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新觀點、變身中的博物館: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Vaucluse House
Museums in transition
最近看到雪梨生活博物館(Sydney living museums)正在轉變為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Museums of History NSW),心裡無限驚喜。
雪梨生活博物館是由12間Houses & museums組成,多為19世紀殖民者或移民所建造的住宅與建築保留後開放參觀。有些建築說是當時的豪宅也不為過,造訪時所見大多只是簡單介紹建築物歷史,以及重現居住者的生活場景,因過於靜態,當時並無深刻印象。
然而,2022年
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集結了這12間歷史住宅與歷史建築博物館,以及新南威爾斯州檔案館的大量檔案與紀錄,開啟了新篇章,提出:
"The past can’t change, but perspectives can."
"Experience history. Not as you know it."
最大的特色就是,改以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的角度出發述說歷史,將博物館主題定調為剝奪與開墾Museums of dispossesion and recalmation(來源:Museums of History NSW Instagram)。更提到,應把歷史置於我們之前,而不是我們身後(Placing history before us, not behind us)。
於是,在官網,介紹每間歷史住宅與博物館的頁面上,都清楚明白地寫著:
承認此地的傳統監管人為______族(視該地而定),並表達對該民族的敬意,也反省過去國家或政策對原住民族所造成的影響。最後並表示,土地永遠是,最早居住於此的民族之地。
這些歷史住宅與博物館也將被賦予詮釋新觀點,例如,其中一處是Museum of Sydney,其建築為最早期的殖民政府中心。未來這裡將透過原住民的聲音引導,成為說出真相及對話的場域。2023年首檔展覽由19位澳洲藝術家以敏感的"un-Australian"為題,廣泛探討澳洲的國家民族認同議題。
✷✷✷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各分館焦點活動:https://mhnsw.au/zh/2023-mhnsw-program-highlights/
這幾年,澳洲政府積極面對墾殖社會的過去與原住民正義,博物館也拋下白人視角,邁向文化多樣性,期待能為社會帶來改變。
永不忘記吾師劉婉珍教授所說,#博物館是動詞
附註:
這些歷史住宅與博物館自1980年開始由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建築信託管理,包括Elizabeth Bay House (最豪華的殖民時期住宅)、Vaucluse House、Susannah Place、Elizabeth Farm等歷史住宅,也有Museum of Sydney、Justice&Police Museum(前身為警察局和法院)、Hyde Park Barracks(前身為管理犯人之處,已登錄為世界遺產)等歷史建築,2014年,這12間歷史住宅與博物館由雪梨生活博物館管理維護。
我造訪時間為2014年前,仍由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建築信託管理時期。當時還跟澳洲國家海事博物館的同事聊起,羨慕有這樣的歷史建築信託管理維護古蹟與歷史建築。
照片:本人拍攝
參考資料:
1.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官網:https://mhnsw.au/zh/
面對議題,博物館如何回應以及如何展開對話,創造更具多元包容性的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事館的教育活動超乎想像地豐富,當時從2歲左右開始就有可參加的活動,鼓勵父母親及照顧者帶著嬰兒車前來參加活動。青少年各年級皆有適合的導覽課程,涵蓋的學科甚廣,包含語言課、理化、美術、歷史地理課程都應有盡有。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展場很小,從入口就可看見底。但是前進的過程很緩慢、很緩慢,因為捨不得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來來回回前進又折返、前進又折返....
海事館的教育活動超乎想像地豐富,當時從2歲左右開始就有可參加的活動,鼓勵父母親及照顧者帶著嬰兒車前來參加活動。青少年各年級皆有適合的導覽課程,涵蓋的學科甚廣,包含語言課、理化、美術、歷史地理課程都應有盡有。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展場很小,從入口就可看見底。但是前進的過程很緩慢、很緩慢,因為捨不得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來來回回前進又折返、前進又折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古蹟為什麼不能通通都變成博物館?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個疑問!就讓我們跟著臺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的足跡,回到那個需要乾淨水源的時代,從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開始,去發現博物館與水的淵源;再跨越大半個地球前往倫敦....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難得的三連休,是不是不知道要去那裡逛逛。如果你住在北部,又喜歡靜態的活動,逛逛故宮的。這裡給你另一個選擇: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地理位置離故宮約600公尺左右的地方,是由順益集團林清富創辦人成立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網址在這裡: https://www.museum.org.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不管是外表的變化,還是內在的成長,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就連國家級博物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的重整與修建,也常常耗費很多年呢! 像是位在臺北市植物園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整修後,終於在今年(2024年)初再次開放大眾參觀,並推出嶄新的常設展與特展。
Thumbnail
到塞浦路斯的第二天,到首都尼克亞區走走,透過博物館文物了解在這塊島上的歷史足跡,加深對塞浦路斯的認識。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去了奥克兰的战争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新西兰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最早于1929年11月28日开幕。这个博物馆里边的二楼,存放了大量关于一战和二战的武器装备、包括历史事实等等。现在,跟随着我拍摄的照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想分享博物馆的外观照片。从外表上看
Thumbnail
​深入台灣各地都有許多小型博物館,走入博物館會發現很多當地地介紹。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店文史館 就是個典型例子,此場館於西元二零零三年一月二十八日正式開幕啟用,是中華民國第一座地方性質博物館,現在由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店分館管轄。 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店文史館 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一
Thumbnail
如果問我什麼是行程清單上無法刪除的點,那一定是博物館。對我而言,博物館是打開一座城市最有效率的方式,你可以在一棟建築內認識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瞭解他的風格品味,再帶著這些即時的認識走進城市,那種像是與城市互動或反覆驗證所知的感覺,是我在旅行裡最大的趣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古蹟為什麼不能通通都變成博物館?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個疑問!就讓我們跟著臺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的足跡,回到那個需要乾淨水源的時代,從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開始,去發現博物館與水的淵源;再跨越大半個地球前往倫敦....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難得的三連休,是不是不知道要去那裡逛逛。如果你住在北部,又喜歡靜態的活動,逛逛故宮的。這裡給你另一個選擇: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地理位置離故宮約600公尺左右的地方,是由順益集團林清富創辦人成立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網址在這裡: https://www.museum.org.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不管是外表的變化,還是內在的成長,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就連國家級博物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的重整與修建,也常常耗費很多年呢! 像是位在臺北市植物園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整修後,終於在今年(2024年)初再次開放大眾參觀,並推出嶄新的常設展與特展。
Thumbnail
到塞浦路斯的第二天,到首都尼克亞區走走,透過博物館文物了解在這塊島上的歷史足跡,加深對塞浦路斯的認識。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去了奥克兰的战争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新西兰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最早于1929年11月28日开幕。这个博物馆里边的二楼,存放了大量关于一战和二战的武器装备、包括历史事实等等。现在,跟随着我拍摄的照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想分享博物馆的外观照片。从外表上看
Thumbnail
​深入台灣各地都有許多小型博物館,走入博物館會發現很多當地地介紹。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店文史館 就是個典型例子,此場館於西元二零零三年一月二十八日正式開幕啟用,是中華民國第一座地方性質博物館,現在由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店分館管轄。 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店文史館 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一
Thumbnail
如果問我什麼是行程清單上無法刪除的點,那一定是博物館。對我而言,博物館是打開一座城市最有效率的方式,你可以在一棟建築內認識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瞭解他的風格品味,再帶著這些即時的認識走進城市,那種像是與城市互動或反覆驗證所知的感覺,是我在旅行裡最大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