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麗姬的新博物館學

布麗姬的新博物館學

15 位追蹤者
長期深蹲博物館學研究Museum Studies,經常想像自己是一座橋,橋的存在與不在,亦或是如何存在,有著各種掙扎與嘆息,種種詮釋與書寫,只為了連結博物館、物件與觀眾。著力於博物館學的散文書寫,增添感性而學術少許,因為,是橋。
面對議題,博物館如何回應以及如何展開對話,創造更具多元包容性的環境。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最近越來越覺得,能觸及個人生命經驗與情感的展覽(不是只有知識論述的那種),往往才會留在心底。
Thumbnail
平衡報導.....英國慈善組織「Kids in Museums」針對英國國民信託管理的女神雕像,發現被塗上藍色蠟筆一事所做的發言,值得深思。 「許多家庭觀眾不參觀博物館,就是憂慮自己行為舉止應該如何表現,以及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判。而這些故事與周遭的責備文化,不論是責備家長、兒童或博物館工作人員,都
Thumbnail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Thumbnail
Museums in transition 最近看到雪梨生活博物館(Sydney living museums)正在轉變為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Museums of History NSW),心裡無限驚喜。 雪梨生活博物館是由12間Houses & museums組成,多為19世紀殖民者或移民所建
Thumbnail
海事館的教育活動超乎想像地豐富,當時從2歲左右開始就有可參加的活動,鼓勵父母親及照顧者帶著嬰兒車前來參加活動。青少年各年級皆有適合的導覽課程,涵蓋的學科甚廣,包含語言課、理化、美術、歷史地理課程都應有盡有。
Thumbnail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Thumbnail
展場很小,從入口就可看見底。但是前進的過程很緩慢、很緩慢,因為捨不得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來來回回前進又折返、前進又折返....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