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聊】關於沸沸揚揚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

【自聊】關於沸沸揚揚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總是很難對我不清楚或未看清全貌的事務進行評論,我總感到我並不具有資格評判什麼,或許擔心自己過於主觀,或是我只看到事情的某一面向有失偏頗。

這一週在心理圈鬧得沸沸揚揚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不管是心理專業或非心理專業的出來說了一說。

雖然我也是心理師,但老實說我自己的觀點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的立場,我不清楚其他的心理師或是其他工作者或民眾怎麼想這件事。

以商業行銷的角度來看,我只能說這的確是很成功的行銷案阿,很成功的炒起話題,讓原本沒有興趣的,可能都想付費看熱鬧,原本對此議題感興趣的也會想花錢看門道。

以心理師的商業經營角度來看,我想呂秋遠的文章標題做了一個很棒的註解「傷害性不高,但汙辱性極強」。心理師在「商業推廣經營角度」都想要社區群眾裡殺出一條血路,推廣心理健康與鼓勵民眾接觸治療。心理師經過以「年」計算的訓練時間,不包括大學的話,研究所至少三年,畢業後還有數百小時需要進修的專業課程,以及各治療領域的認證。但是理科太太以自身治療100小時的經驗即可以推廣賣課程,這對心理師來說真的是情何以堪。

然而細看理科太太的課程訴求,或許是想宣傳民眾面對自身情緒的重要性,結合自身的血淚經驗出發,可能會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但若以這樣的內容為標題,我想除了電影、舞台劇、書籍,應該很少人會願意付費去聽人說自己的故事,為了推廣課程,爭議性的標題或許無法避免。

以心理師的助人工作角度來看,只是很害怕未經訓練而傳遞的衛教訊息是否正確,也擔心民眾是否會感到心理治療的歷程只需要100百小時就能就能解決生命問題,或是對100小時的諮商歷程感到負擔。

對心理師來說,治療師的樣子和治療的方法其實百百種,理科太太只是接觸其中的一種,擔心民眾認為那就是治療的全貌,其實找到適合的治療師也向是婚配的過程,得找到合適和對頻的治療師和治療方法才是最恰當的。

但從課程爆量的現象來看,觀察到很多人是需要心理健康的資源或資訊,但他們可能找不到信任的對象,而理科太太的形象或是長期經營的頻道內容,或許是很利於人們檢視對方所提供的服務,是否合乎自己需求的管道吧。

我想對於想要推廣心理健康的心理師來說,或許朝向能經營讓大眾可以信任以及接近社群的平台,是未來可以期許和努力的方向吧。

avatar-img
自聊。自療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自聊。自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那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所有犯錯的人都有贖罪反省、成長和被了解的機會。但是政府要進行這樣美好世界的推廣,但配套措施卻做得令人無感。
治療室裡看過許多迷惘徬徨的大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問過想要什麼,想要怎麼決定,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慢慢探索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己的需求從未想過,因此往往困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謎團中。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想要孩子可以成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需求的人,在可以說話的年紀就讓她們學習選擇。
母親節剛過,但我對母親節卻很無感,雖然我也是個母親,我的孩子也依照社會的期待向我致意與送禮,孩子或社會對媽媽這角色表達謝意,但對我來說我並沒有把自己放在媽媽的的角色中來養育孩子,而是我自己,我以人跟人應該怎麼相待的態度來養育孩子。因此用媽媽的角色來謝謝我的照顧,我沒有特別的感覺。   那天同事問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那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所有犯錯的人都有贖罪反省、成長和被了解的機會。但是政府要進行這樣美好世界的推廣,但配套措施卻做得令人無感。
治療室裡看過許多迷惘徬徨的大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問過想要什麼,想要怎麼決定,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慢慢探索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己的需求從未想過,因此往往困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謎團中。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想要孩子可以成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需求的人,在可以說話的年紀就讓她們學習選擇。
母親節剛過,但我對母親節卻很無感,雖然我也是個母親,我的孩子也依照社會的期待向我致意與送禮,孩子或社會對媽媽這角色表達謝意,但對我來說我並沒有把自己放在媽媽的的角色中來養育孩子,而是我自己,我以人跟人應該怎麼相待的態度來養育孩子。因此用媽媽的角色來謝謝我的照顧,我沒有特別的感覺。   那天同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