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狀元來談古-專訪林耀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次段考怎麼樣啊?」每次回到台中老家,爺爺一定不會忘了對我和弟弟說這句話。像是反射動作的招呼語,卻是這位偏鄉狀元最順口的關心。

身為民國四零年代,台中新社鄉崑山村考上台中一中初中部第一人,他深深感受到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

爺爺爽快的一把拉開椅子坐了下來,意味深長的瞇著眼對我笑了笑,句句叨念是對現實最深刻的體悟,一段段泛黃的故事從他口中吐出一段段滴著汗水卻閃閃發亮的日子。


艱困環境下的童年



爺爺老家崑山村位於台中新社鄉的山區地帶,原本人口以泰雅族為主,後來受到漢人排擠而被迫遷移,現今以閩南人為大宗,也有部分客家人住在更隱密的深山地段。

爺爺笑著表示,全村的人彼此都認識,甚至還認識別人家裡的鵝!

那個資源取得不易的年代,全村只有一口井,深度足足有五公尺,打水的人要爬下去用水瓢舀水,再讓井口的人用繩子拉上。「大家都要排隊,我們叫作「等水」,還好我們家住在附近,村子的人都叫這一帶「井仔頭」!」

幾乎所有村人都以務農為生,爺爺家也不例外!父母親在後山的農地種些地瓜、豆子、蘿蔔等旱作,「小時候我們就跟著爸媽挑著扁擔,走兩個鐘頭到豐原賣!」爺爺一派輕鬆,彷彿想起當年那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


受訪者(中),筆者(右二)

受訪者(中),筆者(右二)

偏鄉學童ㄟ兒時記趣

民國39年,當時實施義務教育,崑山村卻沒有學校,爺爺於是到隔壁村的新社國小就讀。

雖說是隔壁村,卻得翻山越嶺甚至跨越一條河才能到達。當時生活窮困,新鞋是過年才穿的,爺爺笑著說:「那時後赤腳走路一小時,都不覺得累!」他比手畫腳的向我解釋,「要先走下山,到了山溝、過了一條河,又要爬一座山……」

爺爺談起過河方式,語調不由自主的轉為興奮。「夏天河水急,大夥要走竹橋過河,冬天就直接從石頭跳過去。」山路是用大石頭鋪成的,小孩們稱之為「石跳仔」,就這麼一跳一跳的踩著石子路上學。

不會不想上學?若以這個問題詢問班上同學,一定有九成都會回答:「會!」,但對於這個在偏鄉長大的讀書人而言,他毫不猶豫的說:「不會!」

「上學還有朋友,不上學留在家裡牽牛去田埂吃草!」

由於家裡務農,需要牛協助翻土,身為長子的爺爺便一肩擔起這個任務。那個時候哪有那麼多錢買飼料,大部分都要自己去割草來餵。

「讀書是自己的義務啊!能讀書很幸福了啦!」爺爺用輕鬆的語氣談起,理所當然的把那段艱困的日子留下汗水都嚥進肚裡。

談起喜歡的科目,爺爺的語氣漸漸上揚。「都喜歡啊!」「像我後來念師範,什麼都要學啦!」

「小學時候我們也有補習!但跟現在有點不一樣,是學校老師放學後幫甲班學生加強考試!」當時的學生把學習是為一種使命,用功彷彿就是那條通往繁榮未來的道路。


漫漫狀元路

「那時候初中考到台中一中!」爺爺的眼中閃著自豪,「同學也有考不到初中的,就只好去當學徒。」

「那年可是新社國小第一次有人考上一中,跟我同屆考上的還有六個人!」

爺爺自認英文程度比較差,因此初中畢業選擇不用考英文的師範學校。「我那時後也有考高中啊!但只考到台中二中覺得沒面子!」他的眼中散發著一種傲然的執著,「那時候我考了327.5,差1.5分就可以上中一中!」

那1.5分,讓這位狀元再度回到老家崑山。在崑山國小任教的日子,他卻不甘心只當老師。出於志向和兵役減免的考量,他毅然去考大學,並到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就讀。

「喔後來那當兵的期間我都嘛在狂讀書!」原本老師建議他考中央銀行、海關、財政部之類的職缺,但那年剛好沒有招募考試。雖然爺爺也有考上桃園税捐處的公務員職位,但卻深知地方政治的複雜生態,不願混身黑暗的官場中。

一個大學認識的女孩,透過人脈向電信局長借了一些電信業務相關的書。他讀著讀著,竟以第八名的成績,從幾千個考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被電信局錄取!而那個女孩後來也成為他的妻子。

「跟當老師比,我還是覺到這個更適合我!」爺爺自陳喜歡櫃檯服務、幫顧客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你叔公說的好!」爺爺談起跟著他的腳步,同樣考到公務員的親弟弟,「我們之所以能脫貧是因為父母給我們機會。」

