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聯盟立意良善,但一昧的要大家接受理想世界,那對善良守本分的人是否也是一種霸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那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所有犯錯的人都有贖罪反省、成長和被了解的機會。

 

但是政府要進行這樣美好世界的推廣,但配套措施卻做得令人無感。

寬容的世界那是需要整個社會有這樣的氛圍、有這樣的能量和底蘊去支撐這樣良善的風氣;那有賴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去引導人如何自律、培養道德素養。

 

社會瀰漫著對國中生可恣意刺殺學生,但所受到的規範有限,感到的恐懼、憤怒與憂心;我想那是因遵守規範和道德標的民眾感到不公平與剝奪感。

 

大部分的人都謹守本分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克己復禮,謹守道德防線,不願做出傷人傷己之事,這樣的行動(或教育)並容易,也非隨手可得,而是都是需要花費力氣的。

 

但總有人突破道德防線,恣意傷人,但留下來的傷害卻要守禮的人承擔,那有多不公平,因為沒有人有義務責任無條件接納他人的惡。

 

那就像是在一個家庭中,已經是很跋扈的孩子,父母卻還是一昧的寬容包庇,甚至大聲疾呼要其他守本分的孩子多給予體諒協助,在這樣處境的「好孩子」,可能開始有幾種表現,其一是更壓抑沉默,怎麼說和抗議都沒有用,那就不表達冷漠吧。

 

或是要求體諒或忍耐的孩子心中必定是充滿憤怒不平,甚至會開始感到守本分並未能換得幸福,而開始走向黑化之路,覺得自己也不必然需要遵守這些框架規範,因為在孩子的心理是感受到父母也容許不對的事發生,那為什麼我不可以?

 

而現在民眾面對國中生殺害普通未犯錯的學生,很像是上述家庭的縮影,引發大眾心底長久的不平憤怒和剝奪感。

 

政府想要實施美好世界大同的願景是好事,想要帶領人民往前進,但在這之前是否要先撫平人民不平、委屈與被剝奪的憤怒,以及更加努力扎根家庭教育以及培養人民道德素養,而這些都沒有做足,僅一昧的要大家接受理想世界,那是否對善良守本分的人也是一種霸凌?

