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hinking Museums:我們對兒童與家庭觀眾是否足夠友善呢?

更新於 2023/07/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片擷取自kids in Museums粉絲專頁
很喜歡….英國慈善組織「Kids in Museums」針對英國國民信託管理的女神雕像,發現被塗上藍色蠟筆一事所做的發言,值得深思。
(女神雕像被塗上蠟筆一事,只因國民信託提到日前家庭活動曾發給蠟筆,使得兒童與家長成為眾矢之的。)
Kids in Museums臉書發文表示:
「許多家庭觀眾不參觀博物館,就是憂慮自己行為舉止應該如何表現以及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判。
而這些故事與周遭的責備文化,不論是責備家長、兒童或博物館工作人員,都只會加深家庭觀眾的恐懼,阻止他們參觀
。……在這次的案例中,無數個家庭走過都毫無意外發生,且沒有藉助任何清潔劑或昂貴的專業材料,蠟筆痕跡就已去除了。」
意思是這只是少數個案,也無重大損失,不需要過度謾罵兒童與家庭觀眾。
事實上,國民信託也表示,他們不知道這些蠟筆的痕跡是怎麼發生的,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是來自活動分發的蠟筆。
同時表示,發生這樣的事令人沮喪,但是這樣的例子實屬罕見,數百萬的參觀者都是尊重此處的。
因此,值得深思的是,
我們是否先入為主地覺得一定是兒童所為?在一切只是推測的情況下。
正如Kids in Museums所說,歷史文物的確偶爾會在公共場所被所有各種年紀的人(people of all ages)損壞。Kids in Museums也提到博物館與遺址還是要繼續致力於給兒童和家庭觀眾舒適的參觀環境,不因此事改變。
即使是兒童所為,兒童需要引導和溝通,但不需要過度苛責孩子或家長,博物館與我們著實需要對家庭觀眾更敞開心胸。這樣或許我們才有資格說,博物館真正為所有人開放。
以及,還是很想說,博物館不是製造對立的地方,而是要引導大眾相互理解的地方。需要更多元包容、能站在不同立場同理他人的觀點。
註:Kids in Museums組織致力於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及遺址一起創造更友善兒童與家庭的環境,並舉辦年度家庭友善博物館獎。
It’s been interesting to see the comments around this story and how it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We know that many families don’t visit museums because they are worried about how they should behave and being judged on their behaviour.
These stories and the culture of blame around them – whether you blame the children, parents or museum staff – only reinforce the fears that prevent family visits. Historic objects do occasionally and very sadly get damaged in public venues by people of all ages, though great efforts are made to prevent this. In this case, “hundreds of families had completed the trail without incident” and the crayon was removed from the statue “without the help of external cleaners or expensive specialist materials”.
Children have a right to access heritage sites and explore them. It’s disappointing to see organisations like the National Trust being criticised for trying to be more family friendly. Engaging children actively with their local heritage can inspire a lifelong interest and research shows that children visiting with their families are more likely to return as adults, than if they visit with a school group.
Over the past decade museums and heritage sites have made huge improvements to their offer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It’s important that this progress isn’t reversed by incidents like this. We want all museums and heritage sites to continue to strive to give families and children the best possible visitor experience and we want all families to feel comfortable visiting.
參考新聞連結:
面對議題,博物館如何回應以及如何展開對話,創造更具多元包容性的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Museums in transition 最近看到雪梨生活博物館(Sydney living museums)正在轉變為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Museums of History NSW),心裡無限驚喜。 雪梨生活博物館是由12間Houses & museums組成,多為19世紀殖民者或移民所建
海事館的教育活動超乎想像地豐富,當時從2歲左右開始就有可參加的活動,鼓勵父母親及照顧者帶著嬰兒車前來參加活動。青少年各年級皆有適合的導覽課程,涵蓋的學科甚廣,包含語言課、理化、美術、歷史地理課程都應有盡有。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展場很小,從入口就可看見底。但是前進的過程很緩慢、很緩慢,因為捨不得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來來回回前進又折返、前進又折返....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Museums in transition 最近看到雪梨生活博物館(Sydney living museums)正在轉變為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Museums of History NSW),心裡無限驚喜。 雪梨生活博物館是由12間Houses & museums組成,多為19世紀殖民者或移民所建
海事館的教育活動超乎想像地豐富,當時從2歲左右開始就有可參加的活動,鼓勵父母親及照顧者帶著嬰兒車前來參加活動。青少年各年級皆有適合的導覽課程,涵蓋的學科甚廣,包含語言課、理化、美術、歷史地理課程都應有盡有。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展場很小,從入口就可看見底。但是前進的過程很緩慢、很緩慢,因為捨不得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來來回回前進又折返、前進又折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大宅改建而成的博物館,由私人擁有,收藏前哥倫布時期的文物,包括情色主題陶瓷藝術品。
Thumbnail
This article details all of the Kitakyushu Municipal Museum of Art in Fukuoka, Japan.
