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聯盟立意良善,但一昧的要大家接受理想世界,那對善良守本分的人是否也是一種霸凌?】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但一昧的要大家接受理想世界,那對善良守本分的人是否也是一種霸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那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所有犯錯的人都有贖罪反省、成長和被了解的機會。

 

但是政府要進行這樣美好世界的推廣,但配套措施卻做得令人無感。

寬容的世界那是需要整個社會有這樣的氛圍、有這樣的能量和底蘊去支撐這樣良善的風氣;那有賴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去引導人如何自律、培養道德素養。

 

社會瀰漫著對國中生可恣意刺殺學生,但所受到的規範有限,感到的恐懼、憤怒與憂心;我想那是因遵守規範和道德標的民眾感到不公平與剝奪感。

 

大部分的人都謹守本分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克己復禮,謹守道德防線,不願做出傷人傷己之事,這樣的行動(或教育)並容易,也非隨手可得,而是都是需要花費力氣的。

 

但總有人突破道德防線,恣意傷人,但留下來的傷害卻要守禮的人承擔,那有多不公平,因為沒有人有義務責任無條件接納他人的惡。

 

那就像是在一個家庭中,已經是很跋扈的孩子,父母卻還是一昧的寬容包庇,甚至大聲疾呼要其他守本分的孩子多給予體諒協助,在這樣處境的「好孩子」,可能開始有幾種表現,其一是更壓抑沉默,怎麼說和抗議都沒有用,那就不表達冷漠吧。

 

或是要求體諒或忍耐的孩子心中必定是充滿憤怒不平,甚至會開始感到守本分並未能換得幸福,而開始走向黑化之路,覺得自己也不必然需要遵守這些框架規範,因為在孩子的心理是感受到父母也容許不對的事發生,那為什麼我不可以?

 

而現在民眾面對國中生殺害普通未犯錯的學生,很像是上述家庭的縮影,引發大眾心底長久的不平憤怒和剝奪感。

 

政府想要實施美好世界大同的願景是好事,想要帶領人民往前進,但在這之前是否要先撫平人民不平、委屈與被剝奪的憤怒,以及更加努力扎根家庭教育以及培養人民道德素養,而這些都沒有做足,僅一昧的要大家接受理想世界,那是否對善良守本分的人也是一種霸凌?

心理治療教會我的事,你想要改變,情緒要先有出路。

avatar-img
自聊。自療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自聊。自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治療室裡看過許多迷惘徬徨的大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問過想要什麼,想要怎麼決定,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慢慢探索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己的需求從未想過,因此往往困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謎團中。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想要孩子可以成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需求的人,在可以說話的年紀就讓她們學習選擇。
母親節剛過,但我對母親節卻很無感,雖然我也是個母親,我的孩子也依照社會的期待向我致意與送禮,孩子或社會對媽媽這角色表達謝意,但對我來說我並沒有把自己放在媽媽的的角色中來養育孩子,而是我自己,我以人跟人應該怎麼相待的態度來養育孩子。因此用媽媽的角色來謝謝我的照顧,我沒有特別的感覺。   那天同事問
我對於婚姻的想像是兩人可以互相陪伴走到老,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一起經歷人生的高低,一起渡過人生的悲喜,這是我最想要的樣子。或許我就是想要有人陪,所以我才進入婚姻。 年輕時談戀愛,在談戀愛的同時,寄望著對方可以帶我遠離原生家庭的煩雜,在這樣的戀愛裡,談愛的對象是包括我的慾望,無法純然的心境和對方相處,
治療室裡看過許多迷惘徬徨的大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問過想要什麼,想要怎麼決定,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慢慢探索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己的需求從未想過,因此往往困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謎團中。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想要孩子可以成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需求的人,在可以說話的年紀就讓她們學習選擇。
母親節剛過,但我對母親節卻很無感,雖然我也是個母親,我的孩子也依照社會的期待向我致意與送禮,孩子或社會對媽媽這角色表達謝意,但對我來說我並沒有把自己放在媽媽的的角色中來養育孩子,而是我自己,我以人跟人應該怎麼相待的態度來養育孩子。因此用媽媽的角色來謝謝我的照顧,我沒有特別的感覺。   那天同事問
我對於婚姻的想像是兩人可以互相陪伴走到老,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一起經歷人生的高低,一起渡過人生的悲喜,這是我最想要的樣子。或許我就是想要有人陪,所以我才進入婚姻。 年輕時談戀愛,在談戀愛的同時,寄望著對方可以帶我遠離原生家庭的煩雜,在這樣的戀愛裡,談愛的對象是包括我的慾望,無法純然的心境和對方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