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的房間」文件展--走入女性內在心理的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最近越來越覺得,能觸及個人生命經驗與情感的展覽(不是只有知識論述的那種),往往才會留在心底。

#誰的房間

像是走入一處主人不在家的房子,耳機裡面有訪談故事,需要花一些時間聆聽。
展覽採訪了現今60至70歲的女性,並將訪談紀錄裡提及的內容,重新拼貼出一個半虛構的生活空間。為何說是半虛構,因為大部分的受訪女性都未曾有過自己的房間。

我喜歡策展人選取的某些片段,很深刻。訪談並不容易,要能讓受訪者說出這麼多的內心話更是不易。

#房間,映照的是心理狀態。

「陳美玲的房間」展現的是受訪者各個層面的心理狀態,如何建構、被擾動。耳機故事像是日常,實則用女性的視角呈現那個年代的價值觀。然而,我也聽見了一些片段,發現受集體意識、社會價值觀影響的,又何止女性。

若從夢境心理學來看,夢裡房子各個空間本就有著不同意涵。比如臥室經常代表的是隱私、內心深處等等。而夢裡越在意之處,越值得去思索深掘。

「陳美玲的房間」也像是個夢境般的房間,受訪者在訪談中的話語、反應也是一種潛意識的表達。而我最在意的是,「為什麼睡覺的地方如此開放、沒有隱私」,這巧妙地呈現了女性內在很難不被打擾的一面。

#以聆聽為起點的觀看方式
展場沒有任何說明文字,稍微有點不習慣。後來換個角度想,聆聽「陳美玲」(無名女性)的聲音,是屬於這裡的獨特觀看方式。

#女性生命故事
我想起母親成長過程的一些故事,事實上,母親很少談起,總是我問她才說。有時,我反問她的感受,她總是沉默一下,只說:「那個時代就是這樣啊!」
母親的年紀比陳美玲稍長,而我的年紀與她們有些距離,然而關於女性的生命經驗,即使不同世代依然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於是,某個耳機我聽了兩遍。嗯,平常,我是沒那麼多耐心的(笑)。

展覽在細節上的處理頗有巧思,電視節目的剪接,節奏明快不冗長,受到夥伴高度讚賞。因為聽不進訪談的他,在電視區安放了自己的靈魂。

總之,蠻期待這個展覽能發展出後續,訪談的內容都很值得再拿出來一一呈現、探討,畢竟處理女性議題的藝術展還很少、很少。

展覽資訊:

展期|民國112年10月6日-11月4日(週三~週六,2-7 pm)
地點|立方7F,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https://thecubespace.com/project/michellechen/

