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重返校園,91歲國立大學全勤畢業!超強阿公報告全手寫完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張焰灶與大學同學們畢業合影。圖片提供:張焰灶

張焰灶與大學同學們畢業合影。圖片提供:張焰灶

2020 年 6 月,宜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有個花白頭髮的身影吸引眾人的目光。他是張焰灶,今年 91 歲了,是宜蘭大學創校以來年紀最大的畢業生。那天,他穿著寬鬆的學士服,站在台上,從校長手中接過敬業樂群獎的時候,台下閃爍的鎂光燈和掌聲不斷,他看起來有點緊張。
張焰灶小時候家境不好,國小畢業被迫中斷學業,15 歲就得擔起養家的責任。好不容易,苦盡甘來,退休後終於有了閒暇的時光,他決定重拾課本,從國中學歷開始慢慢補起,歷經了大半個世紀,才終於拿到年幼時渴望的大學文憑……

上學要赤腳走好幾公里
他卻不覺得苦

民國 19 年,台灣還在日據時代,張焰灶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那時候,家裡離學校很遠,上學只能用走的,一趟就要三公里,中午時間,他要回家吃飯,吃完再走回學校上課,這樣來來回回,肚子總是餓得快,又怕把鞋子穿舊了,只好赤腳或穿木屐,把鞋子收在乾淨的包裡,再到學校附近的市場花上半角,喝一碗粿仔湯。那條坑坑巴巴的泥土路,承載著他童年最快樂的求學時光。

國小畢業才 15
就得開始種田

張焰灶小時候,常聽到爸爸半夜因為腹痛而呻吟,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家裡沒閒錢看病,就算只是腸胃炎,也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就像他的大哥,還來不及長大就夭折,死神的鐮刀總是近在咫尺,所以他心裡知道,自己必須趁早打算。

那時候,張焰灶是個唸書的料,成績好,又當班長,但從宜蘭公學校畢業後,養家活口的重擔落在肩上,放棄升學成為唯一的出路。生在赤貧的家庭,上有阿嬤、父母,下有弟弟妹妹,會唸書是沒有用的,能餵飽家人、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

國小的畢業證書。是他最快樂的求學時光。 圖片攝影:王琬

國小的畢業證書。是他最快樂的求學時光。 圖片攝影:王琬

雖然不能上學
但他沒放棄任何學習機會

畢業後沒幾個月,日本投降,國民政府遷台。受日本教育的張焰灶完全看不懂漢字,遇上的第一個麻煩就是連政府公文都看不懂。所以他早上耕田,晚上去家裡附近的碧霞宮學漢語,那就像私塾,老師只教基礎發音,認識簡單字形,但他是塊飢渴的海綿,不會輕易放過任何機會,他自己存錢買字典、看書,一字一句汲取當中的知識。

在那個墾荒年代
他是懂得投資自己的先知

早上忙種田,晚上苦讀漢語,張焰灶滿腦子想的除了是多掙點錢,剩下的全是還能怎麼學習?他後來發現,農忙時苦的只是身體,腦力和聽力可閒得慌,於是他又存了一筆錢,買無線電收音機,種田時都在聽日語廣播,了解社會時事。

涓滴攢下的錢,幾年後,也足夠張焰灶成家立業,原以為終於能夠喘口氣,稍作休息,但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突然再次意識到經濟的壓力。張焰灶的兒子想起當時的爸爸,只說:「爸爸是頭年休半天的水牛。」常常是早上天還沒亮就出門,晚上孩子們睡了都還沒回家。他種牛番茄、筊白筍、菜豆還造林,養豬、養鴨、養雞加開魚池,從在森林開發處工作的妹夫那裡拿一些農業相關的書回來看,自己還去訂了農委會的刊物,學習最新的農業知識和技術。

對張焰灶來說,學習不但是種無窮無盡的慾望,更貼切的說法,那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因為有了這些知識,比起其他農民,張焰灶更清楚知道什麼時節做什麼事好,哪裡有錢就往哪裡去。他說,自己曾光靠賣筊白筍一天就能賺進現代人一個月的薪水。這麼拚了命的工作,為的全是想留些財產給自己的六個孩子。有了錢,孩子們就能有更好的教育環境,可以想讀書就讀書,不必跟他受一樣的苦。

就讀高職補校時的全勤獎狀。 圖片攝影:王琬

就讀高職補校時的全勤獎狀。 圖片攝影:王琬

然而有陣子
他常覺得自卑

不敢參加同學會,害怕見到自己當年的同學。一想到他們身穿高級西裝腳踩名牌皮鞋,意氣風發的模樣,他就更意識到自己只是個「種田的」,而覺得無地自容。那一刻才發現,大半輩子就這麼過去了,他心裡住的卻還是當年那個渴望唸書的孩子。