爺爺哈哈大笑說:「毋是咱厲害,是咱欸阿爸阿母攏真厲害!」

吃完晚飯,話題也暫歇。爺爺滿足拍了拍圓滾的大肚子,笑說裡面裝的都是酒肉飯菜。

在資源匱乏的年代,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書本,努力的攀住任何一絲可以往上爬的機會。或許正因如此,他更知道腹中的膏腴皆要靠著汗水掙來。

這位偏鄉狀元緩緩起身,大肚子微微摩蹭桌腳,些許吃力的拉開椅子,擠身而出。或許,圓挺的肚皮底下除了那段艱辛奮鬥的歲月,更裝滿了對於生活踏實的認份,以及那份對於命運的感激吧!

raw-image

作者/王薇甯:

作者介紹:高二理組女。原本只是個沉迷武俠的女孩(或許有時愛看一點短篇小說)。想在牛奶雨中融化,然後再把自己泡到書堆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eidi Chan-avatar-img
2022/12/09
👍🏻
avatar-img
王薇甯的沙龍
3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發明的真好,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真沒想到周遭的同學就像中毒一樣認真努力的看書, 每天都在應付永無止盡的考試, 而我呢......討厭死這種無聊的日子 這種環境讓我天生背骨的個性大大的展現 每天晚自習在睡覺、不假離宿參加跨年晚會被退宿、翻牆翹課被記過......
Thumbnail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發明的真好,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真沒想到周遭的同學就像中毒一樣認真努力的看書, 每天都在應付永無止盡的考試, 而我呢......討厭死這種無聊的日子 這種環境讓我天生背骨的個性大大的展現 每天晚自習在睡覺、不假離宿參加跨年晚會被退宿、翻牆翹課被記過......
Thumbnail
我能從父母不識字的貧戶之子,成為台灣大學博士、高考水利技師、大學教授;專業變換從土木、旅館到創新;通過50多件中美台專利,成為教育部年度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得主(設計文創類全國唯二),要感謝許多的貴人。有的貴人直接伸出援手幫助我成長,有的貴人給我磨難激勵我成長,都助我成長,我也逐漸成為別人的貴人。
Thumbnail
我能從父母不識字的貧戶之子,成為台灣大學博士、高考水利技師、大學教授;專業變換從土木、旅館到創新;通過50多件中美台專利,成為教育部年度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得主(設計文創類全國唯二),要感謝許多的貴人。有的貴人直接伸出援手幫助我成長,有的貴人給我磨難激勵我成長,都助我成長,我也逐漸成為別人的貴人。
Thumbnail
「這次段考怎麼樣啊?」每次回到台中老家,爺爺一定不會忘了對我和弟弟說這句話。像是反射動作的招呼語,卻是這位偏鄉狀元最順口的關心。 身為民國四零年代,台中新社鄉崑山村考上台中一中初中部第一人,他深深感受到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 訪問了爺爺才知道,平日句句叨唸都是對現實的一種感激......
Thumbnail
「這次段考怎麼樣啊?」每次回到台中老家,爺爺一定不會忘了對我和弟弟說這句話。像是反射動作的招呼語,卻是這位偏鄉狀元最順口的關心。 身為民國四零年代,台中新社鄉崑山村考上台中一中初中部第一人,他深深感受到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 訪問了爺爺才知道,平日句句叨唸都是對現實的一種感激......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原文轉載自我在Dcard的發文,見到迴響巨大,破千人按讚才發過來方格子。 主要是回應學弟此篇「台大根本不是給鄉下人讀的」發文。
Thumbnail
原文轉載自我在Dcard的發文,見到迴響巨大,破千人按讚才發過來方格子。 主要是回應學弟此篇「台大根本不是給鄉下人讀的」發文。
Thumbnail
宜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有個花白頭髮的身影吸引眾人的目光。他是張焰灶,今年 91歲了,是宜蘭大學創校以來年紀最大的畢業生。那天,他穿著寬鬆的學士服,站在台上,從校長手中接過敬業樂群獎的時候,台下閃爍的鎂光燈和掌聲不斷,他看起來有點緊張。張焰灶小時候家境不好,國小畢業被迫中斷學業,15歲就得擔起養家責任
Thumbnail
宜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有個花白頭髮的身影吸引眾人的目光。他是張焰灶,今年 91歲了,是宜蘭大學創校以來年紀最大的畢業生。那天,他穿著寬鬆的學士服,站在台上,從校長手中接過敬業樂群獎的時候,台下閃爍的鎂光燈和掌聲不斷,他看起來有點緊張。張焰灶小時候家境不好,國小畢業被迫中斷學業,15歲就得擔起養家責任
Thumbnail
某日上午遇見瞿樹元揹著大黑書包,從植物園對面的建國中學大門走出來。你怎麼在這兒?報名呀!X 月 X 號建中入學考試,今天是報名的最後一天,你還沒有報名嗎?啊!我完全不知道這回事。
Thumbnail
某日上午遇見瞿樹元揹著大黑書包,從植物園對面的建國中學大門走出來。你怎麼在這兒?報名呀!X 月 X 號建中入學考試,今天是報名的最後一天,你還沒有報名嗎?啊!我完全不知道這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