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流動】巧克力前史—古代中美洲的可可豆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其實,大使以前就寫過一篇文章,也拍過影片講馬雅人使用可可豆的歷史。不過,隨著研究與找到更多資料,最近又有一些新梗可以講啦!

可可豆從哪來?

可可樹的學名叫做Theobroma cacao,是原生於中南美洲的常綠植物。在很早之前,就被人類馴化為作物。至於在哪裡馴化,目前還是一個有爭論的學術議題。從現況來說,在中美洲幾乎看不到野生的可可樹,以至於有些早期的植物學家認為可可樹應該是在南美洲馴化,才逐漸傳播到中美洲。

不過,可可豆的發芽期很短,同時也很容易腐爛。原豆不適合長途運輸的。因此,有些研究者也對這種說法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大約是20世紀,人類學家的民族誌紀錄在墨西哥恰帕斯州,蘭卡頓馬雅人居住森林中,可以找到野生的可可樹。加上其他的證據,有人認為野生的可可樹過去可能存在於某些馬雅地區,馴化後這些地區可能變成了可可種植的田園。

地理大發現時,可可豆被歐洲的商人、探險家帶往了舊世界。後來在西非廣泛的種植。西非可可產量大,價格便宜,取代原產地,成為可可豆的主要產地。這種全球化的變化,也可從語言文字中,窺探一二。可可的古馬雅文字是由魚鰭與一隻魚的圖案構成的拼音型文字,唸作Kakaw,即是今日歐美可可豆Cacao的字源。

raw-image


神話中的可可

如果要一探可可豆在古代馬雅扮演的角色,那麼基切馬雅人的創世神話《波波烏爾》無疑是最重要的資料。《波波烏爾》是19世紀由傳教士自基切馬雅人口述紀錄的創世神話,創世神話的主角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熱愛踢古馬雅球賽,結果意外的吵到地獄之神。地獄之神遂招喚到他們到地底世界。在那裡他們沒能通過地獄之神的考驗,雙胞胎兄弟被砍下頭顱,掛在地獄的木棉樹上。雙胞胎兄弟的身體長出了可可樹。

raw-image

從某些民族誌來看,可可也是古代中美洲世界的貨幣。砍下雙胞胎兄弟腦袋,意外得到可可樹的地獄之神,也就意外的獲得「第一財富」,也就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啦!(?)因此,地獄之神(God L)也有另一個的身分──商人之神。

在《波波烏爾》創世神話的後半,諸神為了創造人類的肉身,走入有著各種果實的糧食山中,取用可可豆、黃色與白色玉米、各種水果,創造了人類的肉身。

拿來吃的可可豆

除了創世神話以外,宗教信仰裡的可可豆也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殖民時期的傳教士,蘭達主教曾經記錄說:

在Muwan月,種植可可的人會進行慶典,祭祀埃克・邱雅・夏克,還有Hobnil神。儀式在一個可可園中進行,獻祭一隻有可可豆顏色斑點的狗,焚香祭拜他們的神,供上藍色的鬣蜥、鳥羽、和其他獵物,最後再發給每個人一顆可可豆莢。

如果想要換算Muwan月,離文章發表最近的Muwan月也快到了,大概就是2023年的1月6日~1月24日。可可還被看作是諸神的食物。在德樂斯登古抄本中新年儀式的篇章,就寫道可可是他的食物。

raw-image

那麼,馬雅人是整顆吞下去嗎?當然不是!其實馬雅人還沒有加工成固體巧克力的技術。大多數的可可都是用喝的!原味可可豆嚐起來非常苦澀,其實必須讓果實自然腐爛後,可可豆的香醇味才能逐漸被激發出來,才能進入接下來的加工程序,製作成我們現在熟知的可可。就算今日科技進步,人們處理可可豆的程序,大致上還是「遵循古法」加工。從腐爛的可可果肉中,農夫取出可可豆曬乾,再像咖啡一樣經過烘培的程序,並且去除雜質與碎粒。