Thumbnail
The AI Revolution: Museum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y (BBM EDUCATION Book 13) Kindle Edition by Po Jih Wang (Author)  Format: Kindle EditionBo
Thumbnail
上個月初的週末,兩個在哥本哈根的朋友來歐登斯拜訪我,鑑於他們沒有(很少)去大島,我們決定週末的其中一天就去 Aarhus 晃晃。這是丹麥第二大城,也是丹麥最古老的城之一,人口數 29 萬,大概比嘉義多一點 XD KØN 在丹麥文是性別的意思。這是世界上少數關於性別的博物館之一,本來的名字是 Kvi
介於煩惱與解答之間,模稜兩可的Blue Monday午後,伸完懶腰之後發現,窗外陽光正好。
Thumbnail
《正發生》與《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在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公布時,電影《正發生》的題材十分吸引我,盼到台灣上映後不久,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得主Annie Ernaux,正好又是該電影原著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的作者,更是讓人期待。 電影是較平鋪直敘的白描手法,主角安(Anne)突然懷孕再到墮胎的
Thumbnail
青春似乎無法僅用簡短的文字形容,太過彌足珍貴,太多、太多了。 學校的一切佔滿了生活,回到宿舍推開A403的房門,即是四個截然不同獅子座女孩的秘密基地,四張床板下的木桌,趕著作業、打著遊戲、看著電影、講著電話,四張床板上的棉被,依稀記得四雙前後擺動的小腿,隔著床邊欄杆搖晃於空中,訴說著四個人的故事。
Thumbnail
因為多接了業務心生怨恨,對她產生極大偏見。可能因為偏見,先入為主,看不到她待人處事的優點及能在公司屹立不搖的能耐。
Thumbnail
幾年下來, Gogoro 用戶社群團隊透過動員車主以及內容行銷已經創造破 3.5 億元的媒體價值。然而我們不自以為滿足。 2019 年第四季,當我們展望 2020 年時,就把「跨界其他超狂社群」定為 2020 年的重要題目,唯有跨出同溫層,社群才能變得更有魅力、更多元、更有自省力。
Thumbnail
小時候的純真、天然很可愛,長大後有些純真跟天然是會被貼上負面標籤。為了成為他人眼中正面、優秀的那一類,我們一邊努力,一邊也陷入迷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大宅改建而成的博物館,由私人擁有,收藏前哥倫布時期的文物,包括情色主題陶瓷藝術品。
Thumbnail
This article details all of the Kitakyushu Municipal Museum of Art in Fukuoka, Japan.
Thumbnail
The AI Revolution: Museum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y (BBM EDUCATION Book 13) Kindle Edition by Po Jih Wang (Author)  Format: Kindle EditionBo
Thumbnail
上個月初的週末,兩個在哥本哈根的朋友來歐登斯拜訪我,鑑於他們沒有(很少)去大島,我們決定週末的其中一天就去 Aarhus 晃晃。這是丹麥第二大城,也是丹麥最古老的城之一,人口數 29 萬,大概比嘉義多一點 XD KØN 在丹麥文是性別的意思。這是世界上少數關於性別的博物館之一,本來的名字是 Kvi
介於煩惱與解答之間,模稜兩可的Blue Monday午後,伸完懶腰之後發現,窗外陽光正好。
Thumbnail
《正發生》與《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在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公布時,電影《正發生》的題材十分吸引我,盼到台灣上映後不久,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得主Annie Ernaux,正好又是該電影原著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的作者,更是讓人期待。 電影是較平鋪直敘的白描手法,主角安(Anne)突然懷孕再到墮胎的
Thumbnail
青春似乎無法僅用簡短的文字形容,太過彌足珍貴,太多、太多了。 學校的一切佔滿了生活,回到宿舍推開A403的房門,即是四個截然不同獅子座女孩的秘密基地,四張床板下的木桌,趕著作業、打著遊戲、看著電影、講著電話,四張床板上的棉被,依稀記得四雙前後擺動的小腿,隔著床邊欄杆搖晃於空中,訴說著四個人的故事。
Thumbnail
因為多接了業務心生怨恨,對她產生極大偏見。可能因為偏見,先入為主,看不到她待人處事的優點及能在公司屹立不搖的能耐。
Thumbnail
幾年下來, Gogoro 用戶社群團隊透過動員車主以及內容行銷已經創造破 3.5 億元的媒體價值。然而我們不自以為滿足。 2019 年第四季,當我們展望 2020 年時,就把「跨界其他超狂社群」定為 2020 年的重要題目,唯有跨出同溫層,社群才能變得更有魅力、更多元、更有自省力。
Thumbnail
小時候的純真、天然很可愛,長大後有些純真跟天然是會被貼上負面標籤。為了成為他人眼中正面、優秀的那一類,我們一邊努力,一邊也陷入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