心理治療教會我的事,你想要改變,情緒要先有出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聊。自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治療室裡看過許多迷惘徬徨的大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問過想要什麼,想要怎麼決定,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慢慢探索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己的需求從未想過,因此往往困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謎團中。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想要孩子可以成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需求的人,在可以說話的年紀就讓她們學習選擇。
母親節剛過,但我對母親節卻很無感,雖然我也是個母親,我的孩子也依照社會的期待向我致意與送禮,孩子或社會對媽媽這角色表達謝意,但對我來說我並沒有把自己放在媽媽的的角色中來養育孩子,而是我自己,我以人跟人應該怎麼相待的態度來養育孩子。因此用媽媽的角色來謝謝我的照顧,我沒有特別的感覺。   那天同事問
我對於婚姻的想像是兩人可以互相陪伴走到老,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一起經歷人生的高低,一起渡過人生的悲喜,這是我最想要的樣子。或許我就是想要有人陪,所以我才進入婚姻。 年輕時談戀愛,在談戀愛的同時,寄望著對方可以帶我遠離原生家庭的煩雜,在這樣的戀愛裡,談愛的對象是包括我的慾望,無法純然的心境和對方相處,
我總是很難對我不清楚或未看清全貌的事務進行評論,我總感到我並具有資格去評判什麼,擔心或許是自己過於主觀,或是我只看到事情的某一面向。 這一週在心理圈鬧得沸沸揚揚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不管是心理專業或非心理專業的出來說了一說。 雖然我也是心理師,但老實說我自己的觀點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的立場,我不清
今早看了一篇新聞【內政部重金鼓勵「清除威權象徵」 拆一座兩蔣銅像補助10萬】,讓我陷入一陣思考。 連結如下(https://www.mnews.tw/story/20221212nm002) 雖然有了長輩在家中強行安裝窗台的經驗後,我可以理解當有人違反你意願強裝你不想要的東西,居處弱勢時即使抗議也能
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那些好端端,杵在那也不會太礙事的建物要被拆掉了,包括那柏林圍牆、蔣公銅像。 幾天前公婆在我們家強行建造陽台的鐵窗,理由是颱風天風雨噴潑進來,會破壞房子。雖然增建的窗台並不醜,但卻將室外的光線遮擋了大半,心情也不禁低落了起來。 雖然公公跟我們同住,房子的購買他們也有支付,房子的使
治療室裡看過許多迷惘徬徨的大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問過想要什麼,想要怎麼決定,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慢慢探索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己的需求從未想過,因此往往困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謎團中。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想要孩子可以成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需求的人,在可以說話的年紀就讓她們學習選擇。
母親節剛過,但我對母親節卻很無感,雖然我也是個母親,我的孩子也依照社會的期待向我致意與送禮,孩子或社會對媽媽這角色表達謝意,但對我來說我並沒有把自己放在媽媽的的角色中來養育孩子,而是我自己,我以人跟人應該怎麼相待的態度來養育孩子。因此用媽媽的角色來謝謝我的照顧,我沒有特別的感覺。   那天同事問
我對於婚姻的想像是兩人可以互相陪伴走到老,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一起經歷人生的高低,一起渡過人生的悲喜,這是我最想要的樣子。或許我就是想要有人陪,所以我才進入婚姻。 年輕時談戀愛,在談戀愛的同時,寄望著對方可以帶我遠離原生家庭的煩雜,在這樣的戀愛裡,談愛的對象是包括我的慾望,無法純然的心境和對方相處,
我總是很難對我不清楚或未看清全貌的事務進行評論,我總感到我並具有資格去評判什麼,擔心或許是自己過於主觀,或是我只看到事情的某一面向。 這一週在心理圈鬧得沸沸揚揚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不管是心理專業或非心理專業的出來說了一說。 雖然我也是心理師,但老實說我自己的觀點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的立場,我不清
今早看了一篇新聞【內政部重金鼓勵「清除威權象徵」 拆一座兩蔣銅像補助10萬】,讓我陷入一陣思考。 連結如下(https://www.mnews.tw/story/20221212nm002) 雖然有了長輩在家中強行安裝窗台的經驗後,我可以理解當有人違反你意願強裝你不想要的東西,居處弱勢時即使抗議也能
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那些好端端,杵在那也不會太礙事的建物要被拆掉了,包括那柏林圍牆、蔣公銅像。 幾天前公婆在我們家強行建造陽台的鐵窗,理由是颱風天風雨噴潑進來,會破壞房子。雖然增建的窗台並不醜,但卻將室外的光線遮擋了大半,心情也不禁低落了起來。 雖然公公跟我們同住,房子的購買他們也有支付,房子的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廢死不是像美國那樣,把死刑廢除、然後全部改成無期徒刑就好了,更需要北歐那樣,把「戒護」這樣的觀念、擴大至教化、矯正等。能夠確保社會安全、才能放心廢死。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社會卻充滿著分裂。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地理上的小範圍還是個人心靈的獨立世界,人們都似乎不願意看到更大的外界。然而,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是為了突破自我,並對社會與地球盡一份力。這是一個關於內心迷失、掙扎追求更好的思索之旅。
善良是一種選擇,也在一念之間。
Thumbnail
選擇善良的人,或許心中擁有一片淨土吧
如果殺人者人恆殺之、欺人者人恆欺之、辱人者人恆辱之的話,這社會會不會愈來愈文明?我不清楚,但是我相信是可以少點事的! 有人說,我們的法律不應該是一種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以血還血的心態!這樣太不文明了!那些殺人、辱人、欺人的文明嗎?為什麼不去說服那些人學會文明後,再來跟我們談文明?如果大家都是文明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政治人物近期在討論廢死議題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並提出了對於操作手法的憂慮,並呼籲大眾共同思考這樣的選舉文化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那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所有犯錯的人都有贖罪反省、成長和被了解的機會。但是政府要進行這樣美好世界的推廣,但配套措施卻做得令人無感。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廢死不是像美國那樣,把死刑廢除、然後全部改成無期徒刑就好了,更需要北歐那樣,把「戒護」這樣的觀念、擴大至教化、矯正等。能夠確保社會安全、才能放心廢死。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社會卻充滿著分裂。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地理上的小範圍還是個人心靈的獨立世界,人們都似乎不願意看到更大的外界。然而,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是為了突破自我,並對社會與地球盡一份力。這是一個關於內心迷失、掙扎追求更好的思索之旅。
善良是一種選擇,也在一念之間。
Thumbnail
選擇善良的人,或許心中擁有一片淨土吧
如果殺人者人恆殺之、欺人者人恆欺之、辱人者人恆辱之的話,這社會會不會愈來愈文明?我不清楚,但是我相信是可以少點事的! 有人說,我們的法律不應該是一種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以血還血的心態!這樣太不文明了!那些殺人、辱人、欺人的文明嗎?為什麼不去說服那些人學會文明後,再來跟我們談文明?如果大家都是文明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政治人物近期在討論廢死議題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並提出了對於操作手法的憂慮,並呼籲大眾共同思考這樣的選舉文化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那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所有犯錯的人都有贖罪反省、成長和被了解的機會。但是政府要進行這樣美好世界的推廣,但配套措施卻做得令人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