可可豆中有著可可脂,這些脂肪加熱後就會融化且黏稠。這樣的特性使得工人可以將可可豆碾碎,加熱後製成可可磚,接著就可以進一步製作成許多不同的可可製品。

raw-image

就像前面提到的,馬雅人可能就是將可可磚加上熱水,並且加入辣椒、香草等調味料,泡成一杯酸甜苦辣(?)的元氣熱可可。大使聽過一個說法,阿茲特克帝國的信差與軍人,執行任務之前都會飲用可可,讓他們感到精神百倍(難道《世紀帝國》裡鷹勇士跑得跟馬一樣快就是這樣來的?)。不過,我不確定這樣的說法正不正確,或許可以當個趣聞聽聽。

除了這個經典熱可可以外,馬雅人還有好幾種可可喝法。根據Sophia Coe與Michael Coe的《巧克力的真實歷史》一書中收錄的資料,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拉坎頓的民間飲料

將發酵且乾燥處理後的可可豆,放在一個淺鍋子中烘烤,除去可可豆仁的外膜。將一種叫做suqir的藤蔓,比較硬的磨碎加入滾水中一起煮,再把軟的部分跟可可豆仁、玉米一起磨。加入剛剛煮好的滾水裡。suqir會催化泡沫,把泡沫撈起後,鋪在玉米粥上。喝完泡沫玉米粥後,再喝可可飲料。令我比較意外的是,資料裡還說,大家比較喜歡喝的是泡沫⋯⋯

二、拉坎頓的民間飲料的神聖巧克力飲料

先烘烤可可豆,然後一邊研磨,一邊加入一種叫做aak的草,這種草也是能夠幫助發泡(到底多愛泡沫),用木棒打出可可泡沫後,加入水再過篩,然後加入薄萊豆科樹根調味。這種飲料主要是用在宗教祭祀。

三、巴提多凍飲(Batido

這是今日瓜地馬拉高地馬雅人的喝法,是西班牙殖民後,舊大陸食材傳入後產生的新喝法,又可以稱為「可可奶昔」。做法同樣是磨碎可可豆,用力拍打變稠,然後加入一種或是多種香料。接著一湯匙糊狀物,加上一瓢熱水,一起喝下去。

raw-image

當然,還有多種不同的喝法,在這我只截取了《巧克力的真實歷史》提及的三種喝法。今天台灣,除了加了牛奶的歐美熱可可外,其實還有利用可可豆全豆運用的可可茶。這是利用可可豆與可可膜做成的茶包,有淡淡的可可香氣。