面對議題,博物館如何回應以及如何展開對話,創造更具多元包容性的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平衡報導.....英國慈善組織「Kids in Museums」針對英國國民信託管理的女神雕像,發現被塗上藍色蠟筆一事所做的發言,值得深思。 「許多家庭觀眾不參觀博物館,就是憂慮自己行為舉止應該如何表現,以及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判。而這些故事與周遭的責備文化,不論是責備家長、兒童或博物館工作人員,都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Museums in transition 最近看到雪梨生活博物館(Sydney living museums)正在轉變為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Museums of History NSW),心裡無限驚喜。 雪梨生活博物館是由12間Houses & museums組成,多為19世紀殖民者或移民所建
海事館的教育活動超乎想像地豐富,當時從2歲左右開始就有可參加的活動,鼓勵父母親及照顧者帶著嬰兒車前來參加活動。青少年各年級皆有適合的導覽課程,涵蓋的學科甚廣,包含語言課、理化、美術、歷史地理課程都應有盡有。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展場很小,從入口就可看見底。但是前進的過程很緩慢、很緩慢,因為捨不得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來來回回前進又折返、前進又折返....
平衡報導.....英國慈善組織「Kids in Museums」針對英國國民信託管理的女神雕像,發現被塗上藍色蠟筆一事所做的發言,值得深思。 「許多家庭觀眾不參觀博物館,就是憂慮自己行為舉止應該如何表現,以及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判。而這些故事與周遭的責備文化,不論是責備家長、兒童或博物館工作人員,都
台雙展總是能讓人思考“何謂藝術?” 今年有些作品對我來說,只能算是口述歷史影像集結播出吧,還有些更說不上來的。 進了美術館展出就是藝術嗎? 漸漸覺得,不一定。 想起阮慶岳老師也曾於臉書提過,台灣藝術界……真藝術假藝術混淆難辨的問題。雖然與我所言的情況未必是同一種,但‘’什麼是藝術‘’,亦
Museums in transition 最近看到雪梨生活博物館(Sydney living museums)正在轉變為新南威爾斯州歷史博物館(Museums of History NSW),心裡無限驚喜。 雪梨生活博物館是由12間Houses & museums組成,多為19世紀殖民者或移民所建
海事館的教育活動超乎想像地豐富,當時從2歲左右開始就有可參加的活動,鼓勵父母親及照顧者帶著嬰兒車前來參加活動。青少年各年級皆有適合的導覽課程,涵蓋的學科甚廣,包含語言課、理化、美術、歷史地理課程都應有盡有。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展場很小,從入口就可看見底。但是前進的過程很緩慢、很緩慢,因為捨不得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來來回回前進又折返、前進又折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到了某個階段,是極需要私人空間的,讓原本無處安放的心事找到落腳處。而鬼魂可能正好相反,在孤獨與執着之間,是極需要尋回連繫的感覺,把在半空懸浮的身軀和心事具象化。
Thumbnail
蜷川實花華麗絢爛的風格是我的愛,相隔8年終於又來到台北展出 懷念8年前一起和好友去看展,但她現在已經變身人妻和二寶媽 歲月過的真快呀 ​​murmur 完回到主題XD
Thumbnail
和幾個閨密們笑著聊天 總有幾個話題,除了引發共鳴之外 也會勾引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小毛蟲 而且越聊會越可怕,越聊會越一發不可收拾 母女關係 就是其中一個經典   讀深度心理學的時候 某一階段的課程,我們會有母女關係的主題   成長經驗中的自己和被教育的環境裡 母親的偉大、犧牲、奉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周美青剛剛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裡準備好好休息。她進入夢鄉時,夢見自己置身於一個奇異的世界。 夢中的早上,她走在一條小巷裡,四周都是陌生的景象。她走來走去,感覺到有一種不安。 突然,她注意到身邊有一排零零散散的物品,看起來像是某種儲物櫃,但卻顯示“未備份”的字
