也會說:「都有跟他講過了,但他就是不改,就是聽不下去,怎麼講都沒有用。」其實不是那個人不能被改變,而是可以改變他的那個環境因素此刻不是那麼俱足,或是沒有被他意識到。換言之,一個人能不能改變,跟聰穎程度不是正相關,反而跟你處在什麼環境,比較有直接關聯。
󠀠
當我們清楚的認知到,真正的改變其實是來自「環境的浸泡」後,我們想改變別人,就要往「佈置他的環境」這個方向去著手。
󠀠
󠀠
***
這個指的是,我們可以在當下與之共處的時空背景下,巧妙的為對方佈置幾處不同以往他所看到的,且能啟發到他,又能為其所接受的「風景」即可。
󠀠
例如,平時個性比較急躁,做任何事總是要別人配合他節奏的家人,他們在做家事時,可能也常常習慣一口氣要全部完成,才願意休息,但身體長時間這樣去操勞,是容易出現一些狀況的,例如可能就在一些節氣轉換時刻,舊疾重現,甚至更加重,或是突然又冒出一個新毛病,而人對於自己突然變差的健康狀況,是會在意與擔憂的。
󠀠
󠀠
此時你就可以委婉的告訴他:「其實你可以每做個30分鐘,就休息一下喔,因為當你很專注在做家事,不知不覺就會持續很長的時間,身體其實是一直累過頭的。再加上人在節氣交替時,本來就比較虛弱,如果平時沒有保養好,那個時刻也比較容易跑出一些毛病來喔。」
󠀠
表面上,我們是在跟他談休息的方法,但其實這就是某種程度的「修心」。
󠀠
󠀠
而且是以比較能被當事人接受的角度在聊,因為「休息」這件事,相較於他生命中其他的愛恨情仇事件,單純許多,不摻和別人,不會勾起他太多情緒,所以你此時這樣去跟他談,他就會覺得你是真的在關心他,而不是在說打高空,在說教。這樣就是所謂的為他人去「佈置環境」。
󠀠
我們只要一直去「佈置」就好,不須去當那個主角,不須去當那個要讓對方可以完全改變的主角,因為一個人的改變,是要靠環境去催化的,這才是最聰明的借力使力,你只要去做你當下能做的,你看的到的,然後運用這些元素去做的善巧些(例如上述例子,就是把握了「節氣轉換」這個關鍵時刻),這樣就行了,這樣你也才不會被他人的因果給拉下去,這也是在想改變他人的歷程裡,很重要的學習一環。
󠀠
又例如,對於這樣的人,你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讓他有更多被滋養到的時刻,因為人被滋養到時,很自然就會鬆弛一些。例如你可以每次回去看他時,都帶上一束花,這很可能是對方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體驗,而家裡只要擺上一束花,氣氛就顯得優雅嫻靜許多,這表面上看似與你要轉化他的個性沒有相關聯,但其實是有的,是一種薰陶式,很溫和漸進的。
󠀠
如果以上,你都覺得還不夠,想再做些更給力些的,那你可以開始學習,在每一次對方又焦躁起來,控制慾爆棚,想指使你做啥弄啥時,你要能平心靜氣的應答(這需要反覆的練習與提醒自己),不再與他正面硬剛。無關緊要之小事,能配合的就先配合,不能配合的,就要學會怎麼「躲」,怎麼跟對方打太極呼攏過去。
󠀠
󠀠
容易緊張焦躁的人,往往沒有溫柔如徐風的體驗(因為他的焦躁,也會讓別人跟他對應時,常常也處在一種不耐煩的情緒裡),所以當你願意先從自身做起,主動地,常常帶出這樣「溫柔如徐風」的能量給他,這樣的氣質,這樣的行為作風,就是你對對方的奉獻了。將自己的每次出現,都佈置成他環境裡的一道美麗風景,這也許並不容易,但真的是可以開始去學習前進的目標。
󠀠
󠀠
***
而當然,也不要覺得,自己去做了這些,就一定要看到對方有明顯的進步才行。不用給自己那樣的壓力,而是真的要隨緣,尊重每個人的命運軌跡,你只要在你與他有交集的那個時空背景下,剛好又有那樣的契機,你再去做那麼一點點就好,平時,則要把自己過的好、過的正,生命有主軸有方向,這才是真正更重要的事,也是對每個人來講,都最重要的事。
󠀠
而且,現在讓他受苦的那些人事物,其實也是一道在幫助他覺醒的風景,只是這風景看上去不是那麼怡人,甚至是挺醜陋可怕的。但有的人就是要苦到真的受不了,才會願意換另一種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所做所為。例如才開始能思考:「我一直這樣做這樣想,是對的嗎?如果是對的,為什麼今天會演變成這樣?」