直到孩子們都大了,養家的責任扛一甲子,也終於卸了下來。不必為錢繁忙後,他有更多的時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時候他最常去救國團聽演講。就像年少時在田邊播放的收音機,張焰灶以為這會是最輕鬆的學習方式,但去了才發現,整場演講聽下來,自己能理解的部分竟然只有不到三成。時代變化得太快,張焰灶擔心自己就要被社會淘汰了,所幸決定重拾課本,從國中學歷開始慢慢補起。

重回校園,就像擱淺的魚回到水裡
對知識的渴望竟一發不可收拾

國中畢業後,他還加碼唸了高職,讀機械科,製圖、做車床、鎖螺絲母,樣樣都得學。為什麼會想讀機械?張焰灶忍不住笑說:「亂填的,想說有什麼就讀什麼,誰知選到這麼難的!」但再難,也要硬著頭皮唸完,亮出一張又一張全勤獎獎狀,這是張焰灶不負讀書機會的表現。

70歲國中畢業,84歲唸完高職,原以為已經讀夠了,卻突然覺得宜蘭大學就在家裡附近,不去讀,好像太可惜了。決定要唸大學的時候,張焰灶跟自己的大孫說:「阿公欲去讀大學,甲你拚了。」孫子們都以為阿公在開玩笑,殊不知他中間落榜了三次都沒放棄,終於,在四年前考上宜蘭大學的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展開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

和大學同學一起慶祝聖誕節。 圖片提供:張焰灶

和大學同學一起慶祝聖誕節。 圖片提供:張焰灶

年過八旬才讀大學
連教授都要叫他一聲阿公

他的大學同學莊鑫葆說:「阿公連下雨天也會來,很少請假,上課會回答老師的問題,報告也能表達!還會唱日文歌!」同學間的好感情,不因年齡而有差別。

大學四年,無論刮風下雨,他總是自己騎摩托車上學,說什麼也不想缺課。雖然不會用電腦,作業、報告還是靠手寫完成,從沒遲交,就連大學裡的體育課,撞球、TRX,什麼都願意嘗試,樣樣都難不倒他。

在大學體育課裡嘗試TRX運動。 圖片提供:莊鑫葆

在大學體育課裡嘗試TRX運動。 圖片提供:莊鑫葆

因體會過想讀卻不能讀的苦
能念書時比任何人珍惜

終於,今年六月,他從大學裡畢業。高齡 91歲,才從年紀和自己兒子差不多的校長手中接過畢業證書和敬業樂群的獎項,下了台,張焰灶也忍不住紅了眼眶。細數這些年,他自學漢語,聽日文廣播,靠農業雜誌接收新知,是這些知識累積成人生的智慧,幫助他度過每一次難關。

聊起後來,終於回到學校當學生,有沒有因為年紀太大而遇到困難?張焰灶笑彎了眼,說:「沒有,讀書很開心。」想了一下,又補充說:「要快樂過日子,沒煩惱,人才不會發生毛病。」那苦了這麼多年,總會有覺得煎熬的時刻吧?沒想到這問題才一拋出,

他就立刻回答:「不會累,睏睏啊過。」

接下來的日子,他只想要五點半起床游泳,回家為老婆泡杯麥片,看看報紙,閒暇沒事就到廟前和朋友聊天:「如果有人昏倒了,還能幫忙叫救護車。」說起自己的計劃,他呵呵笑著。這樣就好了。他的人生,就如同他說的,遇到困難怎麼辦?睡一覺就過了。凡人以為的苦,對他來說都只是生命中習以為常的一環,只要勤儉、努力、不煩惱,想做的事情,沒有人阻擋的了你。