TC巧舖商城:https://tcshop.com.tw?ref=mayaman 就有販售,一樣輸入折扣碼MAYAMAN九折喔(業配又來得猝不及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雅人的沙龍
1.8K會員
118內容數
透過「馬雅重生 Online」計畫,我將分享馬雅文化的真實樣貌、介紹正確的知識。希望透過集合公眾的力量,凝聚研究馬雅文化的能量,發展「馬雅學」,讓臺灣成為馬雅文化在亞洲的第一把交椅,也讓馬雅真正重生。
馬雅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2025年4月,跨國的考古團隊在瓜地馬拉的提卡爾遺址(Tikal),發現了一個具有提奧蒂華甘風格的祭台。這個新聞被許多學術團體、考古學家、粉專轉載。到底厲害的地方在哪裡?馬雅國大使帶你來看門道。 到底發現了什麼? 這幾年,瓜地馬拉的考古團隊利用光達(LiDAR),在提卡爾南邊發現「具有提奧蒂華甘
Thumbnail
2025/04/11
2025年4月,跨國的考古團隊在瓜地馬拉的提卡爾遺址(Tikal),發現了一個具有提奧蒂華甘風格的祭台。這個新聞被許多學術團體、考古學家、粉專轉載。到底厲害的地方在哪裡?馬雅國大使帶你來看門道。 到底發現了什麼? 這幾年,瓜地馬拉的考古團隊利用光達(LiDAR),在提卡爾南邊發現「具有提奧蒂華甘
Thumbnail
2025/02/17
下面這張照片,可能是馬雅文字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之一。這張照片用在Wiki百科上,用來呈現馬雅文字的樣子。很多人看著配色、圓潤的紋路,一股月餅的感覺油然而生。如同雅量一樣,你看起來像是廣式月餅,我看像是馬雅文字,他看起來像是塊餅乾,反正就是可愛到想要出周邊的文物。 實際上,這是一大片馬雅學者復原馬雅長
Thumbnail
2025/02/17
下面這張照片,可能是馬雅文字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之一。這張照片用在Wiki百科上,用來呈現馬雅文字的樣子。很多人看著配色、圓潤的紋路,一股月餅的感覺油然而生。如同雅量一樣,你看起來像是廣式月餅,我看像是馬雅文字,他看起來像是塊餅乾,反正就是可愛到想要出周邊的文物。 實際上,這是一大片馬雅學者復原馬雅長
Thumbnail
2025/02/08
本書從2025年開始編輯,目前先推薦中文的書籍,日後再補充外文書籍 馬雅文化 1.馬雅人,《歡迎光臨古馬雅》,親子天下 我第一本出版品,是一本給小學生閱讀的繪本,介紹古代馬雅文化的天文曆法、文字、藝術、政治等主題。 2. Matthew Restall, Amara Solari,《牛津通識課
Thumbnail
2025/02/08
本書從2025年開始編輯,目前先推薦中文的書籍,日後再補充外文書籍 馬雅文化 1.馬雅人,《歡迎光臨古馬雅》,親子天下 我第一本出版品,是一本給小學生閱讀的繪本,介紹古代馬雅文化的天文曆法、文字、藝術、政治等主題。 2. Matthew Restall, Amara Solari,《牛津通識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TC巧舖是台灣屏東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巧克力廠商,全面採用臺灣屏東產可可豆,品種來自我們偉大的馬雅國。屢獲國際大獎,也獲得副總統賴清德青睞,酷愛黑巧克力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時,代表臺灣贈送的伴手禮。 現在透過以下網址註冊:https://tcshop.com.tw?ref=mayaman 結帳時
Thumbnail
TC巧舖是台灣屏東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巧克力廠商,全面採用臺灣屏東產可可豆,品種來自我們偉大的馬雅國。屢獲國際大獎,也獲得副總統賴清德青睞,酷愛黑巧克力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時,代表臺灣贈送的伴手禮。 現在透過以下網址註冊:https://tcshop.com.tw?ref=mayaman 結帳時
Thumbnail
近幾年,屏東巧克力品牌在世界巧克力大賽中頻頻得獎,帶起一波台灣本土巧克力熱潮,TC巧舖就是其一。在屏東近10年這批可可農當中,邱濬文、邱濬宇兄弟算是早期進入的年輕一代。
Thumbnail
近幾年,屏東巧克力品牌在世界巧克力大賽中頻頻得獎,帶起一波台灣本土巧克力熱潮,TC巧舖就是其一。在屏東近10年這批可可農當中,邱濬文、邱濬宇兄弟算是早期進入的年輕一代。
Thumbnail
納薩古柯公司決定和可口可樂正面對撞,對這龐大的跨國企業送出一封信,給予可口可樂十天期限說明何以「未經同意使用」Coca 字樣,若可口可樂不在期限之內回應,原住民社群將採取「司法及商業措施」,甚至可能禁止可口可樂產品在原住民保留地銷售。
Thumbnail