󠀠
只是說,一個人要能進展到這個程度,通常也已經付出了很慘痛的受苦代價與漫長時間了,甚至,我們也會看到許多人,是一輩子都在同一坑裡哭阿罵的,找不到出口。這也告訴我們,受苦,可以成為你轉變的契機,但也不一定是必要的,因為人也的確很有可能在苦裡越來越沉淪,因為那個苦的實相太堅不可摧,會更加強他就是個「受害者」的信念。
󠀠
󠀠
***
講到這,我們就可以再細細回想:自己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對新冠病毒的認知,是怎麼慢慢地從害怕擔心,一直到現在挺淡定的態度呢?這當中一道道改變你認知的風景,是怎麼被細緻巧妙的一幕幕展出?從來就不是一個突發事件,就徹底改變了你某個信念,都是涓滴式的,讓你在不知不覺間就變化了。想到這,是不是也要感謝自己所處的環境,許許多多人事物的奉獻呢?
󠀠
從別人回推到自己,再從新冠疫情你認知上的變化,推到自我習性要如何轉化,你就會更清楚明瞭,如果自己也有很多想改變的習性,什麼是比較好的改變方式?是繼續在原本的同溫層裡,跟別人訴苦埋怨,大家一起抱團取暖;還是開始移動腳步到一個善知識比較多的地方去定期浸泡,讓自己的體質逐漸地轉換?
󠀠
杜甫於〈春夜喜雨〉一詩中的開頭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雨」很知道什麼時候最需要降臨大地,當萬物要復甦,渴求萌芽之際,春雨(好雨)就翩然來到了。春天的雨絲是那麼的軟那樣的靜,於闇黑的夜裡,跟隨著風,悄然無聲的滋潤著萬物大地。
󠀠
當一個人的身心準備好要成長,開始願意去尋覓更適合他生長的土壤,屬於他的「好雨」就一定會到來的。但這個復甦轉化的過程,可能不是那麼戲劇化,而是很溫和漸進,如同「潤物細無聲」,只要你願意細緻耐心的去體會與浸泡其中,那層層疊疊的轉變將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
󠀠
-----
󠀠*課程資訊*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因應疫情,全面採用遠距視訊
隔週一上課(19:00~21:00)
󠀠
󠀠
一個月一次的單堂課《花若盛開,小人也來---搞對你的吸引力法則》
12/23(五)19:00~20:30
󠀠
󠀠
一對一個人諮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47內容數
課程詳情與報名方式請看以下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鍾嘉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二款「躺平族」,則是曾想在人生中發光發熱,不甘於只是平凡度過一生,也因此付出過很多心力,是別人眼中很認真打拼的一群,但他們在工作幾年後,卻也越來越有一種不知為何奮鬥的茫然感,覺得大環境就是很時不我予,覺得再怎麼努力好像都只是為人作嫁,再怎麼辛苦,反正薪資報酬永遠匹配不了想完成的那些人生目標。這樣的
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躺平」一詞,不僅僅是兩岸,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其實「躺平」還分兩種,一種是基因裡的確就比較趨向享樂安逸的人,覺得人生就是用來享受美好,不應是來孜孜矻矻,只為了一份薪水就賣命工作,覺得那樣的人生太傻太不值;而另一種人,是本來對人生懷有遠大夢想,也很願意打拼,但被社
基於以上這四點,你們之間的相處,就常常會在那邊上演「我才沒有這樣/我就算有講出什麼話,那也是因為你先怎樣怎樣/你也沒好到哪裡去啦/你以為你自己就沒錯嗎」這類無窮盡鬼打牆的劇碼,讓人覺得日子過的很辛苦。
