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北岸物產館?中國海漂垃圾的煩惱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如果形容金門的海岸線面貌,我會說南岸海灘色彩柔和,沙子顆粒細緻,適合拍攝婚紗,北岸色彩多元,海漂數量驚人,是個異國物產館,中國海漂垃圾困擾金門多年之事早已耳聞,今天第二次踏上北岸沙灘,發現古寧頭與馬山海灘不同的面貌。

raw-image

延伸閱讀|中國每年「海漂」500公噸廢棄物給金門,未來可能用「垃圾船」運回去


第一次觀察-古寧頭海灘

2022年11月29日第一次觀察海漂是在古寧頭海灘,放眼望去能看見四散的浮球、漁網、保麗龍,以及形成河道的保麗龍碎屑。近距離觀察,垃圾種類可以分為下方四項:

  1. 飲食類(最多):寶特瓶、鋁箔包、鋁罐、塑膠袋
  2. 漁業(次之):漁網、浮標、浮球、保麗龍、麻繩
  3. 生活用品:拖鞋、打火機
  4. 其他:菸蒂、枯枝、竹竿、碎玻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第二次觀察-馬山海灘

2022年12月13日第二次觀察在馬山海灘,這次驚人的觀察是岸邊岩石上成河的大型漁業浮球、保麗龍,以及路旁樹叢的許多的台灣寶特瓶,近距離觀察,垃圾種類可以分為下方四項:

  1. 飲食類(最多):寶特瓶、鋁箔包、鋁罐、塑膠袋、玻璃瓶、瓶蓋、零食包裝袋
  2. 漁業(最多):漁網、浮標、浮球、保麗龍、麻繩、黃色迷你漁網
  3. 生活用品:打火機
  4. 其他:竹竿、枯枝、碎玻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看更多|【海廢汙染】珍珠海:陳蔚慈導演訪談 (第1070集 2020-08-3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離子燙浪貓的時空
16會員
49內容數
台中人,藝文工作者,投入藝術管理、田野調查、平面攝影、離島生活,專欄收錄金門、馬祖、基隆、宜蘭、彰化的移住生活經驗,包含:地方觀察、工作內容、生活感受、美食旅遊推薦、田野調查、專題攝影。
2024/01/15
南橋據點七天住下來生活起居都快速適應,把自己打理的平安舒適,最開心的是「每天起床都能看美麗的日出」,不能適應的是「房間太空了」,可以多一位志工陪我嘛!到陌生的地區、陌生的空間,周邊沒有鄰居,住起來很刺激,很怕遇到昆蟲與惡狗,要自己對付,而且聽過很多軍中傳說...
Thumbnail
2024/01/15
南橋據點七天住下來生活起居都快速適應,把自己打理的平安舒適,最開心的是「每天起床都能看美麗的日出」,不能適應的是「房間太空了」,可以多一位志工陪我嘛!到陌生的地區、陌生的空間,周邊沒有鄰居,住起來很刺激,很怕遇到昆蟲與惡狗,要自己對付,而且聽過很多軍中傳說...
Thumbnail
2023/12/26
時間最長,最浪漫的是搭新臺馬,從基隆港出發,中間停靠南竿、東引,晚上離港欣賞港邊光影、貨櫃、長頸鹿,邊吃一碗富有儀式感的「泡麵」,若是先馬後東,早上五點多起來就可以看見陸地,中國沿岸的風機、北竿、南竿,南竿會停留3小時,抵達東引約11點多。
Thumbnail
2023/12/26
時間最長,最浪漫的是搭新臺馬,從基隆港出發,中間停靠南竿、東引,晚上離港欣賞港邊光影、貨櫃、長頸鹿,邊吃一碗富有儀式感的「泡麵」,若是先馬後東,早上五點多起來就可以看見陸地,中國沿岸的風機、北竿、南竿,南竿會停留3小時,抵達東引約11點多。
Thumbnail
2023/10/08
2023年打工換宿最終站宜蘭神農青舍,這次待了一個月左右,工作之餘完成的換宿講座分享一場,二龍競渡攝影展一檔,浮潛、跳水、飛行傘、衝浪、拔蔥,和青年店家老闆聊天,認識在地的人口遷移現況,觀光發展,歷史故事。宜蘭的土地會黏人,經過這次換宿,宜蘭不只是生活的地方,更是深耕學習的導師。
Thumbnail
2023/10/08
2023年打工換宿最終站宜蘭神農青舍,這次待了一個月左右,工作之餘完成的換宿講座分享一場,二龍競渡攝影展一檔,浮潛、跳水、飛行傘、衝浪、拔蔥,和青年店家老闆聊天,認識在地的人口遷移現況,觀光發展,歷史故事。宜蘭的土地會黏人,經過這次換宿,宜蘭不只是生活的地方,更是深耕學習的導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炎炎夏日,很多人會選擇去海邊消暑,光是北海岸就有多處適合戲水的沙灘,例如基隆的大武崙海灘、金山的中角灣、萬里的翡翠灣、石門的白沙灣、三芝的淺水灣等等。灘是指江、河、湖、海等水淺時露出,水深時淹沒的淤積平地,依砂礫沉積地點分成海灘、湖灘、河攤、江灘,依砂礫粗細分成沙灘和礫灘。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炎炎夏日,很多人會選擇去海邊消暑,光是北海岸就有多處適合戲水的沙灘,例如基隆的大武崙海灘、金山的中角灣、萬里的翡翠灣、石門的白沙灣、三芝的淺水灣等等。灘是指江、河、湖、海等水淺時露出,水深時淹沒的淤積平地,依砂礫沉積地點分成海灘、湖灘、河攤、江灘,依砂礫粗細分成沙灘和礫灘。
Thumbnail
第一幅圖片看起來像什麼?我得到很多答案。有人認為是有森林,有河水的郊野嘛;有人認為是空拍圖,是河流流動的局部;其實,它衹是一塊有大理石成分的岩石紋樣,拍攝於海邊。
Thumbnail
第一幅圖片看起來像什麼?我得到很多答案。有人認為是有森林,有河水的郊野嘛;有人認為是空拍圖,是河流流動的局部;其實,它衹是一塊有大理石成分的岩石紋樣,拍攝於海邊。
Thumbnail
台灣觀光多元化,要山有山、要海有海的地理環境,是台灣觀光旅遊的優勢。觀光漁港從民國八十年代在台灣各地漁港兼顧漁業的發展與契合社會的需求,將漁港朝生產、休閒、觀光方向發展而興起,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富基漁港也是一個例子。 富基漁港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石門區楓林路15號 ​營業時間:
Thumbnail
台灣觀光多元化,要山有山、要海有海的地理環境,是台灣觀光旅遊的優勢。觀光漁港從民國八十年代在台灣各地漁港兼顧漁業的發展與契合社會的需求,將漁港朝生產、休閒、觀光方向發展而興起,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富基漁港也是一個例子。 富基漁港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石門區楓林路15號 ​營業時間:
Thumbnail
新北市瑞芳海線景點豐富,包含水湳洞漁港、南雅漁港、鼻頭漁港。這些地方風景優美,提供獨特的海洋景觀,並且擁有許多當地美食,適合遊客體驗大自然的奇妙美景和享用美味海鮮。
Thumbnail
新北市瑞芳海線景點豐富,包含水湳洞漁港、南雅漁港、鼻頭漁港。這些地方風景優美,提供獨特的海洋景觀,並且擁有許多當地美食,適合遊客體驗大自然的奇妙美景和享用美味海鮮。
Thumbnail
金門縣是一個充滿戰地文化的島嶼,保留了許多豐富人文歷史的古蹟和自然生態,並有許多特色景點值得一遊,包括沙美老街、山後民宿文化村、五虎山、陳景蘭洋樓、太武山、金門畜牧試驗場、金門媽祖公園、沙溪堡、百年風獅爺、鐵漢堡和九宮坑道。
Thumbnail
金門縣是一個充滿戰地文化的島嶼,保留了許多豐富人文歷史的古蹟和自然生態,並有許多特色景點值得一遊,包括沙美老街、山後民宿文化村、五虎山、陳景蘭洋樓、太武山、金門畜牧試驗場、金門媽祖公園、沙溪堡、百年風獅爺、鐵漢堡和九宮坑道。
Thumbnail
金門縣是一個充滿戰地文化的海島,轄有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寧鄉、烈嶼鄉、烏坵鄉,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古蹟和自然生態,還有獨特的景點值得探索。這篇文章分享了金城鎮和金寧鄉的23個必遊景點,包括莒光樓、後埔16藝文特區、建功嶼、歐厝海灘等。無論你對軍事歷史感興趣或是喜歡自然風光,金門都能滿足你的期待。
Thumbnail
金門縣是一個充滿戰地文化的海島,轄有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寧鄉、烈嶼鄉、烏坵鄉,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古蹟和自然生態,還有獨特的景點值得探索。這篇文章分享了金城鎮和金寧鄉的23個必遊景點,包括莒光樓、後埔16藝文特區、建功嶼、歐厝海灘等。無論你對軍事歷史感興趣或是喜歡自然風光,金門都能滿足你的期待。
Thumbnail
富基漁港位於新北市石門區,鄰近大台北,是北海岸知名的觀光漁港。漁港以盛產花蟹聞名,一年產量高達三百多公噸,其他的魚蝦、蚌、龍蝦、烏賊也不少。 富基漁港原本只是一處小漁村,後來逐漸變成熱鬧的漁獲集散地。漁港內同時設有多家海產店,遊客可採買鮮活的海產,直接交由店家烹煮料理,酌收代煮費用,即可馬上享用新
Thumbnail
富基漁港位於新北市石門區,鄰近大台北,是北海岸知名的觀光漁港。漁港以盛產花蟹聞名,一年產量高達三百多公噸,其他的魚蝦、蚌、龍蝦、烏賊也不少。 富基漁港原本只是一處小漁村,後來逐漸變成熱鬧的漁獲集散地。漁港內同時設有多家海產店,遊客可採買鮮活的海產,直接交由店家烹煮料理,酌收代煮費用,即可馬上享用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