採歌芝帶我到她的家,他的家很大,是一座迷宮,這樣的說也沒有什麼不妥。奇怪的是只有她一個人居住。他帶我到一間房,房內只有一張大床和一張大型海報,大型海報畫住的美少女就是他,我被迷住了。怎麼啦?他這樣的問我。我回答:我想像不到,那一天早晨的事情我想很久,我們的相遇可說是一種緣份。他好奇的問;緣份? 是
Thumbnail
我本來就超級戀家,也很喜歡看家居設計的節目,所以看這本圖文書《戀家的人》簡直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此書其實沒有任何故事內容,就是畫五個獨居女子的小窩,畫她們在自己的家時會做什麼,每一幅圖都充滿著細節,每一幅圖都可以讓我看很久很久,想看這個家的每一個細節。 看著看著,我就會想,哎呀,我完全沒有試過
失去的青春與尋找自我的時刻。尋覓心中的房間。在臺北的每個角落,找到安放情感的場所。無處安放的悲傷也許需要向外尋找才能明白。
Thumbnail
這次陳怡今在2024的第一檔展覽定名為「在家寫生」, 展出有三種不同的媒材,圍繞在生活物件、移動中的風景。 ... 這次的作品雖然是平靜的畫面,卻讓我的心裡澎湃洶湧。 我在作品前忽遠忽近,然後還側面看, 想要找出一些讓我心臟怦怦跳的原因😂
Thumbnail
一名獨居的女人在家裡消失。 我到了婦人家裡, 已經有人先行進入婦人居住的地方。 我好奇的跟進去屋裡,摸了摸房裡的東西。 摸了東西後立即感覺不妥,便離開了屋裡。 我對著疑似警察的人說,她去了"東德,而那裡似乎不是很平靜。" 我這句話重複了兩三次,似乎沒有人理我。 婦人居住
Thumbnail
笑笑台有天正在做一個街頭訪問,他們想了解台北遊民背後的辛酸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到了某個階段,是極需要私人空間的,讓原本無處安放的心事找到落腳處。而鬼魂可能正好相反,在孤獨與執着之間,是極需要尋回連繫的感覺,把在半空懸浮的身軀和心事具象化。
Thumbnail
蜷川實花華麗絢爛的風格是我的愛,相隔8年終於又來到台北展出 懷念8年前一起和好友去看展,但她現在已經變身人妻和二寶媽 歲月過的真快呀 ​​murmur 完回到主題XD
Thumbnail
和幾個閨密們笑著聊天 總有幾個話題,除了引發共鳴之外 也會勾引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小毛蟲 而且越聊會越可怕,越聊會越一發不可收拾 母女關係 就是其中一個經典   讀深度心理學的時候 某一階段的課程,我們會有母女關係的主題   成長經驗中的自己和被教育的環境裡 母親的偉大、犧牲、奉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周美青剛剛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裡準備好好休息。她進入夢鄉時,夢見自己置身於一個奇異的世界。 夢中的早上,她走在一條小巷裡,四周都是陌生的景象。她走來走去,感覺到有一種不安。 突然,她注意到身邊有一排零零散散的物品,看起來像是某種儲物櫃,但卻顯示“未備份”的字
採歌芝帶我到她的家,他的家很大,是一座迷宮,這樣的說也沒有什麼不妥。奇怪的是只有她一個人居住。他帶我到一間房,房內只有一張大床和一張大型海報,大型海報畫住的美少女就是他,我被迷住了。怎麼啦?他這樣的問我。我回答:我想像不到,那一天早晨的事情我想很久,我們的相遇可說是一種緣份。他好奇的問;緣份? 是
Thumbnail
我本來就超級戀家,也很喜歡看家居設計的節目,所以看這本圖文書《戀家的人》簡直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此書其實沒有任何故事內容,就是畫五個獨居女子的小窩,畫她們在自己的家時會做什麼,每一幅圖都充滿著細節,每一幅圖都可以讓我看很久很久,想看這個家的每一個細節。 看著看著,我就會想,哎呀,我完全沒有試過
失去的青春與尋找自我的時刻。尋覓心中的房間。在臺北的每個角落,找到安放情感的場所。無處安放的悲傷也許需要向外尋找才能明白。
Thumbnail
這次陳怡今在2024的第一檔展覽定名為「在家寫生」, 展出有三種不同的媒材,圍繞在生活物件、移動中的風景。 ... 這次的作品雖然是平靜的畫面,卻讓我的心裡澎湃洶湧。 我在作品前忽遠忽近,然後還側面看, 想要找出一些讓我心臟怦怦跳的原因😂
Thumbnail
一名獨居的女人在家裡消失。 我到了婦人家裡, 已經有人先行進入婦人居住的地方。 我好奇的跟進去屋裡,摸了摸房裡的東西。 摸了東西後立即感覺不妥,便離開了屋裡。 我對著疑似警察的人說,她去了"東德,而那裡似乎不是很平靜。" 我這句話重複了兩三次,似乎沒有人理我。 婦人居住
Thumbnail
笑笑台有天正在做一個街頭訪問,他們想了解台北遊民背後的辛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