脆弱的人,常常是要別人先把他安撫好,他才有能量去體諒別人;當別人沒法安撫他時,他容易一直陷在原地繼續覺得委屈著,但心底還有一種清白感,就是說:「我也沒那麼壞,就只是需要你哄哄我,你哄我一下,我就好了,為什麼都不願意?」有些談話性節目在聊兩性主題時,也會導向這個方向在聊,例如一直強調女人就是要哄,然後
摘錄自《小王子》一書: **也許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樣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 **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費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如果你愛著一朵盛開在浩瀚星海裡的花,那麼,當你抬頭仰望繁星時,便會感到心滿意足。 ** 是對的,就要堅持,不能讓感覺蒙混過去。 **
第二款「躺平族」,則是曾想在人生中發光發熱,不甘於只是平凡度過一生,也因此付出過很多心力,是別人眼中很認真打拼的一群,但他們在工作幾年後,卻也越來越有一種不知為何奮鬥的茫然感,覺得大環境就是很時不我予,覺得再怎麼努力好像都只是為人作嫁,再怎麼辛苦,反正薪資報酬永遠匹配不了想完成的那些人生目標。這樣的
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躺平」一詞,不僅僅是兩岸,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其實「躺平」還分兩種,一種是基因裡的確就比較趨向享樂安逸的人,覺得人生就是用來享受美好,不應是來孜孜矻矻,只為了一份薪水就賣命工作,覺得那樣的人生太傻太不值;而另一種人,是本來對人生懷有遠大夢想,也很願意打拼,但被社
基於以上這四點,你們之間的相處,就常常會在那邊上演「我才沒有這樣/我就算有講出什麼話,那也是因為你先怎樣怎樣/你也沒好到哪裡去啦/你以為你自己就沒錯嗎」這類無窮盡鬼打牆的劇碼,讓人覺得日子過的很辛苦。
脆弱的人,常常是要別人先把他安撫好,他才有能量去體諒別人;當別人沒法安撫他時,他容易一直陷在原地繼續覺得委屈著,但心底還有一種清白感,就是說:「我也沒那麼壞,就只是需要你哄哄我,你哄我一下,我就好了,為什麼都不願意?」有些談話性節目在聊兩性主題時,也會導向這個方向在聊,例如一直強調女人就是要哄,然後
摘錄自《小王子》一書: **也許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樣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 **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費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如果你愛著一朵盛開在浩瀚星海裡的花,那麼,當你抬頭仰望繁星時,便會感到心滿意足。 ** 是對的,就要堅持,不能讓感覺蒙混過去。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人世間唯一不變的一件事就是「變」,卻依然在每一次驟變之時感到驚愕,接著是一連串的氣餒、憤怒、挫敗⋯⋯⋯⋯,接著自問到底能做些什麼來阻止這一切變化來得慢一些呢? 收到這本《會好起來的,就算不是現在》過沒幾天,孩子又因為感冒而出現低燒、流鼻水及咳嗽的症狀而難以入睡,距離出院僅僅相隔約莫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人世間唯一不變的一件事就是「變」,卻依然在每一次驟變之時感到驚愕,接著是一連串的氣餒、憤怒、挫敗⋯⋯⋯⋯,接著自問到底能做些什麼來阻止這一切變化來得慢一些呢? 收到這本《會好起來的,就算不是現在》過沒幾天,孩子又因為感冒而出現低燒、流鼻水及咳嗽的症狀而難以入睡,距離出院僅僅相隔約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