會講日語的阿公,聽到我們用日文數 123 就笑了。 圖片攝影:吳俊良

會講日語的阿公,聽到我們用日文數 123 就笑了。 圖片攝影:吳俊良

採訪那天,總覺得阿公有什麼秘訣,才能書唸得好,身體又健康,沒想到阿公卻說他都是考試前幾天,才拿課本出來隨便看一看,簡直像是不費吹灰之力就一路讀上大學,想起當年為了考試而熬夜苦讀的自己,只覺得佩服又慚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琬的沙龍
6會員
16內容數
先據實以告。 1. 在接觸採訪前,我曾懷疑自己討厭人類 2. 至今仍不習慣被稱做記者 3. 如果硬是要為一切下個註解,那我大概是有社交恐懼症狀的,聽故事並說故事的人
王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14
很多人說,器官捐贈是在延續大愛,但對移植醫師而言,器捐只是為了救治病人,經過評估後,在當下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當病人器官衰竭,內科治療已經無法挽救生命,或無力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時,器官移植,可能就是唯一的活命辦法。劉君恕是北榮的兒童外科醫師、器官移植外科主任,是活體肝腎移植的權威。
Thumbnail
2022/05/14
很多人說,器官捐贈是在延續大愛,但對移植醫師而言,器捐只是為了救治病人,經過評估後,在當下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當病人器官衰竭,內科治療已經無法挽救生命,或無力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時,器官移植,可能就是唯一的活命辦法。劉君恕是北榮的兒童外科醫師、器官移植外科主任,是活體肝腎移植的權威。
Thumbnail
2022/05/07
「一個社會上下各層都走過一圈的人」胡勝傑在臉書上是這樣介紹自己的。他生在單親家庭,從小背負龐大的經濟壓力,體會過同儕霸凌、師長的言語羞辱,還有走在路上,就會被迎面而來的陌生人罵「醜八怪」的日子,但他不願就這樣被擊垮。他在大學四年內用盡全力,達成無數豐功偉業,成為系上傳奇,一切都只為了證明自己。
Thumbnail
2022/05/07
「一個社會上下各層都走過一圈的人」胡勝傑在臉書上是這樣介紹自己的。他生在單親家庭,從小背負龐大的經濟壓力,體會過同儕霸凌、師長的言語羞辱,還有走在路上,就會被迎面而來的陌生人罵「醜八怪」的日子,但他不願就這樣被擊垮。他在大學四年內用盡全力,達成無數豐功偉業,成為系上傳奇,一切都只為了證明自己。
Thumbnail
2022/05/06
我希望你先回想最近一次到廟裡拜拜的場景。你想起的,也許是香爐旁裊裊的白煙,也許是懷著心事,跪地蹙眉,望著遠方神像的香客。但除此之外,你曾在向神明傾訴最後一個心願後,停下腳步,留意梁柱和牆面上的彩繪圖騰?在意識到自己對近在咫尺的文化藝術視若無睹那刻,心中起了非常強烈的念頭,我想和寺廟彩繪的匠見一面。
Thumbnail
2022/05/06
我希望你先回想最近一次到廟裡拜拜的場景。你想起的,也許是香爐旁裊裊的白煙,也許是懷著心事,跪地蹙眉,望著遠方神像的香客。但除此之外,你曾在向神明傾訴最後一個心願後,停下腳步,留意梁柱和牆面上的彩繪圖騰?在意識到自己對近在咫尺的文化藝術視若無睹那刻,心中起了非常強烈的念頭,我想和寺廟彩繪的匠見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次段考怎麼樣啊?」每次回到台中老家,爺爺一定不會忘了對我和弟弟說這句話。像是反射動作的招呼語,卻是這位偏鄉狀元最順口的關心。 身為民國四零年代,台中新社鄉崑山村考上台中一中初中部第一人,他深深感受到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 訪問了爺爺才知道,平日句句叨唸都是對現實的一種感激......
Thumbnail
「這次段考怎麼樣啊?」每次回到台中老家,爺爺一定不會忘了對我和弟弟說這句話。像是反射動作的招呼語,卻是這位偏鄉狀元最順口的關心。 身為民國四零年代,台中新社鄉崑山村考上台中一中初中部第一人,他深深感受到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 訪問了爺爺才知道,平日句句叨唸都是對現實的一種感激......
Thumbnail
