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hinking Museums:我們對兒童與家庭觀眾是否足夠友善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很喜歡….英國慈善組織「Kids in Museums」針對英國國民信託管理的女神雕像,發現被塗上藍色蠟筆一事所做的發言,值得深思。

(女神雕像被塗上蠟筆一事,只因國民信託提到日前家庭活動曾發給蠟筆,使得兒童與家長成為眾矢之的。)


Kids in Museums臉書發文表示:

「許多家庭觀眾不參觀博物館,就是憂慮自己行為舉止應該如何表現以及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判。
而這些故事與周遭的責備文化,不論是責備家長、兒童或博物館工作人員,都只會加深家庭觀眾的恐懼,阻止他們參觀
。……在這次的案例中,無數個家庭走過都毫無意外發生,且沒有藉助任何清潔劑或昂貴的專業材料,蠟筆痕跡就已去除了。」



意思是這只是少數個案,也無重大損失,不需要過度謾罵兒童與家庭觀眾。

事實上,國民信託也表示,他們不知道這些蠟筆的痕跡是怎麼發生的,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是來自活動分發的蠟筆。

同時表示,發生這樣的事令人沮喪,但是這樣的例子實屬罕見,數百萬的參觀者都是尊重此處的。


因此,值得深思的是,

我們是否先入為主地覺得一定是兒童所為?在一切只是推測的情況下。

正如Kids in Museums所說,歷史文物的確偶爾會在公共場所被所有各種年紀的人(people of all ages)損壞。Kids in Museums也提到博物館與遺址還是要繼續致力於給兒童和家庭觀眾舒適的參觀環境,不因此事改變。


即使是兒童所為,兒童需要引導和溝通,但不需要過度苛責孩子或家長,博物館與我們著實需要對家庭觀眾更敞開心胸。這樣或許我們才有資格說,博物館真正為所有人開放。


以及,還是很想說,博物館不是製造對立的地方,而是要引導大眾相互理解的地方。需要更多元包容、能站在不同立場同理他人的觀點。


#家庭友善博物館 #友善兒童
#博物館包容性


註:Kids in Museums組織致力於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及遺址一起創造更友善兒童與家庭的環境,並舉辦年度家庭友善博物館獎。


Kids in Museums 臉書粉專全文:

It’s been interesting to see the comments around this story and how it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We know that many families don’t visit museums because they are worried about how they should behave and being judged on their behaviour.
These stories and the culture of blame around them – whether you blame the children, parents or museum staff – only reinforce the fears that prevent family visits. Historic objects do occasionally and very sadly get damaged in public venues by people of all ages, though great efforts are made to prevent this. In this case, “hundreds of families had completed the trail without incident” and the crayon was removed from the statue “without the help of external cleaners or expensive specialist materials”.
Children have a right to access heritage sites and explore them. It’s disappointing to see organisations like the National Trust being criticised for trying to be more family friendly. Engaging children actively with their local heritage can inspire a lifelong interest and research shows that children visiting with their families are more likely to return as adults, than if they visit with a school group.
Over the past decade museums and heritage sites have made huge improvements to their offer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It’s important that this progress isn’t reversed by incidents like this. We want all museums and heritage sites to continue to strive to give families and children the best possible visitor experience and we want all families to feel comfortable visiting.


參考新聞連結:

