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務|不管鏡頭面對自己或朝向他人,終需好好觀照自身──談 2022 新星獎紀錄片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紀錄片組參賽作品《洞》、《跳飛機》、《站到站》、《舊橋戀人》、《貓男》、《忠情的凝視》。


文/柯妧青(2022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評審)

「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安迪.沃荷(Andy Warhol)所說,抑或是不是他的原意,應該不可考了。但數十年前的預言,在網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已經應驗。比起過往,任何人都更有可能一夕成名,影視創作亦是如此,因為拍片器材與剪輯軟體的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大幅提升,在這個人人皆能拍片的時代,我們看到了更多影像創作年輕世代的崛起,也看到了創作上更多的可能性,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百花齊放的時代。

屬於年輕世代的創意性、獨特性與新思維

然而,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抑或只是個單純的偶然,今年(2022)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紀錄片類的作品投件數量較往年銳減,雖然作品數量不及前幾年,但整體來看,主題、內容與表現手法多元,看到了不少極具誠意或令人驚豔的佳作,展現了屬於年輕世代的創意性、獨特性與新思維。今年投遞參加比賽的作品當中,有人將鏡頭對內,探究自我的身份認同與成長課題,觀看自身與家人,或疫情下的異地戀情;也有人將鏡頭朝外,拍攝市井小民、文化工作者或某些特殊族群,例如街友或扮裝皇后,關注於環保生態、文化、藝術、性別、國族認同等等議題,實踐其社會關懷。相較去年的投件及入圍影片相比,今年的影片應屬小品,雖然沒有重量級般的威力,但亦有其獨特的小清新。

經過審慎與充份的討論交流之後,紀錄片組共選出六部入圍作品,特別想說的是,任何競賽都會有遺珠,沒有入圍的作品亦不乏佳作,只要創作者一本初心並能從容誠懇地面對自己的作品,便不留遺憾。入圍的六部作品當中,很有趣的是「拍自己」與「拍別人」的影片比例各半,三部從自身出發的作品包括《洞》、《跳飛機》以及《站到站》,有人在破碎家庭的陰影之下,多年後透過自己的出場(presence)與父母展開對話,處理一段埋藏在記憶裡的創傷;有人從個人成長經驗出發探尋生命中長期缺席的父親,並再現了屬於社會群體的集體記憶;有人透過已然成為廢墟的「家」,在空間漫遊之際回望童年往事、家族尋根之旅以及家人間的共生關係。這幾部作品,有的自然清新具真情、有的形式獨特且不做作、有的坦然真誠而不自溺,均能經由作品照見作者自我揭露的坦然與勇氣,有一種乾淨清爽的質地。

raw-image

拍片猶如自我追尋、療癒及對話的道路

紀錄片創作者若以自身做為創作基底,猶如在畫布上揮灑,扣問生命中對其極為重要的課題,上述這幾部學生作品亦然,同學們似乎想要透過拍片去尋找答案。有趣的是,真正的答案是什麼,或許已經不重要了,終究,當作者選擇透過鏡頭重新面對並整理自己的人生,憑著記憶回溯年少時光曾經面對的困惑、缺憾、憤怒、青澀、懵懂、美麗與哀愁,抑或是自我認同上的焦慮不安,隨著拍片時的種種經歷,以及其自我追尋與探求事實的過程,應已獲得了自我療癒和自我對話的機會,心中缺損的片刻時光或親情,相信亦有所依歸。

另一類的入圍影片將鏡頭向外記錄他人,例如《舊橋戀人》、《貓男》及《忠情的凝視》,創作者以寫實手法貼近主角,帶領觀眾直視被社會忽略於某個角落的族群,觸及生活的現實與殘酷,不避諱呈現人性所面對的種種誘惑與考驗;或以手持跟拍方式忠實捕捉熱切於動物救援者的身影,影像敘事平穩流暢;抑或透過文史工作者的視角,展現悠悠時間長河之下遙念斯土斯民的情懷,自然生動地呈現生態環境與在地人文歷史等議題,這些拍攝他人的影片自然不做作,並能透過觀看他人的過程,引發觀眾的反思或輕嘆。