1111021蒲公英的口試研究室:111年中鋼非本科張先生39歲中年大叔上榜心得 / 屢敗屢戰考了5年第一次過筆試的中年大叔 / 交往7年不離不棄的女友神隊友上榜就結婚 / 5年來親友的冷嘲熱諷吃到飽 / 我是土地公派來的 或許這次沒上就該好好去找其他出路了,所以,這次是我最後的機會了, 我退無可
Thumbnail
1111021蒲公英的口試研究室:111年中鋼非本科張先生39歲中年大叔上榜心得 / 屢敗屢戰考了5年第一次過筆試的中年大叔 / 交往7年不離不棄的女友神隊友上榜就結婚 / 5年來親友的冷嘲熱諷吃到飽 / 我是土地公派來的 或許這次沒上就該好好去找其他出路了,所以,這次是我最後的機會了, 我退無可
Thumbnail
「呼——所以你們有打算要回去嗎?」 蔣怡慧呼著氣,試圖將剛從鍋內撈起的火鍋料吹涼。 但她實在沒有耐性,草草吹了兩口後就囫圇吞棗似地往嘴裡塞。 然後光榮地收穫了一個脫皮發紅的舌頭。 「唔⋯⋯」聞言,張美惠有些遲疑地看了陳曉一眼,然後說道:「暫時沒有吧。」 陳曉面不改色地夾了一朵香菇給張美惠,成功收穫了
Thumbnail
「呼——所以你們有打算要回去嗎?」 蔣怡慧呼著氣,試圖將剛從鍋內撈起的火鍋料吹涼。 但她實在沒有耐性,草草吹了兩口後就囫圇吞棗似地往嘴裡塞。 然後光榮地收穫了一個脫皮發紅的舌頭。 「唔⋯⋯」聞言,張美惠有些遲疑地看了陳曉一眼,然後說道:「暫時沒有吧。」 陳曉面不改色地夾了一朵香菇給張美惠,成功收穫了
Thumbnail
宜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有個花白頭髮的身影吸引眾人的目光。他是張焰灶,今年 91歲了,是宜蘭大學創校以來年紀最大的畢業生。那天,他穿著寬鬆的學士服,站在台上,從校長手中接過敬業樂群獎的時候,台下閃爍的鎂光燈和掌聲不斷,他看起來有點緊張。張焰灶小時候家境不好,國小畢業被迫中斷學業,15歲就得擔起養家責任
Thumbnail
宜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有個花白頭髮的身影吸引眾人的目光。他是張焰灶,今年 91歲了,是宜蘭大學創校以來年紀最大的畢業生。那天,他穿著寬鬆的學士服,站在台上,從校長手中接過敬業樂群獎的時候,台下閃爍的鎂光燈和掌聲不斷,他看起來有點緊張。張焰灶小時候家境不好,國小畢業被迫中斷學業,15歲就得擔起養家責任
Thumbnail
【從一場展覽邀請說起……】1998年,87歲的巫永福收到一張展覽邀請卡,是由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楊肇嘉與文化贊助」展。卡片選用了1937年,楊肇嘉與張星賢夫婦、張星建等人在清水六然居的合照;眾人背後牆上掛的巨幅油畫,是李石樵的作品:《楊肇嘉氏家族》。
Thumbnail
【從一場展覽邀請說起……】1998年,87歲的巫永福收到一張展覽邀請卡,是由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楊肇嘉與文化贊助」展。卡片選用了1937年,楊肇嘉與張星賢夫婦、張星建等人在清水六然居的合照;眾人背後牆上掛的巨幅油畫,是李石樵的作品:《楊肇嘉氏家族》。
Thumbnail
台灣歷史博物館畫廊,舉辦台灣藝術大學退休教授劉煜的畢生回顧展,大小三百多件畫作,有速寫、素描、粉彩、水彩、油畫等,時代跨度八十年,劉老先生這年九十四歲。 開幕式盛大,來了許多位官員、藝術家、名流。展覽場地寬闊,布置設計得非常用心而有品味,是年度重要的美術展覽⋯⋯
Thumbnail
台灣歷史博物館畫廊,舉辦台灣藝術大學退休教授劉煜的畢生回顧展,大小三百多件畫作,有速寫、素描、粉彩、水彩、油畫等,時代跨度八十年,劉老先生這年九十四歲。 開幕式盛大,來了許多位官員、藝術家、名流。展覽場地寬闊,布置設計得非常用心而有品味,是年度重要的美術展覽⋯⋯
Thumbnail
這幾年,我看到不少親戚,即使兒女已經出社會,卻仍然捨不得放手讓他們離開家門獨立生活,仍把他們當成小孩一樣,照顧他們的食衣住行。名義上是幫孩子節省開銷,但實際上,那些經濟方面有父母在背後頂著的人,不知生活的艱難,通常是賺多少花多少,到頭來也沒存到什麼錢。每當看到這些弔詭的親子關係,我便想起阿元學長……
Thumbnail
這幾年,我看到不少親戚,即使兒女已經出社會,卻仍然捨不得放手讓他們離開家門獨立生活,仍把他們當成小孩一樣,照顧他們的食衣住行。名義上是幫孩子節省開銷,但實際上,那些經濟方面有父母在背後頂著的人,不知生活的艱難,通常是賺多少花多少,到頭來也沒存到什麼錢。每當看到這些弔詭的親子關係,我便想起阿元學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