The New York Times:<Statue Is Defaced in England After Children Were Given Crayon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博物館觀察與日常實踐沙龍
15會員
7內容數
面對議題,博物館如何回應以及如何展開對話,創造更具多元包容性的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許多父母的想法是小孩子盡可能讓他們保持「天真」及「單純」,所以希望大人世界的許多事物盡可能不要「污染」他們的心靈。 但,讓小孩子一直保持「單純」是好的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許多家長一直刻意騙小孩聖誕老公公是真的,只為了不要讓小孩單純的夢想破碎。 其實,每年的聖誕禮物是父母送的,為何會
Thumbnail
許多父母的想法是小孩子盡可能讓他們保持「天真」及「單純」,所以希望大人世界的許多事物盡可能不要「污染」他們的心靈。 但,讓小孩子一直保持「單純」是好的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許多家長一直刻意騙小孩聖誕老公公是真的,只為了不要讓小孩單純的夢想破碎。 其實,每年的聖誕禮物是父母送的,為何會
Thumbnail
🍎情境 家裡的玩具四散一地 各種零件就是兇器 被絆倒、踩到、找不到 亂丟的是你,抱怨的也是你 玩具是快樂來源也是亂源 所以怎麼處理好呢?要孩子自己收嗎? 🍎怎麼了 玩具有促進發展的目的,我們的遊戲治療也需要玩具。玩具是孩子可以放心操弄的物品,在設計上沒有真實世界的物品那般的危險,常常會使用低硬度
Thumbnail
🍎情境 家裡的玩具四散一地 各種零件就是兇器 被絆倒、踩到、找不到 亂丟的是你,抱怨的也是你 玩具是快樂來源也是亂源 所以怎麼處理好呢?要孩子自己收嗎? 🍎怎麼了 玩具有促進發展的目的,我們的遊戲治療也需要玩具。玩具是孩子可以放心操弄的物品,在設計上沒有真實世界的物品那般的危險,常常會使用低硬度
Thumbnail
你帶去公園的腳踏車,別的小孩可以自己跑來騎嗎? 你帶去公園沙坑放的小玩具,別的小孩在玩之前要先問過你嗎? 德國的遊戲場少見警告標語或是明確的適合年齡標示,反正就是「敢玩就玩、安危自負」。適合不同活動力的兒童的遊戲器材設計,讓孩子可以充分探索、挑戰體能。
Thumbnail
你帶去公園的腳踏車,別的小孩可以自己跑來騎嗎? 你帶去公園沙坑放的小玩具,別的小孩在玩之前要先問過你嗎? 德國的遊戲場少見警告標語或是明確的適合年齡標示,反正就是「敢玩就玩、安危自負」。適合不同活動力的兒童的遊戲器材設計,讓孩子可以充分探索、挑戰體能。
Thumbnail
情緒沒有對錯!學會區辨情緒,才能讓情緒發揮正面的功能! 孩子是學習複製機,但我們引導過孩子認識及感受情緒嗎? 孩子需要察覺與辨識自己的情緒,並學會自在表達感受與溝通。
Thumbnail
情緒沒有對錯!學會區辨情緒,才能讓情緒發揮正面的功能! 孩子是學習複製機,但我們引導過孩子認識及感受情緒嗎? 孩子需要察覺與辨識自己的情緒,並學會自在表達感受與溝通。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看黃色書籍和影片、玩暴戾電玩遊戲,除了影像與黑氣會儲存在阿賴耶識,障礙思想、行為、生活、運途之外,尚有非常多的邪靈附著在其中,容易會被沖犯及干擾。所以,不要玩電動遊戲、網路遊戲、流覽色情網站,若被黑氣影響,會蒙蔽心智,且讓人胡思亂想,容易欲罷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看黃色書籍和影片、玩暴戾電玩遊戲,除了影像與黑氣會儲存在阿賴耶識,障礙思想、行為、生活、運途之外,尚有非常多的邪靈附著在其中,容易會被沖犯及干擾。所以,不要玩電動遊戲、網路遊戲、流覽色情網站,若被黑氣影響,會蒙蔽心智,且讓人胡思亂想,容易欲罷
Thumbnail
平衡報導.....英國慈善組織「Kids in Museums」針對英國國民信託管理的女神雕像,發現被塗上藍色蠟筆一事所做的發言,值得深思。 「許多家庭觀眾不參觀博物館,就是憂慮自己行為舉止應該如何表現,以及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判。而這些故事與周遭的責備文化,不論是責備家長、兒童或博物館工作人員,都
Thumbnail
平衡報導.....英國慈善組織「Kids in Museums」針對英國國民信託管理的女神雕像,發現被塗上藍色蠟筆一事所做的發言,值得深思。 「許多家庭觀眾不參觀博物館,就是憂慮自己行為舉止應該如何表現,以及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判。而這些故事與周遭的責備文化,不論是責備家長、兒童或博物館工作人員,都
Thumbnail
5月4日,No. 124,家庭教育是我們視而不見的大象 前幾天看到網路有個討論串,大家討論怎麼改變正規教育,包括升學壓力、性平教育、多元升學、五育均衡發展等等。有個網友留言我覺得印象深刻,即我們許多的社會問題,往往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其實跟學校關係不大。
Thumbnail
5月4日,No. 124,家庭教育是我們視而不見的大象 前幾天看到網路有個討論串,大家討論怎麼改變正規教育,包括升學壓力、性平教育、多元升學、五育均衡發展等等。有個網友留言我覺得印象深刻,即我們許多的社會問題,往往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其實跟學校關係不大。
Thumbnail
人們都喜歡分享,孩童的笑容也總是令人療癒,但孩童並非擺飾在櫥窗的洋娃娃,孩童權益禁不起折衷,風險與傷害可能不可逆,甚至會在心中留下坑洞與傷疤。假如我們真正地珍視孩童,某些立場不能退讓,即使網紅擁有值得尊重之處,也不代表我們應該漠視兒童權益成為旁觀者,父母更應該省思自己的曬娃是在幫助還是傷害?
Thumbnail
人們都喜歡分享,孩童的笑容也總是令人療癒,但孩童並非擺飾在櫥窗的洋娃娃,孩童權益禁不起折衷,風險與傷害可能不可逆,甚至會在心中留下坑洞與傷疤。假如我們真正地珍視孩童,某些立場不能退讓,即使網紅擁有值得尊重之處,也不代表我們應該漠視兒童權益成為旁觀者,父母更應該省思自己的曬娃是在幫助還是傷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