raw-image

只有走入真實世界與人互動,才能感受到田野的氛圍

以他人為主角的紀錄片,拍攝者除了要有敏銳及細緻的觀察力之外,如何與被攝者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實屬重要。特別是拍攝處於邊陲或居於弱勢者,呈現其生活中的不堪與無奈,難免被外界檢視拍攝上的倫理議題。他們(被攝者)為什麼要「貢獻」自己的故事?被拍攝的當事人充份理解自己如何「被再現」嗎?在追求影像創作自由度與自主性的同時,這個問題值得大家一起思考。紀錄片作者花更多時間與現實世界裡的拍攝對象相處,鏡頭外的互動與彼此之間發生的故事,可能比鏡頭前更為精采或更有張力,《舊橋戀人》中的男女主角可以不計個人形象、坦蕩地在鏡頭前自我揭露,究竟是出於信任感抑或個性使然,令人感到好奇。

透過觀景窗的鏡像反射,拍攝者觀看別人的同時亦反身自我觀照,彼此相互映照,藉以省察自己與被攝者的關係與距離,並從被攝者的身上重新認識世界。不管是為了與社會對話或是為了追求個人的自我實踐,拍電影需要的是創意與想像力,在觀看這群年輕學生的作品時,確實感受到其多元性與創意,然而亦發現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新時代,容易造成個人生活世界的扁平化或單一化,畢竟拍片者的田野並不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而在人生的各個場域,只有走入真實世界與人互動,才能感受到田野的氛圍、情境與狀態,才能書寫自己或他人的故事。

raw-image

這三年來受到疫情影響,拍片工作異常艱辛且充滿挑戰,然而,諸多影視工作者以及學生並沒有放棄創作的熱情與慾望,找到方法持續向前,相當不容易。期待在後疫情時代,能有更多的年輕學生投入紀錄片創作的行列,不管是在影像敘事的語法、形式風格,或社會觀察下的視角,都能打破框架,走出自己獨特的道路,不要害怕與眾不同。期待年輕學生的作品帶給觀眾更多思考空間,以及社會多重樣貌下的人生百態,為紀錄片帶來更多元且新穎的未來風景。


柯妧青|美國天普大學電影與多媒體藝術創作碩士,曾擔任過記者,長期以來關注勞工、女性權益、文化與環保等議題。現為影像工作者並於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影像傳播學系任教。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由新北市政府主辦,徵選當年度優秀的學生影像作品,涵蓋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實驗片共四種類型,同時專為高中職(含)以下學生設立「種子新星獎」,是範圍最廣的學生電影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日起至2024年8月18日,展出「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覽。 除了可看到日治時期寫真館攝影家的自我形象、戰後臺灣攝影家自我身影、解嚴後臺灣藝術家的自我影像之外,還有當代藝術家們藉由新媒體科技媒介展現自我樣貌。
Thumbnail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日起至2024年8月18日,展出「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覽。 除了可看到日治時期寫真館攝影家的自我形象、戰後臺灣攝影家自我身影、解嚴後臺灣藝術家的自我影像之外,還有當代藝術家們藉由新媒體科技媒介展現自我樣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場景:大學電影學院的一個老舊攝影棚。主角阿輝,一位電影導演系的學生,正在為期末作品做準備。他的靈感來自於他與同班同學小樂的微妙關係。 阿輝(自言自語):「光,是所有影像的開始,也是我們故事的起點。」 小樂(輕聲):「那影呢?」 阿輝(轉身):「影,是光的追隨者,就像我對你的思念,永遠跟隨著你。
Thumbnail
場景:大學電影學院的一個老舊攝影棚。主角阿輝,一位電影導演系的學生,正在為期末作品做準備。他的靈感來自於他與同班同學小樂的微妙關係。 阿輝(自言自語):「光,是所有影像的開始,也是我們故事的起點。」 小樂(輕聲):「那影呢?」 阿輝(轉身):「影,是光的追隨者,就像我對你的思念,永遠跟隨著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