納薩古柯公司決定和可口可樂正面對撞,對這龐大的跨國企業送出一封信,給予可口可樂十天期限說明何以「未經同意使用」Coca 字樣,若可口可樂不在期限之內回應,原住民社群將採取「司法及商業措施」,甚至可能禁止可口可樂產品在原住民保留地銷售。
Thumbnail
本來回台灣是準備過退休生活,林碧山卻一頭栽進可可產業,2013年在屏東可可主要種植區的萬巒鄉打造了「可茵山」,2020年更展店到枋寮開設旗艦店,以更大的占地規模和品項打造可可主題園區。與邱銘松等幾位好友同屬早期投入可可復育的前輩,但他不執著在巧克力製造,要發揚台灣可可的特點,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Thumbnail
本來回台灣是準備過退休生活,林碧山卻一頭栽進可可產業,2013年在屏東可可主要種植區的萬巒鄉打造了「可茵山」,2020年更展店到枋寮開設旗艦店,以更大的占地規模和品項打造可可主題園區。與邱銘松等幾位好友同屬早期投入可可復育的前輩,但他不執著在巧克力製造,要發揚台灣可可的特點,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Thumbnail
馬可波羅,義大利旅行家,商人,他的遊記開啟歐洲對東方的探索。台灣甚至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連鎖麵包店。 紅茶能成為世界的寵兒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從包裝來看,古代茶葉的運送不像現在大多採用真空包裝,當時多半壓成圓餅的形狀,利用乾燥的竹葉[1]來包裝,除了搬運方便,數量的計算也比較容易,通常採用七片包
Thumbnail
馬可波羅,義大利旅行家,商人,他的遊記開啟歐洲對東方的探索。台灣甚至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連鎖麵包店。 紅茶能成為世界的寵兒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從包裝來看,古代茶葉的運送不像現在大多採用真空包裝,當時多半壓成圓餅的形狀,利用乾燥的竹葉[1]來包裝,除了搬運方便,數量的計算也比較容易,通常採用七片包
Thumbnail
當初抱持著可可和咖啡同屬熱帶果樹、應該在屏東種得起來的想法投入,但邱老爹沒想到的是:「做咖啡的最後一道手續,是可可的第一道手續,咖啡烘焙完就可以磨豆喝了,巧克力的好戲還在後頭。」(more)
Thumbnail
當初抱持著可可和咖啡同屬熱帶果樹、應該在屏東種得起來的想法投入,但邱老爹沒想到的是:「做咖啡的最後一道手續,是可可的第一道手續,咖啡烘焙完就可以磨豆喝了,巧克力的好戲還在後頭。」(more)
Thumbnail
葫蘆(瓜)科苦瓜屬約有40餘種,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台灣目前可見3種,以瓜類蔬菜苦瓜為首,其次為歸化低海拔的短角苦瓜,而木虌子為本土原生種,全球分布東南亞地區,台灣分布中南部、東部平野低海拔山區之森林林緣。共同特徵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藤本,經常攀附在林緣、荒地,果肉通常具苦味,可食用,具經濟價值。
Thumbnail
葫蘆(瓜)科苦瓜屬約有40餘種,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台灣目前可見3種,以瓜類蔬菜苦瓜為首,其次為歸化低海拔的短角苦瓜,而木虌子為本土原生種,全球分布東南亞地區,台灣分布中南部、東部平野低海拔山區之森林林緣。共同特徵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藤本,經常攀附在林緣、荒地,果肉通常具苦味,可食用,具經濟價值。
Thumbnail
可可,相傳起源自三千年前,帶著身世之謎,而保有些許神祕色彩。曾經被視為眾神的食物、流通的貨幣、貴族的飲品;可可果從綠色、黃色,到成熟的橙色、褐紅,鮮豔誘人;它原味苦酸澀,加了糖提味後卻又變化出萬種滋味,自古就讓人著迷。(more)
Thumbnail
可可,相傳起源自三千年前,帶著身世之謎,而保有些許神祕色彩。曾經被視為眾神的食物、流通的貨幣、貴族的飲品;可可果從綠色、黃色,到成熟的橙色、褐紅,鮮豔誘人;它原味苦酸澀,加了糖提味後卻又變化出萬種滋味,自古就讓人著迷。(more)
Thumbnail
提到苦瓜,許多孩子就變成苦瓜臉,明代前醫書沒有任何有關苦瓜的記載,明代嘉靖年後才有醫書提及。別以為苦瓜總是一成不變,在野外也產一種瓜型比栽培的苦瓜更短、更小的山苦瓜,你知道它也是可以食用嗎?而名間流傳君子菜又是誰?它的身世就如同一道謎題,它是原生種?還是外來移民?一起來認識阿美語口中的 Kakit。
Thumbnail
提到苦瓜,許多孩子就變成苦瓜臉,明代前醫書沒有任何有關苦瓜的記載,明代嘉靖年後才有醫書提及。別以為苦瓜總是一成不變,在野外也產一種瓜型比栽培的苦瓜更短、更小的山苦瓜,你知道它也是可以食用嗎?而名間流傳君子菜又是誰?它的身世就如同一道謎題,它是原生種?還是外來移民?一起來認識阿美語口中的 Kakit。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